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耳鳴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醫(yī)藥制作領域,具體說是一種治療耳鳴的中醫(yī)藥物配方。
【背景技術】
[0002]耳鳴耳鳴是累及聽覺系統(tǒng)的許多疾病不同病理變化的結果,病因復雜,機制不清,主要表現(xiàn)為無相應的外界聲源或電刺激,而主觀上在耳內或顱內有聲音感覺。在臨床上它既是許多疾病的伴發(fā)癥狀,也是一些嚴重疾病的首發(fā)癥狀(如聽神經(jīng)瘤)。通常用藥物治療,如丁教授耳聾通竅丸、耳聾左慈丸、知柏地黃丸、耳聾丸,這些藥治療周期長、見效慢,但往往都是治標不治本。
[0003]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為解決現(xiàn)有藥物治療耳鳴治標不治本的問題,發(fā)明一種利用中藥治療耳鳴的配制方法。
[0005]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耳鳴的藥物,包括:組分為:百合、地柏、葛根、仙鶴草、山梔、木通、柴胡、甘草、半夏;
組分重量比:各10克;
制作方法是:先用涼水浸泡30分鐘,煎藥前加水至沒過藥兩指,文火煎40分鐘左右,取藥液約200毫升,用同法煎第二次,取藥液300毫升,兩次藥液混合后分2次飯后服用。
[0006]百合,甘;微苦;微寒,養(yǎng)陰潤肺,清心安神,或情志不遂所致的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地柏,淡,涼,解毒,消腫,鎮(zhèn)咳,祛痰;葛根,解熱、消炎、抗菌、免疫作用;仙鶴草,苦、涼,歸胃、肝、脾、肺、大腸經(jīng),收斂止血,截瘧,止痢,解毒;山梔,苦,寒,治熱病虛煩不眠;木通,性味:苦,寒,清心除煩,清心火,活血通脈;柴胡,性味:苦,涼,和解表里,疏肝,升陽,治寒熱往來,胸滿脅痛,口苦耳聾,頭痛目眩;甘草,用于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半夏,鎮(zhèn)靜催眠;組分中諸藥配伍,能散熱解表,產(chǎn)生很好的功效,能夠完全治愈。
[0007]技術效果
本發(fā)明的技術效果是,采用上述的技術方案,可以實現(xiàn)一種治療耳鳴的藥物。該藥無任何毒副作用,無藥物依賴性,配方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療效好,治愈率高。經(jīng)多年的臨床應用,有效率100%,治愈率95%以上,對于扁桃體發(fā)炎患者一個療程(10天)癥狀明顯改善,通常2-3個療程即可治愈,且復發(fā)幾率極低。
【具體實施方式】
[0008]實施例1
百合、地柏、葛根、仙鶴草、山梔、木通、柴胡、甘草、半夏;各10克。
【主權項】
1.一種治療耳鳴的藥物,其特征是組分為:百合、地柏、葛根、仙鶴草、山梔、木通、柴胡、甘草、半夏;組分比為:以上藥物各10克。2.制作方法是:先用涼水浸泡30分鐘,煎藥前加水至沒過藥兩指,文火煎40分鐘左右,取藥液約200毫升,用同法煎第二次,取藥液300毫升,兩次藥液混合后分2次飯后服用。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耳鳴的藥物,其特點是組分為:百合、地柏、葛根、仙鶴草、山梔、木通、柴胡、甘草、半夏;組分比為:以上藥物各10克;制作方法是:先用涼水浸泡30分鐘,煎藥前加水至沒過藥兩指,文火煎40分鐘左右,取藥液約200毫升,用同法煎第二次,取藥液300毫升,兩次藥液混合后分2次飯后服用。它解決現(xiàn)有治療耳鳴副作用大,有成癮性,治療時間長,停藥后復發(fā)率高,不能根治等問題,適應于治療耳鳴使用。
【IPC分類】A61K36/8967, A61P27/16
【公開號】CN105560791
【申請?zhí)枴緾N201410526878
【發(fā)明人】潘旭麗
【申請人】潘旭麗
【公開日】2016年5月11日
【申請日】2014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