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永久性心臟起博器植入術后壓迫止血及囊袋保護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一種醫(y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能用于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或心臟復律除顫器植入術后壓迫止血及囊袋保護的專用醫(yī)療器械。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或心臟復律除顫器植入術后防止手術切口出血或囊袋積血及導管電極移位的方法是切口局部以無菌敷料包扎后置以砂袋或市售食鹽袋(0.5-1.5kg)壓迫6-24小時,囑病人絕對臥床24-72小時,同時要求術側肢體絕對制動,24小時后可取半臥位,3天后可床邊輕微活動,但術側上肢7天以內應限制活動。
由于醫(yī)護人員無法對上述醫(yī)囑在執(zhí)行過程中進行有效監(jiān)控,而實際執(zhí)行情況幾乎完全取決于病人配合程度,故上述醫(yī)囑往往很難執(zhí)行到位。例如醫(yī)囑要求手術切口包扎后置砂袋或食鹽袋壓之,但實際執(zhí)行中醫(yī)囑對施壓部位范圍、重量及時間均無量化操作標準,即使最初施壓部位正確,但在施壓過程中稍不留意(如蓋被等)仍可造成壓袋移位,一旦壓袋移位極易形成囊袋積血。對于體質消瘦或胸部皮下脂肪少的患者,即使患者完全遵守醫(yī)囑,由于起搏器植入后囊袋局部皮膚張力大,如果囊袋部位不能較長時間持續(xù)加壓固定,仍可引起局部組織缺血缺氧壞死,造成切口難以愈合,以致起搏器移位漏出皮膚。此外,人體若較長時間臥位特別是肢體絕對制動易使病人產(chǎn)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從而可致致死性肺栓塞。少數(shù)病人因術側肢體制動還可出現(xiàn)肩關節(jié)粘連。
由此可見,現(xiàn)有方法存在操作不方便等諸多難以克服的缺陷及潛在醫(yī)療風險。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準確鎖定施壓部位,壓力均勻,而且壓力能夠按需調節(jié),使用方便的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或心臟復律除顫器植入術后壓迫止血及囊袋的保護裝置,使其既能防止術后囊袋積血促進切口愈合,又能防止起搏器移位,還可長期用于保護囊袋。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壓迫止血及囊袋保護裝置,它包括與心臟起搏器囊袋外形相應的氣囊袋1、與氣囊袋1相連接的送排氣結構及固定氣囊袋于人體的固定裝置。所述的氣囊袋1的外包棉布為棉纖維或金屬纖維或有機纖維或發(fā)射遠紅外線的材料均勻混合制成的多功能電磁波防護材料,遠紅外線波長為4-14微米。所述的固定裝置包括胸帶8、肩帶11、13,胸帶8由棉布將氣囊袋外包固定后向兩側延伸形成,兩端設有連接裝置,肩帶分為前后兩片,前片肩帶13由前述氣囊袋外包棉布向上延伸形成,后片肩帶11與胸帶8相連,前后肩帶相互連接。所述的連接裝置為尼龍搭扣連接。所述的送排氣結構,是由一個測量氣壓的壓力顯示器4、氣壓調節(jié)閥5、充氣球6及進氣閥7組成,充氣球6一端為進氣閥7,另一端與壓力顯示器4連接,充氣球6與壓力顯示器4之間設置氣壓調節(jié)閥5。所述的壓力顯示器4是有刻度標識的氣壓表,或者是帶有壓力傳感器的氣壓數(shù)字顯示器。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無需擔心體位變化造成施壓部位移動,且壓力能夠隨時按需調節(jié)??勺畲笙薅阮A防現(xiàn)有技術可能造成的潛在醫(yī)療風險,減輕患者因長期臥位及肢體制動造成的心理負擔。且在囊袋切口愈合后仍可根據(jù)需要長期使用。例如患者外出乘車或運動時使用,可有效防范囊袋部位意外碰撞所致風險。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圖4是圖3的后觀圖。
圖5是本發(fā)明通氣開關進氣視圖。
圖6是本發(fā)明通氣開關閉氣視圖。
圖中1、氣囊袋,2、通氣管,3、通氣開關,4、壓力顯示器,5、氣壓調節(jié)閥,6、充氣球,7、進氣閥,8、胸帶,9、肩帶后片下端活套,10、活套內固定尼龍搭扣,11、后片肩帶,12、肩帶兩端尼龍搭扣,13、前片肩帶,14、胸帶兩端尼龍搭扣,15、通氣管鋼珠室,16、鋼珠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
