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治療喉痹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喉痹的中藥。
【背景技術(shù)】
[0002]喉痹,中醫(yī)耳鼻喉科疾病咽喉病名詞。是指以咽部紅腫疼痛,或干燥、異物感,或咽癢不適,吞咽不利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疾病。
[0003]“喉痹”一詞,最早見于《內(nèi)經(jīng)》,如《素問.陰陽別論》一陰一陽結(jié),謂之喉痹”,其含義較廣,大抵包含了具有咽喉部紅腫疼痛為特點的多種咽喉部急、慢性炎癥。后世醫(yī)家對疾病的分類漸趨詳細,將“喉痹”作為一種獨立的疾病區(qū)分開來,如《喉科心法》凡紅腫無形為痹,有形是蛾”,但總的來說,古代醫(yī)籍中“喉痹”的概念一直較為籠統(tǒng)?,F(xiàn)代中醫(yī)喉科對“喉痹”的概念已逐漸統(tǒng)一,系專指急、慢性咽炎,根據(jù)病因病機的不同,急性咽炎又可稱為“風熱喉痹”或“風寒喉痹”。
[0004]本病的形成,多因起居不慎,肺衛(wèi)失固,致風熱邪毒乘虛侵犯,由口鼻而入直襲咽喉,以致咽部紅腫疼痛而發(fā)為風熱喉痹。若因失治誤治,或平素肺胃積熱,則邪熱傳里而出現(xiàn)肺胃熱盛的重癥。素體虛寒者,風寒之邪犯于皮毛,內(nèi)應于肺,壅結(jié)于咽喉,則可表現(xiàn)為風寒喉痹。
[0005]臨床表現(xiàn)
[0006]1.發(fā)病較急,初起時咽部干燥、灼熱、疼痛、吞咽痛。吞咽唾液時咽痛比進食更甚,全身癥狀一般較輕,但因年齡、免疫力以及病毒、細菌毒力之不同而程度不一,可有發(fā)熱、頭痛、食欲不振,四肢酸痛等表現(xiàn)。
[0007]2.懸雍垂腫脹時,吞咽痛更明顯,說話常帶鼻音,黏液積留于喉咽部,易引起咳嗽。感染向喉部擴散時咳嗽加重,出現(xiàn)聲音撕啞,炎癥向咽鼓管擴散時,聽力下降。
[0008]本發(fā)明所涉及藥材研宄現(xiàn)狀如下:
[0009]黃苳【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黃苳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后撞去粗皮,曬干?!拘晕丁靠啵??!練w經(jīng)】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jīng)?!竟δ苤髦巍壳鍩嵩餄?,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居梅ㄓ昧俊??9g?!举A藏】置通風干燥處,防潮。
[0010]射干【來源】本品為鸞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 (L.)DC.的干燥根莖。春初剛發(fā)芽或秋末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干燥?!拘晕丁靠啵??!練w經(jīng)】歸肺經(jīng)?!竟δ苤髦巍壳鍩峤舛?,消痰,利咽。用于熱毒痰火郁結(jié),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咳嗽氣喘?!居梅ㄓ昧俊??9g?!举A藏】置干燥處。
[0011]金銀花【來源】本品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紅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山銀花(毛萼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或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ehd.的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夏初花開放前采收,干燥。【性味】甘,寒?!練w經(jīng)】歸肺、心、胃經(jīng)?!竟δ苤髦巍壳鍩峤舛?,涼散風熱。用于癰腫疔瘡,喉痹,丹毒,熱毒血痢,風熱感冒,溫病發(fā)熱。【用法用量】6?15g?!举A藏】置陰涼干燥處,防潮,防蛀。
[0012]梔子【來源】本品為茜草科植物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實,其根也可入藥。9?11月果實成熟呈紅黃色時采收,除去果梗及雜質(zhì),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燙,取出,干燥。根夏秋采挖,洗凈曬干?!拘晕丁靠啵?。【歸經(jīng)】歸心、肺、三焦經(jīng)?!竟δ苤髦巍抗麑?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用于熱病心煩,黃疸尿赤,血淋澀痛,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火毒瘡瘍;外治扭挫傷痛?!居梅ㄓ昧俊??9g?!举A藏】置通風干燥處。
【發(fā)明內(nèi)容】
[0013]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用于治療喉痹的中藥,通過選擇合適的藥材及其配比,達到安全有效治愈喉痹的目的。
[001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shù)方案:一種用于治療喉痹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材制備而成:黃芩8份、射干6份、金銀花9份、梔子6份。
[0015]發(fā)明人認為喉痹由為外邪侵襲,上犯咽喉及肺胃熱盛,上攻咽喉所致。本發(fā)明運用:黃芩清熱瀉火解毒;射干清熱解毒,消痰,利咽;金銀花清熱解毒,涼散風熱;梔子清熱利尿,涼血解毒;諸藥合用,共通肺經(jīng),奏清熱瀉火解毒利咽之功效,可有效治療喉痹。
[0016]下面結(jié)合臨床實驗數(shù)據(jù)說明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0017]1、研宄設計采用前瞻性設計方法,在醫(yī)院五官科選擇住院及門診患者66例;方案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全過程跟蹤。
