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毛片基地免费,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电影,中天堂国产日韩欧美,中国国产aa一级毛片,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成人不卡在线

一種筘槽內(nèi)核心氣流測量裝置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0791855閱讀:641來源:國知局
一種筘槽內(nèi)核心氣流測量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筘槽內(nèi)核心氣流測量裝置,包括置于異形鋼筘筘槽內(nèi)的平行探針氣流傳感器和傾斜探針氣流傳感器、置于異形鋼筘筘槽開口部外的氣流傳感器移動部件、置于異形鋼筘的前端的主噴嘴、沿織機筘幅排列的若干只輔助噴嘴、信號分析儀和顯示屏等。本實用新型專門用于研究核心氣流在筘槽內(nèi)的變化路徑,通過兩個氣流傳感器的探針感知并測量異型鋼筘筘槽的核心氣流,兩個氣流傳感器的探針可以在筘槽內(nèi)三個方向上移動,測量核心氣流在筘槽內(nèi)三個方向上的變化狀態(tài)。該裝置設(shè)計嚴謹,測量結(jié)果精準,能夠準確的測量核心氣流在筘槽內(nèi)的分布范圍,從而得到筘槽內(nèi)補充的氣流與開口部流出的氣流之間的關(guān)系,弄清輔噴氣流與核心氣流是怎樣交互作用的。
【專利說明】
_種箱槽內(nèi)核心氣)流測量裝置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噴氣織機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筘槽內(nèi)核心氣流測量裝置。
【背景技術(shù)】
[0002] 噴氣織機利用噴射氣流作為引煒載體,核心氣流牽引著煒紗飛越筘幅。煒紗從主噴嘴內(nèi)飛出,主噴射氣流包裹著煒紗,主噴射氣流發(fā)散很快,主噴嘴的噴射氣流持續(xù)幾十毫米后便大幅衰減,引煒核心氣流的延續(xù)主要依賴輔噴氣流的補充,沿筘幅排列40余只輔助噴嘴,在煒紗飛到每只輔助噴嘴之前,輔助噴嘴打開,補充引煒氣流,在煒紗飛越該只輔助噴嘴之后,輔助噴嘴關(guān)閉。
[0003] 織機轉(zhuǎn)速越來越高,現(xiàn)在煒紗飛越筘槽的速度達到120米/秒,在煒紗飛行軌跡鄰近區(qū)域的核心氣流的速度在煒紗飛行方向的分量必須達到或超過120米/秒。在筘幅范圍內(nèi),不允許核心氣流出現(xiàn)局部速度大大低于煒紗飛行速度,筘槽內(nèi)核心氣流如何分布,輔噴氣流是怎樣補充核心氣流,輔噴氣流的作用不是連續(xù)的,輔噴氣流與核心氣流怎樣交互作用,這些關(guān)鍵因素都要研究。
[0004] 核心氣流速度越高,衰減越快,引煒核心氣流完全依賴輔噴氣流的不斷補充。煒紗飛行通道是開放的,大量氣流從筘槽的開口部泄漏,氣流還從筘片間距內(nèi)向后向上泄漏。輔噴氣流一方面給引煒核心氣流補充高速核心氣流,另一方面輔噴氣流能蓋住從流道開口部流出的泄漏氣流。
[0005] 輔噴氣流在筘槽內(nèi)產(chǎn)生保護性流場,保護性流場的作用是阻止核心氣流速度的快速跌落,自由飛行的紗線沿筘槽縱向行進,筘槽截面約5X5毫米2,煒紗在縱向繞流的作用下在5X5毫米2內(nèi)橫向浮動,核心氣流速度高于煒紗的速度。40余只輔助噴嘴依次打開和關(guān)閉,每只輔助噴嘴的間距在60-65毫米,輔噴氣流與核心氣流產(chǎn)生碰撞和融合,在輔噴氣流作用下核心氣流吹向筘槽內(nèi)壁,離噴孔稍遠輔噴氣流就減弱,核心氣流在高速輔噴氣流的補充下保持高速,輔噴氣流到達筘槽內(nèi)壁反彈,又一次與核心氣流碰撞。
