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鍋用泄壓閥及壓力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壓力鍋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壓力鍋用泄壓閥及壓力鍋。
【背景技術】
[0002]在壓力鍋的鍋蓋上,除了限壓閥外,還設置有一些安全裝置,防止限壓閥被堵住后造成爆炸事故發(fā)生。這些安全裝置通常為泄壓閥,在限壓閥被堵住后,壓力鍋內的高壓會使泄壓閥處于泄壓狀態(tài),氣體從泄壓閥處排出。目前壓力鍋采用的泄壓閥為天窗泄壓機構,當壓力鍋內的壓力超過一定值時,天窗泄壓機構會快速釋放鍋內氣體,泄壓過程中其密封圈從天窗處被擠出,這種天窗泄壓機構存在泄壓壓力不穩(wěn)定、泄壓時間不可靠等缺點。
[0003]為解決上述問題,本領域技術人員設計了一種壓力鍋泄壓閥,其包括閥體和閥蓋,閥體和閥蓋分別設有進氣孔和排氣孔,閥蓋與閥體之間固定設有密封件,密封件開設有通孔,密封件設有可封閉或打開通孔的閥芯。當壓力鍋內的壓力超過一定值時,閥芯下端穿過通孔以打開通孔,鍋內氣體從通孔排出。但長時間使用后,閥芯下端會與密封件黏住,即使鍋內壓力超過一定值,閥芯下端也無法打開通孔,這樣會導致泄壓閥失效,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發(fā)明內容】
[0004]為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壓力鍋用泄壓閥,其可以實現(xiàn)快速穩(wěn)定排氣,并具有兩級泄壓功能。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包括上述壓力鍋用泄壓閥的壓力鍋。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本發(fā)明壓力鍋用泄壓閥,包括閥座、閥芯,所述閥芯包括密封部及與所述密封部連接的閥桿,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閥座設有貫穿其相對兩端的臺階通道,所述臺階通道內間隔設有第一臺階和第二臺階,所述閥座在所述第一臺階與第二臺階之間的部位設有與所述臺階通道連通的排氣孔;所述閥芯安裝于所述臺階通道,且可沿著所述臺階通道滑動;所述壓力鍋用泄壓閥還包括彈性復位件及彈性密封體,所述彈性復位件套設在所述閥桿上,且所述彈性復位件的相對兩端可分別彈性頂?shù)钟谒鲩y桿的頂端與所述第一臺階;所述彈性密封體安裝于所述第二臺階,并套設于所述閥桿,所述彈性密封體設有供所述閥桿穿過的通孔,所述密封部抵頂于所述彈性密封體的底面并密封所述通孔;所述密封部在壓力的推動下穿過所述通孔,并運動至所述第一臺階和第二臺階之間。
[0006]優(yōu)選地,所述彈性密封體的外壁設有與所述第二臺階卡合的環(huán)形凹槽,所述環(huán)形凹槽擠壓變形后脫離與所述第二臺階的卡合。
[0007]進一步地,所述環(huán)形凹槽位于所述第二臺階下方的槽壁的徑向長度小于所述環(huán)形凹槽位于所述第二臺階上方的槽壁的徑向長度。
[0008]再進一步地,所述密封部面向所述通孔的上端面為上傾斜面,所述上傾斜面在壓力的推動下擠壓彈性密封體變形直至所述密封部穿過所述通孔。
[0009]再進一步地,所述通孔的內壁設有環(huán)形凸臺,所述密封部與所述環(huán)形凸臺相互抵頂,且所述閥桿的外周面與所述環(huán)形凸臺的內壁留有間隙。
[0010]再進一步地,所述閥桿上還設有臺階,所述臺階在所述閥芯運動時可止擋于所述第一臺階。
[0011]再進一步地,所述閥桿遠離所述密封部的頂端設有閥柄,所述彈性復位件的相對兩端分別頂?shù)钟谒鲩y柄和所述第一臺階。
[0012]再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臺階和所述第二臺階將所述臺階通道分為中閥腔和下閥腔,所述中閥腔和下閥腔通過所述通孔連通,所述排氣孔與所述中閥腔連通,且所述閥座還設有與所述下閥腔連通的進氣孔。
[0013]再進一步地,所述中閥腔的內壁凹陷形成第三臺階面,所述第三臺階面遠離所述下閥腔的上方形成有與外界和所述中閥腔連通的上閥腔,所述閥柄可滑動地容置于所述上閥腔。
[0014]再進一步地,所述密封部背向所述通孔的下端面為下傾斜面。
