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疝氣的中藥外洗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中醫(yī)中藥領(lǐng)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疝氣的中藥外洗劑。
【背景技術(shù)】
[0002] 疝氣是指人體組織或器官一部分離開了原來的部位,通過人體間隙、缺損或薄弱 部位進入另一部位,有胳痛、腹股溝直痛、斜痛、切口痛、手術(shù)復發(fā)痛、白線痛、股痛等。痛 氣的形成和患者的體質(zhì)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多是由于咳嗽、噴嚏、用力過度、腹部過肥、用力排 便、婦女妊娠、小兒過度啼哭、老年腹壁強度退行性變等原因,腹腔內(nèi)產(chǎn)生負壓,導致腹腔內(nèi) 氣壓增大,迫使腹腔內(nèi)的游離臟器(如小腸、盲腸、大網(wǎng)膜、膀胱、卵巢、輸卵管)見孔就鉆。疝 氣的癥狀最主要的是在腹股溝區(qū),可以看到或摸到腫塊。
[0003] 很多家長對小兒疝氣并不放在心上,認為疝氣進進出出,無礙健康;疝氣突出后, 只要用手輕輕一推,或者平躺一會,也就消失了。雖然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疝氣可以自行進出 (醫(yī)學上稱為可復性),但是偶爾也會發(fā)生嵌頓、上不去的情況,這就麻煩了。如用力排便、劇 烈咳嗽等腹腔內(nèi)壓力聚然增高時就可能出現(xiàn),如果不予及時回復,時間一長會造成疝內(nèi)腸 段的缺血性壞死,甚至腸穿孔而危及生命。正常肚臍的形狀應(yīng)該是凹陷的,但是如果寶寶有 一個凸凸的肚臍,除了可能有臍疝氣外,也可能有其他合并癥。
[0004] 中醫(yī)則認為,疝氣的發(fā)病原因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guān):①肝氣郁滯憂思、憤怒、情志 不舒、氣機不暢、氣竄于少腹而發(fā)病。②寒濕內(nèi)停久坐寒濕之地,或雨淋受寒;致使寒濕之邪 侵襲肝經(jīng),而發(fā)病。③中氣下陷強力舉重,房勞過度、傷于正氣,致使氣虛下陷患于少腹,或 小兒先天稟賦不足,或老年人肝腎虧虛、筋脈松弛、或因脾胃虛弱、中氣下陷、升提失職而發(fā) 病。
[0005] 目前,治療疝氣的中藥有很多,公開號CN 104069359 A (申請?zhí)?01410292057. 3) 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治療疝氣的中藥,是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組分制成:巴茅果2-7份,茴 香根2-4份,莎草1-3份,白術(shù)1-3份,川芎1-4份,白背葉根1-4份,丹參1-3份,烏梅1-3 份,白櫟蒒2-6份,藿香1-3份,仙桃草1-4份,雙腎草2-5份,果上葉2-4份,金盞菊根1-3 份,茱萸2-3份,桑葉1-3份,甘草1-2份,枳殼1-3份,馬鞭草1-4份,防風1-3份。公開號 CN 104248749 A(申請?zhí)?01410358359. 6)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用于治療疝氣的中藥,是 由以下重量的藥物制成的:檳榔18克、佛手18克、吳茱萸15克、香附18克、荔枝核15克、 橘核12克、小茴香10克、干姜10克、肉桂6克、黃芪15克、枸杞子10克、甘草10克、烏藥 3克、當歸10克。公開號CN 104096035 A (申請?zhí)?01410321496. 2)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 種治療疝氣的中藥組合物,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藥物組成的:川楝子l〇g,荔枝核l〇g,吳 茱萸9g,烏藥15g,萊菔子10g,香附10g,梧桐子9g,防風6g,木香8g,白術(shù)9g,枳殼6g,當歸 l〇g,昆布l〇g,柴胡9g,甘草9g。
[0006]目前治療疝氣有手術(shù)治療和藥物治療。手術(shù)可以根治疝氣,但術(shù)后病人痛苦大、能 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腹脹、腹痛等癥狀,無法控制疝氣脫出,不能根治,且毒副作用大。現(xiàn)有的 中成藥大多療效差、見效慢。
【發(fā)明內(nèi)容】
[0007] 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制備簡單、使用方便的一種 治療疝氣的中藥外洗劑,具有活血通氣、消腫散結(jié)、行氣止痛的功效,無需手術(shù),效果顯著。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上述中藥外洗劑的制備方法。
[0008] 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來實現(xiàn)的: 一種治療疝氣的中藥外洗劑,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備而成:沙參10-16份;刀 豆根8-13份;馬藺花11-16份;川楝子6-13份;天葵草10-18份;無患子皮7-17份;木通 根8-14份;五加葉9-19份;毛大丁草根10-17份;無尾果7-15份;山楂11-20份;牡丹皮 9-14份;金盞草根15-25份;棉花根7-12份;白背葉根8-14份;山筠13-16份。
