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紫斑牡丹加溫嫁接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臨夏紫斑牡丹加溫嫁接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⑴選擇10月底至11月上旬作為嫁接時間;⑵在溫室中選長方形背風向陽的地塊若干,經(jīng)深翻后碾碎土壤顆粒,作為苗床,并取上層10cm土壤另行堆放備用;⑶平整苗床,之后平行鋪設若干電熱線;⑷在苗床的電熱線中間打栽植孔;⑸選取砧木;⑹選取接穗;⑺采用劈接方式接穗后,栽植在苗床栽植孔中;⑻將步驟⑵中堆放的土壤拌勻土菌靈后填入苗床,并逐層按實,用50%多菌靈800倍液澆一次透水,即可接通電源進行加溫;⑼持續(xù)加溫后按露地管理模式進行管理;⑽翌年春季待到牡丹芽萌動后后按露地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待第二年8月中旬帶土球定植露地即可。本發(fā)明方法簡單、成活率高。
【專利說明】
臨夏紫斑牡丹加溫嫁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嫁接方法,尤其涉及臨夏紫斑牡丹加溫嫁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紫斑牡丹被譽為“國色天香”的牡丹,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紫斑牡丹屬于西北牡丹品種群,紫斑牡丹因花瓣基部有一個明顯的紫色斑而得名,栽培品種主要集中在甘肅境內的渭河、挑河和大夏河流域古絲綢之路經(jīng)過的廣大地區(qū)。在甘肅,紫斑牡丹栽培不僅可以追溯到唐代,而且目前在全省六成以上的縣市有栽培,是紫斑牡丹栽培最普及、群眾基礎最廣泛的地區(qū)。
[0003]而臨夏紫斑牡丹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以雍容華貴的形態(tài),豐富艷麗的花色,強健挺拔的長勢,濃郁持久的芳香在花卉界獨領風騷,尤其以富貴吉祥的寓意成為臨夏人民鐘愛的庭院花卉。臨夏紫斑牡丹文化底蘊深厚,清代詩人吳鎮(zhèn)留下了“牡丹隨處有、勝絕是河州”的千古絕唱。臨夏紫斑牡丹屬西北牡丹品種群,屬毛茛科芍藥屬落葉灌木,其抗逆性、適應性較強,應用廣泛;但由于其“長一尺,退八寸”的生物學特性,使分株、嫁接、扦插等常規(guī)技術手段不僅繁育成活率低下、生長勢弱而且播種苗難以保持母本優(yōu)良性狀。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方法簡單、成活率高的臨夏紫斑牡丹加溫嫁接方法。
[0005]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所述的臨夏紫斑牡丹加溫嫁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⑴選擇10月底至11月上旬作為臨夏紫斑牡丹的嫁接時間;
⑵在溫度為5?20 °C的溫室中選5.5m X 1.5m長方形背風向陽的地塊若干,經(jīng)深翻30?40cm后碾碎土壤顆粒,作為苗床,并取上層1cm 土壤另行堆放備用;
(3)平整所述苗床,之后平行鋪設若干電熱線;若干所述電熱線的中每根電熱線兩頭均預留35cm,且其中30cm依次用直徑為3cm、長為50cm的干燥木棒固定在所述苗床以上30cm處,按并聯(lián)方式接好電源,并用防水絕緣膠帶處理好電熱線跟電源線接口;
⑷按1cm X 12cm的株行距在所述苗床的所述電熱線中間打直徑3cm、深1cm的栽植孔;
(5)選取砧木:
掘取粗度為2cm?3cm、長度為1cm?15cm的帶有少許須根無病蟲害的下段茍藥根做石占木,經(jīng)蟲菌特煙霧劑消毒處理后,陰干1~2天;
(6)選取接穗:
將臨夏紫斑牡丹優(yōu)良品種當年生生長健壯直徑為0.8?1.0cm、長度為15cm的無病蟲害、節(jié)間短、表皮光滑帶有頂芽及I?2枚側芽的土芽枝條或帶有頂芽的當年生枝條用剪刀剪去葉柄后立即用多菌靈800倍液劑浸泡I小時消毒,而后晾干,S卩可作為接穗;
(7)采用劈接方式在所述砧木上插接所述接穗后,栽植在所述苗床栽植孔中,用土壤按實固定,并確保嫁接口距所述電熱線上方1.5cm,距電熱線左右1.5cm,使每平方米可育45?55株;
