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輸液滴速和加熱微控制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吊瓶輸液控制器,尤其是涉及一種輸液滴速和加熱微控制儀。
背景技術:
靜脈輸液又名打點滴或者掛水。是通過靜脈滴注向人體內輸入大劑量(一次給藥在IOOml以上)注射液的方法。注射液通常被包裝在無菌的玻璃或塑料輸液瓶或袋中。使用時通過輸液器調整滴速,持續(xù)而穩(wěn)定地輸入人體靜脈,以補充體液、電解質或提供營養(yǎng)物質。輸液過程中,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而自行發(fā)生變化。根據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有以下原因 1.由于開始穿刺時針頭斜面與血管壁相貼,當時滴速不快,輸液中因患者體位變化使針頭斜面離開血管壁,結果自行變快。也有可能是病人睡著了,下意識地把針頭拔掉,那么這時滴度會很快;2.目前使用一次性輸液器,常出現(xiàn)滴速調節(jié)器失控;3.絕大多數患者輸液時希望盡快滴完,特別是臨近吃飯或需大小便時其心情更迫切,此時患者常自行或請求工作人員將滴速調快;1.在輸液過程中,還會出現(xiàn)漏針現(xiàn)象,這可能是針頭刺破血管壁而進行肌肉注射,當這種情況常出現(xiàn)后,滴度會很慢。此外,在冬天輸液時,冰冷的液體輸進人體血管,會造成人體不適。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輸液滴速和加熱微控制儀,以解決輸液監(jiān)控以人工為主,不能對輸液滴速進行實時監(jiān)控、不能自動加熱、人工操作誤差大等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該輸液滴速和加熱微控制儀包括機盒,機盒上設有吊帶,機盒內設有控制電路,所述機盒面板上設有莫非氏滴管固定位、輸液管嵌槽,其中莫非氏滴管固定位附近設有滴速檢測元件,輸液管嵌槽與發(fā)熱元件接觸,并且輸液管嵌槽設在莫非氏滴管固定位下部,在輸液管嵌槽一側還設有點滴調速器。作為優(yōu)選,所述機盒還包括一可與機盒主體分離的模塊,所述輸液管嵌槽及發(fā)熱元件均位于模塊中,模塊內還設有與發(fā)熱元件連接的發(fā)熱元件供電電源。作為優(yōu)選,所述模塊為L形,所述發(fā)熱元件供電電源設置在模塊的底端。作為優(yōu)選,所述機盒背面還設有輸液管嵌槽,所述發(fā)熱元件夾置于機盒正面和背面的輸液管嵌槽當中。作為優(yōu)選,所述吊帶上設有吊孔或吊環(huán),吊孔或吊環(huán)上掛有可移動的掛鉤。作為優(yōu)選,所述控制電路包括滴速信號A/D轉化電路,微處理器,所述滴速檢測元件與滴速信號A/D轉化電路連接,滴速信號A/D轉化電路的輸出端與微處理器的信號輸入端口連接,微處理器的顯示端口與顯示部件連接、微處理器其中一輸出端口經驅動電路與驅動點滴調速器的電機連接,微處理器另一輸出端口與報警電路連接。作為優(yōu)選,所述滴速檢測元件為紅外對管或電容傳感器。[0013]作為優(yōu)選,所述點滴調速器包括擠壓推板、滑道,其中滑道垂直于輸液管嵌槽并與輸液管嵌槽連通,擠壓推板設置在滑道內,其頭部與輸液管接觸,其尾部與直線電機的軸聯(lián)接。作為優(yōu)選,所述擠壓推板的尾部設有絲口,該絲口螺合在一螺桿上,該螺桿的末端與電機的動力輸出軸連接。作為優(yōu)選,所述擠壓推板的尾部設有安放彈簧的彈簧孔,彈簧的外端通過連桿與電機的驅動轉盤鉸接。作為優(yōu)選,所述發(fā)熱元件為PTC加熱片或電熱絲。作為優(yōu)選,所述報警電路與發(fā)射電路連接,報警電路的觸發(fā)端與外接接口并聯(lián),所述外接接口與插接式呼喚按鈕連接。本發(fā)明具有使用簡單工作可靠、性能安全等特點。其可以準確測量輸液滴速,根據微處理器預先的設定值自動對滴速進行實時控制。并且在較寒冷環(huán)境下可以開啟自動控溫的輸液加熱器,給患者一個舒適的輸液感受。此外該控制儀還具有監(jiān)控呼喚、報警等功能, 有利于醫(yī)患之間良性互動,從而全面提高了醫(yī)療輸液護理工作的質量。
圖1是本發(fā)明主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后視圖;圖3是圖1所示A-A剖視放大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所示B-B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4所示點滴調速器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4所示點滴調速器的另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4所示點滴調速器的又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說明。