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移動的水稻育苗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水稻育苗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可移動的水稻育苗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由于水稻育苗大多采用旱育稀植技術,每年都需要采集大量優(yōu)質旱田耕地15cm?20cm的表土作為育苗床土,容易造成大量優(yōu)質耕地表土流失。另外,自然條件下,水稻育苗受氣溫、天氣等條件的限制,如早粳在10°C以上才能播種,早秈在12°C以上才能播種,育苗效果容易受到外部條件的影響。目前,生產(chǎn)上水稻育苗和試驗所需的秧苗一般采用室外薄膜覆蓋育苗或室內育苗的方法。室外薄膜覆蓋育苗會造成表土流失;而室內育苗雖能克服表土流失和早期大田育苗氣溫低、雜草多、病蟲害多和生長緩慢的不足,但現(xiàn)有的室內育苗技術存在光照不足和溫度、水分不均勻等缺點,不能完全替代自然生長條件。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移動的水稻育苗裝置,用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在水稻育苗過程中的耕地表土流失,并根據(jù)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移動育苗裝置至室內或室外,解決室內育苗光照不足和溫度、水分不均勻的問題,根據(jù)實際情況實現(xiàn)水稻的室內外育苗。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移動的水稻育苗裝置,所述可移動的水稻育苗裝置包括育苗盤和移動支架。所述育苗盤由不銹鋼制成,為上部開口、側壁上部開有溢水孔、兩側側壁裝有提手握把的長方體結構;培養(yǎng)介質置于所述育苗盤內,水稻苗在培養(yǎng)介質中生長。所述移動支架包括支架底板、定位側板、拉桿孔、拉桿和萬向輪;所述定位側板的一塊開有兩個拉桿孔,供所述拉桿的下端通過并鉤住所述定位側板;所述萬向輪安裝于所述支架底板的底部。
[0005]使用時,用所述育苗盤的提手握把將所述育苗盤放入所述移動支架的定位側板內,用所述拉桿移動所述可移動的水稻育苗裝置至合適位置培養(yǎng)水稻苗。
【附圖說明】
[0006]圖I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可移動的水稻育苗裝置的育苗盤結構圖;
[0007]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可移動的水稻育苗裝置的移動支架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的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
[0009]圖I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可移動的水稻育苗裝置的育苗盤結構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可移動的水稻育苗裝置的移動支架結構圖,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育苗盤I和移動支架2。
[0010]所述育苗盤I用不銹鋼制成,為上部開口、側壁上部開有溢水孔3、兩側側壁裝有提手握把4的長方體結構,所述育苗盤I長100cm、寬70cm、高10cm,水稻苗5在培養(yǎng)介質6中生長。
[0011]所述移動支架2為長110cm、寬80cm、高5cm的上部開口的不銹鋼長方體結構,包括支架底板7、定位側板8、拉桿孔9、拉桿10和萬向輪11 ;所述定位側板8的一塊開有兩個拉桿孔9,供所述拉桿10的下端通過并鉤住所述定位側板8 ;所述萬向輪11安裝于所述支架底板7的底部。
[0012]使用時,雙人同時提起所述育苗盤I的提手握把4,將所述育苗盤I放入所述移動支架2的4塊定位側板8內,用所述拉桿9移動所述可移動的水稻育苗裝置至合適位置培養(yǎng)水稻苗5。
【主權項】
1.一種可移動的水稻育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育苗盤和移動支架。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育苗盤,其特征在于,為上部開口、側壁上部開有溢水孔、兩側側壁裝有提手握把的長方體結構。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移動支架,其特征在于,設有拉桿和萬向輪。
【專利摘要】一種可移動的水稻育苗裝置,包括育苗盤和移動支架。所述育苗盤由不銹鋼制成,為上部開口、側壁上部開有溢水孔、兩側側壁裝有提手握把的長方體結構;培養(yǎng)介質置于所述育苗盤內,水稻苗在培養(yǎng)介質中生長。所述移動支架包括支架底板、定位側板、拉桿孔、拉桿和萬向輪;所述定位側板的一塊開有兩個拉桿孔,供所述拉桿的下端通過并鉤住所述定位側板;所述萬向輪安裝于所述支架底板的底部。所述育苗盤可放置于所述移動支架上,移動至合適位置。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可以根據(jù)天氣變化用于室內外水稻育苗,使用方便,節(jié)約了耕地資源,既可用于實驗育苗,又能在規(guī)模化生產(chǎn)中使用。
【IPC分類】A01G9/10
【公開號】CN205143030
【申請?zhí)枴緾N201520784941
【發(fā)明人】金晨鐘, 劉桃李, 胡一鴻, 張雪嬌, 王艷, 鄒婷婷
【申請人】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公開日】2016年4月13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