[0006] 目前需要一種裝置能夠測量核心氣流在筘槽內(nèi)三個方向上的變化狀態(tài),用于研究核心氣流在筘槽內(nèi)的分布范圍,從而得到筘槽內(nèi)補充的氣流與開口部流出的氣流之間的關(guān)系,弄清輔噴氣流與核心氣流是怎樣交互作用的。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7] 針對上述需求,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筘槽內(nèi)核心氣流測量裝置,可以測量核心氣流在筘槽內(nèi)的分布范圍,從而研究核心氣流在筘槽內(nèi)的變化路徑。
[0008] 為實現(xiàn)上述技術(shù)目的,達到上述技術(shù)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
[0009] —種筘槽內(nèi)核心氣流測量裝置,包括置于異形鋼筘筘槽內(nèi)的平行探針氣流傳感器和傾斜探針氣流傳感器、置于異形鋼筘筘槽開口部外的氣流傳感器移動部件、置于異形鋼筘的前端的主噴嘴、沿織機筘幅排列的若干只輔助噴嘴、信號分析儀和顯示屏;
[〇〇1〇]每只所述輔助噴嘴均位于所述筘槽開口部外側(cè)的下緣,三只所述輔助噴嘴一組, 每組所述輔助噴嘴均通過一電磁閥與一輔氣包連接,所述輔氣包通過第一精過濾器和第一氣壓調(diào)節(jié)器與氣源連接;
[0011] 所述主噴嘴對準所述筘槽,所述主噴嘴通過一所述電磁閥與一主氣包連接,所述主氣包通過第二精過濾器和第二氣壓調(diào)節(jié)器與所述氣源連接;
[0012] 所述氣流傳感器移動部件由X向移動部件、Y向移動部件、Z向移動部件組成;所述X 向移動部件包括移動拖板、X向手輪、X向螺桿、X向螺母和X向移動機座,所述X向螺桿水平橫向設(shè)置在所述X向移動機座上,所述X向手輪設(shè)置在所述X向螺桿的一端,所述X向螺母套設(shè)在所述X向螺桿上,所述移動拖板固定在所述X向螺母的上部,所述X向手輪轉(zhuǎn)動經(jīng)所述X向螺桿、所述X向螺母帶動所述移動拖板在X方向移動,所述移動拖板帶著所述Z向移動部件一起移動;所述Z向移動部件包括旋鈕、Z向螺桿、Z向螺母、Z向機架和安裝板,所述Z向機架設(shè)置在所述移動拖板的上端,所述Z向螺桿垂直設(shè)置在所述Z向機架上,所述旋鈕設(shè)置在所述Z 向螺桿的頂端,所述Z向螺母套設(shè)在所述Z向螺桿上,所述安裝板固定在所述Z向螺母上,所述安裝板位于所述筘槽開口部的外側(cè),撥動所述旋鈕,所述Z向螺桿轉(zhuǎn)動,帶動所述Z向螺母,所述Z向螺母帶著所述安裝板移動,移動距離最多6毫米;所述Y向移動部件包括Y向手輪、Y向螺桿、Y向螺母和Y向移動機座,所述Y向螺桿水平豎向設(shè)置在所述Y向移動機座上,所述Y向手輪設(shè)置在所述Y向螺桿的外端,所述Y向螺母套設(shè)在所述Y向螺桿上,所述X向移動機座固定在所述Y向螺母上,所述Y向手輪轉(zhuǎn)動經(jīng)所述Y向螺桿、所述Y向螺母帶動所述X向移動機座在Y方向運動;
[0013] 所述平行探針氣流傳感器和所述傾斜探針氣流傳感器均安裝在所述安裝板上,旋轉(zhuǎn)所述旋鈕,所述平行探針氣流傳感器和所述傾斜探針氣流傳感器的探針在所述筘槽內(nèi)的高度也隨之變動;所述平行探針氣流傳感器通過第一變送器與所屬信號分析儀連接,所述傾斜探針氣流傳感器通過第二變送器與所述信號分析儀連接,所述信號分析儀與所述顯示屏連接。
[0014] 進一步的,所述平行探針氣流傳感器由第一氣流探針、第一套管、第一鋁管、第一外接氣管和第一傳感器體組成,所述第一傳感器體的頭部開設(shè)有一小長孔,所述第一套管安裝于該小長孔內(nèi),所述第一氣流探針安裝于所述第一套管內(nèi),所述第一鋁管的一頭插入所述第一傳感器體的尾部,所述第一鋁管的另一頭插入所述安裝板的孔中,所述第一外接氣管的一頭插入所述第一鋁管內(nèi)孔,所述第一外接氣管的另一頭接入所述第一變送器。
[0015] 進一步的,所述傾斜探針氣流傳感器由第二氣流探針、第二套管、第二鋁管、第二外接氣管和第二傳感器體組成,所述第二傳感器體的頭部開設(shè)有一小長孔,所述第二套管安裝于該小長孔內(nèi),所述第二氣流探針安裝于所述第二套管內(nèi),所述第二鋁管的一頭插入所述第二傳感器體的尾部,所述第二鋁管的另一頭插入所述安裝板的孔中,所述第二外接氣管的一頭插入所述第二鋁管內(nèi)孔,所述第二外接氣管的另一頭接入所述第二變送器。
