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毛片基地免费,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电影,中天堂国产日韩欧美,中国国产aa一级毛片,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成人不卡在线

印刷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27713閱讀:1120來源:國知局
印刷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印刷裝置。



背景技術:

作為印刷裝置,例如,已知一種向印刷介質(zhì)噴出油墨而形成(印刷)圖像的噴墨打印機。作為供噴墨打印機實施印刷的印刷介質(zhì),例如,除了復印紙張那樣的單頁紙之外,還存在以被卷繞成卷筒狀的狀態(tài)而被供給的卷筒紙。

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圖像形成裝置(印刷裝置),其特征在于,風在將被實施了印刷的卷筒紙向排出方向進行引導的排出引導件的表面上向輸送方向流通(特征在于,具備這種排出引導件)。根據(jù)該圖像形成裝置,在卷筒紙與排出引導件的表面之間形成空氣層,其結果為,不會產(chǎn)生由卷筒紙與排出引導件的表面之間的摩擦引起的靜電,從而卷筒紙不會被靜電吸附在排出引導件的表面上,由此卷筒紙順暢地向排出方向被引導。

但是,在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的圖像形成裝置中,在欲使圖像形成后(印刷后)的卷筒紙熱干燥的情況下,尤其是在欲通過對引導卷筒紙的排出引導件的表面進行加熱從而實施卷筒紙的干燥的情況下,由于在卷筒紙和排出引導件的表面之間形成的空氣層,而存在無法有效地實施干燥的問題。對此,雖然考慮到利用暖風來形成空氣層的方法,但是存在暖風向裝置的周圍散熱等能量損失較大,從而無法效率地實施干燥的問題。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80802號公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是用于解決上述問題中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發(fā)明,并能夠作為以下的應用例或方式而實現(xiàn)。

應用例1

本應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裝置的特征在于,具備:印刷部,其對印刷介質(zhì)實施印刷;輸送面,被實施了印刷的所述印刷介質(zhì)在所述輸送面上被輸送;加熱部,其對所述輸送面進行加熱,所述輸送面具有所述印刷介質(zhì)滑動接觸的多個凸部。

根據(jù)本應用例,由于被實施了加熱的輸送面為具有印刷介質(zhì)滑動接觸的多個凸部的結構,即,由于印刷介質(zhì)與輸送面的接觸面積變小,因此較之于印刷介質(zhì)和與印刷介質(zhì)重疊的輸送面的整個面滑動接觸的情況,抑制了由摩擦引起的靜電的產(chǎn)生,其中,印刷介質(zhì)在所述輸送面上被輸送。此外,同時抑制了由靜電所導致的吸附。

此外,由于被實施了印刷的印刷介質(zhì)通過與被實施了加熱的輸送面的凸部滑動接觸(接觸)而被加熱,因此能夠更加效率地實施印刷介質(zhì)的干燥。

其結果為,在通過使印刷介質(zhì)與被實施了加熱的輸送面接觸從而更加效率地實施干燥的結構中,能夠實施抑制了由靜電所導致的向輸送面的吸附的印刷介質(zhì)的順暢的輸送(排出)。

應用例2

在上述應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裝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在與輸送所述印刷介質(zhì)的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在所述輸送面的俯視觀察時分離,在從所述第一方向進行的投影觀察時連續(xù)。

根據(jù)本應用例,由于被實施了加熱的輸送面的凸部成為如下的結構,即,在從印刷介質(zhì)被輸送的第一方向進行觀察的投影觀察時,在與印刷介質(zhì)被輸送的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連續(xù),因此,由于印刷介質(zhì)從輸送面通過,從而印刷介質(zhì)的整個面與任意的凸部滑動接觸。也就是說,由于印刷介質(zhì)的整個面與被實施了加熱的輸送面的凸部接觸,因此能夠實施減少了干燥不均的干燥。

應用例3

在上述應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裝置中,其特征在于,構成所述凸部的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一側的側面被形成為,隨著朝向所述第一方向而靠近所述印刷介質(zhì)滑動接觸的所述凸部的頂面。

根據(jù)本應用例,構成凸部的與第一方向相反的一側的側面被形成為,隨著趨向于第一方向而靠近印刷介質(zhì)滑動接觸的凸部的頂面。也就是說,即使在第一方向上被輸送的印刷介質(zhì)的端部抵接于構成凸部的與第一方向相反的一側的側面的情況下,也由于凸部的側面作為將印刷介質(zhì)的端部撈起的耙面而發(fā)揮作用,因此印刷介質(zhì)不會被卡住而能夠順暢地被輸送(排出)。

