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食品加工設施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食品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在食品加工過程中,許多食品需要進行成形處理,從而達到方便存放或者改變其口味的效果,例如年糕、棒冰等,使液態(tài)達到固態(tài)的狀態(tài),現有的成形裝置通常將液態(tài)的食品灌輸進灌輸腔內,然后進行冷凍處理,當成形以后需要將食品從食品灌腔中取出,現有的通常通過帶勾的器具或者其他輔助設備將其取出,其操作繁瑣而且增加了設備成本和使用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食品加工裝置及其使用方法,能夠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
根據本發(fā)明,本發(fā)明裝置的一種食品加工裝置,包括底架、固定加工架、活動加工架以及漏斗形頭,所述底架底端面的四個角位置處設分別置有凹槽,每個所述凹槽中設置有萬向輪,所述活動加工架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兩個左直角形導位槽和兩個右直角形導位槽,兩個左直角形導位槽和兩個右直角形導位槽中分別活動安裝有左導位桿和右導位桿,所述活動加工架下端左右對應固定設置有左豎直臂和右豎直臂,所述左豎直臂和右豎直臂下端固定設置有橫臂,所述固定加工架上端中間處設置有卡槽,所述漏斗形頭安裝在所述卡槽中,所述固定加工架中設置有食品灌腔,所述食品灌腔上端設置有通連所述卡槽的倒進口,所述活動加工架上端中間處設置有與所述食品灌腔相配合的直角形配合灌輸腔以及通連所述直角形配合灌輸腔的過槽,所述過槽中通過運轉軸承安裝有第一運轉軸,所述第一運轉軸上端展開到所述直角形配合灌輸腔中,所述第一運轉軸下端向下展開并固定安裝有第一錐形齒邊輪,所述右豎直臂中通過運轉軸承可運轉地安裝有第二運轉軸,所述第二運轉軸左端向左展開并固定安裝有與所述第一錐形齒邊輪相配合的第二錐形齒邊輪,所述第二運轉軸右端向右展開并固定安裝有齒邊輪,所述齒邊輪位于兩個右導位桿之間,且兩個右導位桿中的一個下端設置有與所述齒邊輪相配合的齒邊條,所述橫臂下端設置有上下運作裝置。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上下運作裝置包括固定安裝在所述底架中的油缸以及安裝在所述油缸中的推行桿,所述推行桿上端與所述橫臂的底部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齒邊條的長小于所述橫臂底部到所述活動加工架底部的間距。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運轉軸上端面與所述活動加工架上端面相平,且所述第一運轉軸位于所述直角形配合灌輸腔中的部位設置有外螺接段。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第一運轉軸位于直角形配合灌輸腔中的部位設置有外螺接段,經過冷凍成形的食品會與外螺接段螺紋配合,因此,經過冷凍成形的食品會跟隨所述活動加工架向下移動,從而方便進行脫模;當齒邊輪向下移動并與齒邊條配合后,活動加工架繼續(xù)向下活動會帶動齒邊輪運轉,而齒邊輪會帶動第一運轉軸運轉,從而使外螺接段發(fā)生運轉,而由于經過冷凍成形的食品在直角形配合灌輸腔無法發(fā)生運轉,因此,經過冷凍成形的食品只能向上活動并逐漸脫離所述外螺接段,當經過冷凍成形的食品完全脫離所述外螺接段時便可取下;由于經過冷凍成形的食品會與外螺接段螺紋配合,因此在經過冷凍成形的食品脫離外螺接段時可防止因強行拉出而使經過冷凍成形的食品發(fā)生變形或者損壞,減少了脫模的操作步驟和設備費用;本發(fā)明裝置結構簡單,運行穩(wěn)定,設計合理。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發(fā)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種食品加工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中活動加工架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
本說明書(包括任何附加權利要求、摘要和附圖)中公開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別敘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類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換。即,除非特別敘述,每個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類似特征中的一個例子而已。
