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輸液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避免發(fā)生靜脈血液回流的一次性輸液器。該一次性輸液器,包括穿刺器、輸液管、排氣管,排氣管與穿刺器連通,輸液管的一端與穿刺器連通,另一端連接有針頭,輸液管上依次設置有滴管和流量調節(jié)器,輸液管與針頭之間設置有單向閥。該一次性輸液器通過在輸液管與針頭之間設置單向閥,當輸液瓶或輸液袋內(nèi)的藥液輸完以后,即使病人或醫(yī)護人員沒有及時將針頭拔出,靜脈血液回流至單向閥處便會被阻隔,避免血液回流至輸液袋或輸液瓶內(nèi)危及病人生命健康,而且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單向閥結構簡單,加工制作非常方便,成本較低。適合在醫(yī)療器械領域推廣運用。
【專利說明】
一次性輸液器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領域,尤其是一種一次性輸液器。
【背景技術】
[0002]傳統(tǒng)的一次性輸液器由穿刺器、輸液軟管、排氣管、滴管、滑閥和針頭構成。這種一次性輸液器雖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使用。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靜脈輸液是最常見的護理技術操作,通常情況下輸液時間都較長,醫(yī)護人員不能一直守護在病人身邊,而一旦輸液瓶或輸液袋中的液體輸完之后,由于人體靜脈血壓高于外界大氣壓,如果不及時將針頭從病人體內(nèi)拔出,會導致病人靜脈血流沿輸液管回流至輸液瓶或輸液袋內(nèi),從而危機病人生命健康,為此,很多醫(yī)院都是在病床上安裝了人工呼叫器,一旦輸液結束,病人通過人工呼叫器呼叫醫(yī)護人員將針頭取出或換去新的輸液瓶繼續(xù)輸液,這種方式需要病人隨時關注輸液瓶或輸液袋內(nèi)液體量,而很多時候,病人也會忘記,經(jīng)常導致血液回流的事故發(fā)生;其次,現(xiàn)有的輸液器設置排氣管是為了用輸液瓶給病人輸液時保持瓶內(nèi)的壓力與外界氣壓一致,從而使輸液瓶內(nèi)的液體能夠順利的沿輸液管流至病人體內(nèi),但是在利用輸液軟袋進行輸液時卻無需排氣管,而且排氣管與外界連通,如果不將排氣管封閉,外界的空氣就會與輸液軟袋內(nèi)的液體接觸從而污染藥液,目前,通常的做法都是直接將排氣管或采用塞子將其堵塞,由于排氣管一般較短,打結非常不便,而且打結容易將排氣管弄破導致無法繼續(xù)使用,而塞子容易攜帶病菌也容易污染藥液,因此,現(xiàn)有的方式既不方便操作也不衛(wèi)生。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避免發(fā)生靜脈血液回流的一次性輸液器。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該一次性輸液器,包括穿刺器、輸液管、排氣管,所述排氣管與穿刺器連通,所述輸液管的一端與穿刺器連通,另一端連接有針頭,所述輸液管上依次設置有滴管和流量調節(jié)器,所述輸液管與針頭之間設置有單向閥,所述單向閥包括閥體,閥體內(nèi)設置有閥室,閥室內(nèi)設置有圓形擋水板,在閥體上設置有與閥室連通的進水孔與出水孔,所述圓形擋水板的直徑大于進水孔、出水孔的內(nèi)徑且小于閥室的內(nèi)徑,在出水孔的內(nèi)壁上沿軸向方向設置有多個凹槽。
[0005]進一步的是,所述單向閥、輸液管、針頭為一體式結構。
[0006]進一步的是,所述排氣管上設置有截止閥,所述截止閥包括頂板、底板、左側板、右側板,所述頂板、底板、左側板、右側板均采用彈性材料制作而成,所述頂板的右端與右側板的上端固定連接,右側板的下端與底板的右端固定連接,底板的左端與左側板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左側板與右側板上均設置有管孔,所述管孔的直徑大于排氣管的外徑,所述頂板的下表面設置有第一凸起,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設置有點第二凸起,所述左側板上還設置有卡孔,所述卡孔位于管孔的上方,所述頂板的左端能夠卡入卡孔內(nèi),當頂板的左端卡入卡孔時,所述第一凸起與第二凸起之間的間隙等于排氣管的壁厚的兩倍。