[0016] 進一步的,所述平行探針氣流傳感器和所述傾斜探針氣流傳感器在X方向的間距為6-8毫米,所述第一氣流探針和所述第二氣流探針分別位于所述筘槽的橫截面內(nèi),所述第一氣流探針和所述第二氣流探針的頭部分別對準所述主噴嘴的方向,且所述第一氣流探針和所述第二氣流探針的頭部在X方向上對齊,在Z方向上位于同一高度。
[0017]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傳感器體的頭部做成錐狀,所述第一氣流探針的中心線平行于所述筘槽,所述第一氣流探針的長為50_70mm,孔徑為0.25mm,管外徑為0.5-0.6mm。
[0018]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氣流探針的中心線與所述移動拖板的移動方向(X方向)成一個夾角δ,3°<δ<8°,所述第二氣流探針的長為50-70mm,孔徑為0.25mm,管外徑為0.5- 0.6mm〇
[0019] 優(yōu)選的,所述平行探針氣流傳感器設(shè)置在所述筘槽橫截面的內(nèi)側(cè),所述傾斜探針氣流傳感器設(shè)置在所述平行探針氣流傳感器的外側(cè),所述第一氣流探針和所述第二氣流探針的頭部間距為0.5毫米。
[0020] 優(yōu)選的,所述傾斜探針氣流傳感器設(shè)置在所述筘槽橫截面的內(nèi)側(cè),所述平行探針氣流傳感器設(shè)置在所述傾斜探針氣流傳感器的外側(cè),所述第一氣流探針和所述第二氣流探針的頭部間距為1.5毫米。
[0021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2] 本實用新型專門為噴氣織機提供了一種測量筘槽核心氣流的裝置,用于研究核心氣流在筘槽內(nèi)的變化路徑。本實用新型通過兩個氣流傳感器的探針感知并測量異型鋼筘筘槽的核心氣流,兩只氣流傳感器的探針可以在筘槽內(nèi)三個方向上移動,測量核心氣流在筘槽內(nèi)三個方向上的變化狀態(tài)。本實用新型的裝置設(shè)計嚴謹,測量結(jié)果精準,能夠準確的測量核心氣流在筘槽內(nèi)的分布范圍,從而得到筘槽內(nèi)補充的氣流與開口部流出的氣流之間的關(guān)系,弄清輔噴氣流與核心氣流是怎樣交互作用的。
[0023]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shù)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nèi)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附圖說明】
[〇〇24]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gòu)成本申請的一部分, 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gòu)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25]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外部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26]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X、Z向移動部件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27]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X、Y向移動部件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28]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Ζ向移動部件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29]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氣流傳感器在安裝板上的位置的左視圖;
