專利名稱:放頂煤冒落大塊煤矸破碎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煤礦井下綜采放頂煤工作面用的輔助機械設備,特別是一種對綜放工作面放頂煤冒放的大塊煤矸一高度大于順槽轉載機上配置的破碎機最大過煤高度的煤或矸石進行破碎用的放頂煤冒落大塊煤矸破碎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綜合機械化放頂煤開采技術得到了較快的發(fā)展,綜放工作面產量大幅度提高,采放比一般控制在I : 3以內,大部分采放比在I : 2左右,即采I放2,也就是說采煤機割煤高度為3. 5米,放頂煤高度則為7. O米,這樣放落的煤炭中不可避免混有大量的大塊煤或矸石,且占有較大的比例。而工作面運輸順槽轉載機上配置的破碎機最大過煤高度一般為O. 8米,也就是說放落的煤矸高度超過O. 8米,則無法從破碎機中通過,或者說破碎機無法破碎高度超過O. 8米的大塊煤矸。如出現(xiàn)高度大于O. 8米大塊煤矸,則必須停機進·行人工破碎。人工破碎勞動強度大,施工人員站在轉載機溜槽內進行破碎存在安全風險,和現(xiàn)代化采煤工藝極不相稱。這一問題亟需解決,實現(xiàn)破碎大塊煤矸的機械化。
發(fā)明內容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人工破碎放頂煤大塊煤矸、勞動強度大、施工不安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放頂煤冒落大塊煤矸破碎裝置,它可以使綜放工作面放頂煤冒落的、尺寸超過破碎機進料口的大塊煤矸用動力沖擊破碎,實現(xiàn)大塊煤矸破碎的機械化。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放頂煤冒落大塊煤矸破碎裝置,由風鎬、風鎬油缸、水平油缸、左右移動油缸、三個油缸的液壓控制回路、橫梁、滑道、滑道支撐架、左右移動油缸固定架,以及前、后橫梁移動支撐架等構成。風鎬油缸通過活塞桿固定座及螺紋聯(lián)接件與風鎬固聯(lián),垂直向下布置。風鎬油缸的缸體尾部套裝在橫梁上,可沿橫梁滑動。水平油缸的活塞桿與風鎬油缸缸體尾部鉸接;水平油缸的缸體通過水平油缸固定座及螺紋聯(lián)接件與后橫梁移動支撐座固聯(lián)。橫梁兩端分別通過聯(lián)接銷軸分別與前、后橫梁移動支撐座聯(lián)接。前、后橫梁移動支撐座下部分別嵌裝在前、后滑道內;前、后滑道分別與前、后滑道支撐架連為一體;前、后滑道支撐架固定在擋煤板上。前、后兩個左右移動油缸的缸體分別固定在前、后兩個左右移動油缸固定架上;前、后兩個左右移動油缸固定架固定在擋煤板上。前、后兩個左右移動油缸的活塞桿分別與前、后橫梁移動支撐架鉸接。風鎬油缸、水平油缸、左右移動油缸分別與各自的控制閥的出油口對應連接。三個油缸的控制閥的進、回油口分別與工作面液壓支架的供油管路、回油管路對應連接。三個雙向鎖風鎬油缸雙向鎖、水平油缸雙向鎖、左右移動油缸雙向鎖,分別連接在風鎬油缸、水平油缸、左右移動油缸的進、回油管路中。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裝置能使綜放工作面放頂煤冒落大塊煤矸的破碎作業(yè)實現(xiàn)機械化。通過操縱控制閥可使風鎬在三維方向移動,對大塊煤矸進行多點沖擊破碎,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減少作業(yè)的安全風險,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工作面的產量。
