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提高紫芽茶中花青素含量的加工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茶葉加工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提高紫芽茶中花青素含量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近年來大量的研究表明,花青素具有清除超氧自由基和羥自由基、抗突變、預防癌癥、心血管疾病、神經(jīng)性疾病等保健功能,對于治療眼科疾病、各種發(fā)炎性疾病、血液循環(huán)失調(diào)疾病上也有一定療效,因此,花青素成分的保健功效引起了人們的關(guān)注。
[0003]目前,富含花青素的茶產(chǎn)品已經(jīng)引起了國內(nèi)外科研工作者和消費者的極大關(guān)注,展現(xiàn)出了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和經(jīng)濟開發(fā)價值。世界主要產(chǎn)茶國,包括中國、印度、斯里蘭卡、日本等國家,對富含花青素的特異紫色茶樹種質(zhì)的研究都十分重視,開發(fā)出了系列高花青素茶產(chǎn)品。例如,斯里蘭卡為了使其茶產(chǎn)業(yè)中的茶產(chǎn)品多元化,成功選育了特異紫色茶樹種質(zhì)并開發(fā)出了富含花青素成分的茶產(chǎn)品。
[0004]然而,對于茶葉而言,一般茶葉中的花青素只占干物質(zhì)的0.01%左右甚至更低;盡管紫芽茶中花青素含量較高,可達0.05%?0.1%,但仍無法滿足人們對紫芽茶中花青素含量的要求。現(xiàn)有科學研究表明,光、溫度、糖等對植物中花青素的生物合成和代謝具有重要影響,適宜的外界環(huán)境條件能增加植物中的花青素含量??梢?,采用茶葉加工工藝來提高紫芽茶中的花青素成分具有重要的開發(fā)價值,然而目前尚無相關(guān)研究技術(shù)報道。
[0005]鑒于紫芽茶中花青素成分具有很強的生理活性以及保健功能,開發(fā)生產(chǎn)天然的富含高花青素的茶產(chǎn)品,符合當前功能性食品的發(fā)展要求,市場前景廣闊,能產(chǎn)生較大的經(jīng)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提高紫芽茶中花青素含量的加工方法,簡單、合理且能有效提高茶葉中花青素含量。為此,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shù)方案:
一種提高紫芽茶中花青素含量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選取紫芽茶鮮葉,將紫芽茶鮮葉噴施檸檬酸和蔗糖溶液;
2)在低溫條件下,采用紅光和UV-B光對紫芽茶鮮葉進行交替照射處理;
3)將處理后的紫芽茶鮮葉制成茶葉。
[0007]進一步地,所述紫芽茶鮮葉選擇春、夏、秋的紫芽茶鮮葉,并根據(jù)需要制成綠茶、紅茶、烏龍茶或白茶。
[0008]進一步地,所述檸檬酸的質(zhì)量濃度為0.4?0.8%,所述蔗糖溶液的質(zhì)量濃度為0.1?0.5%;優(yōu)選檸檬酸的質(zhì)量濃度為0.6?0.8%,蔗糖溶液濃度為0.3?0.5%。
[0009]進一步地,所述低溫條件為2?10°C。
[0010]進一步地,UV-B光的總照射時間比紅光的總照射時間長,但不超過2.5倍。
[0011]進一步地,紅光照射處理時間為4?8 h,UV-B光照射處理時間為6?10 h;優(yōu)選紅光照射處理時間為6?8 h,UV-B光照射處理時間為8?10 ho
[0012]進一步地,在制成茶葉時,烘干溫度為70?90°C ;優(yōu)選為70?80°C。
[0013]進一步地,所述春、夏、秋紫芽茶鮮葉,采摘標準為一芽一、二葉或一芽二、三葉。
[0014]進一步地,所述檸檬酸的質(zhì)量濃度為0.4?0.8%,所述蔗糖溶液的質(zhì)量濃度為0.1?0.5%;所述低溫條件為2?10°C ; UV-B光的總照射時間比紅光的總照射時間長,紅光照射處理時間為4?8 h,UV-B光照射處理時間為6?10 h;在制成茶葉時,烘干溫度為70?90°C;紫芽茶鮮葉為春、夏、秋紫芽茶鮮葉,采摘標準為一芽一、二葉或一芽二、三葉。
