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焊弧逆變電源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散熱系統(tǒng)及逆變焊機。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逆變與整流是兩個相反的概念,整流是把交流電變換為直流電的過程,而逆變則是把直流電改變?yōu)榻涣麟姷倪^程,采用逆變技術的弧焊電源稱為逆變焊機。其中,逆變器采用移相全橋諧振電路,并接入諧振電感和諧振電容來實現(xiàn)軟開關。然而,逆變器的每個器件在工作時都會產(chǎn)生熱損耗,這個損耗會使器件溫度升高,高的溫度會使器件工作不穩(wěn)定,工作時間減短,甚至立即造成損壞。因此,需要配套優(yōu)良的散熱系統(tǒng)。
現(xiàn)有的逆變焊機都是采取強制性風冷,但是忽略了利用風冷帶來的不良后果。比如在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下(如大型建造工地,沿海),灰塵、金屬粉末等雜質(zhì)隨著風機吹入依附在逆變器的功率器件表面造成高壓短路,從而損壞功率器件,同樣空氣中雨水、水蒸氣、酸堿性空氣的流入也會加速逆變器件與逆變電源的中樞系統(tǒng)(控制板)的腐蝕與短路損壞,從而降低其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散熱系統(tǒng),旨在解決傳統(tǒng)的逆變焊機存在的散熱時易進入灰塵、水分以及金屬粉末的技術問題。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散熱系統(tǒng),包括:殼體、與所述殼體連接的風機、設于所述殼體內(nèi)且與所述風機相對并形成有散熱通道以對逆變器件散熱的散熱器以及設于所述散熱器和所述殼體之間且用于遮擋所述散熱器的擋風組件;所述殼體上設有進風口,所述進風口處連接有與所述風機配合且用于阻隔外界雜質(zhì)進入所述風機內(nèi)的防護件;所述擋風組件上開設有與所述散熱器相對應的避讓口;所述逆變器件通過所述避讓口固定于所述散熱器上以使得所述散熱器將所述逆變器件的熱量導出并通過所述散熱通道進行散熱。
作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
進一步地,所述擋風組件包括設于所述散熱器的一側(cè)的第一擋風板、設于所述散熱器的另一側(cè)的第二擋風板以及連接于所述第一擋風板和所述第二擋風板的上端的中隔板;所述第一擋風板和所述第二擋風板的下端分別與所述殼體的底部連接,所述中隔板與所述殼體的頂部之間形成有容納腔。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擋風板和所述第二擋風板對稱設置;所述第一擋風板包括與所述散熱器連接且用于開設所述避讓口的第一連接部、沿著所述第一連接部的一端朝向所述殼體內(nèi)彎折且用于收容所述風機的第二連接部以及沿著所述第一連接部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殼體外彎折的第三連接部;所述第三連接部上設有供線纜穿過的第一連接孔。
進一步地,第一擋風板、所述第二擋風板和所述中隔板均采用電解板。
進一步地,所述防護件包括用于安裝所述風機的風機固定板、扣合于所述風機固定板上的外罩殼以及設于所述風機固定板和所述外罩殼之間的防塵罩;所述外罩殼包括與所述風機相對的第一側(cè)面以及由所述第一側(cè)面朝向所述風機的一側(cè)延伸的第二側(cè)面;所述第一側(cè)面上設有多個百葉窗式通風葉板,所述通風葉板朝下傾斜設置;所述第二側(cè)面上且位于所述外罩殼的底部開設有孔。
進一步地,所述散熱器包括第一散熱體以及與所述第一散熱體相對設置的第二散熱體;所述第一散熱體與所述第二散熱體配合以在所述第一散熱體和所述第二散熱體之間形成所述散熱通道;所述第一散熱體上設有多條第一散熱槽,所述第二散熱體上設有多條第二散熱槽,所述第一散熱槽和所述第二散熱槽相對設置。
進一步地,散熱系統(tǒng)還包括設于所述散熱器和所述擋風組件之間以對所述散熱器絕緣的絕緣組件。
進一步地,所述絕緣組件包括連接于所述第一散熱體上的第一絕緣板、連接于所述第二散熱體上的第二絕緣板、覆蓋于所述第一散熱體和所述第二散熱體的上端面的第三絕緣板以及覆蓋于所述第一散熱體和所述第二散熱體的下端面的第四絕緣板;所述第一絕緣板和/或所述第二絕緣板通過緊固件與所述散熱器連接;所述緊固件上套設有絕緣墊圈。