[0007]進一步的是,所述頂板的右端為楔形。
[0008]進一步的是,所述流量調節(jié)器包括設置兩端分別與輸液管連通的剛性筒體,所述剛性筒體內(nèi)設置有柱狀體,所述柱狀體的外徑與剛性筒體的內(nèi)徑相匹配,所述柱狀體上設置有錐形通孔,所述錐形通孔的中心軸線與柱狀體的中心軸線重合,所述錐形通孔的小徑端朝向針頭,所述錐形通孔內(nèi)設置有錐臺,錐臺的中心軸線與錐形通孔的中心軸線重合,所述錐臺的小徑端朝向錐形通孔的小徑端,錐臺的大徑端固定有拉桿,拉桿的末端固定有橫桿,所述拉桿與錐臺的中心軸線互相平行,橫桿與拉桿互相垂直,剛性筒體的管壁上設置有兩個滑槽,滑槽沿剛性筒體的中心軸線方向設置,橫桿的兩端穿過滑槽延伸至剛性筒體外且橫桿能夠沿滑槽來回滑動,橫桿的兩端固定有滑塊,滑塊的上方設置有用于限制滑塊向上移動的上限位筒,滑塊的下方設置有用于限制滑塊向下移動的下限位筒,所述上限位筒與下限位筒通過螺紋連接結構套設在剛性筒體上,當轉動上限位筒或下限位筒時,上限位筒或下限位筒沿剛性筒體移動。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一次性輸液器通過在輸液管與針頭之間設置單向閥,當輸液瓶或輸液袋內(nèi)的藥液輸完以后,即使病人或醫(yī)護人員沒有及時將針頭拔出,靜脈血液回流至單向閥處便會被阻隔,避免血液回流至輸液袋或輸液瓶內(nèi)危及病人生命健康,而且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單向閥結構簡單,加工制作非常方便,成本較低,當其工作原理如下,在輸液時,藥液從進水孔流入閥室,由于圓形擋水板的直徑大于進水孔、出水孔的內(nèi)徑且小于閥室的內(nèi)徑,流動的藥液會推動圓形擋水板移動,當圓形擋水板移動到出水孔口時,圓形擋水板將出水孔密封,但是由于在出水孔的內(nèi)壁上沿軸向方向設置有多個凹槽,因此,藥液會沿凹槽繼續(xù)流動,當輸液完畢發(fā)生靜脈血液回流時,回流的血液推動圓形擋水板移動到進水孔口時會將進水孔完全密封,血液不會回流,其結構簡單,加工制作非常方便,成本較低。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次性輸液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單向閥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截止閥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流量調節(jié)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中標記說明:穿刺器1、輸液管2、排氣管3、針頭4、滴管5、單向閥6、閥體61、閥室62、圓形擋水板63、進水孔64、出水孔65、凹槽66、截止閥7、頂板71、底板72、左側板73、右側板74、管孔75、第一凸起76、第二凸起77、卡孔78、流量調節(jié)器8、柱狀體81、錐形通孔82、錐臺83、拉桿84、橫桿85、滑塊86、上限位筒87、下限位筒88、剛性筒體89。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6]如圖1至4所示,該一次性輸液器,包括穿刺器1、輸液管2、排氣管3,所述排氣管3與穿刺器I連通,所述輸液管2的一端與穿刺器I連通,另一端連接有針頭4,所述輸液管2上依次設置有滴管5和流量調節(jié)器8,所述輸液管2與針頭4之間設置有單向閥6,所述單向閥6包括閥體,閥體內(nèi)設置有閥室,閥室內(nèi)設置有圓形擋水板,在閥體上設置有與閥室連通的進水孔與出水孔,所述圓形擋水板的直徑大于進水孔、出水孔的內(nèi)徑且小于閥室的內(nèi)徑,在出水孔的內(nèi)壁上沿軸向方向設置有多個凹槽。該一次性輸液器通過在輸液管2與針頭4之間設置單向閥6,當輸液瓶或輸液袋內(nèi)的藥液輸完以后,即使病人或醫(yī)護人員沒有及時將針頭4拔出,靜脈血液回流至單向閥6處便會被阻隔,避免血液回流至輸液袋或輸液瓶內(nèi)危及病人生命健康,而且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單向閥6結構簡單,加工制作非常方便,成本較低,當其工作原理如下,在輸液時,藥液從進水孔流入閥室,由于圓形擋水板的直徑大于進水孔、出水孔的內(nèi)徑且小于閥室的內(nèi)徑,流動的藥液會推動圓形擋水板移動,當圓形擋水板移動到出水孔口時,圓形擋水板將出水孔密封,但是由于在出水孔的內(nèi)壁上沿軸向方向設置有多個凹槽,因此,藥液會沿凹槽繼續(xù)流動,當輸液完畢發(fā)生靜脈血液回流時,回流的血液推動圓形擋水板移動到進水孔口時會將進水孔完全密封,血液不會回流,其結構簡單,加工制作非常方便,成本較低。