[0018]納入標準①年齡3?57歲。②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
[0019]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血管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②已接受相關治療并可能影響效應觀測指標。③伴有可能影響效應指標觀測、判斷的其他生理或病理狀況。④嚴重心、肝、腎損害影響藥物代謝。⑤特征人群(孕婦、精神病、病情危篤或疾病晚期)。如納入前正在接受藥物治療,經(jīng)過洗脫期后符合納入標準,不視為排除病例。
[0020]退出標準①未按規(guī)定實施干預措施,無法判定療效。②資料不全無法判定療效、安全性。③嚴重不良反應、并發(fā)癥,特殊生理變化等,難以繼續(xù)治療。(不良反應者納入不良反映統(tǒng)計)。④使用影響療效藥物。退出/脫落病例按退出/脫落時療效納入療效判定。
[0021]診斷標準
[0022]西醫(yī)診斷按照《內(nèi)科學》。
[0023]中醫(yī)診斷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宄指導原則》。
[0024]2、治療方法
[0025]全部病例口服本發(fā)明按照具體實施例1制得的煎劑,每日3次,連續(xù)治療7d為I療程。
[0026]觀測指標臨床癥狀、不良反應。
[0027]療效判定治療I療程(7d),判定療效。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痊愈:咳嗽、咽部癥狀及臨床體征消失消失。有效:咳嗽、咽部癥狀和體征明顯減輕。無效:癥狀和體征無明顯變化。
[0028]3、結(jié)果
[0029]臨床療效治療I療程(7d),痊愈51例,有效1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5.45%。
[0030]不良反應觀察
[0031]過程中無嚴重不良事件。
[0032]4、病案舉例
[0033]劉某某,女,42歲。2013.2.27初診。2月前感冒后出現(xiàn)咽癢、咳嗽,伴咽干、咽痛、鼻塞、流清涕等,曾服阿奇霉素、頭孢類抗菌素及復方甘草合劑、復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液等治療,咽痛轉(zhuǎn)輕,但咽干、咽癢、咳嗽無好轉(zhuǎn),有黏痰難咯出,鼻塞、流清涕等時輕時重。查體:咽部黏膜充血,雙扁桃體,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會厭無腫脹,舌淡紅苔薄白,脈浮。診斷為慢性咽炎(慢喉痹),辨證為風邪侵犯咽喉,治以疏風、宣肺、止咳??诜景l(fā)明按照具體實施例I制得的煎劑,每日3次,連續(xù)治療7d為I療程。二診:咽癢、咳嗽明顯減輕,咽干、口因痛緩解,咽部黏膜已無充血,咽后壁淋巴濾泡減少,仍有鼻塞、流清涕,再服7天。囑其少食辛辣之品,加強體育鍛煉。患者病愈,隨訪半年未復發(fā)。
[0034]由上述臨床數(shù)據(jù)可見,本發(fā)明制得的藥物能夠安全有效治療喉痹,具有推廣價值。
【具體實施方式】
[0035]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實施本發(fā)明,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
[0036]具體實施例1
[0037]稱取:黃芩8g、射干6g、金銀花9g、梔子6g,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過濾;濾渣加6倍量水,煎煮I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至120克,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劑。
[0038]用于治療喉痹??诜?,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0039]具體實施例2
[0040]稱取:黃芩8g、射干6g、金銀花9g、梔子6g,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時,過濾;濾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干燥,包裝,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劑。
[0041]用于治療喉痹。口服,每日服用一次。
[0042]具體實施例3
[0043]稱取:黃芩8g、射干6g、金銀花9g、梔子6g,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I小時,合并煎煮液,濃縮,干燥,裝入膠囊殼,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膠囊劑。
[0044]用于治療喉痹??诜?,每日分早晚兩次服用。
【主權(quán)項】
1.一種用于治療喉痹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材制備而成:黃苳8份、射干6份、金銀花9份、梔子6份。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治療喉痹的中藥,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材制備而成:黃芩8份、射干6份、金銀花9份、梔子6份。發(fā)明人認為喉痹由為外邪侵襲,上犯咽喉及肺胃熱盛,上攻咽喉所致。本發(fā)明運用:黃芩清熱瀉火解毒;射干清熱解毒,消痰,利咽;金銀花清熱解毒,涼散風熱;梔子清熱利尿,涼血解毒;諸藥合用,共通肺經(jīng),奏清熱瀉火解毒利咽之功效,可有效治療喉痹。臨床實驗證明,本發(fā)明能夠安全有效治療喉痹。
【IPC分類】A61P11/04, A61K36/88
【公開號】CN104940452
【申請?zhí)枴緾N201510291743
【發(fā)明人】陳永泉
【申請人】陳永泉
【公開日】2015年9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