[0030]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氣流傳感器在安裝板上的位置的后視圖;
[0031 ]圖7為本實用新型兩只氣流傳感器的一種位置關(guān)系及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32] 圖8為本實用新型兩只氣流傳感器的另一種位置關(guān)系及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33] 圖9為本實用新型各測量設(shè)備的連接關(guān)系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4]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jié)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35] 參見圖1所示,一種筘槽內(nèi)核心氣流測量裝置,包括置于異形鋼筘1筘槽2內(nèi)的平行探針氣流傳感器3和傾斜探針氣流傳感器4、置于異形鋼筘1筘槽2開口部外的氣流傳感器移動部件、置于異形鋼筘1的前端的主噴嘴5、沿織機筘幅排列的若干只輔助噴嘴6、信號分析儀7和顯示屏8。
[0036] 每只所述輔助噴嘴6均位于所述筘槽2開口部外側(cè)的下緣,三只所述輔助噴嘴6— 組,每組所述輔助噴嘴6均通過一電磁閥9與一輔氣包10連接,所述輔氣包10通過第一精過濾器11和第一氣壓調(diào)節(jié)器12與氣源13連接。所述主噴嘴5對準所述筘槽2,所述主噴嘴5通過一所述電磁閥9與一主氣包14連接,所述主氣包14通過第二精過濾器15和第二氣壓調(diào)節(jié)器 16與所述氣源13連接。采用精過濾器是為了保證氣流的穩(wěn)定性。
[0037] 參見圖2-6所示,所述氣流傳感器移動部件由X向移動部件、Y向移動部件、Z向移動部件組成。
[0038] 參見圖2所示,所述X向移動部件包括移動拖板17、X向手輪18、X向螺桿19、X向螺母 20和X向移動機座21,所述X向螺桿19水平橫向設(shè)置在所述X向移動機座21上,所述X向手輪 18設(shè)置在所述X向螺桿19的一端,所述X向螺母20套設(shè)在所述X向螺桿19上,所述移動拖板17 固定在所述X向螺母20的上部,所述X向手輪18轉(zhuǎn)動經(jīng)所述X向螺桿19、所述X向螺母20帶動所述移動拖板17在X方向移動,所述移動拖板17帶著所述Z向移動部件一起移動。
[〇〇39] 參見圖3所示,所述Y向移動部件包括Y向手輪22、Y向螺桿23、Y向螺母和Y向移動機座24,所述Υ向螺桿23水平豎向設(shè)置在所述Υ向移動機座24上,所述Υ向手輪22設(shè)置在所述Υ 向螺桿23的外端,所述Υ向螺母套設(shè)在所述Υ向螺桿23上,所述X向移動機座21固定在所述Υ 向螺母上,所述Υ向手輪22轉(zhuǎn)動經(jīng)所述Υ向螺桿23、所述Υ向螺母帶動所述X向移動機座21在Υ 方向運。
[0040] 參見圖2和4所示,所述Ζ向移動部件包括旋鈕25、Ζ向螺桿26、Ζ向螺母27、Ζ向機架 28和安裝板29,所述Ζ向機架28設(shè)置在所述移動拖板17的上端,所述Ζ向螺桿26垂直設(shè)置在所述Ζ向機架28上,所述旋鈕25設(shè)置在所述Ζ向螺桿26的頂端,所述Ζ向螺母27套設(shè)在所述Ζ 向螺桿26上,所述安裝板29固定在所述Ζ向螺母27上,所述安裝板29位于所述筘槽2開口部的外側(cè),撥動所述旋鈕25,所述Ζ向螺桿26轉(zhuǎn)動,帶動所述Ζ向螺母27,所述Ζ向螺母27帶著所述安裝板29移動,移動距離最多6毫米。