[0015]進一步地,所述檸檬酸的質(zhì)量濃度為0.6?0.8%,蔗糖溶液濃度為0.3?0.5%;所述低溫條件為2?10°C; UV-B光的總照射時間比紅光的總照射時間長,紅光照射處理時間為6?8 h,UV-B光照射處理時間為8?10 h;在制成茶葉時,烘干溫度為70?80°C;紫芽茶鮮葉為春、夏、秋紫芽茶鮮葉,采摘標準為一芽一、二葉或一芽二、三葉。
[0016]本發(fā)明主要是將紫芽茶鮮葉噴施蔗糖和檸檬酸溶液后,在低溫條件下對其進行紅光和UV-B處理,促使茶鮮葉中花青素成分的生物合成,并在低溫下烘干后,制造出的高花青素含量的茶產(chǎn)品。經(jīng)PH示差法檢測,與未對紫芽茶鮮葉進行處理的傳統(tǒng)加工相比,其花青素含量提高了30?50%,而其它的主要成分氨基酸、咖啡堿等含量不變。該加工方法簡便易行、經(jīng)濟適用、成本低,提高紫芽茶中花青素含量的效果明顯。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提高紫芽茶中花青素含量的加工方法的工藝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實施例1
1)紫娟春季茶鮮葉20公斤,采摘標準為一芽一、二葉;
2)將紫芽茶鮮葉噴施0.5%的檸檬酸和0.3%的蔗糖溶液;
3)在溫度6°C條件下,采用紅光和UV-B對紫芽茶鮮葉進行交替處理,其中紅光處理時間為6 h,UV-B處理時間為7 h;
4)將處理后的紫芽茶鮮葉按傳統(tǒng)工藝加工成綠茶,烘干溫度為80°C;
制得4.8公斤高花青素綠茶,經(jīng)pH示差法檢測其花青素含量達0.159%,比未對紫芽茶鮮葉進行處理的傳統(tǒng)加工相比(0.114%),其花青素含量提高了39.47%。
[0019]實施例2
1)紅芽佛手夏季茶鮮葉30公斤,采摘標準為一芽二、三葉;
2)將紫芽茶鮮葉噴施0.6%的檸檬酸和0.3%的蔗糖溶液;
3)在溫度8°C條件下,采用紅光和UV-B對紫芽茶鮮葉進行交替處理,其中紅光處理時間為7 h,UV-B處理時間為6 h;
4)將處理后的紫芽茶鮮葉按傳統(tǒng)工藝加工成白茶,烘干溫度為70°C;
制得7.2公斤高花青素白茶,經(jīng)pH示差法檢測其花青素含量達0.088%,比未對紫芽茶鮮葉進行處理的傳統(tǒng)加工相比(0.065%),其花青素含量提高了35.38%ο
[0020]實施例3
I)苔香紫秋季茶鮮葉25公斤,采摘標準為一芽一、二葉; 2)將紫芽茶鮮葉噴施0.7%的檸檬酸和0.4%的蔗糖溶液;
3)在溫度5°C條件下,采用紅光和UV-B對紫芽茶鮮葉進行交替處理,其中紅光處理時間為8 h,UV-B處理時間為10 h;
4)將處理后的紫芽茶鮮葉按傳統(tǒng)工藝加工成烏龍茶,烘干溫度為70°C;
制得5.6公斤高花青素烏龍茶,經(jīng)pH示差法檢測其花青素含量達0.082%,比未對紫芽茶鮮葉進行處理的傳統(tǒng)加工相比(0.058%),其花青素含量提高了41.38%ο[0021 ] 實施例4
1)紫娟秋季茶鮮葉40公斤,采摘標準為一芽二、三葉;
2)將紫芽茶鮮葉噴施0.8%的檸檬酸和0.5%的蔗糖溶液;
3)在溫度8°C條件下,采用紅光和UV-B對紫芽茶鮮葉進行交替處理,其中紅光處理時間為7 h,UV-B處理時間為9 h;
4)將處理后的紫芽茶鮮葉按傳統(tǒng)工藝加工成紅茶,烘干溫度為80°C;
制得8.9公斤高花青素紅茶,經(jīng)pH示差法檢測其花青素含量達0.023%,比未對紫芽茶鮮葉進行處理的傳統(tǒng)加工相比(0.016%),其花青素含量提高了43.75%。
【主權(quán)項】
1.一種提高紫芽茶中花青素含量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選取紫芽茶鮮葉,將紫芽茶鮮葉噴施檸檬酸和蔗糖溶液; 2)在低溫條件下,采用紅光和UV-B光對紫芽茶鮮葉進行交替照射處理; 3)將處理后的紫芽茶鮮葉制成茶葉。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紫芽茶中花青素含量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芽茶鮮葉選擇春、夏、秋的紫芽茶鮮葉,并根據(jù)需要制成綠茶、紅茶、烏龍茶或白茶。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紫芽茶中花青素含量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檸檬酸的質(zhì)量濃度為0.4?0.8%,所述蔗糖溶液的質(zhì)量濃度為0.1?0.5%;優(yōu)選檸檬酸的質(zhì)量濃度為0.6?0.8%,蔗糖溶液濃度為0.3?0.5%。