圖1是本實用新型主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后視圖。由圖1結合圖2可知,該輸液滴速和加熱微控制儀包括機盒1、控制電路、輸液管嵌槽6、顯示部件3。機盒上設有吊帶 4,吊帶4固定在一定高度的室內物體上,吊帶4上設有吊孔(或吊環(huán))41,吊孔(或吊環(huán))41 上掛有可移動的掛鉤42。輸液瓶51因此能直接掛在掛鉤42,并可隨掛鉤42的移動而改變懸掛高度。輸液管嵌槽6、顯示部件3設置在機盒1的面板100上,顯示部件3采用3位數碼管(或液晶)顯示點滴速度,2位數碼管(或液晶)顯示加熱溫度。機盒面板100上設有鋁或銅制輸液管嵌槽6,輸液管嵌槽6緊貼發(fā)熱元件11,發(fā)熱元件11采用PTC加熱片。PTC加熱片具有恒溫發(fā)熱特性,其原理是PTC加熱片(熱敏電阻)通電后自熱升溫使阻值進入躍變區(qū),其表面溫度將保持恒定值,該溫度只與PTC(熱敏電阻)的居里溫度和外加電壓有關,而與環(huán)境溫度基本無關。輸液管嵌槽6利用PTC恒溫發(fā)熱特性。具有恒溫發(fā)熱、無明火、熱轉換率高、受電源電壓影響極小、自然壽命長等優(yōu)勢。為了更好的加熱輸液管10,在機盒背面110上設有鋁或銅制輸液管嵌槽61,這樣可以將發(fā)熱元件11夾置于機盒正面100和背面110的輸液管嵌槽6、61之間(如圖3所示)。輸液管嵌槽6、61上方設有莫非氏滴管固定位8,滴速檢測元件9位于輸液管10的莫非氏滴管5兩相對側,該滴速檢測元件9為紅外對管(或電容傳感器),利用其紅外光的導通率來檢測點滴滴數。點滴測速元件9采用非接觸式紅外線電檢技術,在發(fā)射管和接收管之間留有適當的距離,當無液滴通過時,接收管受光導通,輸出為“0”。當有液滴通過的瞬間,使光線折射,接收管的光通過量不足,輸出為“ 1”。微處理器據此判斷液體點滴的有無。輸液管嵌槽6、61也可以直接采用硅橡膠加熱板制成,硅橡膠加熱板主要是由電熱絲和硅橡膠高溫絕緣布組成,硅橡膠加熱板可以根據工件大小制成各種形狀和圖案。硅橡膠加熱板很薄,份量輕盈兼有靈活性。有了這種加熱器,可以與被加熱物體完全緊密接觸,能夠讓熱傳遞至任何所需的地方,在處理中改善熱傳遞,加速升溫和減少功率需要。4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由圖4進一步可知,機盒1底部設有一可與機盒1分離的L形模塊2,輸液管嵌槽6、61及發(fā)熱元件11均位于模塊2中,模塊2的底端設有與發(fā)熱元件11連接的發(fā)熱元件供電電源201。為了便于拆裝分離,模塊2的頂端設有榫頭200,機盒1的底端設有榫槽210,因此模塊2的榫頭200插在機盒1的底端榫槽210內(如圖5所示)。這樣在較暖和的春、夏、秋季節(jié),可以取下模塊2,以便讓本裝置使用更方便。圖6是圖4所示點滴調速器7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由圖6可知,輸液管嵌槽6、61 —側設有點滴調速器7,點滴調速器7包括擠壓推板73、滑道74,其中滑道 74垂直于嵌入通道70,擠壓推板73設置在滑道74內,其頭部與輸液管10接觸,其尾部與直線電機71的軸72聯(lián)接。在直線電機71的作用下,擠壓推板73通過擠壓輸液管10來調節(jié)點滴速度。圖7是圖4所示點滴調速器7的另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由圖7可知, 擠壓推板73的尾部設有絲口 731,該絲口 731螺合在一螺桿75上,該螺桿75的末端與電機 710的動力輸出軸711連接。圖8是圖4所示點滴調速器7的又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由圖8可知, 擠壓推板73的尾部設有安放彈簧76的彈簧孔732,彈簧76的外端通過連桿78與電機79 的驅動轉盤77鉸接。圖9是本發(fā)明的電路原理框圖。由圖9可知,控制電路包括滴速信號A/D轉化電路(或D/D整形電路),微處理器,其中滴速檢測元件與滴速信號A/D轉化電路(或D/D整形電路)連接,滴速信號A/D轉化電路的輸出端與微處理器的信號輸入端口連接,微處理器采用美國ATMEL公司的AT89C52微處理器,內部帶有8KB的Flash存儲器,不用外擴程序存儲器,使系統(tǒng)結構簡化。各功能模塊可靈活集成,運行可靠性高。微處理器的顯示端口與顯示部件連接、微處理器其中一輸出端口經驅動電路與驅動點滴調速器的電機連接。微處理器另一輸出端口與報警電路連接。所述報警電路與發(fā)射電路連接,報警電路的觸發(fā)端與外接接口并聯(lián),外接接口與插接式呼喚按鈕120連接。這樣在輸液過程中,病人視具體情況可隨時按動呼喚按鈕120呼喚醫(yī)護人員。微處理器還有一輸出端口與發(fā)熱元件11連接,輸液管嵌槽6、61中還設有一測溫傳感器112,該測溫傳感器112與微處理器的測溫輸出端口連接,為微處理器提供發(fā)熱元件11的加熱溫度,當發(fā)熱元件11的溫度大于微處理器中設定的閾值(如40°C )時,微處理器控制電源停止供電,當發(fā)熱元件11的溫度小于微處理器中設定的閾值時,微處理器控制電源繼續(xù)供電,以保證輸液管嵌槽6、61始終處于恒溫狀態(tài)。