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心止痛祛瘀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寧心止痛祛瘀湯,具有活血化瘀、寧心止痛的功效,用于心胸悶痛或刺痛、心悸不寧、痰多有確切效果。
【背景技術】
[0002]心絞痛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的、暫時缺血與缺氧所引起的以發(fā)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適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特點為前胸陣發(fā)性、壓榨性疼痛,可伴有其他癥狀,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區(qū)與左上肢,勞動或情緒激動時常發(fā)生,每次發(fā)作持續(xù)3?5分鐘,可數日一次,也可一日數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劑后消失。臨床表現:
1.典型心絞痛癥狀:突然發(fā)生的位于胸骨體上段或中段之后的壓榨性、悶脹性或窒息性疼痛,亦可能波及大部分心前區(qū),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內側,達無名指和小指,偶可伴有瀕死感,往往迫使患者立即停止活動,重者還出汗。疼痛歷時I?5分鐘,很少超過15分鐘;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疼痛在I?2分鐘內(很少超過5分鐘)消失。常在勞累、情緒激動(發(fā)怒、焦急、過度興奮)、受寒、飽食、吸煙時發(fā)生,貧血、心動過速或休克亦可誘發(fā)。2.不典型的心絞痛癥狀:疼痛可位于胸骨下段、左心前區(qū)或上腹部,放射至頸、下頌、左肩胛部或右前胸,疼痛可很快消失或僅有左前胸不適、發(fā)悶感。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寧心止痛祛瘀湯,具有活血化瘀、寧心止痛的功效,用于心胸悶痛或刺痛、心悸不寧、痰多有確切效果。
[0004]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所述寧心止痛祛瘀湯,采用的原料藥材分別是:當歸20份、丹參20份、紅花15份、川芎15份、全瓜蔞20份、薤白15份、延胡索15份、厚樸15份、桔梗15份、石菖蒲20份、遠志15份、竹茹20份、山楂20份、黃精15份、玄參20份、赤芍20份。
[0006]其制備方法是,步驟一)將原料藥材當歸20份、丹參20份、紅花15份、川芎15份、全瓜蔞20份、薤白15份、延胡索15份、厚樸15份、桔梗15份、石菖蒲20份、遠志15份、竹茹20份、山楂20份、黃精15份、玄參20份、赤芍20份,去除雜質,用涼開水快速淘洗,瀝水曬干。
[0007]步驟二 )、把步驟一)所獲原料藥材分別制成飲片,置適宜煎煮器中,加入清水適量,浸泡適宜時間,加熱至沸,保持微沸狀態(tài)一定時間(約50?55分鐘),分離煎出液;
[0008]步驟三)、把步驟二)所獲得過濾后的藥渣再加水適量煎煮,按規(guī)定煎煮2?3次后,合并煎出液,過濾或沉降分離煎出液;
[0009]步驟四)、把步驟三)所獲中藥制劑進行密封包裝,獲得商品中藥制劑。
[0010]本發(fā)明選取的原料藥材中,其功效和藥理作用分別是:
[0011]當歸:【化學成分】含基本內酯、正丁烯酰內酯、阿魏酸、煙酸、蔗糖和多種氨基酸,以及倍半萜類化合物等?!拘晕稓w經】性溫,昧甘、辛。歸肝、心、脾經。【功能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
[0012]丹參:味微苦,性微寒。色赤,入心經。補心,生血,養(yǎng)心,定志,安神寧心,健忘怔忡,驚悸不寐,生新血,去瘀血,安生胎,落死胎。用于胸肋脅痛,風濕痹痛,癥瘕結塊,瘡瘍腫痛,跌仆傷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后瘀痛等。治療胸肋疼痛、癥瘕結塊,以及月經不調、經閉經痛具有良效。
[0013]紅花:【化學成分】含紅花甙、新紅花甙、紅花醌甙、紅花多糖、棕櫚酸、肉桂酸、月桂酸?!拘晕丁啃詼?,味辛?!竟δ苤髦巍炕钛ń洠⒂僦雇?,用于閉經,痛經,惡露不行,癥瘕痞塊,跌撲損傷,瘡瘍腫痛。
[0014]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心包經?!竟δ芘c主治】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于安撫神經,正頭風頭痛,癥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0015]全瓜蔞:化學成分:含三萜皂甙、有機酸及其鹽類、樹脂、糖類、精氨酸、賴氨酸、丙氨酸、纈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甘氨酸及類生物堿物質、色素等;功能主治:清熱滌痰,寬胸散結,潤燥滑腸。用于肺熱咳嗽,痰濁黃稠,胸痹心痛,結胸痞滿,乳癰,肺癰,腸癰腫痛,大便秘結。
[0016]薤白:【性味與歸經】辛、苦,溫。歸心、肺、胃、大腸經?!竟δ芘c主治】通陽散結,行氣導滯。用于胸痹心痛,脘腹痞滿脹痛,瀉痢后重?;瘜W成分:每100克可食部分含水分29克,蛋白質4.4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3.6克,粗纖維0.7究,鈣5毫克,磷44毫克,鐵0.4毫克,維生素BI 0.24毫克,B2 0.03毫克,維生素C3毫克,尼克酸0.9毫克。
[0017]延胡索: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理氣,止痛。治心腹腰膝諸痛,月經不調,癥瘕,崩中,產后血暈,惡露不盡,跌打損傷。
[0018]厚樸:【性味】:苦;辛;性溫【歸經】:脾經;胃經;大腸經。【功能】:行氣消積;燥濕除滿;降逆平喘【主治】: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濕阻中焦,脘痞吐瀉;痰壅氣逆;胸滿喘咳。
[0019]桔梗:味苦、辛,性微溫。入肺經。能祛痰止咳,并有宣肺、排膿作用。【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膿、利五臟、補氣血、補五勞、養(yǎng)氣?!局髦巍?咳嗽痰多、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胸滿脅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小便癃閉。用于咳嗽痰多,胸悶不暢,咽痛,音啞,肺癰吐膿,瘡瘍膿成不潰。
[0020]石菖蒲:(辛、苦,溫。歸心、胃經。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饑,噤口下痢,神昏癲癇,健忘耳聾。理氣,活血,散風,去濕。治癲癇,痰厥,熱病神昏,健忘,氣閉耳聾,心胸煩悶,胃痛,腹痛,風寒濕痹,癰疽腫毒,跌打損傷。根莖和葉中均含揮發(fā)油(0.11%?0.42%)及糖類、有機酸、氨基酸等。揮發(fā)油中含34種成分,其主要成分為β-細辛醚(β -Asarone),占 63.2 % ?81.2 % ; α -細辛醚(a -Asarone),占 3.4 % ?13.7 % ;其次為石竹稀(Caryophyllene)、α -律草稀(a -Humulene)、石菖醚(Sekishone)、細辛醛(Asarylaldehyde)、欖香素(Elemicine)、歐細辛醚(Euasarone)、1-稀丙基_2,4,5_三甲氧基苯(l-Allyl-2,4,5-trimethoxy benzene)、甲基丁香油酸(Methyleugenol)、順式甲基異丁香油酸、反式甲基異丁香油酸(trans-MethyIisoeugenol)等。
[0021]遠志:性溫,味苦、辛,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腫的功能,用于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驚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瘡瘍腫毒,乳房腫痛。
[0022]竹茹:性味性微寒,味甘。功能主治: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用于痰熱咳嗽、膽火挾痰、煩熱嘔吐、驚悸失眠、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