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紫芽茶中花青素含量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溫條件為2?10°C。5.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紫芽茶中花青素含量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UV-B光的總照射時間比紅光的總照射時間長,但不超過2.5倍。6.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提高紫芽茶中花青素含量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紅光照射處理時間為4?8 h,UV-B光照射處理時間為6?10 h;優(yōu)選紅光照射處理時間為6?8 h,UV-B光照射處理時間為8?10 ho7.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紫芽茶中花青素含量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成茶葉時,烘干溫度為70?90°C ;優(yōu)選為70?80°C。8.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紫芽茶中花青素含量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春、夏、秋紫芽茶鮮葉采摘標準為一芽一、二葉或一芽二、三葉。9.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紫芽茶中花青素含量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檸檬酸的質(zhì)量濃度為0.4?0.8%,所述蔗糖溶液的質(zhì)量濃度為0.1?0.5%;所述低溫條件為2?10°C; UV-B光的總照射時間比紅光的總照射時間長,紅光照射處理時間為4?8 h,UV-B光照射處理時間為6?10 h;在制成茶葉時,烘干溫度為70?90°C;紫芽茶鮮葉為春、夏、秋紫芽茶鮮葉,采摘標準為一芽一、二葉或一芽二、三葉。10.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紫芽茶中花青素含量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檸檬酸的質(zhì)量濃度為0.6?0.8%,蔗糖溶液濃度為0.3?0.5%;所述低溫條件為2?10°C ;UV-B光的總照射時間比紅光的總照射時間長,紅光照射處理時間為6?8 h,UV-B光照射處理時間為8?10 h;在制成茶葉時,烘干溫度為70?80°C;紫芽茶鮮葉為春、夏、秋紫芽茶鮮葉,采摘標準為一芽一、二葉或一芽二、三葉。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提高紫芽茶中花青素含量的加工方法,屬于茶葉加工技術(shù)領(lǐng)域,其特征在于先將紫芽茶鮮葉噴施0.4~0.8%的檸檬酸和0.1~0.5%的蔗糖溶液后,及時在溫度2~10℃條件下采用紅光和UV-B進行交替處理(其中紅光處理時間為4~8h,UV-B處理時間為6-10h);然后按傳統(tǒng)工藝加工,烘干溫度為70~90℃。制造出的高花青素含量的茶產(chǎn)品,經(jīng)pH示差法檢測,與未對紫芽茶鮮葉進行處理的傳統(tǒng)加工相比,其花青素含量提高了30~50%,而其它的主要品質(zhì)成分氨基酸、咖啡堿等含量基本不變。該加工方法簡便易行、經(jīng)濟適用、成本低,提高紫芽茶中花青素含量的效果明顯。
【IPC分類】A23F3/06
【公開號】CN105432828
【申請?zhí)枴緾N201510946477
【發(fā)明人】呂海鵬, 林 智, 朱蔭, 戴偉東, 譚俊峰, 郭麗
【申請人】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公開日】2016年3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