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外周血管病變的保健食品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屬于保健食品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外周血管病變的保健 食品。
【背景技術(shù)】
[0002] 外周圍血管病變(PAD)是以人體動脈血液供應逐漸減少為特征的一種疾病,近年 來糖尿病患者合并外周圍血管病變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且預后差,已經(jīng)成為影響糖尿病患 者健康的一種重要疾病。目前西藥主要采用抗凝、溶栓、改善外周循環(huán)等方法進行治療,如 常用的抗凝血藥有肝素、華法林,抗血小板藥阿司匹林,溶栓藥降纖酶,擴張血管藥酚妥拉 明、煙酸、西洛他唑等,以及中藥川芎嗪、葛根素、三七皂苷等。
[0003] 青錢柳(CyclocaryapaliurusBatal.)為胡桃科(Juglandaceae)青錢柳屬植 物,又名搖錢樹、麻柳、青錢李等。青錢柳葉中含有人體所必需的鉀、鈣、鎂、磷等常量元素, 而且還有對人體保健有重要作用的微量元素如錳、鐵、銅、鋅、硒、鉻、礬、鍺等,具有很好的 保健功效,能夠降糖、降脂、降壓、提高免疫力等。蘆薈集食用、藥用、美容、觀賞于一身,是在 我國廣泛使用的一種藥用植物,它具有殺菌、排毒、通便、滋養(yǎng)皮膚等多種保健功能。目前還 沒有將青錢柳和蘆薈用于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外周血管病變的報道。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外周血管病變的保健食品。
[0005] 該保健食品由青錢柳葉和蘆薈兩種原料制成,這兩種原料的重量配比分別是:青 錢柳葉50-100份、蘆薈10-50份。
[0006] 優(yōu)選的,所述原料的重量份為:青錢柳葉60-80份、蘆薈25-40份。
[0007] 最佳的,所述原料的重量份為:青錢柳葉75份、蘆薈30份。
[0008] 本發(fā)明繼續(xù)提供一種制備所述保健食品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0009] 1)將青錢柳葉洗凈、烘干后粉碎成細粉;
[0010] 2)將新鮮蘆薈剝皮后倒打成蘆薈漿,并研磨均勻;
[0011] 3)將青錢柳葉細粉、蘆薈漿混勾,加入輔料,混合,攪拌,制成顆粒;
[0012] 4)將顆粒壓片或用膠囊填充。
[0013]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另一種制備所述保健食品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0014] 1)將青錢柳葉洗凈后用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5小時,合并提取液并濃 縮成浸膏;
[0015] 2)將新鮮蘆薈剝皮后倒打成蘆薈漿,并研磨均勻;
[0016] 3)將青錢柳葉浸膏、蘆薈漿混勾,加入輔料,混合,攪拌,制成顆粒;
[0017] 4)將顆粒壓片或用膠囊填充。
[0018]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第二種制備方法與第一種制備方法相比,它采用了合適的溶劑和 方法對青錢柳葉中治療糖尿病外周血管病變的活性成分進行了提取,從而除去了大部分的 無效成分,減少了服用劑量。
[0019]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發(fā)明提供的保健食品具有降糖、降脂、降壓、提高免疫 力等多種保健功效,尤其是能有效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外周血管病變,且療效略優(yōu)于西洛他 唑。
[0020] 2)本發(fā)明提供的保健食品所采用的原料全部為食品中常用的原料,其中青錢柳葉 自古就有沖泡代茶飲的傳統(tǒng),蘆薈更是在食品、醫(yī)藥中廣泛應用,因此本發(fā)明安全性高,長 期食用無任何毒副作用,與現(xiàn)有的糖尿病外周血管病變治療藥物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0021] 3)本發(fā)明中的原料來源廣泛,生產(chǎn)工藝簡單,成本低廉。
【具體實施方式】
[0022] 以下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地說明。
[0023] 實施例1
[0024] -種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外周血管病變的保健食品,它由以下原料制成:
[0025] 青錢柳葉7. 5Kg蘆薈3Kg
[0026] 制備方法是:
[0027] 1)將青錢柳葉洗凈后用70% (重量濃度)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L5小時,合 并提取液并濃縮成浸膏(I. 2Kg);
[0028] 2)將新鮮蘆薈剝皮后倒打成蘆薈漿,并研磨均勻(2. 5Kg);
[0029]3)將青錢柳葉浸膏(I. 2Kg)與蘆薈漿(2. 5Kg)混勻,再加入甘露醇(12Kg),混合, 攪拌,先制成軟材,再過18目篩,干燥后制成顆粒(14Kg);
[0030] 4)將顆粒壓成每片重0. 6g的片劑(每片相當于藥材0. 45g)。
[0031] 實施例2
[0032] 一種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外周血管病變的保健食品,它由以下原料制成:
[0033] 青錢柳葉5Kg蘆薈IKg
[0034] 1)將青錢柳葉洗凈、烘干后粉碎成細粉(4. 5Kg);
[0035] 2)將新鮮蘆薈剝皮后倒打成蘆薈漿,并研磨均勻(0.85Kg);
[0036] 3)將青錢柳葉細粉(4. 5Kg)與蘆薈漿(0. 85Kg)混勻,再加入甘露醇(8Kg)混合, 攪拌,先制成軟材,再過18目篩,干燥后制成顆粒(13Kg);
