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高速公路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路面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交通設施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速公路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路面結構,包括下承層,在所述下承層上部鋪設有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層,所述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層由原路面瀝青面層和利用部分原基層現(xiàn)場再生而形成,在所述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層上鋪設有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所述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上鋪設有改性瀝青混凝土AC?20層,所述改性瀝青混凝土AC?20層上鋪設有改性瀝青瑪蹄脂碎石SMA?13層。本實用新型的路面結構的承載能力、行車舒適性、抗滑性能和耐久性優(yōu)良,路面不易出現(xiàn)病害、各層間不易滑移。
【專利說明】
一種高速公路原位泡沬瀝青冷再生路面結構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交通設施領域,特別是一種高速公路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路面結 構。
【背景技術】
[0002]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汽車的擁有量越來越高,汽車已成為人類社會 發(fā)展進步中必不可少的高速、快捷的交通工具。城市是產業(yè)與人口的集聚地,高速公路的建 設多從城市的環(huán)路,輻射路和交通繁忙路段開始,形成為以高速公路為骨干的城市交通網(wǎng) 絡,高速公路還發(fā)揮著重要的運輸作用。2014年底,我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1.2萬公 里,2015年底可能突破12萬公里,隨著高速公路網(wǎng)的逐漸完善,高速公路也將由"新建為主" 過渡到"建養(yǎng)并重",最后轉化到"以養(yǎng)為主"的階段。
[0003] 為了延長高速公路的使用壽命和改善路用性能,高速公路的路面在使用3~5年就 需要進行預防性養(yǎng)護,10年左右就需要進行中修罩面或大修等處治。目前改善路用性能仍 主要是采用"開膛破肚式"的挖除恢復的傳統(tǒng)措施,不僅導致原路面質量差異大、不均勻,而 且浪費大量資源。目前我國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經過多年的運營相繼進入維修期,挖除大 量廢舊瀝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廢料挖除量更大。根據(jù)調查,目前銑刨料絕大部分是 被廢棄,廢棄的舊路面已堆積如山,不僅浪費大量的資源,占用大面積農田,而且污染了環(huán) 境,為這些大量的廢棄材料尋找出路十分必要,路面養(yǎng)護必須走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之 路,實現(xiàn)交通可持續(xù)發(fā)展。
[0004] 隨著科學技術發(fā)展,施工機械進步,出現(xiàn)了再生技術,可以充分利用原路面材料進 行再生,省時環(huán)保。為此2012年交通運輸部印發(fā)《關于加快推進公路路面材料循環(huán)利用工作 的指導意見》(2012年489號),要求"十二五"末,全國基本實現(xiàn)公路路面舊料"零廢棄",路面 舊料回收率(含回收和利用)達到95%以上。交通運輸部也頒布了《瀝青路面再生技術規(guī)范》、 《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術細則》。然而本領域內現(xiàn)有技術仍存在以下缺陷或不足:現(xiàn) 有路面結構路面的承載能力、行車舒適性、抗滑性能和耐久性不足,路面容易出現(xiàn)病害,路 面層間容易產生滑移。 【實用新型內容】
[0005] 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高速公路原位泡 沫瀝青冷再生路面結構。
[0006]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高速公路原位泡沫瀝青 冷再生路面結構,其包括由底層至表層依次鋪設的下承層,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層, 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改性瀝青混凝土 AC-20層,改性瀝青瑪蹄脂碎石SMA-13層。在所述下 承層上部鋪設有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層,所述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層鋪設在 下承層上,所述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層由原路面瀝青面層和部分原基層再生(約2~ 3cm)現(xiàn)場形成,原路面瀝青面層和部分原基層兩層同步原位再生,從而消除原路面面層與 基層的薄弱面,在所述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層上鋪設有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所述 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和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層之間通過灑布粘層油粘結在一起,橡 膠瀝青應力吸收層可以保護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層,防止?jié)B入路面結構內部的水對 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層造成沖刷破壞,還可以加強路面結構層間粘結,同時延緩下 部結構的輕微破損對上部路面結構的影響,所述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上鋪設有改性瀝青混 凝土 AC-20層,所述改性瀝青混凝土 AC-20層和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之間粘結在一起,所述 改性瀝青混凝土 AC-20層上鋪設有改性瀝青瑪蹄脂碎石SMA-13層,所述改性瀝青瑪蹄脂碎 石SMA-13層和改性瀝青混凝土 AC- 2 0層之間粘結在一起。所述改性瀝青瑪蹄脂碎石SMA-13 層的厚度為40mm。所述改性瀝青混凝土 AC-20層的厚度為60mm。所述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的 厚度為1〇_。所述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層的厚度為140-200_。所述利用原基層的厚 度為20~30mm。
