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繩編工藝品編織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繩編工藝品的編織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a.編織出編織物的初始型:選取三至五根一定粗的繩,將一條或二條居中(以下稱中心繩)其它繩依次與其垂直交叉,在外的一條繩兩邊沿中心繩向里(編織物為里)與其它繩交叉折進,形成對稱于中心繩的初始編織物(左為前,右為后),有兩種:一種為各條斜向45度交叉;一種為各條橫豎交叉;b.從初始編織物中確定、分出所需部分,按需要編織并分出其它部分:根據編織物的部位數將各條按需要分成不同的組;c.編織所需的部分(如頸);d.按需要做各條末端(要補齊肢、尾、耳)。本發(fā)明采用中國結繩,依靠手工編織,大紅繩編織物形象生動,滿足人們對繩編工藝品的獨特需求,它取材方便,造價低廉,適合人們多樣化選擇。
【專利說明】一種繩編工藝品編織方法【技術領域】
[0001]本 發(fā)明涉及一種繩編工藝品的編織方法【背景技術】
[0002]目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藝術的欣賞愛好越來越廣泛,而社會的發(fā)展和技術的進步亦使藝術品種更加豐富多樣。繩編工藝品作為一種傳統(tǒng)藝術品,以其美觀質樸、造價低廉一直深受人們喜愛。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繩編工藝品的編織方法,這種編織方法簡單靈活、適用廣泛、取材方便。采用這種方法編織的編織物豐富生動、形態(tài)各異。
[0004]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繩編工藝品的編織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a.編織出編織物的初始型:選取三至五根具有一定半徑的繩。將一條或二條居中(以下稱中心繩),其它繩依次與其垂直交叉,在外的一條繩兩邊沿中心繩向里(編織物為里)與其它繩交叉折進,形成對稱于中心繩的初始編織物(左為前,右為后,上為頭,下為腳),它有兩種方式:一種為各條繩斜向45度交叉;一種為各條繩橫豎交叉;b.從初始編織物中確定、分出所需部分,按需要編織并分出其它部分:根據編織物的部位數將各條繩按需要分成不同的組;c.編織所需的部分(指頸部)d.按需要做各條末端(對缺少的尾、肢、耳要補齊)。
[0005]所述的工藝品編織方法,在步驟b中,將步驟a中編織出的斜向45度的初始編織物沿中心繩向里交叉的一條繩兩邊中,在下的一邊上穿中心繩和在上的一邊,形成一個環(huán)繞中心繩及各條的環(huán)形編織物,即后部。若做簡單的四條編織物,即可確定其后肢和尾,將前部分成上、下兩部分,在下的繩依次向上交叉做肚,并分出前肢,在上的繩依次向下交叉做臀和背部,最后分出頸部各條。
[0006]所述的工藝品編織方法,在步驟b中,將二條居中的環(huán)形編織物做后部,有兩種方式:其一,后I條單獨上(前)穿:即后I條隨在上的3條向里(前)交叉折進,后2條在后做后肢。其二,后2條、后I條均上(前)穿:即后2條上穿后I條再前穿在上各條,后I條后穿后2條亦前穿在上各條。
[0007]所述的工藝品編織方法,在步驟b中,將二條居中的環(huán)形編織物(共有三條組成)第3條下邊加長,使其向上與中心繩及上3條做環(huán)形交叉,再上穿剛向前交叉的后2條、后I條(前述的第二種后部作法)后,最后加長的第3條直接向下交叉于剛上穿的各條,并在下部做后肢,此時向下的3條取代了第4條,即可以用三條完成四條的編織物。
[0008]所述的工藝品編織方法,在步驟b中,將步驟a編織出的橫豎交叉的初始編織物,以豎一條居中,其它繩橫向與其垂直并使繩兩邊依次從下向上交叉形成▽形編織物(對稱于豎一條)時,在上部,要使向上的兩條轉化成水平方向,可將相鄰的兩條沿相反方向水平對折,使其成為向前、向后兩條,既增加了水平方向的條數又避免了在上多余。[0009]所述的工藝品編織方法,在步驟b中,將步驟a編織出的以橫一條居中的初始編織物,各豎繩兩邊從外側以橫一條為軸依次向里交叉,再以最里側(指豎中心軸)的豎一條居中,由對稱性,各條的下一邊依次向上與在上各條及對應的上一邊交叉,則形成一個對稱環(huán)形編織物,由此分出四肢、頭和尾。
[0010]所述的工藝品編織方法,在步驟c中,將步驟b確定的編織部位做豎直頸時,在下各條向上交叉做肚后,靠前肢的一條再繞前肢向后與在上各條交叉,在上各條隨之亦依次向后交叉,即為向上的頸;水平頸:在上各條向下交叉做背后,靠前肢的一條與在下各條向上交叉,在下各條亦隨之依次向上交叉,即為水平頸。
[0011]所述的工藝品編織方法,在步驟c中,步驟b確定的編織部位漸細時,在各邊分別甩掉一根待用,以后做頭需要時再用;多余的繩亦可直接向里(底部)折進去掉,或將二條
并一條。
[0012]所述的工藝品編織方法,在步驟c中,編織頭部可用多至五條、少至二條繩;嘴部編織有井字法、三角法、十字法,各條編織后向里(底面)折進收尾。
[0013]所述的工藝品編織方法,在步驟d中,將步驟b、c編織時缺少的部位(肢、尾、耳)各加一條補齊。分為單邊加:只加一邊;雙邊加:加一根于兩邊共用;不另加:只加一邊時,如坐臥,可加長已有繩長度,雙根后共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實施方式一四根繩組成的獅子;