應用例4

在上述應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裝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被形成為,在所述輸送面的俯視觀察時,在與所述印刷介質(zhì)被輸送的第一方向以及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這兩個方向均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根據(jù)本應用例,由于凸部被形成為,在輸送面的俯視觀察時,在與印刷介質(zhì)被輸送的第一方向以及正交于第一方向的方向這兩個方向均交叉的方向上,即在輸送面上于傾斜的方向上延伸,因此,抑制了被輸送的印刷介質(zhì)的端部卡在構成凸部的與第一方向相反的一側的側面上的情況,從而能夠順暢地輸送(排出)印刷介質(zhì)。

應用例5

在上述應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裝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構成所述凸部的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一側的側面中包含引導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輸送的所述印刷介質(zhì)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角與所述引導面抵接的情況下,所述角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向朝向所述印刷介質(zhì)的外側的方向被施力。

根據(jù)本應用例,在構成凸部的與第一方向相反的一側的側面中包含引導面,在第一方向上被輸送的印刷介質(zhì)的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角與該引導面抵接的情況下,該角在第二方向上向朝向印刷介質(zhì)的外側的方向被施力。也就是說,即使在第一方向上被輸送的印刷介質(zhì)的端部的角抵接于構成凸部的與第一方向相反的一側的側面的情況下,也由于在所抵接的側面為該引導面的情況下,印刷介質(zhì)的端部的角向朝向印刷介質(zhì)的外側的方向被施力,因此能夠順暢地輸送(排出)印刷介質(zhì)。

應用例6

本應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裝置的特征在于,具備:印刷部,其對印刷介質(zhì)實施印刷;輸送面,被實施了印刷的所述印刷介質(zhì)在所述輸送面上以與該輸送面滑動接觸的方式而被輸送;加熱部,其對所述輸送面進行加熱,所述輸送面具有多個凹部。

根據(jù)本應用例,由于被實施了加熱的輸送面為具有多個凹部的結構,因此,印刷介質(zhì)滑動接觸的面積,即印刷介質(zhì)與輸送面的接觸面積變小,其中,印刷介質(zhì)在所述輸送面上以與該輸送面滑動接觸的方式而被輸送。因此,較之于印刷介質(zhì)和與印刷介質(zhì)重疊的輸送面的整個面滑動接觸的情況,抑制了由摩擦引起的靜電的產(chǎn)生。此外,同時抑制了由靜電所造成的吸附。

此外,由于被實施了印刷的印刷介質(zhì)通過與被實施了加熱的輸送面滑動接觸(接觸)而被加熱,因此能夠更加效率地實施印刷介質(zhì)的干燥。

其結果為,在通過使印刷介質(zhì)與被實施了加熱的輸送面接觸而效率地實施干燥的結構中,能夠實施抑制了由靜電引起的向輸送面的吸附的印刷介質(zhì)的順暢的輸送(排出)。

應用例7

在上述應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裝置中,其特征在于,構成所述凹部的所述印刷介質(zhì)被輸送的第一方向側的側面被形成為,隨著趨向于所述第一方向而靠近所述印刷介質(zhì)滑動接觸的所述輸送面。

根據(jù)本應用例,構成凹部的第一方向側的側面被形成為,隨著趨向于第一方向而靠近印刷介質(zhì)滑動接觸的輸送面。也就是說,即使在第一方向上被輸送的印刷介質(zhì)的端部抵接于構成凹部的第一方向側的側面的情況下,也由于凹部的側面作為將印刷介質(zhì)的端部撈起的耙面而發(fā)揮作用,因此能夠順暢地輸送(排出)印刷介質(zhì)。

應用例8

在上述應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裝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被形成為,在所述輸送面的俯視觀察時,在與所述印刷介質(zhì)被輸送的第一方向以及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這兩個方向均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根據(jù)本應用例,由于凹部被形成為,在輸送面的俯視觀察時,在與印刷介質(zhì)被輸送的第一方向以及正交于第一方向的方向這兩個方向均交叉的方向上,即在輸送面上于傾斜的方向上延伸,因此,抑制了被輸送的印刷介質(zhì)的端部嵌入凹部的情況,從而能夠順暢地輸送(排出)印刷介質(zhì)。

應用例9

在上述應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裝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構成所述凹部的所述第一方向側的側面中包含引導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輸送的所述印刷介質(zhì)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角與所述引導面抵接的情況下,所述角在與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向朝向所述印刷介質(zhì)的外側的方向被施力。

根據(jù)本應用例,在構成凹部的第一方向側的側面中包含引到面,在第一方向上被輸送的印刷介質(zhì)的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角與該引導面抵接的情況下,角在第二方向上向朝向印刷介質(zhì)的外側方向被施力。也就是說,即使在第一方向上被輸送的印刷介質(zhì)的端部的角抵接于構成凹部的第一方向側的側面的情況下,由于在所抵接的側面為該引導面的情況下,印刷介質(zhì)的端部的角向朝向印刷介質(zhì)的外側的方向被施力,因此能夠順暢地輸送(排出)印刷介質(zhì)。

