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度汽車發(fā)動機緊固件處理用拋丸機的拋丸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高強度汽車發(fā)動機緊固件處理用拋丸機的拋丸系統(tǒng),包括中心控制器,與中心控制器相連接并對其進行供電的電源,設置在中心控制器上的顯控屏,信號輸出端與中心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口相連接的激光感應器,與中心控制器相連接的自動拋丸電路,以及同時與該自動拋丸電路相連接的拋丸電機與拋丸循環(huán)系統(tǒng);該自動拋丸電路還與激光感應器的信號輸出端相連接。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高強度汽車發(fā)動機緊固件處理用拋丸機的拋丸系統(tǒng),提升了產品的智能性,降低了產品的使用成本,同時更好的節(jié)省了人力資源,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與維護周期。
【專利說明】
高強度汽車發(fā)動機緊固件處理用拋丸機的拋丸系統(tǒng)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高強度汽車發(fā)動機緊固件生產領域,具體是指一種高強度汽車發(fā)動機緊固件處理用拋丸機的拋丸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拋丸機是通過拋丸器將鋼砂鋼丸高速拋落沖擊在材料物體表面的一種處理技術,主要用于去除工件表面的粘砂、鐵銹、氧化皮、污物等,使工件表面呈現(xiàn)金屬本色,消除工件內部應力,提高工件抗疲勞性能,增加工件噴漆時的漆膜附著力,并最終達到提高工件表面及內在質量的目的。相比其他表面處理技術來說,它更快、更有效,并可對部分保留或沖壓后的鑄造過程。
[0003]在生產加工高強度汽車發(fā)動機緊固件時需要使用拋丸機,但是現(xiàn)有的拋丸機,其設備控制水平較低,自動化水平較低,智能化程度較低,在設備使用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工進行參與,大大提高了設備的使用成本,不利于設備的普及。
【發(fā)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高強度汽車發(fā)動機緊固件處理用拋丸機的拋丸系統(tǒng),提升了產品的智能性,降低了產品的使用成本,同時更好的節(jié)省了人力資源,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與維護周期。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xiàn):
[0006]高強度汽車發(fā)動機緊固件處理用拋丸機的拋丸系統(tǒng),包括中心控制器,與中心控制器相連接并對其進行供電的電源,設置在中心控制器上的顯控屏,信號輸出端與中心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口相連接的激光感應器,與中心控制器相連接的自動拋丸電路,以及同時與該自動拋丸電路相連接的拋丸電機與拋丸循環(huán)系統(tǒng);該自動拋丸電路還與激光感應器的信號輸出端相連接;該自動拋丸電路的電源輸入端與中心控制器的電源輸出端相連接、電源輸出端同時與拋丸電機和丸料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電源輸入端相連接、信號輸入端與激光感應器的信號輸出端相連接。
[0007]進一步的,所述自動拋丸電路由依次串聯(lián)的激光信號觸發(fā)電路、觸發(fā)判斷電路和供電輸出電路組成。
[0008]所述激光信號觸發(fā)電路由單向晶閘管VSl,三極管VTl,三極管VT2,P極經電阻Rl后與單向晶閘管VSI的第二電極相連接、N極與三極管VT2的發(fā)射極相連接的二極管DI,一端與三極管VTl的集電極相連接、另一端與三極管VT2的基極相連接的電阻R2,一端與三極管VT2的基極相連接、另一端經電容Cl后與三極管VT2的發(fā)射極相連接、滑動端與三極管VTI的基極相連接的滑動變阻器RPl,以及一端與三極管VTl的發(fā)射極相連接、另一端與三極管VT2的集電極相連接的電阻R3組成;其中,單向晶閘管VSl的第一電極與三極管VTl的集電極相連接,電容Cl的負極與三極管VT2的發(fā)射極相連接,單向晶閘管VSl的控制極作為該自動拋丸電路的信號輸入端且與激光感應器的信號輸出端相連接,單向晶閘管VSl的第二電極與二極管Dl的N極作為該自動拋丸電路的電源輸入端且與中心控制器的電源輸出端相連接。
[0009]所述觸發(fā)判斷電路由時基集成電路Ul,負極與時基集成電路Ul的管腳2相連接、正極與三極管VT2的集電極相連接的電容C2,一端同時與時基集成電路Ul的管腳6和管腳7相連接、另一端與電容C2的正極相連接的電阻R4,N極經電阻R5后與時基集成電路Ul的管腳3相連接、P極經電阻R7后與時基集成電路Ul的管腳I相連接的二極管D2,正極與二極管D2的P極相連接、負極與時基集成電路Ul的管腳I相連接的電容C3,以及一端與二極管D2的N極相連接、另一端同時與時基集成電路Ul的管腳4和管腳8相連接的電阻R6組成;其中,時基集成電路Ul的型號為NE555,電容C3的負極與三極管VT2的發(fā)射極相連接,時基集成電路Ul的管腳8還與三極管VTl的發(fā)射極相連接。