[0015]圖2為實施方式二三根繩組成的小兔;
[0016]圖3為實施方式三四根繩組成的公雞;
[0017]圖4為實施方式四五根繩組成的龜。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實施方式一
[0019]如圖1,四根繩組成的獅子
[0020]1.橫1、2條居中、豎3、4條與其垂直并斜向45度交叉排列,四條交叉構成的面即為編織物表面,左為前,右為后,上為頭,下為腳。豎3條兩邊(在上的為上3條,在下的為下3條)沿1、2條方向向里(編織物為里)與豎4條兩邊交叉形成初始編織物,下3條再向上與前2、I條、上3條交叉于上,形成環(huán)繞前1、2條和4條的環(huán)形編織物,即后部,在下的4條為后肢。
[0021]2.臀部:后I條隨上3條向前與上4條、下3條(剛從下環(huán)繞向上)交叉,后2條
做另一后肢。
[0022]3.前部(肚):在下的前2、I條、上3條依次向上(里)交叉做肚,剛前穿的后I條在下作前肢。
[0023]4.背部:在上的上4條和上穿4條的下3條在上做背。
[0024]5.頸:在前部,剛上穿后I條(前肢)的上3條、前I條依次向上與前2條、4條、下3條交叉,在前做前頸,再在上依次前穿做后頸。在后頸,上3條前穿前I條,再下穿下3條、4條、前2條后,在下與2條做下嘴;同時前I條上穿上3條,在上做頂后亦下穿下3條、4條,三條交叉做上嘴。
[0025]6.加前肢、耳、尾:在前肢(前穿的后I條)處另加一條做左前肢;加耳:在頭頂(前I條處)加一條,重疊后,在左右側伸出,并將中間固定于前I條上做兩耳;加尾:臀下部(下3條處)加一條做尾。
[0026]實施方式二
[0027]如圖2,三根繩組成的小兔
[0028]1.橫1、2條居中、豎3條與其垂直并斜向45度交叉排列。豎3條兩邊(在上的為上3條,在下的為下3條)沿1、2條方向向里(前)交叉,下3條再上穿前2、I條、上3條形成環(huán)形編織物,即后部。
[0029]2.臀部:后2條上穿后I條,再前穿在上的下3條(剛從下環(huán)繞向上);后I條后穿后2條后,亦向前與在上的下3條交叉于前。最后在上的下3條直接向下與后1、后2條(剛從后部上穿)、上3條、前1、前2條交叉后,在下做后肢(這里第3條加長取代了第4條)。
[0030]3.做前身:在下的前2、前I條依次上穿上3條、后2、后I條在下做肚;上3條做前肢;前部,在下的后2條上穿后I條做前頸;剛上穿的前2、前I條依次前穿后2條做后頸。
[0031]4.頭部:在后頸,前I條前穿后2條做頂部后,再下穿前2條、后I條,三條在前交叉做嘴;后2條在上做耳。
[0032]5.耳:后2條加長些,雙根合并后從兩側伸出做耳,中部固定于頂部(前I條處)。
[0033]6.做前、后肢:將分出的前肢(上3條)和后肢(下3條加長,上穿后再向下所得)各條雙根合并后,分別在左右側伸出,并將中間分別固定于在下的前I條和前2條上。
[0034]7.加尾:臀下部(下3條處)加一條做尾。
[0035]實施方式三
[0036]如圖3,四根繩組成的公雞
[0037]1.豎I條居中、橫2、3、4條與其垂直、自下而上按十字交叉排列。橫2條兩邊沿I條向上與橫3、橫4條兩邊交叉于上,形成初始編織物,橫3條兩邊在外側亦向上與橫4條兩邊交叉,橫4條水平在上。在上部,上I條向右折待做尾,右2條向左折待做頭。下I條在下做下肢。
[0038]2.在前部,前4條、在前的右2條依次向上交叉,在上的左2、3條依次向前交叉做前身,依此方法做頸部:在前的左2、3條依次向上、在上的前4條、右2條依次向前,兩兩交叉;在上部,前4條上穿右2條,左2條依次前穿前3、前4條,在上做頂后,向下與右2條交叉于前做嘴;在上的前3、前4條固定于頭部做冠。
[0039]3.尾:在后部,后4條上穿右折的I條,在上的右3條后穿向上的后4條,三條交叉固定做尾。
[0040]4.下肢:在下的豎I條做下肢;加一條固定在2條上做另一下肢。
[0041]實施方式四
[0042]如圖4,五根繩組成龜
[0043]1.橫I條居中、豎2、3、4、5條與其垂直、自后向前依次十字交叉排列,豎2條兩邊沿橫I條向前與豎3、4、5條各邊交叉于前,形成初始編織物,同樣豎3、4條兩邊在外側亦依次向前交叉,豎5條豎直不動。[0044]2.在前部,由對稱性,以豎5條居中,在下(左)的4、3、2條各邊依次向上(右)交叉,并與在上(右)的4、3、2條各邊對應交叉于上(右),形成一個對稱環(huán)形編織物。在前后左右兩個軸向上各伸出一條,其中后I條、下(左)5條在后做后肢,前I條、上(右)5條向里(底面)折進;在前部對稱伸出六條,外側的前2條、上(右)4條分別做前肢;前3、前4條和上(右)2、上3條交叉做頭部。
[0045]3.頭部:在前,前3條上(右)穿前4條、上3條前穿上2條,前3條、上(右)3條交叉于前做頂,前4條、上(右)2條從下部向前交叉做下頭(編織物下表面),各條交叉折進。
[0046]4.尾:在后部(3條處)加I條做尾。
【權利要求】