圖I是放頂煤冒落大塊煤矸破碎裝置液壓控制系統(tǒng)的原理圖。圖2是放頂煤冒落大塊煤矸破碎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主視圖。圖3是放頂煤冒落大塊煤矸破碎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側視圖。圖中1-水平油缸、2-銷軸、3-風鎬油缸、4-風鎬油缸活塞桿固定座、5-風鎬、 6-手動截止閥、7-三位四通換向閥III、8-三位四通換向閥II、9-三位四通換向閥I、10-7jC平油缸雙向鎖、11-左右移動油缸雙向鎖、12-風鎬油缸雙向鎖、13-左右移動油缸、14-橫梁、15-聯(lián)接銷軸、16-前橫梁移動支撐架、17-滑道、18-滑道支撐架、19-固定螺栓、20-轉載機溜槽、21-轉載機擋煤板、22-轉載機擋煤板上沿、23-水平油缸固定座、24-后橫梁移動支撐架、25-左右移動油缸固定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放頂煤冒落大塊煤矸破碎裝置,安裝在工作面運輸順槽轉載機落地段、轉載機上配置的破碎機進料口前方,未安裝封板的轉載機一節(jié)溜槽的擋煤板上方。通過操縱控制閥實現(xiàn)破碎大塊煤或矸石,使煤矸的粒度小于破碎機最大過煤高度,然后由破碎機進行破碎。在圖I中示出放頂煤冒落大塊煤矸破碎裝置的主要組成及液壓控制系統(tǒng)。該煤矸破碎裝置主要組成部分有風鎬5、水平油缸I、風鎬油缸3、左右移動油缸13 ;其液壓控制系統(tǒng)由所述的三個油缸及其三個控制閥、三個雙向鎖、高壓膠管和液壓附件等組成。風鎬5通過風鎬油缸活塞桿固定座4及螺栓固聯(lián)在風鎬油缸2的活塞桿底端;風鎬5在風鎬油缸2活塞桿的推動下作垂直上下移動。風鎬油缸3缸體上的聯(lián)接座通過銷軸2與水平油缸I的活塞桿頭部鉸接。在水平油缸I活塞桿的推動下,風鎬5可沿順槽轉載機溜槽的縱向即前后方向移動。在兩個左右移動油缸13的推動下風鎬5可沿順槽轉載機溜槽的橫向即左右方向移動。風鎬油缸3、水平油缸I、左右移動油缸13分別與三個控制閥三位四通換向閥I (9)、三位四通換向閥II (8)、三位四通換向閥III (7)的出油口對應連接;三個控制閥的進油口 P、回油口 O分別與工作面液壓支架的供油管路P、回油管路O連接。三個雙向鎖風鎬油缸雙向鎖12、水平油缸雙向鎖10、左右移動油缸雙向鎖11,分別對應連接在風鎬油缸3、水平油缸I、左右移動油缸13的進、回油管路中。三個控制閥三位四通換向閥I III,用螺栓固聯(lián)在一起,構成控制閥組,并固定在與該破碎裝置臨近的轉載機另一節(jié)溜槽的上封板上。各三位四通換向閥通過膠管分別與對應的雙向鎖和油缸連接。與供油管路P、回油管路O的連接,采用符合MT/T 986-2006《礦用U形銷式快速接頭及附件》標準的快速接頭。風鎬5的進氣口經手動截止閥6與壓風管路連接,以壓氣作動力。操縱三個控制閥三位四通換向閥I III,可使風鎬5在風鎬油缸3、水平油缸I、左右移動油缸13的推動下,完成上下、前后、左右三維方向的移動。在圖2、3中示出放頂煤冒落大塊煤矸破碎裝置的裝配結構。該破碎裝置安裝在順槽轉載機落地段、未安裝上封板的擋煤板的上方;其底部的前、后兩個滑道支撐架18通過固定螺栓19固聯(lián)在順槽轉載機擋煤板上沿22。該裝置的前后方向與轉載機的前后方向一致,其左右方向即轉載機溜槽20橫向的左右方向。圖2示出風鎬上下、前后移動方向的結構(圖中的左右即前后移動方向)。圖3示出風鎬左右移動方向的結構。該破碎裝置除了上述的風鎬5、三個油缸及其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橫梁14、前橫梁移動支撐架16、后橫梁移動支撐架24、兩個滑道17、兩個滑道支撐架18、兩個左右移動油缸13、兩個左右移動油缸固定架25。橫梁14的橫斷面為圓形,又稱圓形橫梁。