如圖1-3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食品加工裝置,包括底架10、固定加工架12、活動加工架11以及漏斗形頭50,所述底架10底端面的四個角位置處設分別置有凹槽41,每個所述凹槽41中設置有萬向輪40,通過萬向輪40可方便移動,所述活動加工架11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兩個左直角形導位槽111和兩個右直角形導位槽112,兩個左直角形導位槽111和兩個右直角形導位槽112中分別活動安裝有左導位桿18和右導位桿19,所述活動加工架11下端左右對應固定設置有左豎直臂13和右豎直臂14,所述左豎直臂13和右豎直臂14下端固定設置有橫臂15,所述固定加工架12上端中間處設置有卡槽,所述漏斗形頭50安裝在所述卡槽中,所述固定加工架12中設置有食品灌腔120,所述食品灌腔120上端設置有通連所述卡槽的倒進口121,所述活動加工架11上端中間處設置有與所述食品灌腔120相配合的直角形配合灌輸腔110以及通連所述直角形配合灌輸腔110的過槽,所述過槽中通過運轉軸承安裝有第一運轉軸21,所述第一運轉軸21上端展開到所述直角形配合灌輸腔110中,所述第一運轉軸21下端向下展開并固定安裝有第一錐形齒邊輪20,所述右豎直臂14中通過運轉軸承可運轉地安裝有第二運轉軸31,所述第二運轉軸3左端向左展開并固定安裝有與所述第一錐形齒邊輪20相配合的第二錐形齒邊輪30,所述第二運轉軸3右端向右展開并固定安裝有齒邊輪310,所述齒邊輪310位于兩個右導位桿19之間,且兩個右導位桿19中的一個下端設置有與所述齒邊輪310相配合的齒邊條190,所述橫臂15下端設置有上下運作裝置。
有益地,所述上下運作裝置包括固定安裝在所述底架10中的油缸17以及安裝在所述油缸17中的推行桿16,所述推行桿16上端與所述橫臂15的底部固定連接。
有益地,所述齒邊條190的長小于所述橫臂15底部到所述活動加工架11底部的間距,從而所述齒邊條190不會干涉所述活動加工架11向下活動。
有益地,所述第一運轉軸21上端面與所述活動加工架11上端面相平,且所述第一運轉軸21位于所述直角形配合灌輸腔110中的部位設置有外螺接段210。
使用時,利用所述上下運作裝置將所述橫臂15向上驅動,將所述活動加工架11驅動至最上端并與所述固定加工架12緊密貼合,使所述直角形配合灌輸腔110與所述食品灌腔120相配合,將所述漏斗形頭50與所述卡槽接合后,對所述食品灌腔120進行注射食品,當所述食品灌腔120注射完畢后,停止注射,待所述食品灌腔120中的食品冷凍成形后,使所述上下運作裝置運行,并帶動所述活動加工架11向下緩慢活動,由于所述第一運轉軸21位于所述直角形配合灌輸腔110中的部位設置有外螺接段210,經過冷凍成形的食品會與外螺接段210螺紋配合,因此,經過冷凍成形的食品會跟隨所述活動加工架11向下移動,從而脫離所述食品灌腔120,而當所述齒邊輪310向下移動并與所述齒邊條190配合后,所述活動加工架11繼續(xù)向下活動會帶動所述齒邊輪310運轉,而由于所述第二錐形齒邊輪30與所述第一錐形齒邊輪11相配合,從而所述齒邊輪310會帶動所述第一運轉軸21運轉,而所述第一運轉軸21運轉后會帶動所述外螺接段210發(fā)生運轉,由于經過冷凍成形的食品在所述直角形配合灌輸腔110無法發(fā)生運轉,因此,經過冷凍成形的食品只能向上活動并逐漸脫離所述外螺接段210,當經過冷凍成形的食品完全脫離所述外螺接段210時便可取下。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第一運轉軸位于直角形配合灌輸腔中的部位設置有外螺接段,經過冷凍成形的食品會與外螺接段螺紋配合,因此,經過冷凍成形的食品會跟隨所述活動加工架向下移動,從而方便進行脫模;當齒邊輪向下移動并與齒邊條配合后,活動加工架繼續(xù)向下活動會帶動齒邊輪運轉,而齒邊輪會帶動第一運轉軸運轉,從而使外螺接段發(fā)生運轉,而由于經過冷凍成形的食品在直角形配合灌輸腔無法發(fā)生運轉,因此,經過冷凍成形的食品只能向上活動并逐漸脫離所述外螺接段,當經過冷凍成形的食品完全脫離所述外螺接段時便可取下;由于經過冷凍成形的食品會與外螺接段螺紋配合,因此在經過冷凍成形的食品脫離外螺接段時可防止因強行拉出而使經過冷凍成形的食品發(fā)生變形或者損壞,減少了脫模的操作步驟和設備費用;本發(fā)明裝置結構簡單,運行穩(wěn)定,設計合理。
以上所述,僅為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