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材加工領域,尤其涉及中藥鐵莧菜飲片的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
中藥鐵莧菜為大戟科鐵莧菜屬植物acalyphaaustralisl.的干燥地上部分。本品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收斂止血的功效,臨床常用于腸炎,痢疾,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癰癤瘡瘍,皮炎濕疹等的治療。
常用的鐵莧菜飲片的加工方式為:夏、秋季采割,除去雜質,曬干,打包儲藏和運輸。這些干燥的鐵莧菜藥材運送到中藥飲片廠后,需要清洗、切段,并重新曬干?,F(xiàn)有工藝耗時費力,工序重復,增加了飲片的生產(chǎn)成本。在此過程中不僅會導致其中的水溶性有效成分的大量流失,而且加工如在高溫季節(jié)進行,極易發(fā)生藥材霉變,從而導致藥材品質的下降和臨床療效的降低。此類草藥飲片,體積龐大,容易污染和霉變,質量很難保證,不利于調劑配方和確保其臨床療效。
目前,市場上也有鐵莧菜藥材經(jīng)過提取后制成的顆粒飲片銷售。由于顆粒飲片制備過程中,提取不僅耗時耗能,而且因常用水做溶媒,藥材中的非極性有效成分很難被提取出來。此外,由于提取用的鐵莧菜藥材也是干燥并經(jīng)過長時間儲藏的,因此,有效成分的損失也是很大的。為了確保鐵莧菜藥材的臨床有效、質量穩(wěn)定,一種新型的鐵莧菜飲片及其制備工藝亟待開發(f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公布了“一種鐵莧菜鮮榨冷凍干燥粉末飲片及其制備工藝”。本工藝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鐵莧菜藥材中的極性和非極性有效成分,避免藥材在現(xiàn)有的飲片加工和儲運過程中引起的有效成分的丟失和藥材品質的下降,減少藥材受霉菌等的污染,對確保鐵莧菜飲片的質量穩(wěn)定和臨床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意義。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
在鐵莧菜采收期采集其地上部分,凈選,洗滌后,切成1~10cm長的段,趁鮮壓榨取汁,藥渣加入1~5倍量的水,攪拌5~30min,板框壓濾機壓濾取汁,藥渣再壓榨取汁,合并3次藥汁,用60~120目篩網(wǎng)過濾取汁。
將上述所得的藥汁,于40~75℃減壓濃縮,得到相對密度為1.05~1.30的浸膏,將此浸膏轉移至-20~-80℃冰箱中凍結6~24小時,再冷凍干燥,溫度為-15~-40℃,壓力為0.06~0.09mpa,時間為8~48小時,收集凍干物,粉碎后過60~100目篩,包裝即可。
在產(chǎn)品包裝袋的標簽上,印刷上品名、藥用部位、種植地、生產(chǎn)商、生產(chǎn)日期、主要成分含量、性味歸經(jīng)、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毒副作用及禁忌證等信息。袋內附上鐵莧菜的薄層鑒別圖譜和/或高效液相特征圖譜,作為產(chǎn)品的“身份證”。此外,在產(chǎn)品的包裝袋上,印有二維碼,通過掃描可以鏈接獲取產(chǎn)品的原植物照片、藥材照片、飲片照片、性狀及顯微鑒別特征等信息。
本發(fā)明的有益之處在于:
新鮮鐵莧菜藥材凈選洗滌后直接切段壓榨、過濾、減壓濃縮、冷凍干燥所得到的粉末飲片,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藥材中的有效成分。這種飲片體積較之于傳統(tǒng)飲片體積大大地減小,質量更加穩(wěn)定,便于儲運和臨床調劑,具有十分顯著的社會意義和經(jīng)濟意義。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將新鮮采集的鐵莧菜藥材,凈選,用水淋洗,切成5cm長的段,趁鮮用壓榨機壓榨取汁。所得藥渣加2倍量的自來水,攪拌20min后,用板框壓濾機壓取藥汁。藥渣再用壓榨機壓榨,濾取藥汁。將上述3次過濾得到的鐵莧菜藥汁合并,過100目篩,濾液減壓濃縮,溫度設定為60℃。在濃縮所得浸膏相對密度為1.10時,置-20℃冰箱內凍24小時后,取出進行冷凍干燥。凍干溫度設定為-20℃,壓力為0.09mpa,時間為48小時。收集凍干物,粉碎,過60目篩,裝袋,1kg/袋,加入袋裝干燥劑和抗氧化劑,真空封口,貼簽即可。
實施例2
將新鮮采集的鐵莧菜藥材,凈選,用水淋洗,切成10cm長的段,趁鮮用壓榨機壓榨取汁。所得藥渣加5倍量的自來水,攪拌30min后,用板框壓濾機壓取藥汁。藥渣再用壓榨機壓榨,濾取藥汁。將上述3次過濾得到的鐵莧菜藥汁合并,過100目篩,濾液減壓濃縮,溫度設定為70℃。在濃縮所得浸膏相對密度為1.05時,置-80℃冰箱內凍12小時后,取出進行冷凍干燥。凍干溫度設定為為-40℃,壓力為0.07mpa,時間為24小時。收集凍干物,粉碎,過60目篩,裝袋,1kg/袋,加入袋裝干燥劑和抗氧化劑,真空封口,貼簽即可。
以上實施例,僅為說明本項發(fā)明的技術思想,不能憑此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是按照本發(fā)明提出的技術思想,在技術方案基礎上所做的任何改動,均落入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