[0017]由于輸液器為一次性使用,因此,為了加工方便,所述單向閥6、輸液管2、針頭4為一體式結構。
[0018]所述排氣管3上設置有截止閥7,所述截止閥7包括頂板71、底板72、左側板73、右側板74,所述頂板71、底板72、左側板73、右側板74均采用彈性材料制作而成,所述頂板71的右端與右側板74的上端固定連接,右側板7 4的下端與底板7 2的右端固定連接,底板7 2的左端與左側板73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左側板73與右側板74上均設置有管孔75,所述管孔75的直徑大于排氣管3的外徑,所述頂板71的下表面設置有第一凸起76,所述底板72的上表面設置有點第二凸起77,所述左側板73上還設置有卡孔78,所述卡孔78位于管孔75的上方,所述頂板71的左端能夠卡入卡孔78內(nèi),當頂板71的左端卡入卡孔78時,所述第一凸起76與第二凸起77之間的間隙等于排氣管3的壁厚的兩倍。通過在排氣管3上設置截止閥7,在事先就將截止閥7安裝在排氣管3上,在安裝時只需將排氣管3依次穿過左側板73和右側板74上設置的管孔75即可,當病人需要使用輸液袋輸液時,只需將頂板71的左端卡入卡孔78,此時第一凸起76與第二凸起77之間的間隙等于排氣管3的壁厚的兩倍,剛好將排氣管3壓緊防止外界空氣與藥液接觸,干凈衛(wèi)生,而且頂板71、底板72、左側板73、右側板74均采用彈性材料制作而成,在將頂板71的左端卡入卡孔78和取出都非常方便。
[0019]進一步的是,為了方便將頂板71能夠快速的卡入卡孔78內(nèi),將頂板71的右端設置為楔形。
[0020]另外,所述流量調節(jié)器8可以采用現(xiàn)有各種流量調節(jié)裝置,作為優(yōu)選的,所述流量調節(jié)器8包括設置兩端分別與輸液管2連通的剛性筒體89,所述剛性筒體89的內(nèi)壁上設置有柱狀體81,所述柱狀體81的外徑與剛性筒體89的內(nèi)徑相匹配,所述柱狀體81上設置有錐形通孔82,所述錐形通孔82的中心軸線與柱狀體81的中心軸線重合,所述錐形通孔82的小徑端朝向針頭4,所述錐形通孔82內(nèi)設置有錐臺83,錐臺83的中心軸線與錐形通孔82的中心軸線重合,所述錐臺83的小徑端朝向錐形通孔82的小徑端,錐臺83的大徑端固定有拉桿84,拉桿84的末端固定有橫桿85,所述拉桿84與錐臺83的中心軸線互相平行,橫桿85與拉桿84互相垂直,剛性筒體89的管壁上設置有兩個滑槽,滑槽沿剛性筒體89的中心軸線方向設置,橫桿85的兩端穿過滑槽延伸至剛性筒體89外且橫桿85能夠沿滑槽來回滑動,橫桿85的兩端固定有滑塊86,滑塊86的上方設置有用于限制滑塊86向上移動的上限位筒87,滑塊86的下方設置有用于限制滑塊86向下移動的下限位筒88,所述上限位筒87與下限位筒88通過螺紋連接結構套設在剛性筒體89上,當轉動上限位筒87或下限位筒88時,上限位筒87或下限位筒88沿剛性筒體89移動。該流量調節(jié)器8的使用過程如下,在輸液過程中,通過轉動上限位筒87與下限位筒88,當轉動上限位筒87或下限位筒88時,上限位筒87或下限位筒88沿剛性筒體89移動,從而使滑塊86移動進而調整滑塊86的位置,滑塊86在移動時會通過橫桿85、拉桿84帶動錐臺83移動,錐臺83在上下移動時,錐臺83的錐面與錐形通孔82的內(nèi)壁之間的間隙不斷變化,這樣便可以通過調整滑塊86的位置來調節(jié)錐臺83的錐面與錐形通孔82的內(nèi)壁之間的間隙大小,從而使得藥液的流量得到控制,這種結構的流量調節(jié)器8不容易發(fā)生反復,只要將其位置調整到位,其流量始終都是一樣的,其流量控制效果較好。
【主權項】