風鎬油缸3通過其活塞桿固定座4與風鎬5的手把用螺栓固聯(lián)一起,垂直向下布置;風鎬油缸3的缸體尾部套裝在圓形橫梁14上。水平油缸I的活塞桿頭部通過銷軸2與風鎬油缸3的缸體尾部鉸接;水平油缸I的缸體通過水平油缸固定座23及螺栓與后橫梁移動支撐座24固聯(lián)。在水平油缸I活塞桿 的推動下,風鎬油缸3沿圓形橫梁14作前后方向的水平移動,進而帶動風鎬5作前后方向的移動。圓形橫梁14兩端分別通過聯(lián)接銷軸15與前橫梁移動支撐座16、后橫梁移動支撐座24聯(lián)接;前橫梁移動支撐座16和后橫梁移動支撐座24的下部分別嵌裝在前、后滑道17內;前、后兩個滑道17分別與前、后滑道支撐架18、24分別焊為一體;前、后兩個滑道支撐架18、24橫跨在轉載機溜槽20左右兩側的擋煤板21上,并且通過固定螺栓19與轉載機擋煤板上沿22固聯(lián),聯(lián)接成一整體。前、后兩個左右移動油缸13的缸體分別固定在位于轉載機右側擋煤板21的前、后兩個左右移動油缸固定架25上;前、后兩個左右移動油缸13的活塞桿頭部通過銷軸分別與前橫梁移動支撐架16、后橫梁移動支撐架24聯(lián)接。在前、后兩個左右移動油缸13的推動下,前橫梁移動支撐架16、后橫梁移動支撐架24分別沿前、后兩個滑道17左右移動,從而帶動圓形橫梁14及安裝在圓形橫梁14上的風鎬油缸3和風鎬5以及水平油缸I沿溜槽20的橫向作左右方向的移動。操作方法操縱三個控制閥,控制各油缸動作實現(xiàn)風鎬上下、左右、前后移動風銅I油缸帶動風銅(上下移動,水平油缸帶動風銅I如后移動,左右移動油缸帶動風銅(左右移動,使風鎬的釬頭與大塊煤矸接觸;開啟手動截止閥6,給風鎬5供壓風,使風鎬釬頭對大塊煤矸進行沖擊破碎。通過操縱三個控制閥并相互配合,可使風鎬到達本裝置下面、一節(jié)轉載機溜槽空間內的任意一點上,實現(xiàn)對大塊煤矸多點沖擊破碎。除了上述實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如下形式①將“前、后滑道支撐架18、24橫跨在轉載機溜槽20左右兩側的擋煤板21上”的固定形式,改為“前、后滑道支撐架順著轉載機溜槽兩側的擋煤板21的方向,與擋煤板上沿22固聯(lián)”。此時,前、后兩個左右移動油缸及其固定架分別固定在兩側的擋煤板21后端;而橫梁與水平油缸與擋煤板21成垂直布置。此時的形式,相當于將水平油缸、左右移動油缸,在水平方向逆時針轉動90°后,安裝布置在轉載機溜槽擋煤板21上。②三個控制閥也可以采用其它形式的換向控制閥。③橫梁也可以采用其它橫斷面形狀的橫梁,如矩形。也可以采用雙橫梁,使風鎬油缸固定于兩橫梁之間。
權利要求1.一種放頂煤冒落大塊煤矸破碎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風鎬(5)、風鎬油缸(3)、水平油缸(I)、左右移動油缸(13)、三個油缸的液壓控制回路、橫梁(14)、滑道(17)、滑道支撐架(18)、左右移動油缸固定架(25),以及前、后橫梁移動支撐架(16、24);風鎬油缸(3)通過活塞桿固定座(4)及螺紋聯(lián)接件與風鎬(5)固聯(lián),垂直向下布置;風鎬油缸(3)的缸體尾部套裝在橫梁(14)上,可沿橫梁(14)滑動;水平油缸(I)的活塞桿與風鎬油缸缸體尾部鉸接;水平油缸(I)的缸體通過水平油缸固定座(23)及螺紋聯(lián)接件與后橫梁移動支撐座(24)固聯(lián);橫梁(14)兩端分別通過聯(lián)接銷軸(15)與前橫梁移動支撐座(16)、后橫梁移動支撐座(24)聯(lián)接;前橫梁移動支撐座(16)、后橫梁移動支撐座(24)的下部分別嵌裝在前、后滑道(17)內;前、后滑道(17)分別與前滑道支撐架(18)、后滑道支撐架(24)連為一體;前、后滑道支撐架(18、24)固定在擋煤板(21)上;前、后兩