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光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拋光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結構簡單的拋光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拋光機是一種電動工具,拋光機由底座、拋盤、拋光織物、拋光罩及蓋等基本元件組成。電動機固定在底座上,固定拋光盤用的錐套通過螺釘與電動機軸相連。拋光織物通過套圈緊固在拋光盤上,電動機通過底座上的開關接通電源起動后,便可用手對試樣施加壓力在轉動的拋光盤上進行拋光。拋光過程中加入的拋光液可通過固定在底座上的塑料盤中的排水管流入置于拋光機旁的方盤內(nèi)。拋光罩及蓋可防止灰土及其他雜物在機器不使用時落在拋光織物上而影響使用效果。
[0003]現(xiàn)有的拋光裝置加工預定形狀,加工復雜,加工工時長。因此,實有必要設計一種改進的拋光裝置。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拋光裝置,其拋光工件結構簡單,加工工時短。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0006]一種拋光裝置,其包括第一馬達、第一轉軸、靠模、第一軸承、第二軸承、載具、砂帶輪、第二轉軸、第二馬達,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平行設置,所述第一馬達驅動第一轉軸轉動,所述第二馬達驅動第二轉軸轉動,所述靠模、第一軸承、第二軸承、載具均安裝在第一轉軸上并能隨著第一轉軸轉動,所述第一軸承位于靠模的前方,所述第二軸承位于第一軸承的前方,所述載具位于第二軸承的前方,其中所述拋光裝置還設有安裝在第一轉軸上并位于載具前端的工件,所述砂帶輪安裝在第二轉軸的前端,所述砂帶輪用于拋光安裝在第二轉軸前端的工件。
[0007]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砂帶輪拋光工件的結構簡單,由于靠模的設置,使得拋光工件的形狀和靠模一致即可,加工工時短。
[0008]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如下:
[0009]進一步地,所述拋光裝置還包括與第一馬達連接的第三轉軸,及連接第三轉軸和第一轉軸的第一松帶輪。
[0010]進一步地,所述拋光裝置還包括與第二馬達連接的第四轉軸,及連接第四轉軸和第二轉軸的第二松帶輪。
[0011]進一步地,所述第二轉軸上還安裝有轉接輪,所述轉接輪與靠模連接,所述第二馬達帶動第二轉軸轉動從而帶動轉接輪繞著靠模轉動。
[0012]進一步地,所述載具有包括靠近第二軸承的寬端部和靠近工件的窄端部,所述載具用于穩(wěn)定安裝工件。
[0013]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軸承和第二軸承的大小相同。
[0014]進一步地,所述靠模、第一軸承、第二軸承、載具的軸心線同軸。
[0015]進一步地,所述轉接輪與砂帶輪的軸心線同軸。
[0016]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馬達和第二馬達同時運作,所述砂帶輪和轉接輪同步轉動。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符合本實用新型拋光裝置的第一實施例。
[0018]圖2是符合本實用新型拋光裝置的第二實施例。
[0019]其中:100.拋光裝置,10.第一馬達,11.第一轉軸,12.靠模,13.第一軸承,14.第二軸承,15.載具,151.寬端部,152.窄端部,16.第三轉軸,17.第一松帶輪,21.砂帶輪,22.第二轉軸,23.第二馬達,24.轉接輪,25.第四轉軸,26.第二松帶輪。
[0020]如下將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和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22]如圖1所示,為符合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一種拋光裝置100,其包括第一馬達10、第一轉軸11、靠模12、第一軸承13、第二軸承14、載具15、砂帶輪21、第二轉軸22、第二馬達23。
[0023]所述第一轉軸11和第二轉軸22平行設置,所述第一馬達10驅動第一轉軸11轉動。所述第二馬達23驅動第二轉軸22轉動,所述靠模12、第一軸承13、第二軸承14、載具15均安裝在第一轉軸14上并能隨著第一轉軸11轉動。
[0024]第一軸承13位于靠模12的前方,所述第二軸承14位于第一軸承13的前方,所述載具15位于第二軸承14的前方。所述拋光裝置100還設有安裝在第一轉軸11上并位于載具15前端的工件200,所述砂帶輪21安裝在第二轉軸22的前端,所述砂帶輪21用于拋光安裝在第二轉軸22前端的工件200。