1.一次性輸液器,包括穿刺器(I)、輸液管(2)、排氣管(3),所述排氣管(3)與穿刺器(I)連通,所述輸液管(2)的一端與穿刺器(I)連通,另一端連接有針頭(4),所述輸液管(2)上依次設置有滴管(5)和流量調節(jié)器(8),其特征在于:所述輸液管(2)與針頭(4)之間設置有單向閥(6),所述單向閥(6)包括閥體(61),閥體(61)內(nèi)設置有閥室(6 2),閥室(6 2)內(nèi)設置有圓形擋水板(63),在閥體(61)上設置有與閥室(62)連通的進水孔(64)與出水孔(65),所述圓形擋水板(63)的直徑大于進水孔(64)、出水孔(65)的內(nèi)徑且小于閥室(62)的內(nèi)徑,在出水孔(65)的內(nèi)壁上沿軸向方向設置有多個凹槽(66)。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輸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向閥(6)、輸液管(2)、針頭(4)為一體式結構。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輸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管(3)上設置有截止閥(7),所述截止閥(7)包括頂板(71)、底板(72)、左側板(73)、右側板(74),所述頂板(71)、底板(72)、左側板(73)、右側板(74)均采用彈性材料制作而成,所述頂板(71)的右端與右側板(74)的上端固定連接,右側板(74)的下端與底板(72)的右端固定連接,底板(72)的左端與左側板(73)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左側板(73)與右側板(74)上均設置有管孔(75),所述管孔(75)的直徑大于排氣管(3)的外徑,所述頂板(71)的下表面設置有第一凸起(76),所述底板(72)的上表面設置有點第二凸起(77),所述左側板(73)上還設置有卡孔(78),所述卡孔(78)位于管孔(75)的上方,所述頂板(71)的左端能夠卡入卡孔(78)內(nèi),當頂板(71)的左端卡入卡孔(78)時,所述第一凸起(76)與第二凸起(77)之間的間隙等于排氣管(3)的壁厚的兩倍。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輸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板(71)的右端為楔形。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輸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調節(jié)器(8)包括設置兩端分別與輸液管⑵連通的剛性筒體(89),所述剛性筒體(89)的內(nèi)壁上設置有柱狀體(81),所述柱狀體(81)的外徑與剛性筒體(89)的內(nèi)徑相匹配,所述柱狀體(81)上設置有錐形通孔(82),所述錐形通孔(82)的中心軸線與柱狀體(81)的中心軸線重合,所述錐形通孔(82)的小徑端朝向針頭(4),所述錐形通孔(82)內(nèi)設置有錐臺(83),錐臺(83)的中心軸線與錐形通孔(82)的中心軸線重合,所述錐臺(83)的小徑端朝向錐形通孔(82)的小徑端,錐臺(83)的大徑端固定有拉桿(84),拉桿(84)的末端固定有橫桿(85),所述拉桿(84)與錐臺(83)的中心軸線互相平行,橫桿(85)與拉桿(84)互相垂直,剛性筒體(89)的管壁上設置有兩個滑槽,滑槽沿剛性筒體(89)的中心軸線方向設置,橫桿(85)的兩端穿過滑槽延伸至剛性筒體(89)外且橫桿(85)能夠沿滑槽來回滑動,橫桿(85)的兩端固定有滑塊(86),滑塊(86)的上方設置有用于限制滑塊(86)向上移動的上限位筒(87),滑塊(86)的下方設置有用于限制滑塊(86)向下移動的下限位筒(88),所述上限位筒(87)與下限位筒(88)通過螺紋連接結構套設在剛性筒體(89)上,當轉動上限位筒(87)或下限位筒(88)時,上限位筒(87)或下限位筒(88)沿剛性筒體(89)移動。
【文檔編號】A61M5/14GK205434550SQ201620160411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日
【發(fā)明人】李紅霞, 李愛華, 東愛華, 朱昌成, 胡玥, 鄧春蘭, 趙泉清
【申請人】東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