在輸液過程中,微處理器根據設定輸液點滴速度(3 120滴/分鐘)和滴速檢測元件9檢測到的實時滴速,通過驅動電路控制直線電機71不斷修正擠壓推板73位移距離, 實行多次反饋的動態(tài)調節(jié)。當檢測元件9檢測到點滴停止時,微處理器通過直線電機71關閉輸液管,同時發(fā)出報警信號。除點滴停止外,也會出現(xiàn)漏針現(xiàn)象,輸液速度會有較大波動。有可能是針頭刺破血管壁而進行肌肉注射,這種情況常有出現(xiàn),滴度會很慢;也有可能是病人睡著了,下意識地把針頭拔掉,那么這時滴度會很快。因此,當滴速波動在5%以內時,微處理器正常工作,當滴速波動超出10%時,微處理器通過驅動電路控制直線電機71關閉輸液管,同時發(fā)出報警信號。在實際應用中,本發(fā)明可以對應配套報警接收器,該報警接收器可以無線接收本發(fā)明的報警信號。點滴停止、病人呼喚、儀器異常等報警信號通過發(fā)射電路,發(fā)出無線報警信號給報警接收器,同時儀器自身也能發(fā)出蜂鳴報警聲。
權利要求1.一種輸液滴速和加熱微控制儀包括機盒,機盒上設有吊帶,機盒內設有控制電路,其特征是所述機盒面板上設有莫非氏滴管固定位、輸液管嵌槽,其中莫非氏滴管固定位附近設有滴速檢測元件,輸液管嵌槽與發(fā)熱元件接觸,并且輸液管嵌槽設在莫非氏滴管固定位下部,在輸液管嵌槽一側還設有點滴調速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液滴速和加熱微控制儀,其特征是所述機盒包括一可與機盒主體分離的模塊,所述輸液管嵌槽及發(fā)熱元件均位于模塊中,模塊內還設有與發(fā)熱元件連接的發(fā)熱元件供電電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輸液滴速和加熱微控制儀,其特征是所述模塊為L形,所述發(fā)熱元件供電電源設置在模塊的底端。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輸液滴速和加熱微控制儀,其特征是所述機盒背面還設有輸液管嵌槽,所述發(fā)熱元件夾置于機盒正面和背面的輸液管嵌槽當中。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輸液滴速和加熱微控制儀,其特征是所述吊帶上設有吊孔或吊環(huán),吊孔或吊環(huán)上掛有可移動的掛鉤。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液滴速和加熱微控制儀,其特征是所述控制電路包括滴速信號A/D轉化電路,微處理器,所述滴速檢測元件與滴速信號A/D轉化電路連接,滴速信號 A/D轉化電路的輸出端與微處理器的信號輸入端口連接,微處理器的顯示端口與顯示部件連接、微處理器其中一輸出端口經驅動電路與驅動點滴調速器的電機連接,微處理器另一輸出端口與報警電路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輸液滴速和加熱微控制儀,其特征是所述滴速檢測元件為紅外對管或電容傳感器。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輸液滴速和加熱微控制儀,其特征是所述點滴調速器包括擠壓推板、滑道,其中滑道垂直于輸液管嵌槽并與輸液管嵌槽連通,擠壓推板設置在滑道內,其頭部與輸液管接觸,其尾部與直線電機的軸聯(lián)接。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輸液滴速和加熱微控制儀,其特征是所述發(fā)熱元件為PTC加熱片或電熱絲。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輸液滴速和加熱微控制儀,其特征是所述報警電路與發(fā)射電路連接,報警電路的觸發(fā)端與外接接口并聯(lián),所述外接接口與插接式呼喚按鈕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輸液滴速和加熱微控制儀包括機盒,機盒上設有吊帶,機盒內設有控制電路,所述機盒面板上設有莫非氏滴管固定位、輸液管嵌槽,其中莫非氏滴管固定位附近設有滴速檢測元件,輸液管嵌槽與發(fā)熱元件接觸,并且輸液管嵌槽設在莫非氏滴管固定位下部,在輸液管嵌槽一側還設有點滴調速器。本實用新型具有使用簡單、工作可靠、性能安全等特點。其可以準確測量輸液滴速,根據微處理器預先的設定值自動對滴速進行實時控制。并且在較寒冷環(huán)境下可以開啟自動控溫的輸液加熱器,給患者一個舒適的輸液感受。此外該控制儀還具有監(jiān)控、呼喚、報警等功能,有利于醫(yī)患之間良性互動,從而全面提高了醫(yī)療輸液護理工作的質量。
文檔編號A61M5/172GK202143737SQ20102069873
公開日2012年2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2月30日
發(fā)明者張涵瑞, 毛澤榮 申請人:湖北仙明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