(8)將所述步驟⑵中堆放的土壤拌勻土菌靈后填入所述苗床,并逐層按實,待到所述嫁接口埋入土內6cm時用50%多菌靈800倍液澆一次透水,即可接通電源進行加溫;
(9)隨機選取幾個加溫點,用棒式溫度計從所述苗床頂部土壤插入5cm觀察土壤溫度,確保溫度保持在10?18°C,對所述若干地塊苗床根據(jù)用電負荷分批次加溫;持續(xù)加溫20?30天斷電,然后按露地管理模式進行管理;
(10)翌年春季待到牡丹芽萌動后,分兩次割去塑料膜條隨機覆土,然后按露地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待第二年8月中旬帶土球定植露地即可。
[0006]所述步驟⑶中的若干電熱線按每隔50cm用長5cm的U型鐵絲反插入土壤固定,且線與線之間的間隔為6cm ο
[0007]所述步驟⑵中的劈接方式是指用剪刀剪取5cm?1cm長度牡丹土芽,在基部用嫁接刀削好2cm長接口面成三棱形,迅速含在口中;然后將芍藥根下段留1cm剪取,削平嫁接口,并在芍藥根髓心上垂直用嫁接刀切1.5?2.5cm長的切口,同時迅速插入接穗,使接穗和砧木緊密吻合并用塑料膜條綁緊嫁接口。
[0008]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
1、本發(fā)明利用牡丹在芍藥根上嫁接后,通過電熱加溫提高土壤溫度的措施,加快嫁接口愈傷組織的快速形成,達到了提高嫁接成活率的目的,同時有效地節(jié)約費用和提高生產(chǎn)效率。
[0009]2、采用本發(fā)明方法,對小藕、大藕、玉版白、綠蝴蝶四個品種做了加溫嫁接實驗,嫁接苗通過加溫后第二年嫁接成活率高達95%,比常規(guī)露地嫁接苗成活率提高了 30%。
[0010]3、本發(fā)明方法簡單,操作簡便易行,不僅降低育苗成本、縮短培育成苗時間,而且保持母本優(yōu)良品質,從而達到早開花、高產(chǎn)出的目的。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臨夏紫斑牡丹加溫嫁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⑴選擇10月底至11月上旬作為臨夏紫斑牡丹的嫁接時間。此時牡丹土芽接穗充實飽滿、營養(yǎng)充分,芍藥根系生長基本停止,形成的砧木根較多,掘取砧木根對芍藥母株的生長影響甚微;同時外界氣溫逐降低利于嫁接工作的進行。
[0012]⑵在溫度為5?20°C的溫室中選5.5m X 1.5m長方形背風向陽的地塊若干,經(jīng)深翻30?40cm后碾碎土壤顆粒,作為苗床,并取上層1cm 土壤另行堆放備用。
[0013]⑶平整苗床,之后平行鋪設若干電熱線;若干電熱線的中每根電熱線兩頭均預留35cm,且其中30cm依次用直徑為3cm、長為50cm的干燥木棒固定在所述苗床以上30cm處,按并聯(lián)方式接好電源,并用防水絕緣膠帶處理好電熱線跟電源線接口,以防止進水。
[0014]其中:若干電熱線按每隔50cm用長5cm的U型鐵絲反插入土壤固定,且線與線之間的間隔為6cm。
[0015]⑷按1cmX 12cm的株行距在苗床的電熱線中間打直徑3cm、深1cm的栽植孔。
[0016](5)選取砧木:
掘取粗度為2cm?3cm、長度為1cm?15cm的帶有少許須根無病蟲害的下段茍藥根做石占木,經(jīng)蟲菌特煙霧劑消毒處理后,陰干I?2天,使芍藥根水分散失變柔軟不易折斷。
[0017](6)選取接穗:
將臨夏紫斑牡丹優(yōu)良品種當年生生長健壯直徑為00.8?1.0cm、長度為15cm的無病蟲害、節(jié)間短、表皮光滑帶有頂芽及I?2枚側芽的土芽枝條或帶有頂芽的當年生枝條用剪刀剪去葉柄后立即用多菌靈800倍液劑浸泡I小時消毒,而后晾干,S卩可作為接穗。
[0018]⑵采用劈接方式在砧木上插接接穗后,栽植在苗床栽植孔中,用土壤按實固定,并確保嫁接口距電熱線上方1.5cm,距電熱線左右1.5cm,使每平方米可育45?55株。
[0019]其中:劈接方式是指用剪刀剪取5cm?1cm長度牡丹土芽,在基部用嫁接刀削好2cm長接口面成三棱形,迅速含在口中以防水分散失;然后將芍藥根下段留1cm剪取,削平嫁接口,并在芍藥根髓心上垂直用嫁接刀切1.5?2.5cm長的切口,同時迅速插入接穗,使接穗和砧木緊密吻合(注意留白,但形成層對齊與否無關緊要)并用塑料膜條綁緊嫁接口。
[0020](8)將步驟⑵中堆放的土壤拌勻土菌靈后填入苗床,并逐層按實,待到嫁接口埋入土內6cm時用50%多菌靈800倍液澆一次透水,即可接通電源進行加溫。加溫期間隔離加溫區(qū)域、安放警示標志的同時,加溫苗床的澆水、除草等管理時注意斷電后由專人操作,加溫結束后馬上安全地處理電源線保證用電安全。
