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油用牡丹繁殖栽培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延遲油用牡丹落葉的方法。
背景技術:
油用牡丹是一種新興的木本油料作物,具備突出的“三高一低”的特點:高產(chǎn)出(五年生畝產(chǎn)可達300公斤,畝綜合效益可達萬元)、高含油率(籽含油率22%)、高品質(不飽和脂肪酸含量92%)、低成本(油用牡丹耐旱耐貧瘠,適合荒山綠化造林、林下種植;一年種百年收,成本低)。
油用牡丹不僅可以作為油料作物,同時也極具觀賞價值。采用現(xiàn)有技術栽培的油用牡丹越夏后葉片脫落、牡丹園一片枯枝、缺乏綠葉的生機,嚴重影響牡丹園的觀賞效果;且落葉期早會造成養(yǎng)分積累少、枝條不充實、花芽分化少、樹勢弱、易造成二次開花,直接影響來年的產(chǎn)量。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延遲油用牡丹落葉,使其觀賞期更長、來年產(chǎn)量增加,本發(fā)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延遲油用牡丹落葉的方法,在油用牡丹栽植前、展葉時期、開花時期、果實成熟期、果實采收后這5個時期分別在植株上噴施殺菌劑與細胞分裂素的組合藥劑;所述殺菌劑為多菌靈、百菌清中的一種或兩種的組合;所述細胞分裂素為KT、6-BA中的一種或兩種的組合。
細胞分裂素能夠促進細胞分裂和調控其分化,有利于花芽的分化,并能增加油用牡丹的含糖量及生物堿,增強光合作用促進生長,提高植物免疫力,改良農(nóng)產(chǎn)品質量,增產(chǎn);且細胞分裂素還具有延緩蛋白質和葉綠素降解的作用,能夠延遲衰老;上述5個時期均是細胞分裂最為旺盛的時期,噴施細胞分裂素的效果最佳且效率最高。殺菌劑能起到滅殺細菌、真菌和微生物的作用,能夠降低植株感染病害的概率,與細胞分裂素協(xié)同使用能夠對殺菌效果起到增效作用。
進一步的,包括以下步驟:
S1、油用牡丹栽植前:植株上噴施多菌靈700-900倍液及濃度為18-22mg/L的6-BA的組合藥劑;多菌靈為內吸性殺菌劑,植株栽植前噴施多菌靈能夠使得植株產(chǎn)生抗菌性;6-BA的主要作用是促進芽的形成,栽植前施用較高濃度的6-BA有利于提高栽植的成活率,提高植株細胞活性;
S2、展葉時期:植株上噴施百菌清1000-1200倍液及濃度為32-38mg/L的KT的組合藥劑;百菌清沒有內吸傳導作用,只能黏在植物體表面,且藥效較長,由于展葉時期到開花時期間隔較長,因此噴施百菌清;KT是一種非天然的細胞分裂素,除具有促進細胞分裂的作用外,還具有延緩離體葉片和切花衰老,誘導芽分化和發(fā)育及增加氣孔開度的作用。
S3、開花時期:植株上噴施多菌靈700-900倍液、百菌清1200-1500倍液、濃度為8-12mg/L的6-BA、濃度為8-12mg/L的KT的組合藥劑;開花時期采用多菌靈與百菌清的組合能夠增強殺菌效果、并保持較長的藥效,為植株結果提供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并將6-BA與KT組合使用,進一步增強細胞分化效果、延緩葉片衰老。
S4、果實成熟期:植株上噴施百菌清1000-1200倍液及濃度為6-10mg/L的6-BA的組合藥劑;果實成熟期施用濃度較低的6-BA,是為了在保證延長落葉效果的情況下防止高濃度的6-BA產(chǎn)生抗拮作用而阻礙果實成熟;
S5、果實采收后:植株上噴施多菌靈800-1000倍液、百菌清1000-1200倍液、濃度為13-17mg/L的6-BA、濃度為8-10mg/L的KT的組合藥劑。
進一步的,包括以下步驟:
S1、油用牡丹栽植前:植株上噴施多菌靈800倍液及濃度為20mg/L的6-BA的組合藥劑;
S2、展葉時期:植株上噴施百菌清1100倍液及濃度為35mg/L的KT的組合藥劑;
