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而其間隔逐漸變窄,形成三角形狀的導入通路。另外,第二上引導面60超過第二鉤片21的前端部21b的延長線而位于延伸部17側,且位于保持空間21a的上方。由此,在插入金屬絲36或者夾具46時,將金屬絲36或者夾具46順利地向保持空間21a內(nèi)引導。
[0069]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夾子54,是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使用方法,具有相同的效果。引導部56并非為中空的構造而與卡定爪基部14一體的塊狀,因此強度高。由此,能夠以高強度將表皮材料32安裝于緩沖材料30,還能夠提高耐久性。
[0070]接著,根據(jù)圖13、圖14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此外,在此,對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并省略說明。在本實施方式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夾子62中,在第一鉤片20的保持空間20a的底部沿X軸方向形成有供夾具46的卡定部52b嵌合的夾具用槽部64。夾具用槽部64的圓筒的一部分與保持空間20a的內(nèi)周面連通,與保持空間20a連通的開口部64a被設定為比夾具用槽部64的直徑窄的寬度。在第二鉤片21上也通過開口部66a連續(xù)地設置有與夾具用槽部64相同形狀的夾具用槽部66。
[0071]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從金屬絲36取下表皮材料固定用夾子62時使用的夾具46的卡定部52b比金屬絲36的直徑細。夾具用槽部64、66的直徑被設定為稍留余量地嵌合卡定部52b的長度。
[0072]接著,以將金屬絲36安裝于表皮材料固定用夾子62的第一鉤片20的情況為例說明從金屬絲36取下表皮材料固定用夾子62的工序。與上述實施方式同樣地,將夾具46插入到緩沖材料30的槽34的、與表皮材料固定用夾子62的金屬絲36相反側,將卡定部件52的卡定部52b插入到未卡合金屬絲36的第二鉤片21的第二穿插口 25??ǘú?2b比第二穿插口 25細,因此不會使第二鉤片21彈性變形地通過第二穿插口25,進入到保持空間21a,與形成于保持空間21a內(nèi)的開口部66a接觸。開口部66a比卡定部52b的直徑小,在這種狀態(tài)下卡定部52b無法通過,但是當在該狀態(tài)下進一步從上方推壓夾具46時,第二鉤片21彈性變形而開口部66a擴大至卡定部52b的直徑,卡定部52b通過開口部66a而如圖14所示那樣進入到夾具用槽部66。在卡定部52b通過之后,第二鉤片21的彈性變形恢復,開口部66a返回至窄狀態(tài),防止卡定部52b脫落。由此,夾具46與表皮材料固定用夾子62卡定。
[0073]接著,當提起夾具46時,表皮材料固定用夾子62隨著卡定部52b的動作而以金屬絲36為中心沿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金屬絲36位于第一穿插口 22,金屬絲36與前端部20b接觸,力作用于第一鉤片20打開的方向。由此,第一鉤片20彈性變形,結果金屬絲36通過第一穿插口22,表皮材料固定用夾子62從金屬絲36脫落。由此,表皮材料32從緩沖材料30脫落。夾具46即使在從金屬絲36取下表皮材料固定用夾子62之后也處于與夾具用槽部66卡定的狀態(tài),但是通過將第二鉤片21向外側打開而能夠容易地用手取下夾具46。因而,表皮材料固定用夾子62傾斜時的夾具46卡定于夾具用槽部66的力優(yōu)選比金屬絲36卡定于保持空間20a的力強,且能夠用手容易地取下夾具46。
[0074]此外,在此,以將夾具46與第二鉤片21的夾具用槽部66卡定而從金屬絲36取下表皮材料固定用夾子10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在金屬絲36與第二鉤片21卡合的情況下,將夾具46與第一鉤片20的夾具用槽部64的開口部64a卡定,通過相同的工序從金屬絲36取下表皮材料固定用夾子62。
[0075]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夾子62,是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使用方法,具有相同的效果。夾具46的卡定部52b比第一穿插口 22、第二穿插口 25細而容易插入,因此能夠提高安裝夾具46的作業(yè)效率。
[0076]接著,根據(jù)圖15說明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此外,在此,對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并省略說明。在本實施方式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夾子68中,在卡定爪基部14的下表面14b上連續(xù)地形成延伸部17,在延伸部17的長邊方向的中途設置有向第一鉤片20的突出方向突出的板狀的引導部70 ο引導部70具有以下形狀:與延伸部17連續(xù)的部分相對于延伸部17大致垂直,在中途彎折而前端部70a向卡定爪12的前端部12a側延伸。