[0021 ] (9)苗床的土壤保持濕潤,過干可適量澆水。隨機選取幾個加溫點,用棒式溫度計從苗床頂部土壤插入5cm觀察土壤溫度,確保溫度保持在10?18°C,如果溫度過高可間斷加熱,對若干地塊苗床根據(jù)用電負荷分批次加溫。持續(xù)加溫時間20?30天斷電,此時大部分嫁接苗愈傷組織已形成,接口愈合良好,個別嫁接苗在接口部位能長出I?2mm的根原基。然后按露地管理模式進行管理。
[0022](10)翌年春季待到牡丹芽萌動后,分兩次割去塑料膜條隨機覆土,勿使接口露出防止風干,三四月間牡丹芽均可萌發(fā)正常生長,頭兩年抽出的花蕾最好盡早摘除,以便使營養(yǎng)集中供應植株的生長,然后按露地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待第二年8月中旬帶土球定植露地即可。兩年后均可開花。
【主權項】
1.臨夏紫斑牡丹加溫嫁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⑴選擇10月底至11月上旬作為臨夏紫斑牡丹的嫁接時間; ⑵在溫度為5?20 °C的溫室中選5.5m X 1.5m長方形背風向陽的地塊若干,經(jīng)深翻30?40cm后碾碎土壤顆粒,作為苗床,并取上層1cm 土壤另行堆放備用; (3)平整所述苗床,之后平行鋪設若干電熱線;若干所述電熱線的中每根電熱線兩頭均預留35cm,且其中30cm依次用直徑為3cm、長為50cm的干燥木棒固定在所述苗床以上30cm處,按并聯(lián)方式接好電源,并用防水絕緣膠帶處理好電熱線跟電源線接口; ⑷按1cm X 12cm的株行距在所述苗床的所述電熱線中間打直徑3cm、深1cm的栽植孔; (5)選取砧木: 掘取粗度為2cm?3cm、長度為1cm?15cm的帶有少許須根無病蟲害的下段茍藥根做石占木,經(jīng)蟲菌特煙霧劑消毒處理后,陰干1~2天; (6)選取接穗: 將臨夏紫斑牡丹優(yōu)良品種當年生生長健壯直徑為0.8?1.0cm、長度為15cm的無病蟲害、節(jié)間短、表皮光滑帶有頂芽及I?2枚側芽的土芽枝條或帶有頂芽的當年生枝條用剪刀剪去葉柄后立即用多菌靈800倍液劑浸泡I小時消毒,而后晾干,S卩可作為接穗; (7)采用劈接方式在所述砧木上插接所述接穗后,栽植在所述苗床栽植孔中,用土壤按實固定,并確保嫁接口距所述電熱線上方1.5cm,距電熱線左右1.5cm,使每平方米可育45?55株; (8)將所述步驟⑵中堆放的土壤拌勻土菌靈后填入所述苗床,并逐層按實,待到所述嫁接口埋入土內6cm時用50%多菌靈800倍液澆一次透水,即可接通電源進行加溫; (9)隨機選取幾個加溫點,用棒式溫度計從所述苗床頂部土壤插入5cm觀察土壤溫度,確保溫度保持在10?18°C,對所述若干地塊苗床根據(jù)用電負荷分批次加溫;持續(xù)加溫20?30天斷電,然后按露地管理模式進行管理; (10)翌年春季待到牡丹芽萌動后,分兩次割去塑料膜條隨機覆土,然后按露地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待第二年8月中旬帶土球定植露地即可。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臨夏紫斑牡丹加溫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⑶中的若干電熱線按每隔50cm用長5cm的U型鐵絲反插入土壤固定,且線與線之間的間隔為6cm。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臨夏紫斑牡丹加溫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⑵中的劈接方式是指用剪刀剪取5cm?1cm長度牡丹土芽,在基部用嫁接刀削好2cm長接口面成三棱形,迅速含在口中;然后將芍藥根下段留1cm剪取,削平嫁接口,并在芍藥根髓心上垂直用嫁接刀切1.5-2.5cm長的切口,同時迅速插入接穗,使接穗和砧木緊密吻合并用塑料膜條綁緊嫁接口。
【文檔編號】A01G13/06GK106034757SQ201610424331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6日
【發(fā)明人】王章福
【申請人】王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