[0007]作為優(yōu)選,所述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層的厚度為170mm。
[0008]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09] 1、采用改性瀝青瑪蹄脂碎石SMA-13層和改性瀝青混凝土AC-20層雙層結構,大大 提高路面的承載能力,特別是表面層采用改性瀝青SMA-13層提高了行車舒適性、抗滑性能 和耐久性。
[0010] 2、采用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提高了路面結構的整體性,避免產生層間滑移。
[0011] 3、整體路面結構性能優(yōu)良,很少出現(xiàn)早期病害,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0012]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
[0014]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 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 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5] 實施例1
[0016] 本實用新型以自宜高速公路作為施工對象。采用的了高速公路原位泡沫瀝青冷再 生路面結構,包括下承層5,在所述下承層5上部鋪設有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層1,所 述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層1在下承層5上,所述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層1由原 路面瀝青面層和部分原基層再生而形成,在所述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層1上鋪設有 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2,所述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2和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層1之間 通過灑布粘層瀝青層粘結在一起,所述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2上鋪設有改性瀝青混凝土 AC-20層3, 所述改性瀝青混凝土 AC-20 層3 和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 2之 間粘結在一起 ,所述改性 瀝青混凝土 AC-20層3上鋪設有改性瀝青瑪蹄脂碎石SMA-13層4,所述改性瀝青瑪蹄脂碎石 SMA-13層4和改性瀝青混凝土 AC-20層3之間粘結在一起。所述改性瀝青瑪蹄脂碎石SMA-13 層4的厚度為40mm。所述改性瀝青混凝土 AC-20層3的厚度為60mm。所述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 2的厚度為10mm。所述利用原基層的厚度為20mm。所述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層1的厚 度為170mm。
[0017] 檢測結果如表1-3。
[0018] 表1表觀破損檢測
[0019] 泡沫瀝青原位冷再生試驗段破損檢測結果
[0021] 原路面基本沒有破損,路況較好。
[0022] 表2彎沉
[0023] 泡沫瀝青原位冷再生試驗段彎沉檢測
[0025]表3路用性能綜合評價
[0026]泡沫瀝青原位冷再生試驗段路用性能綜合評價結果
[0028] 根據(jù)檢測結果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的高速公路泡沫瀝青原位冷再生試驗段具有 較好的路面使用性能。
[0029]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 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 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 一種高速公路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路面結構,特征在于:包括由底層至表層依次鋪 設的下承層(5),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層(1),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2),改性瀝青混 凝土 AC-20層(3),改性瀝青瑪蹄脂碎石SMA-13層(4),其前述所述各層之間粘結在一起,所 述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層(1)由原路面瀝青面層和部分原基層現(xiàn)場再生而形成,所 述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2)和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層(1)之間通過灑布粘層瀝青層 粘結在一起。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速公路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路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 述改性瀝青瑪蹄脂碎石SMA-13層(4)的厚度為40mm。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速公路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路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 述改性瀝青混凝土 AC-20層(3)的厚度為60mm。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速公路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路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 述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2)的厚度為10mm。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速公路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路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 述原位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層(1)的厚度為140-200_。
【文檔編號】E01C7/32GK205711600SQ201620025078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1月12日
【發(fā)明人】張蓉, 張曉華, 毛成
【申請人】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規(guī)劃勘察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