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食用菌殺蟲用噴射器及使用的熏蟲顆粒及其制備方法,屬于食用菌殺蟲領域。
背景技術:
殺蟲劑,主要用于防治農業(yè)害蟲和城市衛(wèi)生害蟲的藥品,使用歷史長遠、用量大、品種多。在二十世紀,農業(yè)的迅速發(fā)展,殺蟲劑令農業(yè)產量大升;但是,幾乎所有殺蟲劑都會嚴重地改變生態(tài)系統(tǒng),大部分對人體有害,其它的會被集中在食物鏈中。我們必須在農業(yè)發(fā)展與環(huán)境及健康中取得平衡?,F(xiàn)有的殺蟲劑一般在使用時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霧狀噴射,噴射距離短,方向性差,且這種溶液式的殺蟲劑容易對植物造成傷害,并且農藥殘留情況無法避免,嚴重影響食品安全;由于食用菌的表面不光滑,具有細小的空洞和褶皺,溶液式的殺蟲劑更容易殘留且難以清洗。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食用菌殺蟲用噴射器及使用的熏蟲顆粒及其制備方法。該食用菌殺蟲用噴射器及使用的熏蟲顆粒和熏蟲顆粒的制備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噴射距離和方向性,且有效避免溶液式殺蟲劑在食用菌上的大量殘留,難以去除的問題,提高食用菌的食用安全,且該熏蟲顆粒毒性低,對人體危害??;藥效長,不易對投藥人員產生危害。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食用菌殺蟲用噴射器,包括噴槍和可拆卸連接在噴槍上的顆粒筒,顆粒筒盛放熏蟲顆粒,熏蟲顆粒包括由內到外依次設置的內層藥效丸、白磷包衣、膨化包衣和外層包衣;所述噴槍包括氣腔、噴管和連接部;所述氣腔通過一縮徑部與噴管一端連通;氣腔內設置有一鼓氣裝置,所述鼓氣裝置朝向縮徑部鼓氣;所述噴管另一端內壁上設置有螺旋形的膛線;所述膛線路徑上設置有多個與熏蟲顆粒碰撞的凸點;所述連接部可拆卸連通顆粒筒,連接處設置有震動顆粒筒的震動裝置;所述噴管內壁上設置有膨化膨化包衣的加熱層。
其中,所述噴管外圓周壁上包覆有隔熱層。
其中,所述食用菌殺蟲用噴射器還包括設置在噴射器上的扳機;所述扳機控制鼓氣裝置和震動裝置的啟停和加熱層的通斷電。
一種熏蟲顆粒,包括由內到外依次設置的內層藥效丸、白磷包衣、膨化包衣和外層包衣;所述熏蟲顆粒的內層藥效丸由以下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數(shù)配比制備而成:馬齒莧5重量份、升麻5重量份、白頭翁7重量份、白屈菜7重量份、龍牙草6重量份、蟲菊10重量份、魚藤10重量份、苦皮藤10重量份、艾草30重量份、膨松劑2重量份、助燃劑2重量份、第一引誘化合物2重量份、第二引誘化合物2重量份和第三引誘化合物2重量份;所述第一引誘化合物為水楊醛、水楊酸異丁基酯、正丁醛、水楊酸芐基酯、水楊酸異戊酯、苯甲醛、苯乙醛、甲基苯基酮何正壬醛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第二引誘化合物為丙酸、正丁酸、異丁酸、正戊酸、異戊酸、異己酸和2-苯基乙醇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第三引誘化合物為吲哚、苯乙醛、茴香腦、丁子香酚、肉桂醛和肉桂腈的一種或多種;所述外層包衣具有脆性且密封包裹在膨化包衣外。
其中,所述內層藥效丸為球形;所述膨化包衣、白磷包衣和外層包衣為空心球形。
其中,所述內層藥效丸為具有多孔的多菱體結構;所述白磷包衣內壁向內層藥效丸的孔內延伸并填充孔。
其中,所述白磷包衣同時包裹多個內層藥效丸,且白磷包衣內壁向多個內層藥效丸之間的間隙延伸并填充間隙。
一種食用菌栽培用熏蟲顆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①一次烘干:將馬齒莧、升麻、白頭翁、白屈菜、龍牙草、蟲菊、魚藤、苦皮藤、艾草分別烘干;烘干采用熱風烘干方式,熱風溫度不大于80°;
②研磨:將烘干后的馬齒莧、升麻、白頭翁、白屈菜、龍牙草、蟲菊、魚藤、苦皮藤、艾草分別研磨成粉末;將第一引誘化合物、第二引誘化合物以及第三引誘化合物分別研磨成粉末;
③原料混合攪拌:將步驟②中的粉末配合膨松劑和助燃劑以及少量水混合攪拌成糊狀;
④成型:使用顆粒機對步驟③的糊狀產物進行加工形成顆粒狀的內層藥效丸雛形;內層藥效丸雛形的直徑在0.5mm-1mm之間;
⑤發(fā)酵:步驟④形成的內層藥效丸雛形進行發(fā)酵,待其體積增大5%-10%時發(fā)酵完畢形成內層藥效丸;
