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無花果葉茶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一種無花果葉茶的制作方法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茶葉的制作方法,具體是指一種利用無花果葉制作茶葉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3]無花果作為一種營養(yǎng)物質含量豐富的水果廣泛受到人們的喜愛,同時研究證明,無花果葉富含補骨脂素、佛手柑內酯、谷留醇、香樹脂醇、蛇麻脂醇等,其具有清濕熱、解瘡毒、消腫止痛等功效。目前對無花果果實的研究利用較為普遍,產品有干品、粉末、沖劑等,但對無花果葉的加工研究則較為少見,尤其每年春季,為防止無花果樹過度長高,果農們一般將無花果新生的枝杈進行剪出,大量新生的無花果葉被隨意拋棄,造成無花果葉內的營養(yǎng)物質無法得到充分利用。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無花果葉茶的制作方法,采用該方法制作的無花果葉茶能夠充分保留無花果葉內營養(yǎng)物質,通過長期飲用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技術目的,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無花果葉茶的制作方法,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1、原料制備
1、I摘取每年4-5月份新發(fā)的無花果嫩葉放入清水中進行清洗,去除表面塵土,撈出后瀝干備用;
1.2將經過清洗的無花果葉切成條塊,用竹筐攤放晾青2-3小時,使葉子失水率達15-20%;
2、一次殺青
將炒鍋溫度調至200-220°C,將經過晾青后的無花果葉送至炒鍋內進行翻炒殺青15-30分鐘,然后出鍋將無花果葉攤放回潮30-40分鐘;
3、將回潮好的無花果葉送至揉捻機中揉捻50-80分鐘;
4、二次殺青
將炒鍋溫度調至150-170°C,將經過揉捻的無花果葉送至炒鍋內進行翻炒殺青20-30分鐘,使無花果葉失水率達85-90%;
5、干燥
采用干燥機將經過二次殺青的無花果葉干燥至其完全失去水分,成為茶葉,干燥機的溫度控制在80-100°C。
[0006]進一步的,所述步驟1.3中的條塊大小為0.5-l*3_5cm。
[0007]進一步的,在對摘取的無花果嫩葉進行清洗前先將無花果嫩葉
及時投放至NaCl溶液中進行浸泡,浸泡時間3-4小時,其中NaCl溶液的濃度控制在1-3%之間,浸泡后再對無花果葉進行清洗。
[0008]進一步的,所述步驟2中在將無花果葉進行攤放回潮的過程中向無花果葉的表面噴灑無花果乳液,噴灑量為無花果葉重量的1-2%;所述的無花果乳液采用無花果乳汁與NaCl溶液攪拌而成,其中NaCl溶液的濃度為1-3%,無花果乳汁占NaCl溶液重量的2_5%。
[0009]進一步的,所述無花果乳液的制作方法為,將摘下的新鮮無花果將其果蒂部分切下,然后將果蒂及無花果果實放至NaCl溶液中浸泡30-40分鐘,然后取出果蒂及無花果果實即制成無花果乳液。
[0010]通過該方法制作的無花果葉茶能夠充分保留葉內的營養(yǎng)物質,茶葉呈干綠色,復水性好,香味濃郁,長期飲用能夠對人體健康帶來極大的益處。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0012]在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制作方法中,無花果葉的原料寬泛的講可以取無花果生長期內的任意時期的葉片作為原料進行加工,但為保證茶葉的香味及良好的復水性能,在本實施例中,無花果葉的原料選為每年4-5月份新發(fā)的無花果嫩葉作為原料進行加工,加工步驟如下:
一、首先將摘取的無花果嫩葉放入清水中進行清洗,去除表面塵土,撈出后瀝干備用。
[0013]由于無花果該種植物的特性會分泌白色的汁液,該汁液遇到空氣后會很快氧化變黑,新摘取的無花果嫩葉其葉梗端部同樣會分泌一定量的汁液,如果不加以處理,無花果嫩葉會很快失色,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對摘取后的無花果葉先做一步護色處理然后再進行清洗,具體的護色步驟是將摘取后的無花果嫩葉放入到NaCl溶液中浸泡3-4小時,在浸泡的過程中,葉梗分泌的汁液會溶解在NaCl溶液中,同時由于NaCl溶液對酶的活力有一定的抑制和破壞作用,氧氣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比空氣小,因此能夠有效保證新摘取無花果葉片始終保持嫩綠狀態(tài),在該操作步驟中,NaCl溶液的濃度控制在1-3%之間,無花果葉經過浸泡后再對其進行清洗。通過實驗對比,如果新摘下的無花果葉不經過護色處理在1-2小時內顏色會變得晦暗,即使投放到清水中浸泡,顏色也會發(fā)生較大的改變,這對最終產品的品質與外觀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0014]二、將經過清洗的無花果葉切成細條塊,用竹筐攤放晾青2-3小時,使葉子失水率達15-20%。失水率可采用攤放晾清前后的重量對比可計算出。無花果葉所切成條塊的大小一般控制在0.5-l*3-5cm之間。
[0015]三、一次殺青
將炒鍋溫度調至200-220°C,將經過晾青后的無花果葉送至炒鍋內進行翻炒殺青15-30分鐘,然后出鍋將無花果葉攤放回潮30-40分鐘。
[0016]在該步驟中,對溫度的控制最為重要,溫度過低,葉片的失水速度過慢,造成無花果葉片在炒鍋內滯留時間過長,葉片表面會出現(xiàn)糊化而葉片內部仍存有較多的水分,造成葉片處理不熟。如溫度過高,則葉片出現(xiàn)糊化,顏色發(fā)黑,葉片內的營養(yǎng)物質遭受破壞,最終制成的茶葉無香味,味道出現(xiàn)焦糊味。本申請人經過反復試驗,最終確定溫度控制在200-220°C,翻炒時間控制在15-30分鐘即可將葉片內的水分去掉50-65%,而葉片表面顏色基本無改變。在200-220°C的范圍內,根據(jù)所摘取的無花果葉的生長期進行溫度確定,一般如摘取的是剛發(fā)出的無花果嫩葉,溫度控制在200°C,翻炒時間在15分鐘即可,隨無花果葉生長期的后延,所摘取的無花果葉進行加工時,溫度相應提高,翻炒時間相應延長。但溫度不應超過220°C,翻炒時間不超過30分鐘,由于無花果葉與普通茶樹的葉片具有較大結構的不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