[0010]所述供電輸出電路由運算放大器Pl,P極與二極管D2的N極相連接、N極經電容C5后與運算放大器Pl的正輸入端相連接的二極管D3,正極與三極管VTl的發(fā)射極相連接、負極與二極管03的_及相連接的電容C4,以及正極與運算放大器Pl的負輸入端相連接、負極與運算放大器Pl的負電源端相連接的電容C6組成;其中,電容C6的負極與電容C3的負極相連接,電容C4的正極與運算放大器Pl的正電源端相連接,運算放大器Pl的輸出端與電容C6的負極組成該自動拋丸電路的電源輸出端且同時與拋丸電機和丸料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電源輸入端相連接。
[0011]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及有益效果:
[0012](I)本實用新型能夠自動根據(jù)激光感應器的感應信號自動控制拋丸電機和丸料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啟動與關閉,很好的提升了產品的智能性,降低了產品的使用成本,同時更好的節(jié)省了人力資源,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與維護周期。
[0013](2)本實用新型設置有自動拋丸電路,通過該電路能夠自動控制拋丸電機與丸料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運行,避免了人工操作,提升了系統(tǒng)的智能性,降低了操作失誤帶來的損失,提高了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框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自動拋丸電路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7]實施例
[0018]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中心控制器,與中心控制器相連接并對其進行供電的電源,設置在中心控制器上的顯控屏,信號輸出端與中心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口相連接的激光感應器,與中心控制器相連接的自動拋丸電路,以及同時與該自動拋丸電路相連接的拋丸電機與拋丸循環(huán)系統(tǒng);該自動拋丸電路還與激光感應器的信號輸出端相連接;該自動拋丸電路的電源輸入端與中心控制器的電源輸出端相連接、電源輸出端同時與拋丸電機和丸料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電源輸入端相連接、信號輸入端與激光感應器的信號輸出端相連接。
[0019]中心控制器采用工控機,顯控屏用于顯示工控機以及拋丸機上其他設備的運行情況與運行參數(shù),同時還能用于調整系統(tǒng)的工作參數(shù)。激光感應器設置在拋丸機的工件入口處,工件隨送料機進入拋丸機時將觸碰到激光感應器發(fā)出的激光光束,從而使得激光感應器捕捉到其的位置,并通過信號輸出端輸出信號。丸料循環(huán)系統(tǒng)能夠將使用后的丸料回收并清理后再次進行使用,拋丸電機主要用于控制拋丸器的運行。
[0020]如圖2所示,自動拋丸電路由依次串聯(lián)的激光信號觸發(fā)電路、觸發(fā)判斷電路和供電輸出電路組成。
[0021 ]激光信號觸發(fā)電路由單向晶閘管VSI,三極管VTl,三極管VT2,電阻Rl,電阻R2,電阻R3,電容Cl,以及二極管Dl組成。
[0022]連接時,二極管Dl的P極經電阻Rl后與單向晶閘管VSl的第二電極相連接、N極與三極管VT2的發(fā)射極相連接,電阻R2的一端與三極管VTl的集電極相連接、另一端與三極管VT2的基極相連接,滑動變阻器RPl的一端與三極管VT2的基極相連接、另一端經電容Cl后與三極管VT2的發(fā)射極相連接、滑動端與三極管VTl的基極相連接,電阻R3的一端與三極管VTl的發(fā)射極相連接、另一端與三極管VT2的集電極相連接。
[0023]其中,單向晶閘管VSI的第一電極與三極管VTI的集電極相連接,電容CI的負極與三極管VT2的發(fā)射極相連接,單向晶閘管VSl的控制極作為該自動拋丸電路的信號輸入端且與激光感應器的信號輸出端相連接,單向晶閘管VSl的第二電極與二極管Dl的N極作為該自動拋丸電路的電源輸入端且與中心控制器的電源輸出端相連接。
[0024]觸發(fā)判斷電路由時基集成電路Ul,電阻R4,電阻R5,電阻R6,電阻R7,二極管D2,電容C2,以及電容C3組成。
[0025]連接時,電容C2的負極與時基集成電路Ul的管腳2相連接、正極與三極管VT2的集電極相連接,電阻R4的一端同時與時基集成電路Ul的管腳6和管腳7相連接、另一端與電容C2的正極相連接,二極管02的_及經電阻R5后與時基集成電路Ul的管腳3相連接、P極經電阻R7后與時基集成電路Ul的管腳I相連接,電容C3的正極與二極管D2的P極相連接、負極與時基集成電路Ul的管腳I相連接,電阻R6的一端與二極管D2的N極相連接、另一端同時與時基集成電路Ul的管腳4和管腳8相連接。
[0026]其中,時基集成電路Ul的型號為NE555,電容C3的負極與三極管VT2的發(fā)射極相連接,時基集成電路Ul的管腳8還與三極管VTl的發(fā)射極相連接。