[0037] 4)將顆粒壓成每片重0. 6g的片劑(每片相當于藥材0. 28g)。
[0038] 實施例3
[0039] -種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外周血管病變的保健食品,它由以下原料制成:
[0040] 青錢柳葉IOKg蘆薈5Kg。
[0041] 制備方法是:
[0042] 1)將青錢柳葉洗凈后用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5小時,合并提取液并濃 縮成浸膏;
[0043] 2)將新鮮蘆薈剝皮后倒打成蘆薈漿,并研磨均勻;
[0044] 3)將青錢柳葉浸膏與蘆薈漿混勻,再加入淀粉混合,攪拌,先制成軟材,再過18目 篩,干燥后制成顆粒;
[0045] 4)將顆粒用膠囊填充。
[0046] 實施例4臨床試驗資料
[0047] 1.病例選擇與分組選擇糖尿病并外周血管病變患者65例,診斷以彩色多普勒超 聲檢查雙足背動脈斑塊形成或內(nèi)膜增厚,粗糙,多普勒血流改變?yōu)橐罁?jù)。
[0048] 42例患者順序隨機分2組,治療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齡(59. 3±8. 6) 歲,病程1.8?14年,平均7年。對照組22例,男13例,女9例,平均年齡(60. 1 ±8. 9)歲, 病程2?15年,平均6. 8年。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0049] 2?治療方法
[0050]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糖尿病飲食控制、運動加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同時口服西洛他 唑,50mg/次,2次/d。治療組進行常規(guī)糖尿病飲食控制、運動加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同時 服用實施例1的保健食品,3片/次,3次/d。兩組治療時間均為6個月,每3個月復查多普 勒超聲檢查,并監(jiān)測血糖,血壓,詢問藥物不良反應。
[0051] 3.療效評定標準
[0052] 以多普勒超聲診斷為準:體檢雙足背動脈搏動消失,皮膚蒼白,足涼,超聲檢查雙 足背動脈斑塊形成,多普勒超聲血流緩慢為無效;雙足背動脈搏動減弱,超聲檢查雙足背動 脈斑塊形成,多普勒血流未見異常為有效;雙足背動脈搏動無明顯異常,多普勒超聲雙足背 動脈內(nèi)膜增生,粗糙改變,血流未見異常為顯效。
[0053] 4?結(jié)果
[0054] 不良反應:治療組治療過程中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檢查在治 療前后變化差異無顯著性。2組療效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 05)。見表1。
[0055]
【主權(quán)項】
1. 一種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外周血管病變的保健食品,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制成: 青錢柳葉50-100份 蘆薈10-50份。
2.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外周血管病變的保健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 原料的重量份為: 青錢柳葉60-80份 蘆薈25-40份。
3.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外周血管病變的保健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 原料的重量份為: 青錢柳葉75份 蘆薈30份。
4. 一種制備權(quán)利要求1-3任何一項所述保健食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 將青錢柳葉洗凈、烘干后粉碎成細粉; 2) 將新鮮蘆薈剝皮后倒打成蘆薈漿,并研磨均勻; 3) 將青錢柳葉細粉、蘆薈漿混勻,加入輔料,混合,攪拌,制成顆粒; 4) 將顆粒壓片或用膠囊填充。
5. -種制備權(quán)利要求1-3任何一項所述保健食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 將青錢柳葉洗凈后用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5小時,合并提取液并濃縮成 浸膏; 2) 將新鮮蘆薈剝皮后倒打成蘆薈漿,并研磨均勻; 3) 將青錢柳葉浸膏、蘆薈漿混勻,加入輔料,混合,攪拌,制成顆粒; 4) 將顆粒壓片或用膠囊填充。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外周血管病變的保健食品,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青錢柳葉50-100份、蘆薈10-50份,本發(fā)明還公開了該保健食品的制備方法。本發(fā)明具有降糖、降脂、降壓、提高免疫力等多種保健功效,尤其是能有效治療糖尿病外周血管病變,且療效略優(yōu)于西洛他唑。本發(fā)明安全性高,長期食用無任何毒副作用,與現(xiàn)有的糖尿病外周血管病變治療藥物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IPC分類】A61P3-10, A61P9-14, A61P9-12, A61K36-896, A61K36-886, A61P37-04, A23L1-29, A61P3-06
【公開號】CN104585759
【申請?zhí)枴緾N201510019306
【發(fā)明人】鄭國
【申請人】湖北老鄉(xiāng)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5月6日
【申請日】2015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