[0077]引導部70的、第一鉤片20側的面由與延伸部17連續(xù)的第一引導面基端部70b以及與第一引導面基端部70b連續(xù)并彎折而朝向前端部12a側的第一引導面前端部70c構成,形成第一上引導面73。基于第一引導面基端部70b和第一引導面前端部70c構成的第一上引導面73由平面形成,相互交叉地連續(xù)。與第一引導面基端部70b的延伸部17連續(xù)的部分朝向保持空間20a的底部彎曲。第一鉤片20的抵接面20e與上述實施方式同樣地成為朝向第一穿插口 22傾斜的第一下引導面24。第一上引導面73和第一下引導面24朝向第一穿插口 22而其間隔逐漸變窄,形成三角形狀的導入通路。另外,第一上引導面73位于第一鉤片20的前端部20b的左右方向的外側,第一引導面基端部70b位于保持空間20a的上方。由此,在插入金屬絲36或者夾具46時,將金屬絲36或者夾具46順利地向保持空間20a內(nèi)引導。
[0078]在延伸部17的長邊方向的中途設置有向第二鉤片21的突出方向突出的板狀的引導部72,引導部72被設置成以延伸部17為中心線而與引導部70左右對稱的形狀。引導部72具有以下形狀:與延伸部17連續(xù)的部分相對于延伸部17大致垂直,中途彎折而前端部72a向卡定爪12的前端部12a側延伸。
[0079]引導部72的、第二鉤片21側的面由與延伸部17連續(xù)的第二引導面基端部72b以及與第二引導面基端部72b連續(xù)并彎折而朝向前端部12a側的第二引導面前端部72c構成,形成第二上引導面77。基于第二引導面基端部72b和第二引導面前端部72c形成的第二上引導面77由平面形成,并相互交叉地連續(xù)。第二引導面基端部72b的與延伸部17連續(xù)的部分朝向保持空間21a的底部彎曲。第二鉤片21的抵接面21e與上述實施方式同樣地成為朝向第二穿插口 25傾斜的第二下引導面27。第二上引導面77和第二下引導面27朝向第二穿插口 25而其間隔逐漸變窄,形成三角形狀的導入通路。另外,第二上引導面77位于第二鉤片21的前端部21b的左右方向的外側,第二引導面基端部72b位于保持空間21a的上方。由此,在插入金屬絲36或者夾具46時,將金屬絲36或者夾具46順利地向保持空間21a內(nèi)引導。
[0080]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夾子68,是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使用方法,具有相同的效果。并且,能夠?qū)⒌谝灰龑婊瞬?0b、第一引導面前端部70c、第二引導面基端部72b以及第二引導面前端部72c設置得長,能夠在大范圍內(nèi)引導金屬絲36。由此,向金屬絲36的安裝變得容易,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作業(yè)效率。
[0081]接著,根據(jù)圖16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方式。此外,在此,對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并省略說明。在本實施方式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夾子74中,在卡定爪基部14的下表面14b連續(xù)地形成有延伸部17。在卡定爪基部14的、與上表面14a相反側的下表面14b的兩端部即一對卡定爪12的基端部上分別設置有引導部76、80。
[0082]引導部76設置成向第一鉤片20側突出,隨著從下表面14b向下方突出并從下表面14b遠離而向遠離延伸部17的方向延伸,在中途向前端部76a接近延伸部17的方向彎折,縱截面形成為日語“<”字形狀。在引導部76的、彎折的部分與前端部76a之間的部分中,第一鉤片20側的面為第一上引導面78,第一上引導面78的前端部76a側朝向保持空間20a的底部傾斜。第一鉤片20的抵接面20e與上述實施方式同樣地成為朝向第一穿插口 22傾斜的第一下引導面24。第一上引導面78、第一下引導面24朝向第一穿插口 22而其間隔逐漸變窄,形成三角形狀的導入通路。
[0083]另外,第一上引導面78與第一鉤片20的前端部20b的延長線相比位于延伸部17,且位于保持空間20a的上方。由此,在插入金屬絲36或者夾具46時,將金屬絲36或者夾具46順利地向保持空間20a內(nèi)引導。
[0084]引導部80設置成向第二鉤片21側突出,引導部80設置成以延伸部17為中心線而與引導部76左右對稱的形狀。引導部80隨著從下表面14b向下方突出并從下表面14b遠離而向遠離延伸部17的方向延伸,在中途向前端部80a接近延伸部17的方向彎折,截面形成為日語“<”字形狀。在引導部80的、彎折的部分與前端部80a之間的部分中,第二鉤片21側的面為第二上引導面82,第二上引導面82的前端部80a側朝向保持空間21a的底部傾斜。第二鉤片21的抵接面21e與上述實施方式同樣地成為朝向第二穿插口 25傾斜的第二下引導面27。第二上引導面82、第二下引導面27朝向第二穿插口 25而其間隔逐漸變窄,形成三角形狀的導入通路。
[0085]另外,第二上引導面82超過第二鉤片21的前端部21b的延長線而位于延伸部17側,且位于保持空間21a的上方。由此,在插入金屬絲36或者夾具46時,將金屬絲36或者夾具46順利地向保持空間21a內(nèi)引導。
[0086]在延伸部17的、長邊方向的中途,一對突起84向與第一上引導面78、引導部80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而形成。突起84在與第一鉤片20、第二鉤片21的前端部20b以及前端部21b相對的位置突出而設置,并形成為三角形狀,使第一穿插口 22、第二穿插口 25變窄。
[0087]在延伸部17的前端部,在第一鉤片20的傾斜面20d與第二鉤片21的傾斜面21d之間設置有凹部86,將傾斜面20d、21d分隔。
[0088]在將表皮材料固定用夾子74安裝于金屬絲36時,使安裝于表皮材料32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夾子74與緩沖材料30的槽34—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