進一步地,所述逆變器件包括連接于所述散熱器的一側(cè)的一次整流器、電連接于所述一次整流器處的全橋逆變器、與所述全橋逆變器電連接的主變壓器、與所述主變壓器電連接且設于所述散熱器的另一側(cè)的二次整流器以及與所述二次整流器電連接且設于所述殼體的底部的電抗器;所述二次整流器處電連接有電源輸出件,所述擋風組件上設有供電源輸出件穿過的第二連接孔。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逆變焊機,包括如前所述的散熱系統(tǒng)。
本發(fā)明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的技術效果是:通過設置的風機、散熱器、擋風組件以及防護件,空氣中的冷空氣經(jīng)過風機,由于殼體內(nèi)的散熱器形成有一個密封狹小的散熱通道,從而提高空氣流動速度,同時,擋風組件和防護件可防止在強迫風冷時灰塵、水蒸氣、金屬粉末等雜質(zhì)會被氣流帶進設備,而滋生內(nèi)部污染或照成高壓短路,從而起到三防的作用,因此,可適應各種惡劣的環(huán)境,并利用殼體內(nèi)在散熱通道內(nèi)快速流動的氣流帶走逆變器件所產(chǎn)生的熱量,而完成逆變器件的散熱過程,使得逆變焊機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逆變焊機的爆炸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散熱系統(tǒng)的結(jié)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散熱系統(tǒng)的第一擋風板的結(jié)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散熱系統(tǒng)的風機和防護件的結(jié)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散熱系統(tǒng)的外罩殼的結(jié)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散熱系統(tǒng)的散熱器的爆炸圖;
圖7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散熱系統(tǒng)的散熱器設置的二次整流器的結(jié)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圖中:1-殼體,10-容納腔,11-頂蓋,12-右側(cè)蓋,13-底殼,14-前面板,141-百葉窗加強筋,15-前殼,151-塑殼百葉窗,152-控制鐵板,16-左側(cè)蓋,17-后殼,18-把手,2-風機,21-風機固定板,211-連接肋,22-防塵罩,221-防塵主體,222-網(wǎng)狀過濾部,223-連接缺口,23-外罩殼,231-第一側(cè)面,2311-通風葉板,232-第二側(cè)面,2321-孔,3-散熱器,31-第一散熱體,311-第一散熱槽,3111-第一延伸壁,32-第二散熱體,321-第二散熱槽,3211-第二延伸壁,3212-擾流凸起,33-散熱通道,34-絕緣連接槽,341-凸出部,4-絕緣組件,41-散熱器支架,42-絕緣墊圈,43-第一絕緣板,431-第一掏空部,44-第二絕緣板,441-第二掏空部,45-第三絕緣板,46-第四絕緣板,5-擋風組件,51-第一擋風板,511-第一連接部,5111-第一避讓口,512-第二連接部,513-第三連接部,5131-第一連接孔,52-第二擋風板,521-第二連接孔,522-第二避讓口,53-中隔板,6-一次整流器,61-全橋逆變器,7-主變壓器,8-二次整流器,81-空氣開關,82-電源輸出件,9-電抗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發(fā)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長度”、“寬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nèi)”、“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發(