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毛片基地免费,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电影,中天堂国产日韩欧美,中国国产aa一级毛片,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成人不卡在线

一種雙剎式腳輪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0076閱讀:36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雙剎式腳輪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剎式腳輪,包括腳輪本體,所述腳輪本體包括轉軸、轉動設置在轉軸下方的支架、轉動設置在支架上的滾輪及第一剎車系統(tǒng)、第二剎車系統(tǒng),其中,所述第一剎車系統(tǒng)包括第一剎車按鈕、第一剎車件,所述第二剎車系統(tǒng)包括第二剎車按鈕、第二剎車件,當按下第一剎車按鈕時,第一剎車件能夠鎖死單獨轉軸,實現(xiàn)定向功能,當按下第二剎車按鈕時,第二剎車件能夠同時鎖死轉軸及滾輪,實現(xiàn)剎車功能,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雙剎車結構,能夠實現(xiàn)單獨定向或者完全鎖死腳輪的功能,能夠滿足不同的使用需求,使用更為靈活方便。
【專利說明】
一種雙剎式腳輪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腳輪,特別是一種雙剎式腳輪。
【背景技術】
[0002]腳輪是一種安裝在設備底部,使之便于移動的部件,廣泛應用于腳手架、推車、箱體、座椅等設備,為人們在運輸、居家、旅行等方面帶來很大的便利。腳輪一般包括支架和滾輪,同時為防止設備移動,還配置有剎車裝置,但是目前的剎車裝置僅能是同時鎖死滾輪和支架轉軸,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場合需要單獨鎖死支架轉軸達到定向效果,又需要具備同時鎖死功能,然而傳統(tǒng)的腳輪顯然無法達到該功能。

【發(fā)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剎式腳輪。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雙剎式腳輪,包括腳輪本體,所述腳輪本體包括轉軸、轉動設置在轉軸下方的支架及轉動設置在支架上的滾輪,還包括第一剎車系統(tǒng)和第二剎車系統(tǒng),其中,
[0006]所述第一剎車系統(tǒng)包括第一剎車按鈕、第一剎車件,所述第一剎車件中部樞接在支架上,所述第一剎車按鈕樞接在支架上并與第一剎車件一端對應,所述第一剎車件另一端與轉軸下部之間設置有第一分離式卡掣結構,按壓第一剎車按鈕能夠驅動第一剎車件轉動,從而驅動第一剎車件另一端與轉軸下部之間的第一分離式卡掣結構處于卡掣狀態(tài);
[0007]所述第二剎車系統(tǒng)包括第二剎車按鈕、第二剎車件,所述第二剎車件中部樞接在支架上,所述第二剎車按鈕樞接在支架上并與第二剎車件一端對應,所述第二剎車件的另一端與轉軸下部之間設置有第二分離式卡掣結構,且所述第二剎車件在與第二剎車按鈕對應端的下部設置有剎車片,按壓第二剎車按鈕能夠驅動第二剎車件轉動,從而驅動第二剎車件的另一端與轉軸下部之間的第二分離式卡掣結構處于卡掣狀態(tài)及驅動剎車片抵靠在滾輪。
[0008]所述轉軸下端設置有轉盤,所述第一分離式卡掣結構包括至少一個開設在轉盤上第一卡掣缺口及設置在第一剎車件端部并與第一卡掣缺口配合的第一卡掣凸緣。
[0009]所述第一卡掣缺口設置有一個。
[0010]所述第一剎車件為一薄片結構,且所述第一剎車件上翹設置第一復位彈片,所述第一復位彈片頂壓在支架內壁上,通過所述第一復位彈片能夠彈性頂壓第一剎車件復位至未卡掣狀態(tài)。
[0011]所述轉軸下端設置有轉盤,所述第二分離式卡掣結構包括至少一個開設在轉盤上第二卡掣缺口及設置在第二剎車件端部并與第二卡掣缺口配合的第二卡掣凸緣。
[0012]所述第二卡掣缺口配置有至少兩個并環(huán)形設置在轉盤上,所述第二卡掣凸緣配置有兩個。
[0013]所述第二剎車件為一薄片結構,且所述第二剎車件上翹設置第二復位彈片,所述第二復位彈片頂壓在支架內壁上,通過所述第二復位彈片能夠彈性頂壓第二剎車件復位至未卡掣狀態(tài)。
[0014]所述第一剎車系統(tǒng)和第二剎車系統(tǒng)之間設置有反向聯(lián)動機構。
[0015]所述反向聯(lián)動機構包括設置在第一剎車按鈕側面的第一聯(lián)動軸、設置在第二剎車按鈕側面的第二聯(lián)動軸及兩端分別鉸接在第一聯(lián)動軸、第二聯(lián)動軸上的聯(lián)動臂,其中,
