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減振器皮帶輪槽側面徑向跳動的夾持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零件幾何特性項目的檢測,特別涉及一種檢測減振器皮帶輪槽側面徑向跳動的夾持件。
【背景技術】
[0002]在內燃機(汽車)制造中,需要對減振器部件的幾何特性項目檢測,比如,減振器皮帶輪槽側面徑向跳動的檢測。目前,一般采用專用芯軸在通用偏擺儀上測量。對于內孔為單一圓柱面的減振器,采用微錐實軸或普通漲芯軸就可以解決,但對于內孔為大錐度且具有階梯孔和端面無法利用的場合,無法采用微錐實軸和普通漲芯軸來張緊減振器(有時雖能張緊但因漲套是分開的,帶進了較大的系統(tǒng)誤差)。這種矛盾的存在,不利于質量控制。
[0003]公開于該【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實用新型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xiàn)有技術。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檢測減振器皮帶輪槽側面徑向跳動的夾持件,通過設計一個帶彈性抓的芯軸即可模擬出被測減振器皮帶輪的基準錐孔軸線,可對內孔為大錐度且具有階梯孔和端面無法利用的減振器皮帶輪槽側面徑向跳動項目實施檢測,檢測效率高,費用低,操作方便。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檢測減振器皮帶輪槽側面徑向跳動的夾持件,包括:芯軸,其包括芯軸本體,芯軸本體的中間位置周向間隔設置三個彈性爪,彈性爪的外壁為錐形,彈性爪的內側的中間位置與芯軸本體的側壁通過支撐體連接,處于支撐體兩側的彈性爪的內側與芯軸本體的側壁具有間隙,彈性爪能夠圍繞支撐體擺動進而使得三個彈性爪的外壁至芯軸本體的中心的徑向距離發(fā)生改變;以及鎖緊螺套,其與芯軸本體的前端部螺紋連接,當減振器皮帶輪套在芯軸本體上時,鎖緊螺套能夠驅動減振器皮帶輪張緊在三個彈性爪的外壁上。
[0006]優(yōu)選地,彈性爪的外壁的中間位置向內凹。
[0007]優(yōu)選地,三個彈性爪在芯軸本體的側壁上機加工成型。
[0008]優(yōu)選地,鎖緊螺套的前端具有法蘭形凸臺,該法蘭形凸臺用來抵接在減振器皮帶輪的端面。
[0009]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0]1.通過在芯軸本體上設計一個具有自動定心和自動匹配錐孔表面的三個彈性爪,配置一個鎖緊螺套來提供軸向壓緊力來推動被測減振器端面使彈性爪產生變形來適應各種誤差分布的錐孔,同時徑向張緊被測減振器,解決了內孔為大錐度且具有階梯孔和端面無法利用的場合對被測減振器的張緊;
[0011]2.三個彈性爪和芯軸本體一體相連,工作時僅依靠中部的支撐體產生擺動,具有自適應錐孔錐度誤差的功能,系統(tǒng)誤差小,精度高;
[0012]3.芯軸兩端開出保護型中心孔,即可配合通用偏擺儀和百分表就可以對內孔為大錐度且具有階梯孔和端面無法利用的減振器皮帶輪槽側面徑向跳動項目實施檢測,檢測效率高,費用低。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檢測減振器皮帶輪槽側面徑向跳動的夾持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檢測減振器皮帶輪槽側面徑向跳動的夾持件的又一結構示意圖;
[0015]圖3是圖2中沿B-B方向的剖視圖;
[0016]圖4是圖2中沿A-A方向的剖視圖;
[0017]圖5是圖2中沿C-C方向的剖視圖;
[0018]圖6是圖2中沿E-E方向的剖視圖;
[0019]圖7是圖2中沿D-D方向的剖視圖;
[0020]圖8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檢測減振器皮帶輪槽側面徑向跳動的夾持件中鎖緊螺套的主視圖;
[0021]圖9是利用本實用新型的檢測減振器皮帶輪槽側面徑向跳動的夾持件進行檢測的不意圖;
[0022]圖10是利用本實用新型的檢測減振器皮帶輪槽側面徑向跳動的夾持件進行檢測的局部剖視圖。
[0023]主要附圖標記說明:
[0024]1-芯軸,11-彈性爪,12-芯軸本體,111-支撐體,2-鎖緊螺套,3_測減振器皮帶輪,4-百分表。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0026]除非另有其它明確表示,否則在整個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術語“包括”或其變換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將被理解為包括所陳述的元件或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組成部分。
[0027]如圖1及圖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一種檢測減振器皮帶輪槽側面徑向跳動的夾持件,包括芯軸I和鎖緊螺套2。其中芯軸I包括芯軸本體12,在芯軸本體12的中間位置周向間隔設置三個彈性爪11,彈性爪11的外壁為錐形,本實施例中,彈性爪11的內側的中間位置與芯軸本體12的側壁通過支撐體111連接(參見圖3),處于支撐體111兩側的彈性爪11的內側與芯軸本體12的側壁具有間隙,而且彈性爪11能夠圍繞支撐體111擺動進而使得三個彈性爪11的外壁至芯軸本體12的中心的徑向距離發(fā)生改變。另夕卜,鎖緊螺套2與芯軸本體12的前端部螺紋連接,當減振器皮帶輪3 (參見圖9)套在芯軸本體12上時,鎖緊螺套2能夠驅動減振器皮帶輪3張緊在三個彈性爪11的外壁上。
[0028]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在芯軸本體12的側壁上沿其周向間隔設置具有自動定心和自動匹配錐孔表面的三個彈性爪11,作為一種具體實施例,三個彈性爪11的外錐面理論制造錐度為1:10。然后,配置一個鎖緊螺套2來提供軸向壓緊力,進而推動被測減振器皮帶輪3的端面使彈性爪11產生變形來適應各種誤差分布的錐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