fā)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連接”、“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連接,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連接,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jié)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散熱系統(tǒng)及逆變焊機,散熱效果好,同時,可防止在強迫風冷時灰塵、水蒸氣金屬粉末等雜質(zhì)會被氣流帶進設備,從而起到三防的作用,延長了逆變焊接的使用壽命。
請參閱附圖1~附圖7,該散熱系統(tǒng),包括:殼體1、與殼體1連接的風機2、設于殼體1內(nèi)且與風機2相對并形成有散熱通道33以對逆變器件散熱的散熱器3以及設于散熱器3和殼體1之間且用于遮擋散熱器3的擋風組件5;殼體1上設有進風口,進風口處連接有與風機2配合且用于阻隔外界雜質(zhì)進入風機2內(nèi)的防護件;擋風組件5上開設有與散熱器3相對應的避讓口;逆變器件通過避讓口固定于散熱器3上以使得散熱器3將逆變器件的熱量導出并通過散熱通道33進行散熱。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散熱系統(tǒng),通過設置的風機2、散熱器3、擋風組件5以及防護件,空氣中的冷空氣經(jīng)過風機2,由于殼體1內(nèi)的散熱器3形成有一個密封狹小的散熱通道33,從而提高空氣流動速度,同時,擋風組件5和防護件可防止在強迫風冷時灰塵、水蒸氣、金屬粉末等雜質(zhì)會被氣流帶進設備,而滋生內(nèi)部污染或照成高壓短路,從而起到三防的作用,因此,可適應各種惡劣的環(huán)境,并利用殼體1內(nèi)在散熱通道33內(nèi)快速流動的氣流帶走逆變器件所產(chǎn)生的熱量,而完成逆變器件的散熱過程,使得逆變焊機使用壽命長。
優(yōu)選地,請參閱圖1、圖2和圖3,為了便于裝配逆變器件,同時有助于散熱以及避免外部雜質(zhì)進入通道,擋風組件5包括設于散熱器3的一側(cè)的第一擋風板51、設于散熱器3的另一側(cè)的第二擋風板52以及連接于第一擋風板51和第二擋風板52的上端的中隔板53;第一擋風板51和第二擋風板52的下端分別與殼體1的底部連接,中隔板53與殼體1的頂部之間形成有容納腔10。
此外,為了起到更好的散熱作用,以及方便設置逆變器件,第一擋風板51和第二擋風板52對稱設置;第一擋風板51包括與散熱器3連接且用于開設避讓口的第一連接部511、沿著第一連接部511的一端朝向殼體1內(nèi)彎折且用于收容風機2的第二連接部512以及沿著第一連接部511的另一端朝向殼體1外彎折的第三連接部513;第三連接部513上設有供線纜穿過的第一連接孔5131。細化地,避讓口包括設于第一擋風板51上的第一避讓口5111以及設于第二擋風板52上的第二避讓口522;第一避讓口5111和第二避讓口522均設為方形孔。此外,考慮到流入通道內(nèi)的酸堿水蒸氣具有腐蝕作用,因此,為了減少了第一擋風板51、第二擋風板52和中隔板53自身的危害,第一擋風板51、第二擋風板52和中隔板53均采用電解板。
優(yōu)選地,請參閱圖1、圖4和圖5,防護件包括用于安裝風機2的風機固定板21、扣合于風機固定板21上的外罩殼23以及設于風機固定板21和外罩殼23之間的防塵罩22;外罩殼23包括與風機2相對的第一側(cè)面231以及由第一側(cè)面231朝向風機2的一側(cè)延伸的第二側(cè)面232;第一側(cè)面231上設有多個百葉窗式通風葉板2311,通風葉板2311朝下傾斜設置;第二側(cè)面232上且位于外罩殼23的底部開設有孔2321。通過在底部開孔2321,考慮到灰塵、金屬粉末等進入外罩殼23后,還可以從孔2321中漏出,減少空氣中的灰塵,金屬粉末等進入通道內(nèi)。
細化地,為了進一步對酸堿性空氣、水蒸氣、灰塵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以及防止大塊的金屬異物進入或者撞擊而損壞風機2,防塵罩22包括防塵主體221以及設于防塵主體221上的網(wǎng)狀過濾部222;網(wǎng)狀過濾部222與通風葉板2311相對設置。防塵主體221呈方形,方形防塵主體221的四角處設有用于與風機固定板21和/或外罩殼23卡接的連接缺口223??梢岳斫獾?,連接缺口223用于與風機固定板21卡接;或者,連接缺口223用于與外罩殼23卡接;或者,連接缺口223用于與風機固定板21和外罩殼23卡接。
