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復蘇用簡易自動式呼吸面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搶救過程中用到的醫(yī)療設備,具體涉及一種心肺復蘇用簡易自動式呼吸面罩。
【背景技術】
[0002]心搏驟停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預計的情況和時間內心臟突然停止搏動,從而導致有效心栗功能和有效循環(huán)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組織細胞嚴重缺血、缺氧和代謝障礙;心搏驟停發(fā)生后,如得不到及時地搶救復蘇,4?6min后會造成患者腦和其他人體重要器官組織的不可逆轉損害,而若能及時采取正確有效的復蘇措施,病人則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復。
[0003]對于心搏驟停的搶救,急救者應持續(xù)CPR,直至患者出現(xiàn)頸動脈搏動或自主呼吸。在急救中目前常采用球囊-面罩通氣帶體口對口人工呼吸,可以長時間持續(xù)性地提供CPR。球囊-面罩在使用過程中,通過擠壓球囊使空氣通過面罩定量進入患者肺部,但目前使用的球囊規(guī)格是一定的,成人采用的約為500ml左右的球囊,這個體積的球囊相對較大,單手不好操作,而長時間雙手握持時,還必須要保證面罩是緊貼患者口鼻周邊的,以防止漏氣。
[0004]在臨床上搶救或者室外搶救時,受到環(huán)境限制,醫(yī)護人員只能通過人工簡易而持久地做心外按壓和球囊面罩配合來進行CPR,整個時間持續(xù)可達4?6個小時,需要醫(yī)生和護士輪流操作,多人配合,非常耗費體力,不利于搶救工作;因此需要一種更加方便、高效、便攜的設備,來更好地完成這項工作。
【發(fā)明內容】
[0005]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心臟復蘇用簡易自動式呼吸面罩,其通用性強,能在各類環(huán)境下配合使用者對患者進行CPR,節(jié)省體力且更加高效。
[0006]為了實現(xiàn)上述任務,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7]—種心肺復蘇用簡易自動式呼吸面罩,包括面罩,面罩與一個通氣管連通,在通氣管的端部設置有一個以上的接口,接口上可拆卸地設置有蓋體;在其中一個接口上通過輸氣管連接一個腳踩栗。
[0008]進一步地,所述的腳踩栗的進氣口上插裝有過濾管,過濾管內部設置有過濾層。
[0009]進一步地,所述的通氣管與面罩之間設置有切換閥,切換閥包括殼體,殼體內部設置有第一單向閥,第一單向閥只允許氣體向朝著面罩方向通過。
[0010]進一步地,所述的殼體內部設置有與面罩連通的進氣管,進氣管與第一單向閥之間留有間隙;當?shù)谝粏蜗蜷y打開時,第一單向閥的閥瓣堵住間隙,使氣體不能進入進氣管與殼體之間。
[0011]進一步地,所述的進氣管與殼體之間設置有第二單向閥,殼體上開設有通氣孔。
[0012]進一步地,所述的通氣管上安裝有安全閥,安全閥伸入到通氣管內部的一端安裝有氣壓傳感器,安全閥外部設置有氣壓表。
[0013]進一步地,所述的腳踩栗安裝在一個壓栗器中,壓栗器內設置有用于往復擠壓腳踩栗的壓板,壓板由設置在壓栗器內的直線往復機構驅動。
[0014]進一步地,所述的壓栗器包括頂板和與頂板平行的底板,頂板與底板通過腔體連接,所述的直線往復機構設置于腔體中,在腔體側壁上開設有滑槽,所述的壓板穿過滑槽設置。
[0015]進一步地,所述的直線往復機構包括腔體內設置的電機,電機上方的腔體中設置有垂直于底板的限位槽,限位槽中裝配有可在限位槽中滑動的驅動桿,驅動桿的上端通過連桿連接所述的壓板,驅動桿的下端鉸接有轉桿,轉桿的端部鉸接在一個安裝于電機輸出軸的傳動桿上。
[0016]進一步地,所述的面罩的邊緣設置有密封圈和緊固帶。
[0017]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技術特點:
[0018]1.本實用新型在搶救時無需專門的醫(yī)護人員按壓球囊,而是采用了電動栗的結構,使輸氣過程自動化;同時較現(xiàn)有的人工擠壓球囊的方式相比,本方案由于電控輸氣,那么輸氣量、頻率更加標準化、精細化,可以持續(xù)延長搶救時間,從而為搶救過程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0019]2.本實用新型為可選式多用結構,即在周圍環(huán)境允許使用電動栗的情況下,可采取自動輸氣的方式,然而如果受到環(huán)境限制,則仍可以利用一個腳踩栗或者傳統(tǒng)的球囊進行輸氣支持,從而為心肺復蘇提供多種可選途徑;
