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礦區(qū)土地復墾生態(tài)重建土壤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礦區(qū)土地復墾生態(tài)重建土壤模塊。
【背景技術】
[0002]當前,我國礦區(qū)(比如露天煤礦)開采環(huán)境問題復雜、多樣,對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和破壞強烈。礦區(qū)在開采的過程中伴隨著強烈的地表擾動,使得礦區(qū)的生態(tài)景觀格局在短時間內發(fā)生了劇烈的變化,由此引發(fā)的環(huán)境問題受到社會和政府的廣泛關注。目前,我國礦區(qū)平均土地復墾率僅為20%左右,而國際平均土地復墾率為50%?70%,歐美國家平均土地復墾率超過80%,因此,我國礦區(qū)平均土地復墾率水平較低。隨著國家不斷加大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力度,我國相繼出臺了《礦山地質環(huán)境保護規(guī)定》、《土地復墾條列》等一系列礦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與恢復的相關政策法規(guī),要求按照“誰損毀、誰復墾”的原則,由礦山企業(yè)負責土地復墾。
[0003]雖然目前有許多途徑處理煤矸石,但是由于經濟條件、技術限制等因素的影響,煤矸石的利用率并不理想。排放的大量煤矸石堆積成山,不僅占有了大量的土地,而且對周邊的環(huán)境影響巨大。由于沒有土地復墾再利用規(guī)劃,因此產生了大量的廢棄地,在廢棄地上植物稀少,水土流失嚴重,造成礦區(qū)水體、土壤、大氣的嚴重污染,引發(fā)一系列經濟、生態(tài)、社會等方面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是要解決現有礦區(qū)環(huán)境污染嚴重、煤矸石利用率低的問題,而提供一種礦區(qū)土地復墾生態(tài)重建土壤模塊。
[0005]本實用新型一種礦區(qū)土地復墾生態(tài)重建土壤模塊,它由土壤上層、草木灰層、混合層、煤渣層、土壤底層、灌溉裝置和貯水裝置組成;所述灌溉裝置由加壓噴頭、支撐柱、儲水箱和進水管組成;所述貯水裝置由貯水槽和若干根滲水繩組成;所述土壤上層設置在土壤底層的上方;所述土壤上層和土壤底層之間從上向下依次設置有草木灰層、混合層和煤渣層;所述儲水箱設置在土壤上層的上表面,所述儲水箱的底部設置有進水管,所述進水管上設置有閥門;所述支撐柱設置在儲水箱的上表面,所述支撐柱的頂端對稱設置有加壓噴頭;所述儲水箱的兩側對稱設置有貯水裝置;所述貯水槽從上向下依次穿過土壤上層、草木灰層、混合層、煤渣層和土壤底層設置在土壤上層、草木灰層、混合層、煤渣層和土壤底層中;所述若干根滲水繩的一端設置在貯水槽內側,另一端設置在貯水槽外側。
[0006]原理:通過礦區(qū)土地復墾生態(tài)重建土壤模塊的構建,可以在實際應用中將多個模塊拼接進行生態(tài)的恢復。
[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8]1、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土壤底層和土壤層之間設置煤渣層、煤矸石粉和過磷酸鈣的混合層,以及草木灰層,能夠有效改良礦區(qū)退化土地的土壤結構,使土壤的孔隙度增加,聯(lián)通性好,提高土壤的含水性能,促進好氧細菌和兼氧細菌的新陳代謝,分解有機物,豐富土壤腐殖質,從而使土地得到“肥化”,增進植物的生長。
[0009]2、本實用新型利用水的凝聚力和水的表面張力能夠產生毛細現象的原理,產生細微水流,通過浸潤方式給植物根部供水,毛細滲灌幾乎沒有水分蒸發(fā)損失,從而達到節(jié)水的目的。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具體實施方式】一: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一種礦區(qū)土地復墾生態(tài)重建土壤模塊,它由土壤上層1、草木灰層2、混合層3、煤渣層4、土壤底層5、灌溉裝置和貯水裝置組成;所述灌溉裝置由加壓噴頭8、支撐柱9、儲水箱10和進水管11組成;所述貯水裝置由貯水槽6和若干根滲水繩7組成;所述土壤上層1設置在土壤底層5的上方;所述土壤上層1和土壤底層5之間從上向下依次設置有草木灰層2、混合層3和煤渣層4;所述儲水箱10設置在土壤上層1的上表面,所述儲水箱10的底部設置有進水管11,所述進水管11上設置有閥門;所述支撐柱9設置在儲水箱10的上表面,所述支撐柱9的頂端對稱設置有加壓噴頭8;所述儲水箱10的兩側對稱設置有貯水裝置;所述貯水槽6從上向下依次穿過土壤上層1、草木灰層2、混合層3、煤渣層4和土壤底層5設置在土壤上層1、草木灰層2、混合層3、煤渣層4和土壤底層5中;所述若干根滲水繩7的一端設置在貯水槽6內側,另一端設置在貯水槽6外側。