S3、開花時期:植株上噴施多菌靈800倍液、百菌清1350倍液、濃度為10mg/L的6-BA、濃度為10mg/L的KT的組合藥劑;
S4、果實成熟期:植株上噴施百菌清1100倍液及濃度為8mg/L的6-BA的組合藥劑;
S5、果實采收后:植株上噴施多菌靈900倍液、百菌清1100倍液、濃度為15mg/L的6-BA、濃度為9mg/L的KT的組合藥劑。上述濃度的殺菌劑及細胞分裂素的組合延遲油用牡丹落葉及增產(chǎn)效果最佳。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夠延長油用牡丹葉片留存期15-20天,有利于延長油用牡丹觀賞期、提高油用牡丹來年產(chǎn)量。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S1、油用牡丹栽植前:植株上噴施多菌靈800倍液及濃度為20mg/L的6-BA的組合藥劑;栽植前還需要進行常規(guī)的土壤處理。
S2、展葉時期:植株上噴施百菌清1100倍液及濃度為35mg/L的KT的組合藥劑;
S3、開花時期:植株上噴施多菌靈800倍液、百菌清1350倍液、濃度為10mg/L的6-BA、濃度為10mg/L的KT的組合藥劑;
S4、果實成熟期:植株上噴施百菌清1100倍液及濃度為8mg/L的6-BA的組合藥劑;
S5、果實采收后:植株上噴施多菌靈900倍液、百菌清1100倍液、濃度為15mg/L的6-BA、濃度為9mg/L的KT的組合藥劑。
本實施例的方法能夠平均推遲油用牡丹落葉17天。
實施例2、
S1、油用牡丹栽植前:植株上噴施多菌靈700倍液及濃度為18mg/L的6-BA的組合藥劑;栽植前還需要進行常規(guī)的土壤處理。
S2、展葉時期:植株上噴施百菌清1000倍液及濃度為32mg/L的KT的組合藥劑;
S3、開花時期:植株上噴施多菌靈700倍液、百菌清1200倍液、濃度為8mg/L的6-BA、濃度為8mg/L的KT的組合藥劑;
S4、果實成熟期:植株上噴施百菌清1000倍液及濃度為6mg/L的6-BA的組合藥劑;
S5、果實采收后:植株上噴施多菌靈800倍液、百菌清1000倍液、濃度為13mg/L的6-BA、濃度為8mg/L的KT的組合藥劑。
本實施例的方法能夠平均推遲油用牡丹落葉16天。
實施例3、
S1、油用牡丹栽植前:植株上噴施多菌靈900倍液及濃度為22mg/L的6-BA的組合藥劑;
S2、展葉時期:植株上噴施百菌清1200倍液及濃度為38mg/L的KT的組合藥劑;
S3、開花時期:植株上噴施多菌靈900倍液、百菌清1500倍液、濃度為12mg/L的6-BA、濃度為12mg/L的KT的組合藥劑;
S4、果實成熟期:植株上噴施百菌清1200倍液及濃度為10mg/L的6-BA的組合藥劑;
S5、果實采收后:植株上噴施多菌靈1000倍液、百菌清1200倍液、濃度為17mg/L的6-BA、濃度為10mg/L的KT的組合藥劑。
本實施例的方法能平均推遲油用牡丹落葉20天。
分別將上述三種實施例的方法應用于安徽銅陵地區(qū)栽植的油用牡丹田,油用牡丹籽產(chǎn)量均顯著增加,并與未采用本發(fā)明的方法的油用牡丹田進行對比,
試驗數(shù)據(jù)如下:
分析上表可知,雖然實施例3推遲落葉的時間最長,但增產(chǎn)幅度不及實施例1與實施例2;其中,綜合觀賞期與油用牡丹籽增產(chǎn)性能,實施例1為本發(fā)明的最佳實施例。
以上述依據(jù)本發(fā)明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fā)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fā)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jù)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