[0025]第二轉軸22上還安裝有轉接輪24,所述轉接輪24與靠模12連接,所述第二馬達23帶動第二轉軸14轉動從而帶動轉接輪24繞著靠模12轉動。所述載具15有包括靠近第二軸承14的寬端部151和靠近工件200的窄端部152,所述載具15用于穩(wěn)定安裝工件200。所述第一軸承13和第二軸承14的大小相同。
[0026]所述靠模12、第一軸承11、第二軸承12、載具15的軸心線同軸。所述轉接輪24與砂帶輪21的軸心線同軸。所述第一馬達10和第二馬達23同時運作,所述砂帶輪21和轉接輪24同步轉動。如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拋光裝置100還包括與第一馬達10連接的第三轉軸16,及連接第三轉軸16和第一轉軸11的第一松帶輪17。所述拋光裝置100還包括與第二馬達23連接的第四轉軸25,及連接第四轉軸25和第二轉軸的第二松帶輪26。與第一實施例相比,第二實施例的第一馬達和第二馬達的安裝地方更自由,但是缺點是成本更高。
[0027]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體的實施方式,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從上述構思出發(fā),不經(jīng)過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所作出的種種變換,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主權項】
1.一種拋光裝置,其包括第一馬達、第一轉軸、靠模、第一軸承、第二軸承、載具、砂帶輪、第二轉軸、第二馬達,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平行設置,所述第一馬達驅動第一轉軸轉動,所述第二馬達驅動第二轉軸轉動,所述靠模、第一軸承、第二軸承、載具均安裝在第一轉軸上并能隨著第一轉軸轉動,所述第一軸承位于靠模的前方,所述第二軸承位于第一軸承的前方,所述載具位于第二軸承的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拋光裝置還設有安裝在第一轉軸上并位于載具前端的工件,所述砂帶輪安裝在第二轉軸的前端,所述砂帶輪用于拋光安裝在第二轉軸前端的工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拋光裝置還包括與第一馬達連接的第三轉軸,及連接第三轉軸和第一轉軸的第一松帶輪。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拋光裝置還包括與第二馬達連接的第四轉軸,及連接第四轉軸和第二轉軸的第二松帶輪。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轉軸上還安裝有轉接輪,所述轉接輪與靠模連接,所述第二馬達帶動第二轉軸轉動從而帶動轉接輪繞著靠模轉動。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載具有包括靠近第二軸承的寬端部和靠近工件的窄端部,所述載具用于穩(wěn)定安裝工件。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軸承和第二軸承的大小相同。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模、第一軸承、第二軸承、載具的軸心線同軸。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接輪與砂帶輪的軸心線同軸。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馬達和第二馬達同時運作,所述砂帶輪和轉接輪同步轉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拋光裝置,其包括第一馬達、第一轉軸、靠模、第一軸承、第二軸承、載具、砂帶輪、第二轉軸、第二馬達,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平行設置,所述第一馬達驅動第一轉軸轉動,所述第二馬達驅動第二轉軸轉動,所述靠模、第一軸承、第二軸承、載具均安裝在第一轉軸上并能隨著第一轉軸轉動,所述第一軸承位于靠模的前方,所述第二軸承位于第一軸承的前方,所述載具位于第二軸承的前方,其中所述拋光裝置還設有安裝在第一轉軸上并位于載具前端的工件,所述砂帶輪安裝在第二轉軸的前端,所述砂帶輪用于拋光安裝在第二轉軸前端的工件。砂帶輪拋光工件的結構簡單,由于靠模的設置,使得拋光工件的形狀和靠模一致即可,加工工時短。
【IPC分類】B24B21-00, B24B17-02
【公開號】CN204546169
【申請?zhí)枴緾N201520128800
【發(fā)明人】吳加富, 繆磊
【申請人】蘇州富強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12日
【申請日】2015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