個左右移動油缸(13)的缸體分別固定在前、后兩個左右移動油缸固定架(25)上,前、后兩個左右移動油缸固定架(25)固定在擋煤板(21)上;前、后兩個左右移動油缸(13)的活塞桿分別與前橫梁移動支撐架(16)、后橫梁移動支撐架(24)鉸接;風鎬油缸(3)、水平油缸(I)、左右移動油缸(13)分別與各自的控制閥的出油口對應連接;三個油缸的控制閥的進、回油口分別與工作面液壓支架的供油管路(P)、回油管路(O)對應連接;三個雙向鎖風鎬油缸雙向鎖(12)、水平油缸雙向鎖(10)、左右移動油缸雙向鎖(11),分別連接在風鎬油缸(3)、水平油缸(I)、左右移動油缸(13)的進、回油管路中。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放頂煤冒落大塊煤矸破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前、后滑道支撐架(18、24)固定在擋煤板(21)上,是前、后滑道支撐架(18、24)橫跨在轉載機溜槽(20)左右兩側的擋煤板(21)上,且通過螺紋聯(lián)接件與轉載機擋煤板上沿(22)固聯(lián);所說的前、后兩個左右移動油缸固定架(25)固定在擋煤板(21)上,是固定在轉載機一側的擋煤板(21)外側的前、后部。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放頂煤冒落大塊煤矸破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說的風鎬油缸(3)、水平油缸(I)、左右移動油缸(13)分別與各自的控制閥的出油口對應連接,是分別與三位四通換向閥III (7)、三位四通換向閥II (8)、三位四通換向閥I (9)的出油口對應連接;三個三位四通換向閥III、II、I (7、8、9)通過螺紋聯(lián)接件固聯(lián)在一起,構成控制閥組。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放頂煤冒落大塊煤矸破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說的與供油管路(P)、回油管路(O)連接的接頭,為符合《礦用U形銷式快速接頭及附件》標準的快速接頭。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放頂煤冒落大塊煤矸破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說的橫梁(14)為橫斷面為圓形的橫梁。
專利摘要一種放頂煤冒落大塊煤矸破碎裝置,由風鎬、風鎬油缸、水平油缸、左右移動油缸、三個油缸的液壓控制回路、橫梁、滑道、滑道支撐架、左右移動油缸固定架及前、后橫梁移動支撐架等構成。風鎬油缸通過活塞桿固定座與風鎬固聯(lián);風鎬油缸缸體尾部套裝在橫梁上,在水平油缸推動下沿橫梁移動。橫梁兩端聯(lián)接的前、后橫梁移動支撐座,在前、后兩個左右移動油缸的推動下沿前、后滑道移動。安裝在轉載機落地段溜槽的擋煤板上。通過操縱三個油缸的控制閥可使風鎬作上下、前后、左右移動,到達裝置下方三維空間任一點,對大塊煤矸進行多點沖擊破碎,使綜放工作面放頂煤冒落大塊煤矸的破碎作業(yè)實現(xiàn)機械化。降低勞動強度,作業(yè)安全,提高工效和產量。
文檔編號B02C1/00GK202700556SQ201220355320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22日
發(fā)明者劉健, 李小平, 李子華, 路其鑾, 盧孟學, 亓玉浩 申請人:兗州煤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