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救生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所屬救生設備的領域,是一種高樓救生繩。
【背景技術】
[0002]當前救生繩存在著繩頭容易打結,套在身上的帶子要勒緊身子的不足。
【發(fā)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當前救生繩存在著繩頭容易打結,套在身上的帶子要勒緊身子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救生繩。
[0004]本發(fā)明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救生繩,由自鎖掛勾、繩、繩盤、支架、鞍座、繩套、墻圈組成,在容易逃生的窗口附近墻上固定一個墻圈,條狀支架頂頭固定一豎直金屬8字形圈,支架上部一邊接一繩套,另一邊中部固定一軸,軸上套裝一繩盤,繩盤能轉動,軸頭擰上螺母擋住繩盤,鞍座一頭套在支架底部并能繞支架轉圈,鞍座底下的支架頭擰一螺母不讓鞍座滑脫,繩繞在繩盤上成繩圈,繩頭從8字形圈正面下圈穿進回頭繞8字形圈腰部半圈從反面下圈穿出,繩頭向上穿過壓在8字形圈腰部的繩從8字形圈的上圈正面穿進,繩頭固定自鎖掛勾,這樣組成一種救生繩。平時把鞍座轉到繩盤下方,收藏方便,當要使用時,把繩頭上的自鎖掛勾勾在墻圈上,上身套在繩套中,鞍座轉到身下并跨坐在鞍座上,抱住繩盤,跨出窗口,慢慢轉動繩盤,人也慢慢地往下降,結構簡單。
[0005]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比普通救生繩沒有繩頭容易打結或繞在下方物體上的可能,人坐在救生繩上的鞍座上也比較舒服,結構簡單。
【附圖說明】
[000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0007]附圖是本發(fā)明的側視示意圖。
[0008]圖中1.墻,2.墻圈,3.自鎖掛勾,4.繩頭,5.8字形圈,6.繩套,7.繩盤,8.繩圈,9.軸,10.螺母(一),11.條狀支架,12.螺母(二),13.鞍座。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在附圖中,墻⑴上固定墻圈(2),條狀支架(11)上裝8字形圈(5)、繩套(6)、軸
(9),鞍座(13)套在條狀支架(11)上,軸(9)頭擰螺母(10)( —),條狀支架(11)下部擰螺母(12)( 二),繩繞在繩盤(7)上成繩圈(8),繩頭(4)穿繞過8字形圈(5)固定自鎖掛勾⑶。
【主權項】
1.一種救生繩,由自鎖掛勾、繩、繩盤、支架、鞍座、繩套、墻圈組成,其特征是:在墻上固定一個墻圈,條狀支架頂頭固定一豎直金屬8字形圈,支架上部一邊接一繩套,另一邊中部固定一軸,軸上套裝一繩盤,繩盤能轉動,軸頭擰上螺母擋住繩盤,鞍座一頭套在支架底部并能繞支架轉圈,鞍座底下的支架頭擰一螺母不讓鞍座滑脫,繩繞在繩盤上成繩圈,繩頭從8字形圈正面下圈穿進回頭繞8字形圈腰部半圈從反面下圈穿出,繩頭向上穿過壓在8字形圈腰部的繩從8字形圈的上圈正面穿進,繩頭固定自鎖掛勾。
【專利摘要】一種救生繩,所屬救生設備的領域,解決救生繩繩頭易打結或繞在下邊物體上的問題,在墻上固定一個墻圈,支架頂頭固定一8字形圈,支架上部一邊接一繩套,另一邊中部固定一軸,軸上套裝一繩盤,軸頭擰上螺母,鞍座一頭套在支架底部,支架頭擰一螺母,繩繞在繩盤上成繩圈,繩頭從8字形圈正面下圈穿進回頭繞8字形圈腰部半圈從反面下圈穿出,繩頭向上穿過壓在8字形圈腰部的繩從8字形圈的上圈正面穿進,繩頭固定自鎖掛勾。當要使用時,把繩頭上的自鎖掛勾勾在墻圈上,上身套在繩套中,鞍座轉到身下并跨坐在鞍座上,抱住繩盤,跨出窗口,慢慢轉動繩盤,人也慢慢地往下降,結構簡單。
【IPC分類】A62B1-06
【公開號】CN104826244
【申請?zhí)枴緾N201410046808
【發(fā)明人】朱培池
【申請人】朱培池
【公開日】2015年8月12日
【申請日】2014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