附圖說明

圖1為模式化地表示作為實施方式1所涉及的印刷裝置的打印機的側視圖。

圖2為打印機的框圖。

圖3為用于對干燥部的主要部分的結構進行說明的模式圖。

圖4為圖3中的加熱板的a-a剖視圖。

圖5為圖3中的加熱板的b-b剖視圖。

圖6為圖5中的c部放大圖。

圖7為對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打印機所具備的干燥部的主要部分的結構進行說明的模式圖。

圖8為對圖7中的加熱板的b-b截面進行放大觀察時的截面放大圖。

圖9為對實施方式3所涉及的打印機所具備的干燥部的主要部分的結構進行說明的模式圖。

圖10為對圖9中的加熱板的b-b截面進行放大觀察時的截面放大圖。

圖11為對實施方式4所涉及的打印機所具備的干燥部的主要部分的結構進行說明的模式圖。

圖12為表示改變例1所涉及的加熱板的結構的模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將本發(fā)明具體化了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以下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而并不對本發(fā)明進行限定。另外,在以下的各圖中,為了使說明易于理解,存在以與實際不同的比例進行記載的情況。此外,在附圖上所標記的坐標中,z軸方向被設為上下方向,+z方向被設為上方向,y軸方向被設為前后方向,+y方向被設為前方向,x軸方向被設為左右方向,+x方向被設為左方向,x-y平面被設為水平面。

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即使在使用了正交、平行、固定等本來被嚴格地解釋的表現(xiàn)的情況下,這些表現(xiàn)也并不僅意味著嚴格的正交、平行、固定,也有包括在裝置性能上所容許的程度的誤差或在裝置制造時所產(chǎn)生的程度的誤差的含義。

實施方式1

圖1為模式化地表示作為實施方式1所涉及的“印刷裝置”的打印機100的側視圖。此外,圖2為打印機100的框圖。

打印機100為,能夠在作為“印刷介質(zhì)”的以被卷繞成卷筒狀的狀態(tài)而被供給的卷筒紙1上印刷圖像的噴墨打印機。

打印機100具備印刷部10、輸送部20、供給部30、收卷部40、輸送路徑50、干燥部60、控制部70等。

卷筒紙1從供給部30供給,隨著印刷,通過輸送路徑50,經(jīng)由印刷部10,并被收納在收卷部40中。

作為卷筒紙1,例如能夠使用優(yōu)質(zhì)紙、高光澤紙、銅版紙、涂布紙、合成紙以及由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p(polypropylene:聚丙烯)等形成的薄膜等。

印刷部10由印刷頭11、滑架12、導向軸13等構成。印刷頭11為具備噴出油墨滴的多個噴嘴的噴墨頭。導向軸13在與作為卷筒紙1進行移動的“第一方向”的輸送方向交叉的掃描方向(為圖1中的x軸方向,且為與本申請發(fā)明的“第二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2搭載印刷頭11,并通過由控制部70驅動控制的滑架電機14(參照圖2)而沿著導向軸13進行往返移動(掃描移動)。

控制部70通過交替地反復實施在使滑架12在掃描方向上移動的同時從印刷頭11噴出油墨滴的動作和通過輸送部20而使卷筒紙1在輸送方向上移動的輸送動作,從而在卷筒紙1上形成(印刷)所需的圖像。

另外,雖然在本實施方式中,印刷部10成為由在掃描方向上往返移動的串行式頭構成的結構,但是也可以為使噴出油墨的噴嘴在與輸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以橫跨卷筒紙1可被安置的范圍的方式而排列的行式頭的結構。而且,也可以為具有上述的所謂噴墨式的印刷頭以外的印刷部的印刷裝置。

輸送部20為在印刷部10中使卷筒紙1在輸送方向上移動的輸送機構,并且由帶有夾持輥的驅動輥21等構成。通過在驅動輥21與夾持輥之間夾持有卷筒紙1的狀態(tài)下對驅動輥21進行驅動,從而對卷筒紙1進行輸送。

驅動輥21通過由控制部70驅動控制的輸送電機22(參照圖2)而驅動。

另外,輸送部20并不限定于由這些輥構成的結構,例如也可以通過輸送帶等構成。

供給部30為對被實施印刷之前的卷筒紙1進行收納的收納部,供給部30在輸送路徑50中位于印刷部10的上游側,且具備放卷軸31等。

放卷軸31通過由控制部70驅動控制的放卷電機32(圖2參照)而進行旋轉,從而將所安置的卷筒紙1朝向被配置于供給部30的下游側的印刷部10放卷。

收卷部40為對完成了印刷的卷筒紙1進行收卷且以卷繞成卷筒狀的狀態(tài)進行收納的收納部,收卷部40在輸送路徑50中位于印刷部10的下游側,并具備收卷軸41等。