[0016]所述第一聯(lián)動軸設置在第一剎車按鈕樞接點偏向按壓端的一側,所述第二聯(lián)動軸設置在第二剎車按鈕樞接點偏向第二剎車件的一側;
[0017]或者,所述第一聯(lián)動軸設置在第一剎車按鈕樞接點偏向第一剎車件的一側,所述第二聯(lián)動軸設置在第二剎車按鈕樞接點偏向按壓端的一側。
[0018]所述支架外側設置有外殼組件。
[001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種雙剎式腳輪,包括腳輪本體,所述腳輪本體包括轉軸、轉動設置在轉軸下方的支架、轉動設置在支架上的滾輪及第一剎車系統(tǒng)、第二剎車系統(tǒng),其中,所述第一剎車系統(tǒng)包括第一剎車按鈕、第一剎車件,所述第二剎車系統(tǒng)包括第二剎車按鈕、第二剎車件,當按下第一剎車按鈕時,第一剎車件能夠鎖死單獨轉軸,實現(xiàn)定向功能,當按下第二剎車按鈕時,第二剎車件能夠同時鎖死轉軸及滾輪,實現(xiàn)剎車功能,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雙剎車結構,能夠實現(xiàn)單獨定向或者完全鎖死腳輪的功能,能夠滿足不同的使用需求,使用更為靈活方便。
【附圖說明】
一種雙剎式腳輪的制作方法附圖
[002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2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22]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圖;
[0023]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剎車系統(tǒng)和第二剎車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4是本實用新型轉盤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剎車系統(tǒng)和第二剎車系統(tǒng)的分解示意圖;
[0026]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剎車系統(tǒng)的分解示意圖;
[0027]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剎車系統(tǒng)的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參照圖1至圖7,圖1至圖7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一種雙剎式腳輪,包括腳輪本體,所述腳輪本體包括轉軸1、轉動設置在轉軸I下方的支架2、轉動設置在支架2上的滾輪3、第一剎車系統(tǒng)、第二剎車系統(tǒng)、及設置在支架2外側的外殼組件9 ο
[0029]如圖所示,所述第一剎車系統(tǒng)包括第一剎車按鈕41、第一剎車件42,所述第一剎車件42中部樞接在支架2上,所述第一剎車按鈕41樞接在支架2上并與第一剎車件42—端對應,所述第一剎車件42另一端與轉軸I下部之間設置有第一分離式卡掣結構,按壓第一剎車按鈕41能夠驅動第一剎車件42轉動,從而驅動第一剎車件42另一端與轉軸I下部之間的第一分離式卡掣結構處于卡掣狀態(tài)。
[0030]作為優(yōu)選的,所述轉軸I下端設置有轉盤11,所述第一分離式卡掣結構包括至少一個開設在轉盤11上第一卡掣缺口 111及設置在第一剎車件42端部并與第一卡掣缺口 111配合的第一卡掣凸緣421。
[0031]如圖所示,所述第二剎車系統(tǒng)包括第二剎車按鈕51、第二剎車件52,所述第二剎車件52中部樞接在支架2上,所述第二剎車按鈕51樞接在支架2上并與第二剎車件52—端對應,所述第二剎車件52的另一端與轉軸I下部之間設置有第二分離式卡掣結構,且所述第二剎車件52在與第二剎車按鈕51對應端的下部設置有剎車片50,按壓第二剎車按鈕51能夠驅動第二剎車件52轉動,從而驅動第二剎車件52的另一端與轉軸I下部之間的第二分離式卡掣結構處于卡掣狀態(tài)及驅動剎車片50抵靠在滾輪3。
[0032]作為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分離式卡掣結構包括至少一個開設在轉盤11上第二卡掣缺口 112及設置在第二剎車件52端部并與第二卡掣缺口 112配合的第二卡掣凸緣521。
[0033]作為優(yōu)選的,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轉盤11底部為環(huán)形臺階結構,所述第一卡掣缺口111與第二卡掣缺口 112位于不同的環(huán)形臺階位上避免錯位干涉,,且所述第一卡掣缺口 111設置有一個,所述第二卡掣缺口 112配置有至少兩個并環(huán)形設置在轉盤11上,所述第二卡掣凸緣521配置有兩個,所述第一卡掣凸緣421配置有一個。
