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桿靜壓樁用錨桿定位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錨桿靜壓粧用錨桿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因錨桿靜壓粧施工時采用后壓粧的方式,即先進行基礎澆筑,后進行粧基施工,需在混凝土澆筑前,在基礎內(nèi)預埋固定壓裝機械的錨桿,錨桿的焊接定位問題就自然也成為了決定錨桿靜壓粧成形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一般,采用的定位方法是:施工現(xiàn)場每個預埋錨桿固定前需用卷尺、線錘單獨準確定位,該方法費時費力,施工效率較低,為了能夠提高錨桿安裝定位準確率,提高工作效率,考慮到項目的實際情況,制作預埋錨桿安裝的定位裝置。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克服傳統(tǒng)錨桿定位效率低下的問題的錨桿靜壓粧用錨桿定位裝置。
[0004]為實現(xiàn)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錨桿靜壓粧用錨桿定位裝置,包括:
[0005]供箍設于錨桿靜壓粧的孔洞模板上的環(huán)形箍筋;以及
[0006]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包括連接于所述環(huán)形箍筋的第一限位筋及連接于所述第一限位筋的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與所述第二限位筋的連接處形成供錨桿抵靠的限位支腳。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筋與所述第二限位筋之間連接有加強筋。
[0007]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筋通過加長筋對應所述錨桿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安裝位置連接于所述環(huán)形箍筋上。
[0008]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筋對應所述錨桿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的安裝位置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筋上。
[0009]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環(huán)形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所述第二限位筋、所述加強筋及所述加長筋位于同一平面。
[0010]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還包括連接于所述孔洞模板與所述錨桿之間的支撐筋。
[0011]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孔洞模板為用于安裝所述錨桿靜壓粧的預埋套筒。
[0012]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環(huán)形箍筋箍設于所述預埋套筒的頂部,所述預埋套筒的底部鋪設有基礎鋼筋網(wǎng)片,所述錨桿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基礎鋼筋網(wǎng)片上。
[0013]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廢舊鋼筋根據(jù)設計圖紙焊接定位裝置,利用已定好位并加固完畢的基礎預留孔洞模板(可采用模板或預埋套筒)來安裝定位裝置,定位裝置的環(huán)形箍筋箍設于孔洞模板上,定位裝置的定位支架抵靠住錨筋,定位錨桿的水平安裝位置,代替原來采用卷尺單個預埋錨桿單獨定位的方法,改為利用環(huán)形箍筋和定位支架成套定位預埋錨桿的方法,大大提高了錨桿的定位效率和定位精度,每次可完成多個錨桿定位,且定位裝置安裝拆除非常簡單,節(jié)約人工,提高效率。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錨桿靜壓粧用錨桿定位裝置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錨桿靜壓粧用錨桿定位裝置的立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7]參閱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錨桿靜壓粧用錨桿定位裝置主要由環(huán)形箍筋11及該設于環(huán)形箍筋11上、用于定位錨桿12的定位支架13。
[0018]環(huán)形箍筋11及定位支架13皆采用廢舊鋼筋(考慮到模具重量及現(xiàn)場操作,盡量采用三級鋼10、12)根據(jù)設計圖紙焊接而成,環(huán)形箍筋11箍設于用于安裝錨桿靜壓粧的孔洞模板14的頂部。
[0019]在本實施例中,孔洞模板14為用于安裝錨桿靜壓粧的鋼制的預埋套筒,預埋套筒的形狀適配于錨桿靜壓粧的形狀,呈矩形柱狀,環(huán)形箍筋11由四根鋼筋焊接構成,固定箍設于矩形柱狀的預埋套筒的頂部外側,利用已定好位并加固完畢的基礎預留孔洞模板來安裝環(huán)形箍筋11,避免了二次定位,方便快捷,且定位精度高。
[0020]定位支架13由第一限位筋131和第二限位筋132焊接而成,第一限位筋131通過加長筋15對應錨桿12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安裝位置連接于環(huán)形箍筋11的四周,第二限位筋132對應錨桿12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的安裝位置焊接固定于第一限位筋131上,第二水平方向垂直于第一水平方向,且第一限位筋131與第二限位筋132的連接處形成供錨桿12抵靠的限位支腳,從而利用限位支腳準確定位出錨桿12在水平面上的安裝位置。根據(jù)實際需要安裝的錨桿12的根數(shù),在一個環(huán)形箍筋11上可以安裝多個定位支架13來定位多根錨桿12,將原來單個預埋錨桿定位改為成套預埋錨桿一起定位,可以大大提高錨桿12的定位效率和定位精度,每次可完成多根錨桿12定位。