收卷軸41為通過由控制部70驅動控制的收卷電機42(參照圖2)而進行旋轉的旋轉軸,并以旋轉軸為軸心而對經(jīng)由印刷部10被輸送過來的卷筒紙1進行收卷。

輸送路徑50為將卷筒紙1從供給部30經(jīng)由印刷部10而輸送至收卷部40的輸送路徑,并且由包括在印刷部10的印刷區(qū)域對卷筒紙1進行支承的壓印板在內(nèi)的介質(zhì)支承部51以及旋轉桿部件52等構成。

旋轉桿部件52在介質(zhì)支承部51所構成的輸送路徑的下游側的端部與收卷部40之間,以橫跨卷筒紙1可被安置的卷筒紙1的寬度方向的范圍的方式而延伸。旋轉桿部件52的旋轉軸被固定支承在打印機100的主體上,旋轉桿部件52隨著與旋轉桿部件52抵接的卷筒紙1的移動而旋轉,并對卷筒紙1的移動進行支承。

干燥部60為對被實施了印刷的卷筒紙1實施干燥的部分,并且在輸送路徑50中位于印刷部10的下游側且收卷部40的上游側。具體而言,在印刷用的油墨使用了水系或熱固化性油墨的情況下,干燥部60在輸送過程中對被賦予了油墨滴的卷筒紙1進行加熱,以實施油墨的熱干燥或熱固化。在構成輸送路徑50的介質(zhì)支承部51內(nèi),在印刷部10的下游側且收卷部40的上游側處對卷筒紙1進行支承的區(qū)域作為干燥部60而被構成。

關于干燥部60的結構,將在下文敘述。

如圖2所示,控制部70具備輸入輸出部71、cpu72、存儲器73、檢測部74、頭驅動部75、電機驅動部76、加熱器控制部77、系統(tǒng)總線78等,并實施打印機100整體的集中控制。

輸入輸出部71在外部設備(例如個人計算機pc)與打印機100之間實施數(shù)據(jù)的發(fā)送接收。

cpu72為用于實施打印機100整體的控制的運算處理裝置,并經(jīng)由系統(tǒng)總線78而與輸入輸出部71、存儲器73、檢測部74、頭驅動部75、電機驅動部76、加熱器控制部77連接。

存儲器73為對供cpu72進行工作的程序進行存儲或對所需的信息進行印刷的區(qū)域,并由ram、rom、閃存等存儲元件構成。

cpu72根據(jù)被存儲在存儲器73中的程序或從外部設備接收的印刷任務(印刷指示),而對頭驅動部75、電機驅動部76、加熱器控制部77進行控制。

檢測部74由被設置在印刷部10、輸送部20、供給部30、收卷部40、輸送路徑50、干燥部60等打印機100內(nèi)部的預定的位置處的多個檢測器組(例如,線性編碼器、旋轉式編碼器、光學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等)組成,并對打印機100內(nèi)的工作狀況進行檢測(監(jiān)視),且將該檢測結果向控制部70輸出。具體而言,對沿著導向軸13進行掃描移動的滑架12的位置、輸送路徑50中的卷筒紙1的在寬度方向上的安置位置或輸送狀況(有無卡紙等)、卷筒紙1的有無或余量、印刷部10中的油墨的有無或余量、干燥部60的溫度等進行監(jiān)視。

圖3為用于對賦予本實施方式以特征的干燥部60的主要部分的結構進行說明的模式圖。

干燥部60由對在印刷部10的下游側的輸送路徑50上被輸送的卷筒紙1進行支承的加熱板61構成。加熱板61具備能夠對加熱板61整體大致均勻地進行加熱的加熱器62。加熱器62由電阻發(fā)熱體構成,并通過控制部70(加熱器控制部77)而被實施溫度控制。

加熱板61為x軸方向上的長度具有與作為打印機100的對象的卷筒紙1的最大寬度相比稍長的寬度的板狀體,如圖1所示,加熱板61以對卷筒紙1從印刷部10向位于該加熱板61的下方的收卷部40進行引導的方式而彎曲。卷筒紙1通過在與加熱板61的表面滑動接觸的同時被加熱,從而使被賦予的油墨干燥。也就是說,加熱板61的表面構成了被實施了印刷的印刷介質(zhì)(卷筒紙1)在其上被輸送的“輸送面”。此外,加熱器62為,對輸送面進行加熱的“加熱部”。