[0020]3.本實用新型的呼氣面罩,面罩部分可以緊貼患者口鼻周邊,防止漏氣,以增強心肺復蘇效果,不用操作者長時間按壓面罩;
[0021]4.該裝置有效減輕了醫(yī)護人員在搶救患者時的工作量,僅一人即可有條不紊地完成搶救操作,從而節(jié)省醫(yī)護資源,為后續(xù)的搶救過程提供保障;
[0022]5.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生產(chǎn)方便,可以作為臨床搶救、外出搶救的器具進行儲備和使用,對環(huán)境要求低,使用過程簡單方便,為心肺復蘇過程提供了一種理想的工具。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4]圖2為向患者輸氣時切換閥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3為患者自然排氣時切換閥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4為壓栗器的縱向剖視示意圖;
[0027]圖5為本實用新型與球囊配合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中標號代表:1一緊固帶,2—密封圈,3—面罩,4一切換閥,5—安全閥,6—插扣,7—通氣管,8—支管接口,9一主管接口,10—輸氣管,11 一壓栗器,12—壓板,13—開關,14 一腳踩栗,15—過濾管,16—第一單向閥,17—第二單向閥,18—進氣管,19 一氣壓傳感器,20—氣壓表,21—頂板,22—電機,23—底板,24—滑槽,25—連桿,26—限位槽,27—驅動桿,28—轉桿,29—傳動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29]遵從上述技術方案,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心肺復蘇用簡易自動式呼吸面罩,包括面罩3,面罩3與一個通氣管7連通,在通氣管7的端部設置有一個以上的接口,接口上可拆卸地設置有蓋體;在其中一個接口上通過輸氣管10連接一個腳踩栗14。
[0030]構成本裝置的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一個用于扣在患者口鼻部的面罩3,和一個用于提供氣體的腳踩栗14。采用腳踩栗14的好處是,腳踩栗14操作起來更加方便,更加省力,有利于醫(yī)護人員長時間地重復操作。由于腳踩栗14 一般所處的位置環(huán)境(例如地面)較差,為了避免環(huán)境中的灰塵被鼓入到患者的肺中,需要對腳踩栗14的空氣進行凈化。在本方案中,腳踩栗14的進氣口上插裝有過濾管15,過濾管15內部設置有過濾層。
[0031]腳踩栗14的作用原理是,從進氣口中吸氣,然后壓縮腳踩栗14,使氣體通過輸氣管10提供給面罩3。為了有效地凈化空氣,本方案中采用了一種簡單有效的結構,即在進氣口上插裝一個過濾管15。過濾管15內部填充有過濾層,例如可采用過濾網(wǎng)、過濾棉等構成,可有效地濾除灰塵顆粒。
[0032]氣體通過面罩3自患者的口、鼻進入到體內后,患者需要自然地將肺中的氣體排出,以完成一次被動的呼吸過程。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這個過程,本方案在設置了切換閥4結構,如圖2、圖3所示:
[0033]通氣管7與面罩3之間設置有切換閥4,切換閥4包括殼體,殼體內部設置有第一單向閥16,第一單向閥16只允許氣體向朝著面罩3方向通過。殼體內部設置有與面罩3連通的進氣管18,進氣管18與第一單向閥16之間留有間隙;當?shù)谝粏蜗蜷y16打開時,第一單向閥16的閥瓣堵住間隙,使氣體不能進入進氣管18與殼體之間。進氣管18與殼體之間設置有第二單向閥17,殼體上開設有通氣孔。
[0034]切換閥4的原理如下:
[0035]在心肺復蘇過程中,基本過程是醫(yī)護人員通過面罩3將空氣主動式地推進到患者的肺中,然后間隔一端時間,這段時間患者自然地將肺中的氣體排出來,完成一次呼吸過程。那么就要求面罩3提供的氣體也是間隔的,即提供一次氣體后,間隔一定時間,在這個時間內,患者肺部排出的氣體還要排出來,而不能影響面罩3的正常使用。
[0036]本方案中的這種切換閥4實現(xiàn)了上述功能。切換閥4內部,在通氣管7內壁上設置有一個第一單向閥16,該單向閥的作用是,當腳踩栗14提供氣流時,第一單向閥16打開,建立通道,氣流可以通過第一單向閥16,而并不會從其他地方漏掉,氣體經(jīng)過第一單向閥16后,通過進氣管18進入面罩3中,在氣壓的作用下,氣體被壓入到患者的肺中,如圖2所示。