細化地,為了便于裝配,風機固定板21包括板體、設于板體中部且用于安裝風機2的圓孔以及設于板體的側(cè)部且用于與殼體1可拆卸連接的連接肋211,連接肋211上設有固定孔。
優(yōu)選地,請參閱圖1、圖2、圖6和圖7,散熱器3包括第一散熱體31以及與第一散熱體31相對設置的第二散熱體32;第一散熱體31與第二散熱體32配合以在第一散熱體31和第二散熱體32之間形成散熱通道33;第一散熱體31上設有多條第一散熱槽311,第二散熱體32上設有多條第二散熱槽321,第一散熱槽311和第二散熱槽321相對設置。細化地,為了起到更好的散熱作用,每兩條第一散熱槽311之間形成有第一延伸壁3111,第一延伸壁3111的厚度從第一散熱槽311的閉口端朝向第一散熱槽311的開口端逐漸變?。幻績蓷l第二散熱槽321之間形成有第二延伸壁3211,第二延伸壁3211的厚度從第二散熱槽321的閉口端朝向第二散熱槽321的開口端逐漸變薄。優(yōu)選地,為了起到擾流作用,第一延伸壁3111和第二延伸壁3211上形成有鋸齒狀的擾流凸起3212。
此外,為了便于支撐散熱器3,同時,有助于散熱,散熱器3與殼體1的底部之間還設有空腔,空腔內(nèi)安裝有用于支撐第四絕緣板46的散熱器支架41,散熱器支架41的另一端與殼體1的底部固定。
優(yōu)選地,考慮到人身安全問題,與殼體1隔離開來,以起到絕緣作用,而且還有固定加固的作用,散熱系統(tǒng)還包括設于散熱器3和擋風組件5之間以對散熱器3絕緣的絕緣組件4。細化地,絕緣組件4包括連接于第一散熱體31上的第一絕緣板43、連接于第二散熱體32上的第二絕緣板44、覆蓋于第一散熱體31和第二散熱體32的上端面的第三絕緣板45以及覆蓋于第一散熱體31和第二散熱體32的下端面的第四絕緣板46;第一絕緣板43和/或第二絕緣板44通過緊固件與散熱器3連接;緊固件上套設有絕緣墊圈42。絕緣墊圈42優(yōu)選采用尼龍塑料材質(zhì)。可以理解地,第一絕緣板43通過緊固件與散熱器3連接;或者,第二絕緣板44通過緊固件與散熱器3連接;或者,第一絕緣板43和第二絕緣板44均通過緊固件與散熱器3連接。
此外,為了便于穩(wěn)固連接,同時起到好的絕緣作用,第一散熱體31和/或第二散熱體32上還設有用于與絕緣支架相連的絕緣連接槽34,絕緣連接槽34的開口端設有用于抵接絕緣支架的凸出部341。
細化地,為了進一步方便安裝逆變器件,同時起到好的絕緣作用,第一絕緣板43和第二絕緣板44上均設有掏空部,具體地,掏空部包括設于第一絕緣板43上的第一掏空部431以及設于第二絕緣板44上的第二掏空部441。
進一步地,逆變器件包括連接于散熱器3的一側(cè)的一次整流器6、電連接于一次整流器6處的全橋逆變器61、與全橋逆變器61電連接的主變壓器7、與主變壓器7電連接且設于散熱器3的另一側(cè)的二次整流器8以及與二次整流器8電連接且設于殼體1的底部的電抗器9;二次整流器8處電連接有電源輸出件82,擋風組件5上設有供電源輸出件82穿過的第二連接孔521。
逆變電源的工作原理:電網(wǎng)電壓經(jīng)空氣開關81,通過一次整流器6成為直流,再通過全橋逆變器61,需說明的是,全橋逆變器61由2個igbt(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也即雙極型晶體管)組成,在驅(qū)動信號作用下,將直流轉(zhuǎn)變成中頻交流電的,然后通過主變壓器7降壓后到二次整流器8(或快速恢復二極管)成為直流,最后流經(jīng)電抗器9濾波輸出穩(wěn)定的連續(xù)的電流,以保證焊接質(zhì)量。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逆變焊機,包括如前的散熱系統(tǒng)。
細化地,逆變焊機的殼體1包括頂蓋11、底殼13以及分別設于底殼13四側(cè)的左側(cè)蓋16、右側(cè)蓋12、前面板14以及后殼17;前面板14上安裝有百葉窗加強筋141,進一步地,前面板14上還可以設置塑殼百葉窗151。此外,前面板14上裝有前殼15,前殼15上安裝控制鐵板152。前殼15采用塑料殼,為了便于操作,在頂蓋11上設有把手18。
以上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