⑥二次烘干:對發(fā)酵完成的內層藥效丸進行微波烘干,微波頻率為2000MHz-2500MHz;微波輸出功率10-13Kw;
⑦制白磷包衣料:將白磷混合水在防氧化環(huán)境中制成白磷泥漿;
⑧包白磷包衣:使用包衣機將步驟⑦中的白磷泥漿裹覆在步驟⑥中的內層藥效丸外形成白磷包衣顆粒;
⑨三次烘干:在防氧化環(huán)境中對步驟⑧的白磷包衣顆粒進行烘干,烘干方式采用加熱后的惰性氣體進行風干;熱風溫度不大于90°;
⑩包膨化包衣:在步驟⑨的白磷包衣顆粒外包裹膨化材料形成膨化包衣顆粒;
四次烘干:對步驟⑩的膨化包衣顆粒進行冷風烘干,冷風溫度在10°-20°之間;
包外層包衣:在步驟冷風烘干后的膨化包衣顆粒外包裹外層包衣形成熏蟲顆粒。
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可以有效提高噴射距離和方向性,且有效避免溶液式殺蟲劑在食用菌上的大量殘留,難以去除的問題,提高食用菌的食用安全,且該熏蟲顆粒毒性低,對人體危害小;藥效長,不易對投藥人員產生危害。
2、本發(fā)明熏蟲顆粒主料采用植物,毒性低,對人體危害小,具有良好的可燃性和煙熏效果。
3、本發(fā)明熏蟲顆粒使用膨松劑,使內層藥效丸具有膨松的結構,有效提高藥效丸的燃燒度和可燃性,增加煙霧產生量。
4、本發(fā)明熏蟲顆粒添加了引誘化合物,能夠有效引誘各類食用菌害蟲穿出食用菌體外,提高殺蟲效果。
5、本發(fā)明熏蟲顆粒采用的結構為內層藥效丸、白磷包衣膨化包衣以及外層包衣,保障藥效的釋放和釋放時間的延遲。
6、本發(fā)明熏蟲顆粒采用白磷作為白磷包衣,在常溫下即可自然并燃燒內層藥效丸,無毒可靠。
7、本發(fā)明熏蟲顆粒外層包衣具有脆性,便于在破壞外層包衣后使白磷包衣與空氣接觸自燃發(fā)煙。
8、本發(fā)明熏蟲顆粒設置在膨化包衣在受熱后會膨化,從而頂破外層包衣,同時由于膨化形成多孔結構,利于其內層的白磷包衣與空氣接觸。
9、本發(fā)明的食用菌殺蟲用噴射器可以有效利用熏蟲顆粒,并可方便控制熏蟲的啟用、停止以及煙霧大?。皇褂冒踩?,結構簡單,可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一種食用菌殺蟲用噴射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一種食用菌栽培用熏蟲顆粒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一種食用菌栽培用熏蟲顆粒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一種食用菌栽培用熏蟲顆粒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一種食用菌栽培用熏蟲顆粒的制備方法的工藝流程圖。
圖中附圖標記表示為:
1-內層藥效丸、2-白磷包衣、3-膨化包衣、4-外層包衣、5-噴槍、51-氣腔、511-鼓氣裝置、52-噴管、53-連接部、531-震動裝置、532-加熱層、533-隔熱層、54-縮徑部、55-膛線、551-凸點、6-顆粒筒、7-扳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食用菌殺蟲用噴射器,包括噴槍5和可拆卸連接在噴槍5上的顆粒筒6,顆粒筒6盛放熏蟲顆粒,熏蟲顆粒包括由內到外依次設置的內層藥效丸1、白磷包衣2、膨化包衣3和外層包衣4;所述噴槍5包括氣腔51、噴管52和連接部53;所述氣腔51通過一縮徑部54與噴管52一端連通;氣腔51內設置有一鼓氣裝置511,所述鼓氣裝置511朝向縮徑部54鼓氣;所述噴管53另一端內壁上設置有螺旋形的膛線55;所述膛線55路徑上設置有多個與熏蟲顆粒碰撞的凸點551;所述連接部53可拆卸連通顆粒筒6,連接處設置有震動顆粒筒6的震動裝置531;所述噴管53內壁上設置有膨化膨化包衣3的加熱層532。
其中,所述噴管53外圓周壁上包覆有隔熱層533。
其中,所述食用菌殺蟲用噴射器還包括設置在噴射器上的扳機7;所述扳機7控制鼓氣裝置511和震動裝置531的啟停和加熱層的通斷電。
