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耳炎藥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虎尾草,枸杞藥物或保健中的應用,屬于天然藥物或保健品領域。
【背景技術】
[0002]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竇及乳突氣房)全部或部分結構的炎性病變,好發(fā)于兒童??煞譃榉腔撔约盎撔詢纱箢悺7腔撔哉甙ǚ置谛灾卸?、氣壓損傷性中耳炎等,化膿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特異性炎癥太少見,如結核性中耳炎等。
[0003]1.化膿性中耳炎
(O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由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癥,其癥狀主要是耳痛、流膿。小兒的全身癥狀比成人明顯,可有發(fā)熱、嘔吐等。嚴重的并發(fā)癥有顱內并發(fā)癥,如腦膜炎、腦胺腫等。其他并發(fā)癥有迷路炎、面神經(jīng)麻瘦等。
[0004](2)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達骨質的慢性化膿性炎癥。本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常以耳內間斷或持續(xù)性流膿、鼓膜穿孔、聽力下降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嚴重時可引起顱內、顱外的并發(fā)癥。①全身癥狀輕重不一??捎信吕?、發(fā)熱、乏力、食欲減退。小兒全身癥狀較重,常伴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鼓膜一旦穿孔,體溫即逐漸下降,全身癥狀明顯減輕。②耳痛耳深部疼痛,逐漸加重。如搏動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側頭部或牙齒放射。吞咽及咳嗽時耳痛加重,耳痛劇烈者夜不能眠,煩躁不安。鼓膜穿孔流膿后,耳痛頓減。③耳流膿是本病的主要癥狀,可為黏液、黏膿或純膿性。非危險型流膿較稀薄,無臭味。危險型流膿雖不多,但較稠,多為純膿性,并伴有異臭味。④聽力減退及耳鳴開始感耳悶,繼則聽力漸降,伴耳鳴。耳痛劇者耳聾可被忽略。有些患者可伴眩暈,穿孔后耳聾反而減輕。⑤耳聾輕重不一,因多是單耳發(fā)病,易被忽視。一般為傳導性聾。
[0005]2.非化膿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
[0006](I)聽力下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大多可于感冒后、乘飛機下降或潛水時,出現(xiàn)聽力下降,可有“自聲增強”現(xiàn)象。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聾的嚴重程度常有波動。壓迫耳屏或頭位改變時,聽力可有所改善,中耳積液黏稠時,聽力不會因為頭位的變動而改變。兒童多無聽力下降的主訴,表現(xiàn)為對父母的呼喚不理睬,注意力不集中,或看電視時要求過大的音量。
[0007](2)耳痛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時可有輕微耳痛,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多在繼發(fā)感染時可出現(xiàn)耳痛。
[0008](3)耳內悶脹感或閉塞感。
[0009](4)耳鳴一般不重,可為間歇性,當頭部運動、打呵欠或擤鼻時可聞及氣過水聲。少數(sh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還可出現(xiàn)耳內流水,但是持續(xù)時間甚短,僅為數(shù)小時或I天左右。
[0010](5)耳鏡檢查急性期鼓膜周邊有放射狀血管紋。鼓膜緊張部內陷,表現(xiàn)為光錐縮短、變形或消失;錘骨柄向后、上方移位;錘骨短突外突明顯。鼓室積液時鼓膜失去正常光澤,呈淡黃、橙紅或琥珀色;慢性者鼓膜乳白色或灰藍色,不透明。若分泌物為漿液性,且未充滿鼓室,可透過鼓膜見到液平面,呈凹面向上的弧形線,透過鼓膜有時可見到氣泡,咽鼓管吹張后氣泡增多;若鼓室內積液多,則鼓膜外突,鼓膜活動度受限,
中耳炎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其治療的方法就是吃藥。上述病癥經(jīng)過西藥治療后有明顯副的作用,但是中藥治療,療程很緩慢,也是很難根治的。所以目前研制一種療效好,副作用又小的藥是非常迫切的。
【發(fā)明內容】
[0011]本發(fā)明旨在把一些生活中我們常見到的中藥材料提煉成配方,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中耳炎,清熱去火,其特征在于,虎耳草 24%到32%,鴨跖草 22%到25%,魚腥草10%到15%,鳳尾草16%到20%組成,其特征在將上述中草藥按上述比例混合,曬干,磨成顆粒,其食用方法為一次8g,一日三到四次。
[0012]虎耳草性能:辛微苦寒,有小毒.清熱解毒.主治用法:中耳炎本發(fā)明能有效的治療中耳炎,價格低廉而且是純天然的,無副作用的。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虎耳草 24%到32%,鴨跖草 22%到25%,魚腥草10%到15%,鳳尾草16%到20%組成,其特征在將上述中草藥按上述比例混合,曬干,磨成顆粒,其食用方法為一次Sg,一日三到四次。上述藥包經(jīng)臨床試用是有效的,下面舉例予以說明。
[0014]病例一:鄭某,42歲,中耳炎患者。用本發(fā)明I個約上述病癥消失。
[0015]病例二:潘某,58歲,中耳炎患者,聽不到聲音。用本發(fā)明半個月,上述病癥明顯得到改善,癥狀基本消失。
【主權項】
1.一種中耳炎藥劑,其特征在于,虎耳草 24%到32%,鴨跖草 22%到25%,魚腥草 10%到15%,鳳尾草16%到20%組成,其特征在將上述中草藥按上述比例混合,曬干,磨成顆粒,其食用方法為一次Sg,一日三到四次。
【專利摘要】一種中耳炎藥劑,涉及虎尾草,枸杞藥物或保健中的應用,屬于天然藥物或保健品領域。其特征在于,虎耳草24%到32%,鴨跖草22%到25%,魚腥草10%到15%,鳳尾草16%到20%組成,其特征在將上述中草藥按上述比例混合,曬干,磨成顆粒,其食用方法為一次8g,一日三到四次。本發(fā)明具有較高的醫(yī)療價值。
【IPC分類】A61P27/16, A61K36/78
【公開號】CN105521126
【申請?zhí)枴緾N201410507304
【發(fā)明人】不公告發(fā)明人
【申請人】林妍君
【公開日】2016年4月27日
【申請日】2014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