[0034]如圖所示,工作時,按下第一剎車按鈕41時,第一剎車件42轉動,第一卡掣凸緣421上翹至卡入第一卡掣缺口 111從而實現(xiàn)鎖死轉軸I,定向移動功能,當按下第二剎車按鈕51時,第二剎車件52轉動,第二卡掣凸緣521上翹卡入第二卡掣凸緣521,同時剎車片50壓緊在滾輪3上,同時實現(xiàn)轉軸I的鎖死及滾輪3的鎖死,完全實現(xiàn)腳輪的鎖死功能,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雙剎車結構,能夠實現(xiàn)單獨鎖定定向或者完全鎖死腳輪的功能,能夠滿足不同的使用需求,使用更為靈活方便。
[0035]作為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剎車件42為一薄片結構,且所述第一剎車件42通過沖壓上翹設置第一復位彈片422,所述第一復位彈片422頂壓在支架2內壁上,通過所述第一復位彈片422能夠彈性頂壓第一剎車件42復位至未卡掣狀態(tài),實現(xiàn)自動復位功能。
[0036]作為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剎車件52為一薄片結構,且所述第二剎車件52通過沖壓上翹設置第二復位彈片522,所述第二復位彈片522頂壓在支架2內壁上,通過所述第二復位彈片522能夠彈性頂壓第二剎車件52復位至未卡掣狀態(tài),實現(xiàn)自動復位功能。
[0037]作為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剎車系統(tǒng)和第二剎車系統(tǒng)之間設置有反向聯(lián)動機構,通過該反向聯(lián)動機構能夠實現(xiàn)第一剎車系統(tǒng)和第二剎車系統(tǒng)之間的互鎖,如圖所示,所述反向聯(lián)動機構包括設置在第一剎車按鈕41側面的第一聯(lián)動軸61、設置在第二剎車按鈕51側面的第二聯(lián)動軸62及兩端分別鉸接在第一聯(lián)動軸61、第二聯(lián)動軸62上的聯(lián)動臂63,其中,所述第一聯(lián)動軸61設置在第一剎車按鈕41樞接點偏向第一剎車件42的一側,所述第二聯(lián)動軸62設置在第二剎車按鈕51樞接點偏向按壓端的一側;使得第二剎車按鈕51樞接點、第一剎車按鈕41樞接點、第一聯(lián)動軸61、第二聯(lián)動軸62、之間形成一聯(lián)動四連桿式結構,當按下第一剎車按鈕41時,第二剎車按鈕51上翹,同時通過聯(lián)動臂63給第一剎車按鈕41頂壓力,使得第一剎車按鈕41自鎖不會自動復位,防止第一剎車系統(tǒng)失效,反之,按下第二剎車按鈕51時,第一剎車按鈕41上翹,同時通過聯(lián)動臂63給第二剎車按鈕51頂壓力,使得第二剎車按鈕51自鎖不會自動復位,防止第二剎車系統(tǒng)失效。
[0038]當然,上述的反向聯(lián)動機構還可反向設置,即將所述第一聯(lián)動軸61設置在第一剎車按鈕41樞接點偏向按壓端的一側,所述第二聯(lián)動軸62設置在第二剎車按鈕51樞接點偏向第二剎車件52的一側,同樣能夠實現(xiàn)反向聯(lián)動自鎖的功能,且該反向聯(lián)動機構還可設置在第一剎車件42和第二剎車件52上,在此不作詳述。
[0039]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進行了具體說明,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與上述實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發(fā)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變換或相應的改動,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雙剎式腳輪,包括腳輪本體,所述腳輪本體包括轉軸(I)、轉動設置在轉軸(I)下方的支架(2)及轉動設置在支架(2)上的滾輪(3),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剎車系統(tǒng)和第二剎車系統(tǒng),其中, 所述第一剎車系統(tǒng)包括第一剎車按鈕(41)、第一剎車件(42),所述第一剎車件(42)中部樞接在支架(2)上,所述第一剎車按鈕(41)樞接在支架(2)上并與第一剎車件(42)—端對應,所述第一剎車件(42)另一端與轉軸(I)下部之間設置有第一分離式卡掣結構,按壓第一剎車按鈕(41)能夠驅動第一剎車件(42)轉動,從而驅動第一剎車件(42)另一端與轉軸(I)下部之間的第一分離式卡掣結構處于卡掣狀態(tài); 所述第二剎車系統(tǒng)包括第二剎車按鈕(51)、第二剎車件(52),所述第二剎車件(52)中部樞接在支架(2)上,所述第二剎車按鈕(51)樞接在支架(2)上并與第二剎車件(52)—端對應,所述第二剎車件(52)的另一端與轉軸(I)下部之間設置有第二分離式卡掣結構,且所述第二剎車件(52)在與第二剎車按鈕(51)對應端的下部設置有剎車片(50),按壓第二剎車按鈕(51)能夠驅動第二剎車件(52)轉動,從而驅動第二剎車件(52)的另一端與轉軸(I)下部之間的第二分離式卡掣結構處于卡掣狀態(tài)及驅動剎車片(50)抵靠在滾輪(3)。