[0041] 參見圖5和6所示,所述平行探針氣流傳感器3和所述傾斜探針氣流傳感器4均安裝在所述安裝板29上,旋轉(zhuǎn)所述旋鈕25,所述平行探針氣流傳感器3和所述傾斜探針氣流傳感器4的探針在所述筘槽2內(nèi)的高度也隨之變動。
[0042] 參見圖7或圖8所示,所述平行探針氣流傳感器3由第一氣流探針301、第一套管 302、第一鋁管303、第一外接氣管304和第一傳感器體305組成,所述第一傳感器體305的頭部開設(shè)有一小長孔,所述第一套管302安裝于該小長孔內(nèi),所述第一氣流探針301安裝于所述第一套管302內(nèi),所述第一傳感器體305的頭部做成錐狀,所述第一氣流探針301的中心線平行于所述筘槽2,所述第一氣流探針301的長為50-70mm,孔徑為0.25mm,管外徑為0.5-
0.6mm;所述第一鋁管303的一頭插入所述第一傳感器體305的尾部,所述第一鋁管303的另一頭插入所述安裝板29的孔中,所述第一外接氣管304的一頭插入所述第一鋁管303內(nèi)孔, 所述第一外接氣管304的另一頭接入所述第一變送器30。
[〇〇43]參見圖7或圖8所示,所述傾斜探針氣流傳感器4由第二氣流探針401、第二套管 402、第二鋁管403、第二外接氣管404和第二傳感器體405組成,所述第二傳感器體405的頭部開設(shè)有一小長孔,所述第二套管402安裝于該小長孔內(nèi),所述第二氣流探針401安裝于所述第二套管402內(nèi),所述第二氣流探針401的中心線與所述移動拖板17的移動方向X方向成一個夾角S,3° < δ <8°,所述第二氣流探針401的長為50-70mm,孔徑為Ο.25mm,管外徑為
0.5-0.6mm;所述第二鋁管403的一頭插入所述第二傳感器體405的尾部,所述第二鋁管403 的另一頭插入所述安裝板29的孔中,所述第二外接氣管404的一頭插入所述第二鋁管403內(nèi)孔,所述第二外接氣管404的另一頭接入所述第二變送器31。
[0044] 參見圖7或圖8所示,所述平行探針氣流傳感器3和所述傾斜探針氣流傳感器4在X 方向的間距為6-8毫米。參見圖5和6所示,所述第一氣流探針301和所述第二氣流探針401分別位于所述筘槽2的橫截面內(nèi),所述第一氣流探針301和所述第二氣流探針401的頭部分別對準所述主噴嘴5的方向。所述第一氣流探針301和所述第二氣流探針401的頭部在X方向上對齊,在Z方向上位于同一高度。
[0045] 所述平行探針氣流傳感器3和所述傾斜探針氣流傳感器4在所述安裝板29上的排列方式有以下兩種:
[0046] 1、所述平行探針氣流傳感器3設(shè)置在所述筘槽2橫截面的內(nèi)側(cè),所述傾斜探針氣流傳感器4設(shè)置在所述平行探針氣流傳感器3的外側(cè),所述第一氣流探針301和所述第二氣流探針401的頭部間距為0.5毫米。
[0047] 2、所述傾斜探針氣流傳感器4設(shè)置在所述筘槽2橫截面的內(nèi)側(cè),所述平行探針氣流傳感器3設(shè)置在所述傾斜探針氣流傳感器4的外側(cè),所述第一氣流探針301和所述第二氣流探針401的頭部間距為1.5毫米。所述第二氣流探針401接近所述筘槽2內(nèi)壁,可以測量內(nèi)壁附面層的氣流狀態(tài)。
[〇〇48]參見圖9所示,所述平行探針氣流傳感器3通過第一變送器30與所屬信號分析儀7 連接,所述傾斜探針氣流傳感器4通過第二變送器31與所述信號分析儀7連接,所述信號分析儀7與所述顯示屏8連接。兩只氣流傳感器同時測量氣流的速度,氣流傳感器內(nèi)的氣流經(jīng)外接氣管進入變送器,每只變送器與氣流傳感器之間須專門調(diào)試和配套,變送器的輸出數(shù)據(jù)進入信號分析儀,在分析儀顯示屏上顯示核心氣流的軌跡。
