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利用道路雨水蓄水的樹池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技術(shù)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蓄水系統(tǒng),具體涉及一種利用道路雨水蓄水的樹池,其能夠最大程度的利用雨水,還原雨水補給人行道樹木及補充地下水,屬于蓄水設施技術(shù)領域。
【【背景技術(shù)】】
[0002]由于城市發(fā)展迅速,越來越多的不透水性硬化路面出現(xiàn),導致降雨入滲率低下,地下水補給困難,造成地下水失衡。
[0003]道路旁樹木本可以很好的利用降雨進行自我供給,由于樹周圍硬化的道路及人行道上雨水入滲困難,樹木用水一般需要人工澆灌自來水,這樣會增加城市水源負擔,并造成市政自來水的浪費。同時,因硬化區(qū)地下水補給量少,產(chǎn)生了一些地質(zhì)問題。
[0004]因此,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確有必要提供一種先進的利用道路雨水蓄水的樹池,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所述缺陷。
【
【發(fā)明內(nèi)容】
】
[0005]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jié)構(gòu)簡單,能充分利用雨水,且制作方便的利用道路雨水蓄水的樹池。
[0006]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shù)方案為:一種利用道路雨水蓄水的樹池,其包括一樹池池體,于所述樹池池體內(nèi)的上部設有一層原土層,于所述原土層的四周以及底部設有卵石層,該卵石層填充滿整個樹池池體;于所述樹池池體的一側(cè)設有雨水流入口,另一側(cè)設有雨水溢流口。
[0007]本實用新型的利用道路雨水蓄水的樹池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樹池池體由砂基透水石組成,其尺寸為1500 X 1500 X 2740mm。
[0008]本實用新型的利用道路雨水蓄水的樹池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雨水流入口呈45°角設置,其直徑為20-100mm,每個樹池上設有3?6個雨水流入口。
[0009]本實用新型的利用道路雨水蓄水的樹池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雨水溢流口呈45°角設置,其延伸至地下0.5?1.5m的深度;每個樹池上設有3?6個雨水溢流口。
[0010]本實用新型的利用道路雨水蓄水的樹池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原土層頂部的卵石層厚度為120mm。
[0011]本實用新型的利用道路雨水蓄水的樹池還設置為:于所述卵石層和原土層外分別包覆有一層土工布層。
[0012]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利用道路雨水蓄水的樹池能夠最大程度的利用雨水,減少了綠化用水量,降低了市政用自來水負荷,利用了非傳統(tǒng)水源,減少了雨水排放量,減輕了雨水管網(wǎng)負荷,補充了地下水。同時,由于樹池具有整體性,在進行施工時,可進行模塊化制作,模塊化施工,減少施工時間。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利用道路雨水蓄水的樹池的平面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利用道路雨水蓄水的樹池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請參閱說明書附圖1和附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利用道路雨水蓄水的樹池,其包括一樹池池體I,該樹池池體I由砂基透水石組成,其尺寸為1500X1500X2740mm。
[0016]于所述樹池池體I內(nèi)的上部設有一層原土層2,該原土層2的厚度為1.5m-2m,其主要提供行道樹3原始的良好生存條件。
[0017]于所述原土層2的四周以及底部設有卵石層4,該卵石層4填充滿整個樹池池體1,其主要功能為存儲流入的雨水。其中,所述原土層2頂部的卵石層4厚度為120_。
[0018]于所述樹池池體I的一側(cè)設有雨水流入口 5,另一側(cè)設有雨水溢流口 6。其中,所述雨水流入口 5的頂部與路面7相平,其呈45°角設置,以便于雨水流入,直徑為20-100mm,每個樹池上設有3?6個雨水流入口 5。所述雨水溢流口 6呈45°角設置,其延伸至地下0.5?1.5m的深度,便于雨水流出;每個樹池上設有3?6個雨水溢流口 6。
[0019]于所述卵石層4和原土層2外分別包覆有一層土工布層8,從而土壤流失。
[0020]本實用新型的利用道路雨水蓄水的樹池的設計原理如下:當降雨時,路面7雨水形成徑流,當流經(jīng)樹池的雨水流入口 5時,會通過雨水流入口 5進入樹池內(nèi)的卵石層4進行儲存;由于樹池的體積有限,當存儲量達到最大值時,雨水通過另一端的雨水溢流口 6溢流出卵石層4,可防止樹池內(nèi)水量過多,影響樹木的生長。當原土層2中含水量較低時,卵石層4存儲水可供樹木用水,下層水分會向上層原土層2迀移,供給行道樹3使用。
[0021]以上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為本創(chuàng)作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創(chuàng)作,凡在本創(chuàng)作的精神及原則之內(nèi)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創(chuàng)作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主權(quán)項】
1.一種利用道路雨水蓄水的樹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樹池池體,于所述樹池池體內(nèi)的上部設有一層原土層,于所述原土層的四周以及底部設有卵石層,該卵石層填充滿整個樹池池體;于所述樹池池體的一側(cè)設有雨水流入口,另一側(cè)設有雨水溢流口。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道路雨水蓄水的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樹池池體由砂基透水石組成,其尺寸為1500 X 1500 X 2740mm。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道路雨水蓄水的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流入口呈45°角設置,其直徑為20-100mm,每個樹池上設有3?6個雨水流入口。
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道路雨水蓄水的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溢流口呈45°角設置,其延伸至地下0.5?1.5m的深度;每個樹池上設有3?6個雨水溢流口。
5.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道路雨水蓄水的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土層頂部的卵石層厚度為120mm。
6.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道路雨水蓄水的樹池,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卵石層和原土層外分別包覆有一層土工布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利用道路雨水蓄水的樹池,其包括一樹池池體,于所述樹池池體內(nèi)的上部設有一層原土層,于所述原土層的四周以及底部設有卵石層,該卵石層填充滿整個樹池池體;于所述樹池池體的一側(cè)設有雨水流入口,另一側(cè)設有雨水溢流口。本實用新型的利用道路雨水蓄水的樹池能夠最大程度的利用雨水,減少了人工綠化用水量,降低了市政用自來水量,利用了非傳統(tǒng)水源,減少了雨水排放,減輕了雨水管網(wǎng)負荷,補充了地下水。同時,由于樹池具有整體性,在進行制作時,可進行模塊化制作,模塊化施工,減少施工時間。
【IPC分類】E03F5-10
【公開號】CN204385875
【申請?zhí)枴緾N201420870745
【發(fā)明人】王俊嶺, 宋健, 張玉玉, 張雅君, 許萍, 李俊奇
【申請人】北京建筑大學
【公開日】2015年6月10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