1.一種繩編工藝品的編織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驟:a.編織出編織物的初始型:選取三至五根具有一定半徑的繩,將一條或二條居中(以下稱中心繩),其它繩依次與其垂直交叉,在外的一條繩兩邊沿中心繩向里(編織物為里)與其它繩交叉折進,形成對稱于中心繩的初始編織物(左為前,右為后,上為頭,下為腳),它有兩種方式:一種為各條繩斜向45度交叉;一種為各條繩橫豎方向交叉;b.從初始編織物中確定、分出所需部分,按需要編織并分出其它部分:根據編織物的部位數將各條繩按需要分成不同的組;c.編織所需的部分(指頸部);d.按需要做各條末端(對缺少的耳、尾、肢要補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藝品編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b中,將步驟a編織出的斜向45度的初始編織物沿中心繩向里交叉的一條繩兩邊中,在下的一邊上穿中心繩和在上的一邊,形成一個環(huán)繞中心繩及各條的環(huán)形編織物,即后部。若做簡單的四條編織物,即可確定其后肢和尾,將前部分成上、下兩部分,在下的繩依次向上交叉做肚,并分出前肢,在上的繩依次向下交叉做臀和背部,最后分出頸部各條。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藝品編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b中,將二條居中的環(huán)形編織物做后部,有兩種方式:其一,后I條單獨上(前)穿:即后I條隨在上的3條向里(前)交叉折進,后2條在后做后肢;其二,后2條、后I條均上(前)穿:即后2條上穿后I條再前穿在上各條,后I條后穿后2條亦前穿在上各條。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工藝品編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b中,將二條居中的環(huán)形編織物(共有三條組成)第3條下邊加長,使其向上與中心繩及上3條做環(huán)形交叉,再上穿剛向前交叉的后2條、后I條(前述的第二種后部作法),最后加長的第3條直接向下(前)交叉于剛上穿的各條并在下部做后肢,此時向下的第3條取代了第4條,SP可以用三條完成需要四條做 的編織物。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藝品編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b中,將步驟a編織出的橫豎交叉的初始編織物,以豎一條居中,其他繩橫向與其垂直并使繩兩邊依次從下向上交叉形成▽形編織物(對稱于豎一條)時,在上部,要使向上的兩條轉化成水平方向,可將相鄰的兩條沿相反方向水平對折,使其成為向前、向后兩條,既增加了水平方向的條數又避免了在上多余。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藝品編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b中,將步驟a編織的以橫一條居中的初始編織物,各豎繩兩邊從外側依次向里(前)交叉,再以最里側(指豎中心軸)的豎一條居中,由對稱性,各條的下一邊依次向上與在上各條及對應的上一邊交叉,則形成一個對稱環(huán)形編織物,由此分出四肢、頭部和尾。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藝品編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c中,將步驟b確定的編織部位做豎直頸時,在下各條向上交叉做肚后,靠前肢的一條再繞前肢向后與在上各條交叉,在上各條隨之亦依次向后交叉,即為向上的頸;水平頸:在上各條向下交叉做背后,靠前肢的一條與在下各條向上交叉,在下各條亦隨之向上交叉,即為水平頸。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6或7所述的工藝品編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c中,步驟b確定的編織部位(如頸)漸細時,在各邊分別甩掉一根待用,以后做頭需要時再用;多余的繩亦可直接向里(底部)折進去掉,或將二條并一條。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藝品編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c中,編織頭部可用多至五條、少至二條繩;嘴部編織有井字法、三角法、十字法,各條編織后向里(底部)折進收尾。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藝品編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d中,將步驟b、C編織時缺少的部位(肢、尾、耳)加一條補齊。分為單邊加:只加一邊;雙邊加:加一根繩于兩邊伸出,即共用一條;不另加:只加一邊時(如坐臥),可根據需要加長一邊已有繩的長度,雙根合并后于兩邊伸出,即共用已有的繩。
【文檔編號】D04C1/12GK103966762SQ201410216850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月10日
【發(fā)明者】李蓓 申請人: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