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害蟲防治,更具體的涉及一種多異瓢蟲成蟲防控番茄潛葉蛾的方法。
背景技術:
1、番茄潛葉蛾是一種潛葉類害蟲,能夠以幼蟲形式直接潛葉、蛀果對作物進行為害,給我國茄科作物(如番茄、茄子)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目前我國主要是采用化學農藥的噴施來防治番茄潛葉蛾。但是由于番茄潛葉蛾的潛葉、蛀果特性導致化學防治效果不加。隨著化學藥劑的大量使用,番茄潛葉蛾對多種藥劑的抗藥性越發(fā)明顯(如殺螟丹、阿維菌素)如今番茄潛葉蛾的防治成為當今我國農業(yè)方面的一大難題。
2、為了更好的控制番茄潛葉蛾的取食為害以及傳播擴散,不僅需要加強害蟲檢驗檢疫工作以及使用速效性的化學防治方法。還需要結合生物、物理以及農業(yè)防治等多種防治措施,利用綜合的防治手段才能更有效的對番茄潛葉蛾進行治理。番茄潛葉蛾的生物防治是利用新疆優(yōu)勢捕食性天敵多異瓢蟲對番茄潛葉蛾進行防治,使番茄潛葉蛾的種群密度控制在經濟閾值以下,同時更好的避免產生抗藥性以及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有助于自然天敵的保護,并可達到長期控制番茄潛葉蛾的作用。多異瓢蟲是新疆的優(yōu)勢捕食性天敵之一,廣泛分布于新疆各地,調查發(fā)現多異瓢蟲與番茄潛葉蛾的發(fā)生高峰期重合度較高,且是番茄大棚的優(yōu)勢捕食性天敵,很有可能是番茄潛葉蛾的潛在捕食性天敵。由于化學藥劑不合理的使用,害蟲的抗藥性問題越來越嚴重,番茄潛葉蛾對溴氰菊酯、氯菊酯、甲胺磷等殺蟲劑已產生抗藥性,同時自然天敵昆蟲也受到傷害,嚴重時甚至導致自然天敵的大量死亡。
3、既往公開的相關技術中,分別對番茄潛葉蛾1齡幼蟲、2齡幼蟲進行試驗,番茄潛葉蛾1齡幼蟲密度設置分別為20、40、60、80和100頭/皿,2齡幼蟲密度設置分別為10、30、50、70和90頭/皿,每個密度設置5個重復。試驗前挑選行動敏捷、齡期一致的異色瓢蟲和龜紋瓢蟲4齡幼蟲單頭置于培養(yǎng)皿(直徑3.50cm,高1.50cm)內進行饑餓處理24h。試驗當天在培養(yǎng)皿底鋪放一層潤濕的濾紙,每皿均勻放置10片剪取自新鮮番茄葉片的0.50cm×0.50cm葉碟供番茄潛葉蛾取食,然后用細毛刷接入不同密度的番茄潛葉蛾幼蟲,然后分別接入饑餓處理后的單頭(異色瓢蟲/龜紋瓢蟲)4齡幼蟲,用保鮮膜封口,并用3號昆蟲針在保鮮膜上扎若干密集小孔透氣,置于人工氣候箱中培養(yǎng)。24h后在解剖鏡下統(tǒng)計每皿中剩余蟲體完整的番茄潛葉蛾幼蟲數。但是該方法是將番茄潛葉蛾幼蟲挑出潛道,不符合田間自然情況,田間番茄潛葉蛾幼蟲除了轉葉為害及老熟幼蟲入土化蛹時均在葉片潛道內。
4、鑒于上述不足,挖掘出一種能夠對番茄潛葉蛾進行長期治理的本地優(yōu)勢天敵昆蟲,避免番茄潛葉蛾產生抗藥性,減少殺蟲劑對自然天敵的傷害,保持昆蟲多樣性的平衡狀態(tài)是本發(fā)明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基于上述分析,本發(fā)明解決的重要問題是明確多異瓢蟲成蟲對潛道內番茄潛葉蛾幼蟲的捕食功能反應,并在田間進行籠罩試驗,明確新疆優(yōu)勢捕食性天敵多異瓢蟲成蟲對番茄潛葉蛾的田間防治效果,為番茄潛葉蛾的綠色防控及多瓢蟲的進一步開發(fā)利用提供理論支撐。
2、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手段實現的:
3、本發(fā)明首先公開了一種多異瓢蟲成蟲防控番茄潛葉蛾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4、(1)在室內,利用多異瓢蟲成蟲對潛道內番茄潛葉蛾幼蟲進行捕食;
5、(2)在田間,利用籠罩法釋放多異瓢蟲成蟲進行番茄潛葉蛾的防治。
6、進一步地,步驟(1)包括如下步驟:
7、采集多異瓢蟲,并對其進行飼喂;
8、采集番茄潛葉蛾幼蟲,包括1齡幼蟲、2齡幼蟲、3齡幼蟲。
9、進一步地,所述采集多異瓢蟲包括:
10、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喀爾墩鄉(xiāng)庫克蘭木蔬菜基地番茄周邊旋花科雜草上進行成對多異瓢蟲成蟲的采集。
11、進一步地,所述多異瓢蟲的飼喂包括:
12、將采集的成對多異瓢蟲放于自制養(yǎng)蟲籠中,用蚜蟲進行飼喂,建立實驗種群。
13、進一步地,所述采集番茄潛葉蛾幼蟲包括:
14、實驗當天,從番茄大棚將番茄潛葉蛾幼蟲連蟲帶葉片一起采集回實驗室,將番茄潛葉蛾按齡期(1、2、3齡)連帶葉片剪下來用于實驗;
15、在直徑9cm,高1.5cm的培養(yǎng)皿底部鋪一層打濕的棉花,然后在棉花上鋪一層打濕的濾紙,將按齡期剪下的番茄潛葉蛾幼蟲,按不同齡期(1、2、3齡)、不同密度(20、40、60、80、100頭/皿)分裝到培養(yǎng)皿當中用于實驗;
16、在實驗種群當中挑選出日齡一致的多異瓢蟲成蟲,單頭置于培養(yǎng)皿中進行24h饑餓處理;
17、將進行過24h饑餓處理的多異瓢蟲成蟲放入提前準備好的裝有番茄潛葉蛾幼蟲的培養(yǎng)皿當中進行捕食實驗,并于24h后在體式鏡下觀察完整番茄潛葉蛾幼蟲的量。
18、進一步地,步驟(2)包括如下步驟:
19、采集多異瓢蟲成蟲;
20、對釋放所需的番茄植株進行選擇。
21、進一步地,采集多異瓢蟲包括:
22、在室外旋花科雜草上采集正在進行交配的多異瓢蟲成蟲,成對分裝于培養(yǎng)皿當中進行24h饑餓處理,用于田間釋放。
23、進一步地,所述對釋放所需的番茄植株進行選擇包括:
24、在同一溫室大棚隨機選取長勢一致的番茄植株,利用長、寬、高分別為0.5m、0.5m、0.86m的防蟲網進行單株籠罩,籠罩前按照室內多異瓢蟲成蟲對不同齡期潛道內番茄潛葉蛾捕食功能反應捕食的最佳益害比,在番茄上人工接同等數量的番茄潛葉蛾1、2、3齡幼蟲,其中多異瓢蟲成蟲:1齡幼蟲(番茄潛葉蛾)=1:80;多異瓢蟲成蟲:2齡幼蟲(番茄潛葉蛾)=1:40;多異瓢蟲成蟲:3齡幼蟲(番茄潛葉蛾)=1:20?;\罩完成后進行編號用于田間釋放;
25、處理組罩籠中各放入1對經過24h饑餓處理的多異瓢蟲成蟲進行試驗,對照組罩籠不放瓢蟲,觀察5d、7d、14d、21d、30d番茄潛葉蛾的種群數量變化。
26、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7、1.明確了多異瓢蟲成蟲能捕食潛道內番茄潛葉蛾1、2、3齡幼蟲,擬合holling?ii型捕食功能反應模型,為多異瓢蟲成蟲田間釋放防治番茄潛葉蛾提供理論依據;
28、2.其次,明確了多異瓢蟲對番茄潛葉蛾(1、2、3齡幼蟲)的田間防治效果,為番茄潛葉蛾的綠色防控及多異瓢蟲的進一步開發(fā)利用提供理論依據;
29、3.本發(fā)明有利于多異瓢蟲作為防治番茄潛葉蛾的優(yōu)勢天敵之一,長期防控番茄潛葉蛾,減少農藥污染,避免害蟲產生抗藥性,有利于廣泛推廣示范應用,有助于農業(yè)害蟲的綠色防控技術。
1.一種多異瓢蟲成蟲防控番茄潛葉蛾的方法,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