[0009] -種治療疝氣的中藥外洗劑,優(yōu)選的方案為,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備而 成:沙參12-14份;刀豆根10-12份;馬藺花13-15份;川楝子8-11份;天葵草13-15份;無 患子皮11-13份;木通根10-12份;五加葉13-15份;毛大丁草根12-15份;無尾果10-12 份;山楂14-17份;牡丹皮11-13份;金盞草根18-22份;棉花根9-11份;白背葉根10-12 份;山筠14-15份。
[0010] 一種治療疝氣的中藥外洗劑,更加優(yōu)選的方案為,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 備而成:沙參13份;刀豆根11份;馬藺花14份;川楝子9份;天葵草14份;無患子皮12份; 木通根11份;五加葉14份;毛大丁草根14份;無尾果11份;山楂16份;牡丹皮12份;金 盞草根20份;棉花根10份;白背葉根11份;山筠14. 5份。
[0011] 所述一種治療疝氣的中藥外洗劑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 將馬藺花、無患子皮、無尾果和山筠置于砂鍋內(nèi),加水煎煮兩次,每次煎煮30-40分 鐘,合并濾液; (2) 將沙參和白背葉根置于鍋內(nèi),加入步驟(1)所得濾液,文火加熱,煮至藥液被吸盡, 取出,干燥,研細,過160-180目篩(優(yōu)選過166-174目篩,更加優(yōu)選過170目篩); (3) 將刀豆根、木通根、牡丹皮和金盞草根打碎,置于有蓋容器中,加入乙醇,密封,浸漬 3-5天,傾取上清液,濾過,壓榨殘液,合并濾液和壓榨液,靜置6-8小時; (4) 將毛大丁草根和棉花根置于砂鍋內(nèi),加水浸泡1-2小時,加入川楝子、天葵草、五加 葉和山楂,煎煮兩次,每次煎煮40-50分鐘,合并濾液,加入步驟(3)所得藥液,混勻,濃縮至 原體積的1/2,加入步驟(2 )所得藥粉,混勻,過濾,高溫殺菌20-30分鐘,無菌封裝。
[0012] 上述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步驟(1)優(yōu)選水的用量為馬藺花、無患子皮、無尾果 和山筠總質(zhì)量的1-2倍,更加優(yōu)選水的用量為馬藺花、無患子皮、無尾果和山筠總質(zhì)量的 1.5 倍。
[0013] 上述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步驟(2)優(yōu)選每次煎煮33-37分鐘,更加優(yōu)選每次煎 煮35分鐘。
[0014] 上述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步驟(3)優(yōu)選乙醇的用量為刀豆根、木通根、牡丹皮 和金盞草總質(zhì)量的3-5倍,更加優(yōu)選乙醇的用量為刀豆根、木通根、牡丹皮和金盞草總質(zhì)量 的4倍。
[0015] 上述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步驟(3)優(yōu)選靜置6. 5-7. 5小時,更加優(yōu)選靜置7小 時。
[0016] 上述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步驟(4)優(yōu)選每次煎煮43-47分鐘,更加優(yōu)選每次煎 煮45分鐘。
[0017] 上述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步驟(4)優(yōu)選高溫殺菌23-27分鐘,更加優(yōu)選高溫殺 菌25分鐘。
[0018] 使用方法:每次使用100_150ml,加熱至40°C左右時用于洗患處,每天2次,5天一 個療程。
[0019] 本發(fā)明所用主要中藥原料的藥理如下: 沙參: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經(jīng)。為桔梗科沙參屬植物沙參、杏葉沙參、輪葉沙參 及其同屬數(shù)種植物的根。根中分離得4個化合物,它們是:0 -谷留醇,0 -谷留醇-e -D-吡 喃葡萄糖甙,蒲公英賽酮及二十八碳酸。具有養(yǎng)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的功效。用于 陰虛久咳,癆嗽痰血,燥咳痰少,虛熱喉痹,津傷口渴。
[0020] 刀豆根:味苦,性溫。為豆科刀豆屬植物刀豆的根。具有祛風,活血,通經(jīng),止痛的 功效。用于頭風,跌打損傷,風濕腰痛,心痛,牙痛,久痢,疝氣,經(jīng)閉。
[0021] 馬藺花:味微苦、辛、微甘,性寒。歸胃、脾、肺、肝經(jīng)。為鳶尾科鳶尾屬植物馬藺的 花。具有清熱,解毒,止血,利尿的功效。用于喉痹,吐血,衄血,崩漏,便血,石淋,熱淋,疝氣, 痔瘡,癰疽,燙傷。
[0022] 川楝子:味苦,性寒。歸肝、小腸、膀胱經(jīng)。別名為金鈴子、苦楝子、川楝實。為楝科 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實,主要藥用成分為川楝子素、生物堿等。具有舒肝行氣止痛,驅(qū)蟲 的功效。用于胸脅、脘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嗪敌梗芮甯位?、泄郁熱、行氣止痛。
[0023] 天葵草:味甘,性微寒。為毛茛科天葵屬植物天葵的全草。含生物堿。具有解毒消 月中,利水通淋的功效。用于瘰疬癰腫,蛇蟲咬傷,疝氣,小便淋痛。
[0024] 無患子皮:味苦,性平。歸心、肝、脾經(jīng)。為無患子科無患子屬植物無患子的果皮。 含皂貳約24. 2%,無患子倍半萜甙I a、I b、II a、II b,姜香甙,抗壞血酸,糖類,類黃酮及鞣 質(zhì)等。其中皂甙有無患子屬皂甙A,B,C及E,無患子皂甙El、G、X、Y1及Y2等,上述皂甙的 甙元均為無患子皂甙元亦即常春藤皂甙元。具有清熱化痰,止痛的功效。用于喉痹腫痛,心 胃氣痛,疝氣疼痛,風濕痛,蟲積食滯,無名腫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