實施例一:如圖2所示,一種熏蟲顆粒,包括由內到外依次設置的內層藥效丸1、白磷包衣2、膨化包衣3和外層包衣4;所述熏蟲顆粒的內層藥效丸1由以下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數(shù)配比制備而成:馬齒莧5重量份、升麻5重量份、白頭翁7重量份、白屈菜7重量份、龍牙草6重量份、蟲菊10重量份、魚藤10重量份、苦皮藤10重量份、艾草30重量份、膨松劑2重量份、助燃劑2重量份、第一引誘化合物2重量份、第二引誘化合物2重量份和第三引誘化合物2重量份;所述第一引誘化合物為水楊醛、水楊酸異丁基酯、正丁醛、水楊酸芐基酯、水楊酸異戊酯、苯甲醛、苯乙醛、甲基苯基酮何正壬醛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第二引誘化合物為丙酸、正丁酸、異丁酸、正戊酸、異戊酸、異己酸和2-苯基乙醇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第三引誘化合物為吲哚、苯乙醛、茴香腦、丁子香酚、肉桂醛和肉桂腈的一種或多種;所述外層包衣4具有脆性且密封包裹在膨化包衣3外。
其中,所述內層藥效丸1為球形;所述膨化包衣3、白磷包衣2和外層包衣4為空心球形。
實施例二: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在于,如圖3所示,所述內層藥效丸1為具有多孔的多菱體結構;所述白磷包衣2內壁向內層藥效丸1的孔內延伸并填充孔。
實施例三:實施例三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在于,如圖4所示,所述白磷包衣2同時包裹多個內層藥效丸1,且白磷包衣2內壁向多個內層藥效丸1之間的間隙延伸并填充間隙。
一種食用菌栽培用熏蟲顆粒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①一次烘干:將馬齒莧、升麻、白頭翁、白屈菜、龍牙草、蟲菊、魚藤、苦皮藤、艾草分別烘干;烘干采用熱風烘干方式,熱風溫度不大于80°;
②研磨:將烘干后的馬齒莧、升麻、白頭翁、白屈菜、龍牙草、蟲菊、魚藤、苦皮藤、艾草分別研磨成粉末;將第一引誘化合物、第二引誘化合物以及第三引誘化合物分別研磨成粉末;
③原料混合攪拌:將步驟②中的粉末配合膨松劑和助燃劑以及少量水混合攪拌成糊狀;
④成型:使用顆粒機對步驟③的糊狀產物進行加工形成顆粒狀的內層藥效丸雛形;內層藥效丸雛形的直徑在0.5mm-1mm之間;
⑤發(fā)酵:步驟④形成的內層藥效丸雛形進行發(fā)酵,待其體積增大5%-10%時發(fā)酵完畢形成內層藥效丸;
⑥二次烘干:對發(fā)酵完成的內層藥效丸進行微波烘干,微波頻率為2000MHz-2500MHz;微波輸出功率10-13Kw;
⑦制白磷包衣料:將白磷混合水在防氧化環(huán)境中制成白磷泥漿;
⑧包白磷包衣:使用包衣機將步驟⑦中的白磷泥漿裹覆在步驟⑥中的內層藥效丸外形成白磷包衣顆粒;
⑨三次烘干:在防氧化環(huán)境中對步驟⑧的白磷包衣顆粒進行烘干,烘干方式采用加熱后的惰性氣體進行風干;熱風溫度不大于90°;
⑩包膨化包衣:在步驟⑨的白磷包衣顆粒外包裹膨化材料形成膨化包衣顆粒;
四次烘干:對步驟⑩的膨化包衣顆粒進行冷風烘干,冷風溫度在10°-20°之間;
包外層包衣:在步驟冷風烘干后的膨化包衣顆粒外包裹外層包衣形成熏蟲顆粒。
噴射器使用的方法:
將裝設有熏蟲顆粒的顆粒筒6安裝在連接部53上,對準噴射方向扣動扳機7,震動裝置531通過震動使顆粒筒6內的熏蟲顆粒持續(xù)落入噴管52內,并由加熱層532加熱,熏蟲顆粒受熱膨化包衣3膨脹,并頂破外層包衣4,使空氣與白磷包衣2接觸自燃發(fā)煙,鼓氣裝置511通過鼓氣將熏蟲顆粒和煙霧從噴管52中向噴射方向噴出,在這一過程中,熏蟲顆粒由于膛線55的作用呈螺旋形前進,并不斷與凸點551碰撞進一步破壞外層包衣4和膨化包衣3,加大白磷包衣2與空氣的接觸。
本發(fā)明一種食用菌栽培用熏蟲顆粒相對溶液式的殺蟲劑具有時效長,殺蟲效果好,農藥殘留少的優(yōu)點,使用殺蟲范圍廣的敵敵畏做實驗參照;取同期同室的各100份菌包作為實驗對象;取相同質量的熏蟲顆粒和敵敵畏,敵敵畏用80%乳油1000倍液噴霧;熏蟲顆粒使用噴射器噴射,實驗效果數(shù)據(jù)如下表:
由上表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熏蟲顆粒相比敵敵畏的殺蟲率差不多,但其作用時間較敵敵畏快速。
在該實驗5小時候對兩份實驗對象菌包分別抽檢農藥殘余量,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如下表:
從該表可以看出,使用噴灑敵敵畏農藥的殘余量相當高,甚至高于國家標準,其原因是食用菌特殊的結構;而使用煙熏顆粒的殘余量則顯著降低。
從該表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延長,使用熏蟲顆粒其殘余量隨著時間的延長持續(xù)降低。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