[0037]氣體經(jīng)過第一單向閥16后,氣壓消失,第一單向閥16恢復原狀,氣體不能反向通過第一單向閥16。當一次輸氣完成后,此時腳踩栗14處于復原階段,而與此同時患者肺部將自然排除氣體;排除的氣體通過面罩3,自進氣管18到達第一單向閥16處,由于第一單向閥16只能單向導通,故而排除的氣體不能回到通氣管7中;由于排除的氣體也存在一定的氣壓,在壓力的作用下,第二單向閥17被擠開,呼出的氣體將從進氣管18和第一單向閥16的間隙進入到進氣管18和殼體之間,通過第二單向閥17后,自殼體上的通氣孔排除。氣體排出后,第二單向閥17恢復原狀,完成一個呼吸過程。
[0038]如圖1、圖2和圖3所示,為了監(jiān)控當前提供的氣體壓力是否合乎要求,通氣管7上安裝有安全閥5,安全閥5伸入到通氣管7內部的一端安裝有氣壓傳感器19,安全閥5外部設置有氣壓表20;安全閥5為旋轉閥,通過旋轉安全閥5可以調整安全閥5的開度,從而調整通氣量和通氣氣壓。為了對氣壓大小進行監(jiān)控,設置了氣壓傳感器19和與之相連的氣壓表20。使用時,可通過氣壓表20觀察當前通氣管7中的氣壓大小,以便于醫(yī)護人員調解氣流的大小和壓力。
[0039]保證心肺復蘇效果的一項重要措施是在進氣、出氣時必須要使面罩3緊密地貼在面者面部,而不能從面罩3邊緣漏氣。為此,本方案中面罩3的邊緣設置有密封圈2和緊固帶
1
[0040]密封圈2采用橡膠圈,可以緊密地貼合在患者面部,與患者面部曲線相切合;而緊固帶I如圖1所示,分為兩段,一段較長,另一段較短,長的一段可以環(huán)繞患者的頭部,然后兩段利用緊固裝置,例如插扣6、魔術貼等固定,就將面罩3緊貼在了患者的面部,這樣醫(yī)護人員就不需要一直用手按著面罩3。
[0041]上述的腳踩栗14可用于多種搶救環(huán)境下,然而如果搶救空間較小,仍可以采用傳統(tǒng)的球囊通過面罩3給患者輸氣。為此,本方案中在通氣管7的末端有多個接口,例如本例中有兩個接口,一個是主管接口9,為螺紋口,可以和球囊面罩3連接,另一個是支管接口8,可以和輸氣管1連接。在使用一個接口時,應利用蓋體將另外一個接口堵住,防止漏氣。
[0042]前面提到,搶救過程往往要持續(xù)很長時間,而且輸氣的頻率、輸氣量的大小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搶救的效果。為了使整個過程更加自動化、高效化、精細化,本方案中進一步提出了一種可自動按壓腳踩栗14的壓栗器11:
[0043]如圖1、圖4所示,腳踩栗14安裝在一個壓栗器11中,壓栗器11內設置有用于往復擠壓腳踩栗14的壓板12,壓板12由設置在壓栗器11內的直線往復機構驅動。壓栗器11包括頂板21和與頂板21平行的底板23,頂板21與底板23通過腔體連接,所述的直線往復機構設置于腔體中,在腔體側壁上開設有滑槽24,所述的壓板12穿過滑槽24設置。直線往復機構包括腔體內設置的電機22,電機22上方的腔體中設置有垂直于底板23的限位槽26,限位槽26中裝配有可在限位槽26中滑動的驅動桿27,驅動桿27的上端通過連桿25連接所述的壓板12,驅動桿27的下端鉸接有轉桿28,轉桿28的端部鉸接在一個安裝于電機22輸出軸的傳動桿29上。
[0044]壓栗器11的作用是,當其插上電源以后,并且打開壓栗器11側面的開關13,此時壓栗器11開始工作。壓栗器11內部有一個可以往復上下移動的壓板12,模擬人體腳踩過程,這樣將腳踩栗14放入到壓栗器11中之后,在壓板12往復作用下,腳踩栗14將按照一定的間隔頻率向外提供氣體,這個頻率的大小可通過控制壓板12的運動速度來調節(jié)。
[0045]壓栗器11的原理如圖4所示:
[0046]壓栗器11的腔體中有一個直線往復機構,其中電機22位于下方,滑槽24位于上方?;?4的作用是限定運動位置。當一個傳動桿29繞著電機22輸出軸轉動時,在傳動桿29的帶動下,傳動桿29端部鉸接的轉桿28也應該做圓周運動。但轉桿28與一個被限制在滑槽24中的驅動桿27連接,傳動桿29轉動時,將驅動力通過轉桿28傳遞給驅動桿27,驅動桿27由于被滑槽24限定,不能做圓周運動,而只能保留在滑槽24方向上的動力,在電機22的不斷旋轉下,就實現(xiàn)了驅動桿27在滑槽24中往復運動的目的。再將驅動桿27通過連桿25與壓板12連接,就實現(xiàn)了壓板12的上下往復運動。往復運動的頻率可通過調整電機22的轉速來控制。
【主權項】