[0015]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壓力鍋,所述壓力鍋包括上述壓力鍋用泄壓閥。
[0016]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其一,本發(fā)明中彈性密封體設有與第二臺階面卡合的環(huán)形凹槽,且環(huán)形凹槽位于第二臺階下方的槽壁的徑向長度小于環(huán)形凹槽位于第二臺階上方的槽壁的徑向長度。當閥芯的密封部脫離彈性密封體失敗時,鍋內的高壓氣體擠壓環(huán)形凹槽變形,使得彈性密封體脫離與第二臺階面的卡合,將鍋內高壓氣體排出。因此,該泄壓閥具備兩級泄壓功能,確保壓力鍋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0018]其二,本發(fā)明中通孔的內壁設有環(huán)形凸臺,使得密封部在壓力的推動下更容易穿過通孔以使通孔打開。
[0019]其三,本發(fā)明中閥桿的外周面與環(huán)形凸臺的內壁留有間隙,可以減小閥桿與彈性密封體之間的摩擦力,從而控制泄壓閥的泄壓壓力。當壓力鍋的壓力超過設定值時,密封部脫離彈性密封體以實現(xiàn)快速穩(wěn)定排氣。
[0020]其四,本發(fā)明中密封部面向通孔的上端面設置為上傾斜面,便于密封部在壓力的推動下穿過通孔以使通孔打開,也避免其將彈性密封體損壞。密封部背向所述通孔的下端面設置為下傾斜面,便于泄壓結束后密封部穿過彈性密封體的通孔以使通孔密封。
[0021]其五,本發(fā)明中閥桿設有臺階面,可防止閥芯運動脫離閥座。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本發(fā)明壓力鍋用泄壓閥密封狀態(tài)下的半剖面示意圖;
[0023]圖2為圖1中密封部在壓力的推動下穿過通孔的狀態(tài)圖;
[0024]圖3為圖1中彈性密封體擠壓變形后脫離與第二臺階面卡合的狀態(tài)圖。
[0025]圖中:閥座1(其中:排氣孔11,進氣孔12,閥套13,閥蓋14);閥芯2(其中:密封部21,上傾斜面211,下傾斜面212,閥桿22,臺階221);臺階通道3(其中:第一臺階31,第二臺階32,上閥腔33,第三臺階面331,中閥腔34,下閥腔35);彈性復位件4;彈性密封體5(其中:通孔51,環(huán)形凹槽52,環(huán)形凸臺53);閥柄6;鍋蓋7;螺母8;密封墊9。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但該實施例不應該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0027]請參照圖1和圖2,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壓力鍋用泄壓閥,包括閥座1、閥芯2。其中,閥座1包括螺紋連接的閥套13和閥蓋14,閥蓋14設有若干徑向的排氣孔11,閥套13上設置有進氣孔12。閥套13和閥蓋14內形成貫穿其相對兩端的臺階通道3,閥蓋14位于臺階通道3內設有第一臺階31,閥套13位于臺階通道3內設有第二臺階32。第一臺階31和第二臺階32將臺階通道3分為中閥腔34和下閥腔35,排氣孔11與中閥腔34連通,進氣孔12與下閥腔35連通。閥芯2包括密封部21及與密封部21連接的閥桿22。閥芯2安裝于臺階通道3,且可沿著臺階通道3滑動。
[0028]請繼續(xù)參照圖1,該壓力鍋用泄壓閥還包括彈性復位件4及彈性密封體5,其中彈性復位件4為彈簧。彈性復位件4套設在閥桿22上,且彈性復位件4的相對兩端可分別彈性頂?shù)钟陂y桿22的頂端與第一臺階31。彈性密封體5呈錐體狀或圓柱狀,彈性密封體5安裝于第二臺階32并套設于閥桿22,彈性密封體5設有供閥桿22穿過的通孔51,通孔51將中閥腔34和下閥腔35連通。
[0029]請參照圖1,本發(fā)明泄壓閥的閥套13套上密封墊9后裝于鍋蓋7上并由螺母8連接固定;密封狀態(tài)下,密封部21抵頂于彈性密封體5的底面并密封通孔51。請參照圖2,當壓力鍋內壓力超過設定值時,密封部21在高壓氣體的推動下穿過通孔51,并運動至第一臺階31和第二臺階32之間,打開通孔51,此時中閥腔34和下閥腔35通過通孔51連通,高壓氣體從進氣孔12經(jīng)過下閥腔35和中閥腔34最終從排氣孔11排出。為防止閥芯2運動至脫離閥座1,閥桿22上還設有臺階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