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Led發(fā)光燈管的改進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LED燈串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ー種便于更換基座和燈罩的LED發(fā)光燈管的改進結構。
背景技術:
LED燈串已經成為居民生活中和商家經營活動中的常用物品,它給行人帶來了明亮,給商家?guī)砹烁嗟纳狻,F有的燈串種類很多,主要是用外罩套合于燈串外,形成一種裝飾風貌。但是此種設計,其外罩與固定座是固定連接的,不可拆裝。其造型単一,無法更換外罩和固定座,使用極為不方便。傳統(tǒng)的LED燈串的固定座多為卡扣,燈罩與固定座通過若干卡扣連接,使得LED燈串固定不穩(wěn)固,容易變形。
實用新型內容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點的問題,提供ー種LED發(fā)光燈管的改進結構,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所述基座和燈罩便于更換,結構穩(wěn)固,形狀多變,使用方便。ー種LED發(fā)光燈管的改進結構,包括LED發(fā)光燈管本體,所述LED發(fā)光燈管本體包括殼體、線路板和LED燈體,所述LED燈體串聯連接,所述LED燈體設置于所述線路板上,所述線路板設置于所述殼體內,所述殼體的一端面連接有基座,所述殼體的另一端面連接有燈罩。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基座與所述殼體活動連接,所述基座內側壁上開設有凹槽,所述殼體與基座連接的一端面的兩側外部設有凸柱,所述凸柱卡設有所述凹槽中。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燈罩與所述殼體活動連接,所述燈罩的兩側端部設有卡合部,所述殼體與所述燈罩連接的一端面的兩側內部設有卡持部,所述卡合部卡持于所述卡持部中。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殼體的兩端設有端蓋,所述端蓋通過螺絲與所述殼體連接。上述LED發(fā)光燈管的改進結構,其結構穩(wěn)固、簡單,所述基座和燈罩可更換,所述殼體可連接不同形狀的燈罩和基座,組成各種形狀,提高了視覺效果,美化了環(huán)境。所述基座和殼體之間通過凸柱和凹槽進行卡合,所述殼體與燈罩之間通過卡合部和卡持部進行卡合,便于拆裝,使用方便,組裝效率高。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整體結構分解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整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圖2的結構剖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ニ整體結構分解圖。[0014]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ニ整體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圖5的結構剖視圖。以下是本實用新型零部件符號標記說明LED發(fā)光燈管本體100、殼體110、凸柱111、卡持部112、線路板120、LED燈體130、基座140、凹槽141、燈罩150、卡合部151、端蓋160。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歩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技術手段以及所達到的具體目的、功能,解析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與精神,藉由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的詳述得到進一歩的了解。ー種LED發(fā)光燈管的改進結構,包括LED發(fā)光燈管本體100,所述LED發(fā)光燈管本體100包括殼體110、線路板120和LED燈體130,所述LED燈體130串聯連接。所述LED燈體130設置于所述線路板120上,所述線路板120設置于所述殼體110內。所述殼體110的一端面活動連接有基座140,所述殼體110的另一端面活動連接有燈罩150。所述基座140內側壁上開設有凹槽141,所述殼體110與基座140連接的一端面的兩側外部設有凸柱111,所述凸柱111卡設有所述凹槽141中。安裝時,把所述殼體110兩側部的凸柱111卡合于所述基座140內側壁的凹槽141內即可,需要拆開時,只需將所述殼體110兩側部的凸柱111從所述凹槽141中拔出即可。所述燈罩150與所述殼體110活動連接,所述燈罩150的兩側端部設有卡合部151,所述殼體110與所述燈罩150連接的一端面的兩側內部設有卡持部112,所述卡合部151卡持于所述卡持部112中。所述殼體110的兩端設有端蓋160,所述端蓋160通過螺絲與所述殼體110連接。實施例一,如圖I、圖2和圖3所示,所述基座140呈U型,所述燈罩150呈長方形,所述LED燈體130設置于線路板120上,所述線路板120設置與殼體110內,使用吋,首先將所述基座140位置固定,把所述殼體110兩側部的凸柱111卡合于所述基座140的凹槽141中,然后把所述燈罩150兩側的卡合部151卡持于所述殼體110的卡持部112內,安裝完成,需要更換燈罩150或者殼體110時,直接取出需要更換的燈罩150或者殼體110,方便快捷。實施例ニ,如圖4、圖5和圖6所示,所述基座140呈V型,所述燈罩150呈圓弧形,所述LED燈體130設置于線路板120上,所述線路板120設置與殼體110內,使用吋,首先將所述基座140位置固定,把所述殼體110兩側部的凸柱111卡合于所述基座140的凹槽141中,然后把所述燈罩150兩側的卡合部151卡持于所述殼體110的卡持部112內,安裝完成,需要更換燈罩150或者殼體110時,直接取出需要更換的燈罩150或者殼體110,方便快捷。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所述基座140和燈罩150便于更換,結構穩(wěn)固,形狀多變,使用方便。所述殼體110可連接不同形狀的燈罩150和基座140,組成各種形狀,提高了視覺效果,美化了環(huán)境。所述基座140和殼體110之間通過凸柱111和凹槽141進行卡合,所述殼體110與燈罩150之間通過卡合部151和卡持部112進行卡合,便于拆裝,使用方便,組裝效率高。[0025]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1.ー種LED發(fā)光燈管的改進結構,包括LED發(fā)光燈管本體,所述LED發(fā)光燈管本體包括殼體、線路板和LED燈體,所述LED燈體串聯連接,所述LED燈體設置于所述線路板上,所述線路板設置于所述殼體內,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的一端面連接有基座,所述殼體的另一端面連接有燈罩。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LED發(fā)光燈管的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與所述殼體活動連接,所述基座內側壁上開設有凹槽,所述殼體與基座連接的一端面的兩側外部設有凸柱,所述凸柱卡設有所述凹槽中。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LED發(fā)光燈管的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燈罩與所述殼體活動連接,所述燈罩的兩側端部設有卡合部,所述殼體與所述燈罩連接的一端面的兩側內部設有卡持部,所述卡合部卡持于所述卡持部中。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LED發(fā)光燈管的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的兩端設有 端蓋,所述端蓋通過螺絲與所述殼體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LED發(fā)光燈管的改進結構,包括殼體、線路板和LED燈體,LED燈體串聯連接,LED燈體設置于線路板上,線路板設置于殼體內,殼體的一端面活動連接有基座,殼體的另一端面活動連接有燈罩。殼體與基座和燈罩均卡合連接,可拆裝。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基座和燈罩便于更換,結構穩(wěn)固,便于拆裝,使用方便,組裝效率高。
文檔編號F21V17/10GK202598219SQ20122019931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7日
發(fā)明者李云 申請人:東莞市奇易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