[0049]上述實施例只是為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構(gòu)思及特點,其目的是在于讓本領(lǐng)域內(nèi)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nèi)容并據(jù)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內(nèi)容】的實質(zhì)所作出的等效的變化或修飾,都應(yīng)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nèi)。
【主權(quán)項】
1.一種筘槽內(nèi)核心氣流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異形鋼筘(1)筘槽(2)內(nèi)的平 行探針氣流傳感器(3)和傾斜探針氣流傳感器(4)、置于異形鋼筘(1)筘槽(2)開口部外的氣 流傳感器移動部件、置于異形鋼筘(1)的前端的主噴嘴(5)、沿織機筘幅排列的若干只輔助 噴嘴(6)、信號分析儀(7)和顯示屏(8); 每只所述輔助噴嘴(6)均位于所述筘槽(2)開口部外側(cè)的下緣,三只所述輔助噴嘴(6) 一組,每組所述輔助噴嘴(6)均通過一電磁閥(9)與一輔氣包(10)連接,所述輔氣包(10)通 過第一精過濾器(11)和第一氣壓調(diào)節(jié)器(12)與氣源(13)連接; 所述主噴嘴(5)對準所述筘槽(2),所述主噴嘴(5)通過一所述電磁閥(9)與一主氣包 (14)連接,所述主氣包(14)通過第二精過濾器(15)和第二氣壓調(diào)節(jié)器(16)與所述氣源(13) 連接; 所述氣流傳感器移動部件由X向移動部件、Y向移動部件、Z向移動部件組成;所述X向移 動部件包括移動拖板(17 )、X向手輪(18 )、X向螺桿(19 )、X向螺母(20)和X向移動機座(21), 所述X向螺桿(19)水平橫向設(shè)置在所述X向移動機座(21)上,所述X向手輪(18)設(shè)置在所述X 向螺桿(19)的一端,所述X向螺母(20)套設(shè)在所述X向螺桿(19)上,所述移動拖板(17)固定 在所述X向螺母(20)的上部;所述Z向移動部件包括旋鈕(25)、Z向螺桿(26)、Z向螺母(27)、Z 向機架(28)和安裝板(29),所述Z向機架(28)設(shè)置在所述移動拖板(17)的上端,所述Z向螺 桿(26)垂直設(shè)置在所述Z向機架(28)上,所述旋鈕(25)設(shè)置在所述Z向螺桿(26)的頂端,所 述Z向螺母(27)套設(shè)在所述Z向螺桿(26)上,所述安裝板(29)固定在所述Z向螺母(27)上, 所述安裝板(29)位于所述筘槽(2)開口部的外側(cè);所述Y向移動部件包括Y向手輪(22)、Y向 螺桿(23)、Υ向螺母和Υ向移動機座(24),所述Υ向螺桿(23)水平豎向設(shè)置在所述Υ向移動機 座(24)上,所述Υ向手輪(22)設(shè)置在所述Υ向螺桿(23)的外端,所述Υ向螺母套設(shè)在所述Υ向 螺桿(23)上,所述X向移動機座(21)固定在所述Υ向螺母上; 所述平行探針氣流傳感器(3)和所述傾斜探針氣流傳感器(4)均安裝在所述安裝板 (29)上;所述平行探針氣流傳感器(3)通過第一變送器(30)與所屬信號分析儀(7)連接,所 述傾斜探針氣流傳感器(4)通過第二變送器(31)與所述信號分析儀(7)連接,所述信號分析 儀(7)與所述顯示屏(8)連接。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筘槽內(nèi)核心氣流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探針氣流傳 感器(3)由第一氣流探針(301)、第一套管(302)、第一鋁管(303)、第一外接氣管(304)和第 一傳感器體(305)組成,所述第一傳感器體(305)的頭部開設(shè)有一小長孔,所述第一套管 (302)安裝于該小長孔內(nèi),所述第一氣流探針(301)安裝于所述第一套管(302)內(nèi),所述第一 鋁管(303)的一頭插入所述第一傳感器體(305)的尾部,所述第一鋁管(303)的另一頭插入 