此外,如圖3所示,加熱板61在輸送面上具有卷筒紙1滑動接觸的多個凸部80。另外,圖3以將彎曲的加熱板61模式化地在輸送方向(第一方向)與x軸方向的平面上展開的方式而進行圖示。

凸部80為,其頂面(卷筒紙1滑動接觸的面)以大致圓形的形狀而突出的部分,并且凸部80以矩陣狀而排列有多個。

圖4為圖3中的加熱板61的a-a剖視圖,并且圖示了從第一方向進行觀察的投影視圖。

凸部80在與卷筒紙1被輸送的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x軸方向)上,在輸送面的俯視觀察時分離,在從第一方向進行的投影觀察時連續(xù)。也就是說,雖然在x軸方向中,多個凸部80以彼此分離的方式被配置,但是當從第一方向進行投影觀察時,通過與分離的部分重疊的凸部80,而以連續(xù)為平面狀的方式被配置。此外,凸部80被配置為,在卷筒紙1于加熱板61上向輸送方向被輸送的情況下,卷筒紙1滑動接觸的凸部80的頂面的面積在卷筒紙1的整個面上大致相等。

圖5為圖3中的加熱板61的b-b剖視圖,圖6為圖5中的c部放大圖。

構成凸部80的與第一方向相反的一側的側面80a被形成為,隨著趨向于卷筒紙1的輸送方向(第一方向)而靠近卷筒紙1滑動接觸的凸部80的頂面。

如上所述,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印刷裝置,能夠獲得如下的效果。

由于被加熱的輸送面(加熱板61)為具有卷筒紙1滑動接觸的多個凸部80的結構,即,卷筒紙1與輸送面的接觸面積與不具有凸部80的情況相比變小,因此,較之于卷筒紙1和與卷筒紙1重疊的輸送面的整個面滑動接觸的情況,抑制了由摩擦引起的靜電的產(chǎn)生,其中,卷筒紙1在輸送面上被輸送。此外,同時抑制了由靜電所導致的吸附。

此外,由于被實施了印刷的卷筒紙1通過與被實施了加熱的輸送面的凸部80滑動接觸(接觸)而被加熱,因此,與例如暖風加熱等相比,能夠更加效率地實施卷筒紙1的干燥。

其結果為,在通過使卷筒紙1與被實施了加熱的輸送面接觸而效率地實施干燥的結構中,能夠實施抑制了由靜電引起的向輸送面的吸附的卷筒紙1的順暢的輸送(排出)。

此外,由于被實施了加熱的輸送面的凸部80成為如下的結構,即,在從卷筒紙1被輸送的第一方向進行觀察的投影觀察時,在與卷筒紙1被輸送的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x軸方向)上連續(xù)的結構,因此,通過卷筒紙1從輸送面上通過,從而卷筒紙1的整個面與任意的凸部80滑動接觸。也就是說,由于卷筒紙1的整個面與被實施了加熱的輸送面的凸部80接觸,因此,能夠實施減少了干燥不均的干燥。

此外,構成凸部80的與第一方向相反的一側的側表面80a被形成為,隨著趨向于第一方向(卷筒紙1的輸送方向)而靠近卷筒紙1滑動接觸的頂面。也就是說,即使在第一方向上被輸送的卷筒紙1的端部抵接于構成凸部80的與第一方向相反的一側的側面的情況下,也由于凸部80的側面80a作為將卷筒紙1的端部撈起的耙面而發(fā)揮作用,因此,卷筒紙1不會被卡住而能夠順暢地被輸送(排出)。

實施方式2

接下來,對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印刷裝置進行說明。另外,在進行說明時,對于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部位使用相同的符號,并省略重復的說明。

雖然在實施方式1中,如圖3所示,對加熱板61在輸送面上具有卷筒紙1滑動接觸的多個凸部80進行了說明,但是實施方式2的特征在于,輸送面具有多個凹部。

圖7為用于對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打印機1002(圖示省略)所具備的干燥部602的主要部分的結構進行說明的模式圖。

打印機1002具備干燥部602以代替打印機100所具備的干燥部60。除了此點之外,打印機1002與打印機100相同。

干燥部602由對在印刷部10的下游側的輸送路徑50上被輸送的卷筒紙1進行支承的加熱板612構成。加熱板612具備能夠對加熱板612整體大致均勻地進行加熱的加熱器62。

