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防滑鞋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防滑鞋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日常生活用品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滑鞋底。背景技術:
因戶外運動的強度要求比較大,要求有較強的抓地性能,一般戶外運動的鞋底都是用橡膠材料制成的,其耐磨性能好,接觸粗糙表面時也具有一定的防滑效果,目前市場上的防滑鞋底的結構主要包括鞋掌部和鞋跟部,且鞋掌部和鞋跟部上均設有復數(shù)個第一止滑塊。但是現(xiàn)有防滑鞋底的第一止滑塊的設置只針對碎石、泥草等野外路面止滑,在接觸瓷磚、玻璃板等光滑地面時則難以達到防滑作用,人們穿著由現(xiàn)有的鞋底制成的鞋時安全感不強,時有滑倒現(xiàn)象發(fā)生。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防滑鞋底,其具有在光滑地面止滑的效果。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防滑鞋底,包括鞋掌部和鞋跟部,所述鞋掌部、鞋跟部分別設有復數(shù)排凸起,該每排凸起均含有兩第一止滑塊, 所述每排凸起還含有一設于該排兩第一止滑塊之間的第二止滑塊;所述第二止滑塊的面積和為鞋底總面積的5-8%。較佳地,所述第一止滑塊和第二止滑塊上均設有至少一防滑凹窩。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在每排凸起中的第二止滑塊均設于該排兩第一止滑塊之間,即第二止滑塊位于鞋底的中部豎向排列,所有第二止滑塊的面積和為鞋底總面積的 5-8%的設置,使得本實用新型在戶外路面具有較強的抓地性能的基礎上,對室內(nèi)光滑地面同時具有非常好的防滑效果。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滑鞋底,包括鞋掌部1和鞋跟部2,所述鞋掌部1、 鞋跟部2分別設有復數(shù)排高于鞋底的凸起3,所述復數(shù)排凸起3沿著鞋掌部1、鞋跟部2縱向排列布設。該每排凸起3均含兩第一止滑塊31、一設于該排兩第一止滑塊31之間的第二止滑塊32。其中第一止滑塊31具有對碎石、泥草等野外路面止滑的功能,而第二止滑塊 32對光滑地面具有良好的防滑效果。由于人體在走路時,鞋底每排凸起3的中部為受力最集中之處,即此處為受力焦點,因此第二止滑塊32位于每排兩第一止滑塊31之間的設置使得本實用新型能夠在瓷磚、玻璃板等光滑地面具有良好的防滑作用。此外,所有第二止滑塊32的面積之和需限定在鞋底總面積的5-8%為佳,若第二止滑塊32的面積和小于5%,則起不到對光滑地面的止滑作用,若第二止滑塊32的面積和超過8%,則由于第二止滑塊32的面積過大使得第一止滑塊31的面積過小,從而影響鞋底對戶外路面的止滑效果。所述第一止滑塊31和第二止滑塊32上均設有至少一防滑凹窩4,使用時,在人體自重壓力作用下,防滑凹窩4受擠壓與地面緊貼相吸,大大增強了鞋底的防滑能力。為使本實用新型對戶外路面具有更強的抓地性能、更好的止滑效果,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止滑塊31可采用密度為75度的橡膠材料制成;而為使本實用新型對瓷磚、玻璃板等光滑地面具有更好的防滑作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二止滑塊32的材料可采用密度為65度的橡膠材料,更能增強第二止滑塊32與光滑地面的摩擦力;此時由于第二止滑塊 32的密度比第一止滑塊31的密度低10度,因而第二止滑塊32相對于第一止滑塊31更軟, 受擠壓時更易變形,所以本實施例采用的第二止滑塊32 —般比第一止滑塊31高0. 5mm,而所有第一止滑塊31的高度均相等,所有第二止滑塊32的高度亦均相同。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吸附力強,不僅在戶外路面具有較強的抓地性能,而且對室內(nèi)光滑地面同時具有非常好的防滑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防滑鞋底,包括鞋掌部和鞋跟部,所述鞋掌部、鞋跟部分別設有復數(shù)排凸起,該每排凸起均含有兩第一止滑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排凸起還含有一設于該排兩第一止滑塊之間的第二止滑塊;所述第二止滑塊的面積之和為鞋底總面積的5-8%。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滑塊和第二止滑塊上均設有至少一防滑凹窩。
專利摘要一種防滑鞋底,包括鞋掌部和鞋跟部,所述鞋掌部、鞋跟部分別設有復數(shù)排凸起,該每排凸起均含有兩第一止滑塊,該每排凸起還包括一第二止滑塊,且該第二止滑塊位于所述每排凸起中的兩第一止滑塊之間、鞋底橫向中部;所述第二止滑塊的面積和為鞋底總面積的5-8%。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吸附力強,不僅在戶外路面具有較強的抓地性能,而且對室內(nèi)光滑地面同時具有非常好的防滑效果。
文檔編號A43B13/26GK202211239SQ20112028147
公開日2012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8月3日
發(fā)明者李賢祥 申請人:福建哥侖步戶外用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