所述安裝板(29)的孔中,所述第一外接氣管(304)的一頭插入所述第一鋁管(303)內(nèi)孔,所 述第一外接氣管(304)的另一頭接入所述第一變送器(30); 所述傾斜探針氣流傳感器(4)由第二氣流探針(401)、第二套管(402)、第二鋁管(403)、 第二外接氣管(404)和第二傳感器體(405)組成,所述第二傳感器體(405)的頭部開設(shè)有一 小長孔,所述第二套管(402)安裝于該小長孔內(nèi),所述第二氣流探針(401)安裝于所述第二 套管(402)內(nèi),所述第二鋁管(403)的一頭插入所述第二傳感器體(405)的尾部,所述第二鋁 管(403)的另一頭插入所述安裝板(29)的孔中,所述第二外接氣管(404)的一頭插入所述第 二鋁管(403)內(nèi)孔,所述第二外接氣管(404)的另一頭接入所述第二變送器(3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筘槽內(nèi)核心氣流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探針氣流傳 感器(3)和所述傾斜探針氣流傳感器(4)在X方向的間距為6-8毫米,所述第一氣流探針 (301)和所述第二氣流探針(401)分別位于所述筘槽(2)的橫截面內(nèi),所述第一氣流探針 (301)和所述第二氣流探針(401)的頭部分別對準所述主噴嘴(5)的方向,且所述第一氣流 探針(301)和所述第二氣流探針(401)的頭部在X方向上對齊,在Z方向上位于同一高度。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筘槽內(nèi)核心氣流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感器體 (305)的頭部做成錐狀,所述第一氣流探針(301)的中心線平行于所述筘槽(2),所述第一氣 流探針(301)的長為50-70_,孔徑為0.25mm,管外徑為0.5-0.6_。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筘槽內(nèi)核心氣流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氣流探針 (401)的中心線與所述移動拖板(17)的移動方向成一個夾角δ,3°<δ<8°,所述第二氣流探 針(401)的長為50-70_,孔徑為0.25mm,管外徑為0.5-0.6_。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筘槽內(nèi)核心氣流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 行探針氣流傳感器(3)設(shè)置在所述筘槽(2)橫截面的內(nèi)側(cè),所述傾斜探針氣流傳感器(4)設(shè) 置在所述平行探針氣流傳感器(3)的外側(cè),所述第一氣流探針(301)和所述第二氣流探針 (401)的頭部間距為0.5毫米。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筘槽內(nèi)核心氣流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傾 斜探針氣流傳感器(4)設(shè)置在所述筘槽(2)橫截面的內(nèi)側(cè),所述平行探針氣流傳感器(3)設(shè) 置在所述傾斜探針氣流傳感器(4)的外側(cè),所述第一氣流探針(301)和所述第二氣流探針 (401)的頭部間距為1.5毫米。
【文檔編號】D03D47/30GK205474233SQ201521116945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0日
【發(fā)明人】周玉峰, 祝章琛
【申請人】吳江萬工機電設(shè)備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