為具有與作為打印機1002的對象的卷筒紙1的寬度(x軸方向上的長度)相比微長的寬度的板狀體,并且加熱板612與加熱板61相同地,以對卷筒紙1從印刷部10朝向位于該加熱板612的下方的收卷部40進行引導的方式而彎曲。卷筒紙1通過在與加熱板612的表面滑動接觸的同時被加熱,從而使被賦予的油墨干燥。也就是說,加熱板612的表面構成了被實施了印刷的印刷介質(zhì)(卷筒紙1)在其上被輸送的“輸送面”。此外,加熱器62為,對輸送面進行加熱的“加熱部”。

此外,如圖7所示,加熱板612在卷筒紙1滑動接觸的輸送面上具有多個凹部802。另外,圖7以將彎曲的加熱板612模式化地在輸送方向(第一方向)與x軸方向的平面上展開的方式而進行圖示。

凹部802的開口面的形狀為大致圓形,凹部802以矩陣狀而排列有多個。

圖8為對應于實施方式1的圖6,并對圖7中的加熱板612的b-b截面進行放大觀察時的截面放大圖。

構成凹部802的第一方向側的側面802a被形成為,隨著趨向于卷筒紙1的輸送方向(第一方向)而靠近卷筒紙1滑動接觸的輸送面。

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印刷裝置,由于被實施了加熱的輸送面為具有多個凹部802的結構,因此,卷筒紙1滑動接觸的面積,即卷筒紙1與輸送面的接觸面積變小,其中,卷筒紙1在輸送面上以與輸送面滑動接觸的方式被輸送。因此,較之于卷筒紙1和與卷筒紙1重疊的輸送面的整個面滑動接觸的情況,抑制了由摩擦引起的靜電的產(chǎn)生。此外,同時抑制了由靜電所導致的吸附。

此外,由于被實施了印刷的卷筒紙1通過與被實施了加熱的加熱板612的表面(輸送面)滑動接觸(接觸)而被加熱,因此能夠更加效率地實施卷筒紙1的干燥。

其結果為,在通過使卷筒紙1與被實施了加熱的輸送面接觸而效率地實施干燥的結構中,能夠實施抑制了由靜電引起的向輸送面的吸附的卷筒紙1的順暢的輸送(排出)。

此外,構成凹部802的第一方向側的側面802a被形成為,隨著趨向于第一方向(卷筒紙1的輸送方向)而靠近卷筒紙1滑動接觸的輸送面。也就是說,即使在第一方向上被輸送的卷筒紙1的端部抵接于構成凹部802的第一方向側的側面802a的情況下,也由于凹部802的側面802a作為將卷筒紙1的端部撈起的耙面而發(fā)揮作用,因此能夠順暢地輸送(排出)卷筒紙1。

實施方式3

接下來,對實施方式3所涉及的印刷裝置進行說明。另外,在進行說明時,對于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部位使用相同的符號,并省略重復的說明。

雖然在實施方式1中,如圖3所示,對加熱板61在輸送面上具有卷筒紙1滑動接觸的多個凸部80,并且凸部80為以其頂面(卷筒紙1滑動接觸的面)的形狀呈大致圓形的方式而突出的部分,而且凸部80以矩陣狀而排列有多個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是實施方式3的特征在于,凸部被形成為,在輸送面的俯視觀察時,在與卷筒紙1被輸送的第一方向以及正交于第一方向的方向這兩個方向均較差的方向上延伸。

圖9為用于對實施方式3所涉及的打印機1003(省略圖示)所具備的干燥部603的主要部分的結構進行說明的模式圖。

打印機1003具備干燥部603以取代打印機100所具備的干燥部60。除此之外,打印機1003與打印機100相同。

干燥部603由對在印刷部10的下游側的輸送路徑50上被輸送的卷筒紙1進行支承的加熱板613構成。加熱板613具備能夠對加熱板613整體大致均勻地進行加熱的加熱器62。

加熱板613為具有與作為打印機1003的對象的卷筒紙1的寬度(x軸方向上的長度)相比稍長的寬度的板狀體,并且加熱板613與加熱板61相同地,以對卷筒紙1從印刷部10向位于該加熱板613的下方的收卷部40進行引導的方式而彎曲。卷筒紙1通過在與加熱板613的表面滑動接觸的同時被加熱,從而使被賦予的油墨干燥。也就是說,加熱板613的表面構成了被實施了印刷的印刷介質(zhì)(卷筒紙1)在其上被輸送的“輸送面”。此外,加熱器62為對輸送面進行加熱的“加熱部”。

此外,如圖9所示,加熱板613在卷筒紙1滑動接觸的輸送面上具有多個凸部803。另外,圖9以將彎曲的加熱板613模式化地在輸送方向(第一方向)與x軸方向的平面上展開的方式而進行圖示。