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剎式腳輪,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I)下端設置有轉盤(11),所述第一分離式卡掣結構包括至少一個開設在轉盤(11)上第一卡掣缺口(111)及設置在第一剎車件(42)端部并與第一卡掣缺口(111)配合的第一卡掣凸緣(421)。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雙剎式腳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掣缺口(111)設置有一個。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剎式腳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剎車件(42)為一薄片結構,且所述第一剎車件(42)上翹設置第一復位彈片(422),所述第一復位彈片(422)頂壓在支架(2)內壁上,通過所述第一復位彈片(422)能夠彈性頂壓第一剎車件(42)復位至未卡掣狀態(tài)。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剎式腳輪,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I)下端設置有轉盤(11),所述第二分離式卡掣結構包括至少一個開設在轉盤(11)上第二卡掣缺口(112)及設置在第二剎車件(52)端部并與第二卡掣缺口(112)配合的第二卡掣凸緣(521)。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雙剎式腳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掣缺口(112)配置有至少兩個并環(huán)形設置在轉盤(11)上,所述第二卡掣凸緣(521)配置有兩個。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剎式腳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剎車件(52)為一薄片結構,且所述第二剎車件(52)上翹設置第二復位彈片(522),所述第二復位彈片(522)頂壓在支架(20)內壁上,通過所述第二復位彈片(522)能夠彈性頂壓第二剎車件(52)復位至未卡掣狀態(tài)。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剎式腳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剎車系統(tǒng)和第二剎車系統(tǒng)之間設置有反向聯(lián)動機構。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雙剎式腳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聯(lián)動機構包括設置在第一剎車按鈕(41)側面的第一聯(lián)動軸(61)、設置在第二剎車按鈕(51)側面的第二聯(lián)動軸(62)及兩端分別鉸接在第一聯(lián)動軸(61)、第二聯(lián)動軸(62)上的聯(lián)動臂(63),其中, 所述第一聯(lián)動軸(61)設置在第一剎車按鈕(41)樞接點偏向按壓端的一側,所述第二聯(lián)動軸(62)設置在第二剎車按鈕(51)樞接點偏向第二剎車件(52)的一側; 或者,所述第一聯(lián)動軸(61)設置在第一剎車按鈕(41)樞接點偏向第一剎車件(42)的一側,所述第二聯(lián)動軸(62)設置在第二剎車按鈕(51)樞接點偏向按壓端的一側。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剎式腳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外側設置有外殼組件(9)。
【文檔編號】B60B33/00GK205705987SQ201620373503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7日
【發(fā)明人】胡冠禮
【申請人】胡冠禮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