1.一種心肺復蘇用簡易自動式呼吸面罩,包括面罩(3),面罩(3)與一個通氣管(7)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氣管(7)的端部設置有一個以上的接口,接口上可拆卸地設置有蓋體;在其中一個接口上通過輸氣管(10)連接一個腳踩栗(14)。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復蘇用簡易自動式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腳踩栗(14)的進氣口上插裝有過濾管(15 ),過濾管(15)內部設置有過濾層。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復蘇用簡易自動式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氣管(7)與面罩(3)之間設置有切換閥(4),切換閥(4)包括殼體,殼體內部設置有第一單向閥(16),第一單向閥(16)只允許氣體向朝著面罩(3)方向通過。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心肺復蘇用簡易自動式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殼體內部設置有與面罩(3)連通的進氣管(18),進氣管(18)與第一單向閥(16)之間留有間隙;當?shù)谝粏蜗蜷y(16)打開時,第一單向閥(16)的閥瓣堵住間隙,使氣體不能進入進氣管(18)與殼體之間。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心肺復蘇用簡易自動式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氣管(18)與殼體之間設置有第二單向閥(17 ),殼體上開設有通氣孔。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心肺復蘇用簡易自動式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氣管(7)上安裝有安全閥(5),安全閥(5)伸入到通氣管(7)內部的一端安裝有氣壓傳感器(19),安全閥(5)外部設置有氣壓表(20)。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復蘇用簡易自動式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腳踩栗(14)安裝在一個壓栗器(11)中,壓栗器(11)內設置有用于往復擠壓腳踩栗(14)的壓板(12),壓板(12)由設置在壓栗器(11)內的直線往復機構驅動。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心肺復蘇用簡易自動式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栗器(11)包括頂板(21)和與頂板(21)平行的底板(23),頂板(21)與底板(23)通過腔體連接,所述的直線往復機構設置于腔體中,在腔體側壁上開設有滑槽(24),所述的壓板(12)穿過滑槽(24)設置。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心肺復蘇用簡易自動式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線往復機構包括腔體內設置的電機(22),電機(22)上方的腔體中設置有垂直于底板(23)的限位槽(26),限位槽(26)中裝配有可在限位槽(26)中滑動的驅動桿(27),驅動桿(27)的上端通過連桿(25)連接所述的壓板(12),驅動桿(27)的下端鉸接有轉桿(28),轉桿(28)的端部鉸接在一個安裝于電機(22)輸出軸的傳動桿(29)上。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復蘇用簡易自動式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罩(3)的邊緣設置有密封圈(2)和緊固帶(I)。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心肺復蘇用簡易自動式呼吸面罩,包括面罩,面罩與一個通氣管連通,在通氣管的端部設置有一個以上的接口,接口上可拆卸地設置有蓋體;在其中一個接口上通過輸氣管連接一個腳踩泵。本實用新型在搶救時無需專門的醫(yī)護人員按壓球囊,而是采用了電動泵的結構,使輸氣過程自動化;同時較現(xiàn)有的人工擠壓球囊的方式相比,本方案由于電控輸氣,那么輸氣量、頻率更加標準化、精細化,可以持續(xù)延長搶救時間,從而為搶救過程提供了可靠的支持;該裝置有效減輕了醫(yī)護人員在搶救患者時的工作量,僅一人即可有條不紊地完成搶救操作,從而節(jié)省醫(yī)護資源,為后續(xù)的搶救過程提供保障。
【IPC分類】A61M16/04
【公開號】CN205386272
【申請?zhí)枴緾N201620105720
【發(fā)明人】蘭貝蒂
【申請人】西安交通大學第附屬醫(yī)院,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公開日】2016年7月20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