凸部803被形成為,在輸送面的俯視觀察時,在與卷筒紙1被輸送的第一方向以及正交于第一方向的方向這兩個方向均交叉的方向上,即在輸送面上于傾斜的方向上延伸。

更具體而言,凸部803在加熱板613的-x側的區(qū)域(圖9所示的區(qū)域r)中,以隨著趨向于輸送方向而朝向-x側的方式延伸,在加熱板613的+x側的區(qū)域(圖9所示的區(qū)域l)中,以隨著趨向于輸送方向而朝向+x側的方式延伸。

打印機1003能夠針對寬度不同的卷筒紙1而實施印刷,在將卷筒紙1向打印機1003進行安置時,在輸送路徑50上以-x側為基準位置而進行安置。也就是說,在寬度不同的卷筒紙1中,在從加熱板613上通過時,卷筒紙1的-x側的端部始終位于區(qū)域r中。此外,+x側的端部始終位于區(qū)域l中。

因此,如圖9中用虛線所示的那樣,在卷筒紙1的端部被輸送過來的情況下,當其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角同凸部803的與第一方向相反的一側的側面803a內(nèi)的在傾斜方向上延伸的面803b抵接的情況下,卷筒紙1的角向朝向卷筒紙1的外側的方向被施力。

即,成為在構成凸部803的與第一方向相反的一側的側面803a中包含引導面(面803b)的結構,在第一方向上被輸送的卷筒紙1的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角與所述引導面(面803b)抵接的情況下,角在第二方向上向朝向卷筒紙1的外側的方向被施力。

圖10為對應于實施方式1的圖6,且對圖9中的加熱板613的b-b截面進行放大觀察時的截面放大圖。

構成凸部803的與第一方向相反的一側的側面803a被形成為,隨著趨向于卷筒紙1的輸送方向(第一方向)而靠近卷筒紙1滑動接觸的輸送面。

也就是說,圖10所示的側面803a為,在第一方向上被輸送的卷筒紙1的端部抵接于構成凸部803的與第一方向相反的一側的側面803a的情況下,作為將卷筒紙1的端部撈起的耙面而發(fā)揮功能的面,并且為作為引導面(面803b)而發(fā)揮功能的面,在第一方向上被輸送的卷筒紙1的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角與該引導面(面803b)抵接的情況下,角在第二方向上,向朝向卷筒紙1的外側的方向被施力。

卷筒紙1的輸送方向的端部以與x軸方向平行的方式被切斷的情況較多,在該情況下,若凸部803被形成為以與x軸方向平行的方式而延伸,則容易卡住卷筒紙1的輸送方向的端部。與此相對,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印刷裝置,由于凸部803被形成為,在輸送面的俯視觀察時,在與卷筒紙1被輸送的第一方向以及正交于第一方向的方向這兩個方向均交叉的方向上,即在輸送面上于傾斜方向上延伸,因此,抑制了被輸送的卷筒紙1的端部卡在構成凸部803的與第一方向相反的一側的側面803a上的情況,從而能夠順暢地輸送(排出)卷筒紙1。

此外,在構成凸部803的與第一方向相反的一側的側面803a中包含引導面,在第一方向上被輸送的卷筒紙1的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角與該引導面的情況下,該角在第二方向上,向朝向卷筒紙1的外側的方向被施力。也就是說,即使在第一方向上被輸送的卷筒紙1的端部的角抵接于構成凸部803的與第一方向相反的一側的側面803a的情況下,也由于在所抵接的側面803a為該引導面的情況下,卷筒紙1的端部的角向朝向卷筒紙1的外側的方向被施力,因此,卷筒紙1的角不會被卡住,從而能夠順暢地輸送(排出)卷筒紙1。

此外,構成凸部803的與第一方向相反的一側的側表面803a被形成為,隨著趨向于第一方向(卷筒紙1的輸送方向)而靠近卷筒紙1滑動接觸的輸送面。也就是說,即使在第一方向上被輸送的卷筒紙1的端部抵接于構成凸部803的與第一方向相反的一側的側面803a的情況下,也由于凸部803的側面803a作為將卷筒紙1的端部撈起的耙面而發(fā)揮作用,因此,能夠順暢地輸送(排出)卷筒紙1。

實施方式4

接下來,對實施方式4所涉及的印刷裝置進行說明。另外,在說明時,對于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部位使用相同的符號,并省略重復的說明。

雖然在實施方式3中,對凸部被形成為,在輸送面的俯視觀察時,在與卷筒紙1被輸送的第一方向以及正交于第一方向的方向這兩個方向均交叉的方向(傾斜方向)上延伸的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凹部被形成為,在與卷筒紙1被輸送的第一方向以及正交于第一方向的方向這兩個方向均交叉的方向(傾斜方向)上延伸。