[0027]供電輸出電路由運算放大器Pl,二極管D3,電容C4,電容C5,以及電容C6組成。
[0028]連接時,二極管D3的P極與二極管02的~極相連接、N極經電容C5后與運算放大器Pl的正輸入端相連接,電容C4的正極與三極管VTl的發(fā)射極相連接、負極與二極管03的~極相連接,電容C6的正極與運算放大器Pl的負輸入端相連接、負極與運算放大器Pl的負電源端相連接。
[0029]其中,電容C6的負極與電容C3的負極相連接,電容C4的正極與運算放大器Pl的正電源端相連接,運算放大器Pl的輸出端與電容C6的負極組成該自動拋丸電路的電源輸出端且同時與拋丸電機和丸料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電源輸入端相連接。
[0030]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
【主權項】
1.高強度汽車發(fā)動機緊固件處理用拋丸機的拋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控制器,與中心控制器相連接并對其進行供電的電源,設置在中心控制器上的顯控屏,信號輸出端與中心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口相連接的激光感應器,與中心控制器相連接的自動拋丸電路,以及同時與該自動拋丸電路相連接的拋丸電機與拋丸循環(huán)系統(tǒng);該自動拋丸電路還與激光感應器的信號輸出端相連接;該自動拋丸電路的電源輸入端與中心控制器的電源輸出端相連接、電源輸出端同時與拋丸電機和丸料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電源輸入端相連接、信號輸入端與激光感應器的信號輸出端相連接;所述自動拋丸電路由依次串聯(lián)的激光信號觸發(fā)電路、觸發(fā)判斷電路和供電輸出電路組成。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強度汽車發(fā)動機緊固件處理用拋丸機的拋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信號觸發(fā)電路由單向晶閘管VSl,三極管VTl,三極管VT2,P極經電阻Rl后與單向晶閘管VSl的第二電極相連接、N極與三極管VT2的發(fā)射極相連接的二極管Dl,一端與三極管VTl的集電極相連接、另一端與三極管VT2的基極相連接的電阻R2,一端與三極管VT2的基極相連接、另一端經電容Cl后與三極管VT2的發(fā)射極相連接、滑動端與三極管VTI的基極相連接的滑動變阻器RPl,以及一端與三極管VTl的發(fā)射極相連接、另一端與三極管VT2的集電極相連接的電阻R3組成;其中,單向晶閘管VSI的第一電極與三極管VTI的集電極相連接,電容Cl的負極與三極管VT2的發(fā)射極相連接,單向晶閘管VSl的控制極作為該自動拋丸電路的信號輸入端且與激光感應器的信號輸出端相連接,單向晶閘管VSl的第二電極與二極管Dl的N極作為該自動拋丸電路的電源輸入端且與中心控制器的電源輸出端相連接。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強度汽車發(fā)動機緊固件處理用拋丸機的拋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觸發(fā)判斷電路由時基集成電路Ul,負極與時基集成電路Ul的管腳2相連接、正極與三極管VT2的集電極相連接的電容C2,一端同時與時基集成電路Ul的管腳6和管腳7相連接、另一端與電容C2的正極相連接的電阻R4,N極經電阻R5后與時基集成電路Ul的管腳3相連接、P極經電阻R7后與時基集成電路Ul的管腳I相連接的二極管D2,正極與二極管D2的P極相連接、負極與時基集成電路Ul的管腳I相連接的電容C3,以及一端與二極管D2的N極相連接、另一端同時與時基集成電路Ul的管腳4和管腳8相連接的電阻R6組成;其中,時基集成電路Ul的型號為NE555,電容C3的負極與三極管VT2的發(fā)射極相連接,時基集成電路Ul的管腳8還與三極管VTl的發(fā)射極相連接。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強度汽車發(fā)動機緊固件處理用拋丸機的拋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電輸出電路由運算放大器Pl,P極與二極管02的~極相連接、N極經電容C5后與運算放大器Pl的正輸入端相連接的二極管D3,正極與三極管VTl的發(fā)射極相連接、負極與二極管03的_及相連接的電容C4,以及正極與運算放大器Pl的負輸入端相連接、負極與運算放大器Pl的負電源端相連接的電容C6組成;其中,電容C6的負極與電容C3的負極相連接,電容C4的正極與運算放大器Pl的正電源端相連接,運算放大器Pl的輸出端與電容C6的負極組成該自動拋丸電路的電源輸出端且同時與拋丸電機和丸料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電源輸入端相連接。
【文檔編號】B24C9/00GK205600522SQ201620330015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9日
【發(fā)明人】陳洪, 付君華
【申請人】成都興惠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