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敞式進水池后壁隔墻消渦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開敞式進水池后壁隔墻消渦裝置,屬于開敞式進水池設計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在開敞式進水池基本流態(tài)中,有一部分水流是從喇叭管的后部進入喇叭管的,因此必須要留有一定的空間即后壁距。過大或者過小的后壁距都會嚴重影響進水池中的水流流態(tài),所以后壁處是容易產生渦帶和回流的部位,進水池內后壁處的漩渦漩渦會不同程度的影響水泵的運行。為此,除了在前池內采取設置立柱或底坎等整流措施外,還可以通過在進水池內水面設置導流錐、漂浮泡沫等方法防止后壁回流和漩渦的發(fā)生。但該方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后壁水面渦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就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有效改善開敞式進水池后壁處的流態(tài)、提升水泵吸水均勻度、防止開敞式進水池后壁處回流及渦帶發(fā)生的開敞式進水池后壁隔墻消渦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開敞式進水池后壁隔墻消渦裝置,包括進水池、進水池后壁以及設置在進水池內的吸水管、喇叭管,其特征是:所述進水池后壁與喇叭管之間設有隔墻,隔墻底部與喇叭管的喇叭口齊平,隔墻頂部與進水池內的設計水位相齊平,隔墻的厚度為0.05-0.10m。
[0005]所述隔墻的寬度為喇叭管的喇叭口至進水池后壁的距離。
[0006]所述隔墻的材料為混凝土墻、鋼板或高強度玻璃鋼。
[0007]所述隔墻設置在喇叭管的喇叭口最接近進水池后壁的連接線上。
[0008]所述隔墻設置固定在進水池后壁上,隔墻與進水池左壁和進水池右壁之間的距離相等。
[0009]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簡單、生產制造容易、使用方便,通過本實用新型,在進水池后壁與喇叭管之間設有隔墻可以明顯的整流消渦,阻斷開敞式進水池后壁處發(fā)生回流的部位,使左右兩側水流沿著后壁的隔墻進入喇叭管,有效的改善水流流態(tài),提升喇叭管入口的流速均勻度,使得水泵獲得很好的進水條件,提升泵站運行效率。
[0010]水面向下1/3左右的水體,是從喇叭管后側進入喇叭管中的,過小的后壁距必將導致不均勻的流態(tài)和較大的喇叭管進水損失,過大的后壁距不僅是不必要的,而且還增加了水流在后壁空間的自由度。在后壁處加設隔墻可以阻止左右兩部分水體交換,阻止大范圍回流區(qū)的產生,設置隔墻底部與喇叭口齊平,隔墻上表面與水面相齊平,寬度為喇叭口至后壁的距離,厚度為0.05-0.1Omo
[0011]在水泵運行時,一部分水流從正面進入喇叭管,一部分水流從兩側進入,還有一部分則繞過兩側,從后壁處進入喇叭管,這部分水流易在后壁處相撞,產生回流區(qū),增設后壁隔墻可以有效的阻斷后壁處左右兩側水流相擊回旋的不正常流態(tài),使得隔墻附近的水流沿著隔墻均勻平順地進入喇叭管后部,且不易造成單面進水,使得喇叭管附近水流流態(tài)總體分布均勻,對稱穩(wěn)定地進入吸水管。
[0012]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
[0013]開敞式進水池后壁隔墻可顯著改善后壁處的流態(tài),有效的阻止回流區(qū)的產生和消除后壁渦。并使喇叭管中流速均勻度趨于均勻,有效防止漩渦的發(fā)生和單向進水。本實用性新型專利應用于泵站建設與改造,可有效的消渦整流,改善泵裝置的汽蝕性能,提升泵站運行效率,且施工方便。隨著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建設和國家中小型泵站技術改造的實施,共計有上百座泵站的進水池流態(tài)需要改善,通過本實用新型技術的應用和實施,可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適用于設計院設計采用以及在工程改造中實施。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整個開敞式進水池的三維視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
[0016]圖中:1隔墻、2吸水管、3進水池、4喇叭管、H隔墻高度、T隔墻寬度。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和【附圖說明】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8]一種開敞式進水池后壁隔墻消渦裝置,包括進水池3、進水池后壁以及設置在進水池3內的吸水管2、喇叭管4,在進水池后壁與喇叭管4之間設置隔墻1,隔墻I底部與喇叭管4的喇叭口齊平,隔墻I頂部與進水池3內的設計水位相齊平,隔墻I的厚度為0.05-0.1Om0隔墻I的寬度為喇叭管4的喇叭口至進水池3后壁的距離。
[0019]進一步的,在本實用新型中,隔墻I的材料為混凝土墻、鋼板或高強度玻璃鋼,隔墻I設置在喇叭管4的喇叭口最接近進水池后壁的連接線上,隔墻I設置固定在進水池后壁上,隔墻I與進水池左壁和進水池右壁之間的距離相等。
【主權項】
1.一種開敞式進水池后壁隔墻消渦裝置,包括進水池(3)、進水池后壁以及設置在進水池(3)內的吸水管(2)、喇叭管(4),其特征是:所述進水池后壁與喇叭管之間設有隔墻(1),隔墻(I)底部與喇叭管(4)的喇叭口齊平,隔墻(I)頂部與進水池(3)內的設計水位相齊平,隔墻(I)的厚度為0.05-0.1Om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敞式進水池后壁隔墻消渦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隔墻(I)的寬度為喇叭管(4 )的喇叭口至進水池(3 )后壁的距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敞式進水池后壁隔墻消渦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隔墻(I)的材料為混凝土墻、鋼板或高強度玻璃鋼。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敞式進水池后壁隔墻消渦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隔墻(I)設置在喇叭管(4)的喇叭口最接近進水池后壁的連接線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敞式進水池后壁隔墻消渦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隔墻(I)設置固定在進水池后壁上,隔墻(I)與進水池左壁和進水池右壁之間的距離相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開敞式進水池后壁隔墻消渦裝置,屬于開敞式進水池設計技術領域,包括進水池、進水池后壁以及設置在進水池內的吸水管、喇叭管,其特征是:所述進水池后壁與喇叭管之間設有隔墻,隔墻底部與喇叭管的喇叭口齊平,隔墻頂部與進水池內的設計水位相齊平,隔墻的厚度為0.05-0.10m。所述隔墻的寬度為喇叭管的喇叭口至進水池后壁的距離。所述隔墻的材料為混凝土墻、鋼板或高強度玻璃鋼。所述隔墻設置在喇叭管的喇叭口最接近進水池后壁的連接線上。通過本實用新型,使左右兩側水流沿著后壁隔墻進入喇叭管,改善水流流態(tài),提升喇叭管入口的流速均勻度,使水泵獲得很好的進水條件,提升泵站運行效率。
【IPC分類】E04H7-02, E03B11-00, E03B11-04
【公開號】CN204570820
【申請?zhí)枴緾N201520191918
【發(fā)明人】成立, 顏紅勤, 蔣紅櫻, 王逸行, 周濟人, 汪亞軍, 夏臣智
【申請人】揚州大學
【公開日】2015年8月19日
【申請日】2015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