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咳嗽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中藥,具體是一種治療咳嗽的藥物。
【背景技術(shù)】
[0002]喉部或氣管的黏膜受刺激時迅速吸氣,隨即強烈地呼氣,聲帶振動發(fā)聲,這種現(xiàn)象叫咳嗽。咳嗽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呼吸反射動作,也是某些疾病的癥狀,通過咳嗽反射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內(nèi)的分泌物或進入氣道的異物。但咳嗽也有不利的一面,劇烈咳嗽可導致呼吸道出血,如長期,頻繁,劇烈咳嗽影響工作,休息,甚至引起喉痛,音啞和呼吸肌痛,則屬病理現(xiàn)象。
[0003]中醫(yī)認為咳嗽是因外邪犯肺、臟腑內(nèi)傷,累及于肺所致。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療效好、療程較短、成本低、無毒副作用的治療咳嗽的藥物。
[0005]實現(xiàn)本發(fā)明目的的技術(shù)方案是:
一種治療咳嗽的藥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黨參15-25份、荊芥8-15份、防風12-18份、桔梗8_12份、橘紅6_12份、浙貝12-18份、柴胡6-12份、法半夏6-12份、吳芋1-3份、枳實6-10份。
[0006]優(yōu)選地,各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為:
黨參20份、荊芥12份、防風15份、桔梗10份、橘紅9份、浙貝15份、柴胡9份、法半夏9份、吳芋2份、枳實8份。
[0007]所述的原料藥在中藥店及市場有售。
[0008]本發(fā)明藥物的制備方法,可按常規(guī)方法煎成湯劑,具體方法為:按重量配比稱取各原料藥,加入5-10倍原料藥總量的水,用大火煮沸后文火煮10-20分鐘,過濾去渣,即得。
[0009]服用方法:每日三次,每次25毫升,一般3-5日即有效果。
[0010]本發(fā)明藥物也可制成丸劑、散劑或膠囊。
[0011]本發(fā)明中,各原料藥的功效如下:
黨參:味甘、微酸,性平,歸脾、肺經(jīng)。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等功能。
[0012]荊芥:味辛、微苦,性微溫,入肺、肝經(jīng)。具有祛風、解表、透疹、止血等功效。
[0013]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經(jīng)、肺經(jīng)、脾經(jīng)、肝經(jīng)。具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痛、解痙、止癢的功效。主治:外感風寒、頭痛身痛、風濕痹痛。
[0014]桔梗:味苦、辛,性平,歸肺經(jīng)。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膿、利五臟、補氣血、補五勞、養(yǎng)氣等功效。
[0015]橘紅:味辛、苦,性溫,歸肺、脾經(jīng)。具有化普、理氣、健脾、消食、散寒、燥濕、利氣、消痰的功效。用于風寒咳嗽、喉癢痰多、食積傷酒、嘔惡痞悶。
[0016]浙貝:味大苦,性寒。歸經(jīng):入手太陰、少陽,足陽明、厥陰。功效:清熱化痰,散結(jié)解毒。主治風熱咳嗽,肺癰喉痹,瘰疬,瘡瘍腫毒。
[0017]柴胡: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膽經(jīng)。具有疏肝利膽、疏氣解郁、升舉陽氣、散火之功效。
[0018]法半夏:味辛,性溫,歸脾、胃、肺經(jīng)。具有燥濕化痰等功效。
[0019]吳芋:味辛苦,性烈有小毒,入肝脾、腎經(jīng)。具有溫中止痛、理氣燥濕、散寒解郁的藥用功效。
[0020]枳實:味苦、辛,性寒,歸脾、胃、肝、心經(jīng)。具有破氣、散痞、瀉痰、消積等功效。
[0021]本發(fā)明治療咳嗽的藥物選取10種天然中藥配伍,各原料藥協(xié)同作用起到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瀉火解毒、養(yǎng)陰潤肺、祛風解表、清熱化痰、散寒解郁等作用,對病毒和細菌有抑制作用,標本同治,對治療咳嗽效果好,無毒副作用。而且其制備方法簡單、療程較短、月艮用方便,成本低,有效率達90%以上。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
【發(fā)明內(nèi)容】
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定。
[0023]實施例1:
一種治療咳嗽的藥物,各原料的重量配比為:
黨參15份、荊芥8份、防風12份、桔梗8份、橘紅6份、浙貝12份、柴胡6份、法半夏6份、吳芋I份、枳實6份。按常規(guī)方法煎成湯劑口服。
[0024]實施例2:
一種治療咳嗽的藥物,各原料的重量配比為:
黨參20份、荊芥12份、防風15份、桔梗10份、橘紅9份、浙貝15份、柴胡9份、法半夏9份、吳芋2份、枳實8份。按常規(guī)方法煎成湯劑口服。
[0025]實施例3:
一種治療咳嗽的藥物,各原料的重量配比為:
黨參25份、荊芥15份、防風18份、桔梗12份、橘紅12份、浙貝18份、柴胡12份、法半夏12份、吳芋3份、枳實10份。按常規(guī)方法煎成湯劑口服。
[0026]實驗例:
為了進一步證明本發(fā)明藥物的臨床療效,選擇40例病人,對本發(fā)明藥物的療效進行臨床觀察。
[0027]療效判定以癥狀消失為主,并參考效果等改變情況,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
[0028]顯效:癥狀明顯減輕及效果明顯改善。
[0029]有效:癥狀及效果有一定改善。
[0030]無效:癥狀及體征均無改善或效果不明顯。
[0031]應(yīng)用本發(fā)明藥物治療咳嗽40例中,男25例,女15例?;景Y狀為咳嗽、胸悶、氣急、多痰等??诜景l(fā)明藥物治療后癥狀均有一定改善,其中顯效35例,有效39例,無效I例,有效率98%。
【主權(quán)項】
1.一種治療咳嗽的藥物,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黨參15-25份、荊芥8-15份、防風12-18份、桔梗8-12份、橘紅6_12份、浙貝12-18份、柴胡6_12份、法半夏6-12份、吳芋1-3份、枳實6-10份。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其特征是各原料的重量配比為:黨參20份、荊芥12份、防風15份、桔梗10份、橘紅9份、浙貝15份、柴胡9份、法半夏9份、吳芋2份、枳實8份。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咳嗽的藥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黨參15-25份、荊芥8-15份、防風12-18份、桔梗8-12份、橘紅6-12份、浙貝12-18份、柴胡6-12份、法半夏6-12份、吳芋1-3份、枳實6-10份。本發(fā)明治療咳嗽的藥物選取10種天然中藥配伍,各原料藥協(xié)同作用起到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瀉火解毒、養(yǎng)陰潤肺、祛風解表、清熱化痰、散寒解郁等作用,對病毒和細菌有抑制作用,標本同治,對治療咳嗽效果好,無毒副作用。而且其制備方法簡單、療程較短、服用方便,成本低,有效率達90%以上。
【IPC分類】A61P11/14, A61K36/8966
【公開號】CN105194265
【申請?zhí)枴緾N201410292210
【發(fā)明人】梁軍
【申請人】梁軍
【公開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請日】2014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