[0012]【具體實施方式】二: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混合層3為厚度為5cm?6cm的煤矸石粉和過磷酸|丐的混合物層。其他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0013]【具體實施方式】三: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所述支撐柱9內設置有輸水管。其他與【具體實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0014]【具體實施方式】四: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所述土壤上層1的厚度為51 cm?60cm。其他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0015]【具體實施方式】五: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所述草木灰層2的厚度為5cm?6cm。其他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0016]【具體實施方式】六: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所述煤渣層4的厚度為5cm?6cm。其他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0017]【具體實施方式】七: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所述滲水繩7由無紡布制成。其他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主權項】
1.一種礦區(qū)土地復墾生態(tài)重建土壤模塊,其特征在于礦區(qū)土地復墾生態(tài)重建土壤模塊,它由土壤上層(1)、草木灰層(2)、混合層(3)、煤渣層(4)、土壤底層(5)、灌溉裝置和貯水裝置組成;所述灌溉裝置由加壓噴頭(8)、支撐柱(9)、儲水箱(10)和進水管(11)組成;所述貯水裝置由貯水槽(6)和若干根滲水繩(7)組成;所述土壤上層(1)設置在土壤底層(5)的上方;所述土壤上層(1)和土壤底層(5)之間從上向下依次設置有草木灰層(2)、混合層(3)和煤渣層(4);所述儲水箱(10)設置在土壤上層(1)的上表面,所述儲水箱(10)的底部設置有進水管(11),所述進水管(11)上設置有閥門;所述支撐柱(9)設置在儲水箱(10)的上表面,所述支撐柱(9)的頂端對稱設置有加壓噴頭(8);所述儲水箱(10)的兩側對稱設置有貯水裝置;所述貯水槽(6)從上向下依次穿過土壤上層(1)、草木灰層(2)、混合層(3)、煤渣層(4)和土壤底層(5)設置在土壤上層(1)、草木灰層(2)、混合層(3)、煤渣層(4)和土壤底層(5)中;所述若干根滲水繩(7)的一端設置在貯水槽(6)內側,另一端設置在貯水槽(6)外側。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礦區(qū)土地復墾生態(tài)重建土壤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層(3)為厚度為5cm?6cm的煤矸石粉和過磷酸|丐的混合物層。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礦區(qū)土地復墾生態(tài)重建土壤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柱(9)內設置有輸水管。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礦區(qū)土地復墾生態(tài)重建土壤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上層(1)的厚度為51cm?60cmo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礦區(qū)土地復墾生態(tài)重建土壤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草木灰層(2)的厚度為5cm?6cm。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礦區(qū)土地復墾生態(tài)重建土壤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渣層(4)的厚度為5cm?6cm。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礦區(qū)土地復墾生態(tài)重建土壤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滲水繩(7)由無紡布制成。
【專利摘要】一種礦區(qū)土地復墾生態(tài)重建土壤模塊,它涉及一種礦區(qū)土地復墾生態(tài)重建土壤模塊。本實用新型是要解決現有礦區(qū)環(huán)境污染嚴重、煤矸石利用率低的問題。一種礦區(qū)土地復墾生態(tài)重建土壤模塊,它由土壤上層、草木灰層、混合層、煤渣層、土壤底層、灌溉裝置和貯水裝置組成;所述灌溉裝置由加壓噴頭、支撐柱、儲水箱和進水管組成;所述貯水裝置由貯水槽和設置在貯水槽外側的若干根滲水繩組成。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礦區(qū)土地復墾生態(tài)重建土壤模塊用于礦區(qū)土地的改良。
【IPC分類】A01G25/02, A01G9/10
【公開號】CN205105807
【申請?zhí)枴緾N201520943872
【發(fā)明人】劉威, 王蘭霞, 康健, 孟祥民, 王愿, 劉建勛, 秦大海
【申請人】黑龍江科技大學
【公開日】2016年3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