參閱圖1、圖2、圖3、圖4所示,將氣囊袋1中心置于囊袋處,用胸帶8纏緊胸部后將兩端尼龍搭扣14扣合,將后片肩帶11的下端活套9調至與前片肩帶13相對應部位并通過活套內部與胸帶外側尼龍搭扣10扣合后,再將前后兩片肩帶通過尼龍搭扣12拉緊扣合。利用充氣球6向氣囊袋1送入一定數(shù)量氣體,醫(yī)護人員或家屬可根據(jù)需要隨時調整氣囊袋1內基壓以達到壓迫止血及囊袋保護目的。充氣結束后可將通氣開關3關閉后取下整個送排氣結構,以使病人感到更加輕松。
參閱圖5、圖6所示,圖5是進氣時的工作狀態(tài)圖,圖6是關閉進氣時的工作狀態(tài)圖,其結構通氣開關3是在通氣管2上設一通氣管鋼球室15,在通氣管內裝一鋼珠16構成。
為使本發(fā)明具有電磁波防護和遠紅外線保健的雙重功能,對氣囊袋外包棉布可用棉纖維、金屬纖維、有機纖維、能發(fā)射遠紅外線的材料均勻混合制成的多功能電磁波防護材料取代,使其既能達到理想的防電磁波侵害的效果,同時還可利用遠紅外線改善人體微循環(huán),加速血液循環(huán),活化細胞,促進新陳代謝,增加人體免疫力,增強組織再生能力,以更有利于促進切口愈合。
權利要求
1.一種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壓迫止血及囊袋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與心臟起搏器囊袋外形相應的氣囊袋(1)、與氣囊袋(1)相連接的送排氣裝置及固定氣囊袋(1)于人體的固定裝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壓迫止血及囊袋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囊袋(1)的外包棉布為棉纖維或金屬纖維或有機纖維或發(fā)射遠紅外線的材料均勻混合制成的多功能電磁波防護材料,遠紅外線波長為4-14微米。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壓迫止血及囊袋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裝置包括胸帶(8)、肩帶(11、13),胸帶(8)由棉布將氣囊袋外包固定后向兩側延伸形成,兩端設有連接裝置,肩帶分為前后兩片,前片肩帶(13)由前述氣囊袋外包棉布向上延伸形成,后片肩帶(11)與胸帶(8)相連,前后肩帶相互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壓迫止血及囊袋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裝置為尼龍搭扣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壓迫止血及囊袋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排氣結構,是由一個測量氣壓的壓力顯示器(4)、氣壓調節(jié)閥(5)、充氣球(6)及進氣閥(7)組成,充氣球(6)一端為進氣閥(7),另一端與壓力顯示器(4)連接,充氣球(6)與壓力顯示器(4)之間設置氣壓調節(jié)閥(5)。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壓迫止血及囊袋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力顯示器(4)是有刻度標識的氣壓表,或者是帶有壓力傳感器的氣壓數(shù)字顯示器。
全文摘要
一種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壓迫止血及囊袋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與心臟起搏器囊袋外形相應的氣囊袋、與氣囊袋相連接的送排氣結構及固定氣囊袋于人體的固定裝置。本發(fā)明具有準確鎖定施壓部位,壓力均勻,而且壓力能夠按需調節(jié),使用方便等特點,既能防止術后囊袋積血促進切口愈合,又能防止起搏器移位,還可長期用于保護囊袋。
文檔編號A61F5/01GK1647773SQ20041010428
公開日2005年8月3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2月31日
發(fā)明者田亞華, 周軍, 劉承云, 田亞洲 申請人:田亞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