圖11為用于對實施方式4所涉及的打印機1004(圖示省略)所具備的干燥部604的主要部分的結構進行說明的模式圖。

干燥部604由加熱板614構成,加熱板614具備能夠對加熱板614整體大致均勻進行加熱的加熱器62。如圖11所示,加熱板614在卷筒紙1滑動接觸的輸送面上具有多個凹部804。

凹部804被形成為,在輸送面的俯視觀察時,在與卷筒紙1被輸送的第一方向以及正交于第一方向的方向這兩個方向均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此外,與在實施方式2中所說明的凹部802(參照圖8)相同地,構成凹部804的第一方向側(輸送方向側)的側面被形成為,隨著趨向于第一方向(輸送方向)而靠近卷筒紙1滑動接觸的輸送面。此外,在構成凹部804的第一方向側的側面中包含引導面(面804b),在第一方向上被輸送的卷筒紙1的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角與該引導面(面804b)抵接的情況下,角在第二方向上,向朝向卷筒紙1的外側的方向被施力。

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由于凹部804被形成為,在輸送面的俯視觀察時,在與卷筒紙1被輸送的第一方向以及正交于第一方向的方向這兩個方向均交叉的方向上,即在輸送面上于傾斜的方向上延伸,因此,抑制了被輸送的卷筒紙1的端部嵌入凹部804的情況,從而能夠順暢地輸送(排出)卷筒紙1。

此外,構成凹部804的第一方向側的側面被形成為,隨著趨向于第一方向(卷筒紙1的輸送方向)而靠近卷筒紙1滑動接觸的輸送面。也就是說,即使在第一方向上被輸送的卷筒紙1的端部抵接于構成凹部804的第一方向側的側面的情況下,也由于凹部804的側面作為將卷筒紙1的端部撈起的耙面而發(fā)揮作用,因此,能夠順暢地輸送(排出)卷筒紙1。

此外,在構成凹部804的第一方向側的側面中包含引導面,在第一方向上被輸送的卷筒紙1的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角與該引導面抵接的情況下,角在第二方向上,向朝向卷筒紙1的外側的方向被施力。也就是說,即使在第一方向上被輸送的卷筒紙1的端部的角抵接于構成凹部804的第一方向側的側面的情況下,也由于在所抵接的側面為該引導面的情況下,卷筒紙1的端部的角向朝向卷筒紙1的外側的方向被施力,因此能夠順暢地輸送(排出)卷筒紙1。

另外,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實施方式,能夠對上述的實施方式加以各種改變或改良等。在下文中,對改變例進行敘述。在此,對于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部位使用相同的符號,并省略重復的說明。

改變例1

圖12為表示改變例1所涉及的加熱板615的結構的模式圖。

在實施方式2中,如圖7所示,對如下情況進行了說明,即,凹部802的開口面的形狀為大致圓形,并且凹部802以矩陣狀而排列有多個。但是,只要以在卷筒紙1于加熱板上向輸送方向被輸送的情況下,卷筒紙1滑動接觸的輸送面的面積在卷筒紙1的整個面上大致相等的方式被配置,那么凹部802的配置并不限定于矩陣狀的排列。

例如,如圖12所示,也可以為凹部802被緊密地排列的區(qū)域與未排列的凹部802的區(qū)域或凹部802被稀疏地排列的區(qū)域被交替地配置。

通過以此方式構成,例如在欲將隨著卷筒紙1的輸送,卷筒紙1連續(xù)地滑動接觸且被加熱的時間設為預定的時間以上的情況下等,能夠通過與之對應地設置為排列有凹部802的區(qū)域來應對。

另外,優(yōu)選為,對于未排列有凹部802的區(qū)域或者凹部802被稀疏地排列的區(qū)域的配置或該區(qū)域的面積,考慮由卷筒紙1的滑動接觸引起的靜電所造成的吸附,并對包括卷筒紙1的剛性和輸送路徑的結構、輸送單元、輸送精度等在內(nèi)的項目實施充分的評價。

此外,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被設置在輸送面上的凹部也可以不是凹部,而是由例如貫穿加熱板的孔構成。

符號說明

1…卷筒紙;10…印刷部;11…印刷頭;12…滑架;13…導向軸;14…滑架電機;20…輸送部;21…驅動輥;22…輸送電機;30…供給部;31…放卷軸;32…放卷電機;40…收卷部;41…收卷軸;42…收卷電機;50…輸送路徑;51…介質(zhì)支承部;52…旋轉桿部件;60…干燥部;61…加熱板;62…加熱器;70…控制部;71…輸入輸出部;72…cpu;73…存儲器;74…檢測部;75…頭驅動部;76…電機驅動部;77…加熱器控制部;78…系統(tǒng)總線;80…凸部;80a…側面;100…打印機。

當前第1頁1 2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