[002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在第一限位筋131與第二限位筋132之間連接加強筋16,提高第一限位筋131與第二限位筋132的連接強度,使第一限位筋131、第二限位筋132及加強筋16之間圍設形成三角形結構,第一限位筋131的端部延伸出該三角形結構并與第二限位筋132之間形成供錨桿12抵靠的限位支腳。進一步地,本實施例中的環(huán)形箍筋11、第一限位筋131、第二限位筋132、加強筋16及加長筋15設置于同一水平面上,結構穩(wěn)定,便于控制尺寸,提高錨桿12的定位精度。
[0022]實用新型的錨桿靜壓粧用錨桿焊接定位裝置還包括連接于孔洞模板14與錨桿12之間的支撐筋17,支撐筋17位于環(huán)形箍筋11的下方,用于對通過定位支架13定位后的銷桿12進行預固定,孔洞模板14的底部鋪設有基礎鋼筋網(wǎng)片18,錨桿12的下端豎直向下固定于基礎鋼筋網(wǎng)片18上,完成銷桿12的焊接定位。
[0023]本實用新型的錨桿靜壓粧用錨桿定位裝置采用廢舊鋼筋根據(jù)設計圖紙焊接定位裝置,利用已定好位并加固完畢的基礎預留孔洞模板14(可采用模板或預埋套筒)來安裝定位裝置,定位裝置的環(huán)形箍筋11箍設于孔洞模板14上,定位裝置的定位支架13抵靠住錨筋12,定位錨桿12的水平安裝位置,代替原來采用卷尺單個預埋錨桿單獨定位的方法,改為利用環(huán)形箍筋11和定位支架13成套定位預埋錨桿12的方法,大大提高了錨桿12的定位效率和定位精度,每次可完成多個錨桿12定位,且定位裝置安裝拆除非常簡單,節(jié)約人工,提高效率。
[0024]本實用新型的錨桿靜壓粧用錨桿定位裝置在使用時,首先,利用廢舊鋼筋按圖紙尺寸焊接錨桿定位裝置,保證每個錨桿12定位準確;接著將定位裝置固定在已定位準確的孔洞模板14上;最后根據(jù)定位裝置將錨桿12垂直立于基礎鋼筋網(wǎng)片18上,并用電焊將其固定。
[0025]以上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jù)上述說明對本實用新型做出種種變化例。因而,實施例中的某些細節(jié)不應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本實用新型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范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錨桿靜壓粧用錨桿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箍設于錨桿靜壓粧的孔洞模板上的環(huán)形箍筋;以及 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包括連接于所述環(huán)形箍筋的第一限位筋及連接于所述第一限位筋的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與所述第二限位筋的連接處形成供錨桿抵靠的限位支腳。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錨桿靜壓粧用錨桿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筋與所述第二限位筋之間連接有加強筋。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錨桿靜壓粧用錨桿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筋通過加長筋對應所述錨桿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安裝位置連接于所述環(huán)形箍筋上。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錨桿靜壓粧用錨桿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筋對應所述錨桿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的安裝位置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筋上。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錨桿靜壓粧用錨桿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環(huán)形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所述第二限位筋、所述加強筋及所述加長筋位于同一平面。6.如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錨桿靜壓粧用錨桿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接于所述孔洞模板與所述錨桿之間的支撐筋。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錨桿靜壓粧用錨桿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模板為用于安裝所述錨桿靜壓粧的預埋套筒。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錨桿靜壓粧用錨桿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環(huán)形箍筋箍設于所述預埋套筒的頂部,所述預埋套筒的底部鋪設有基礎鋼筋網(wǎng)片,所述錨桿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基礎鋼筋網(wǎng)片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錨桿靜壓樁用錨桿定位裝置,包括:供箍設于錨桿靜壓樁的孔洞模板上的環(huán)形箍筋;以及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包括連接于所述環(huán)形箍筋的第一限位筋及連接于所述第一限位筋的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與所述第二限位筋的連接處形成供錨桿抵靠的限位支腳。本實用新型采用廢舊鋼筋根據(jù)設計圖紙焊接定位裝置,利用已定好位并加固完畢的基礎預留孔洞模板來安裝定位裝置,環(huán)形箍筋箍設于孔洞模板上,定位支架抵靠住錨筋,定位錨桿的水平安裝位置,代替原來采用卷尺單個預埋錨桿單獨定位的方法,大大提高了錨桿的定位效率和定位精度,每次可完成多個錨桿定位,且定位裝置安裝拆除非常簡單,節(jié)約人工,提高效率。
【IPC分類】E02D13/04, E02D13/00
【公開號】CN204676540
【申請?zhí)枴緾N201520194631
【發(fā)明人】張健健, 姜貝貝, 鮑建朋
【申請人】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