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毛片基地免费,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电影,中天堂国产日韩欧美,中国国产aa一级毛片,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成人不卡在线

汽車雙油箱連通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89293閱讀:3300來源:國知局
汽車雙油箱連通結構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汽車燃料供給系統(tǒng)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汽車雙油箱連通結構。



背景技術:

油箱容量直接決定汽車的續(xù)航能力,對于發(fā)動機完全相同的汽車來說,油箱越大跑得越遠。當下物流行業(yè)飛速發(fā)展,整車配備大容積油箱成為趨勢。但是,大油箱對布置空間要求高,雙油箱設計克服整車單側布置空間限制,能夠充分合理的利用車輛兩側的有限空間,超大的容積能夠避免不同地區(qū)燃油差價對物流成本的影響。由于雙油箱布置于車架左右兩側,兩個油箱之間的連接成為能否有效利用雙油箱大容積優(yōu)勢的關鍵。

目前主流連接方式為油箱底部單連通管連通,即在兩側油箱底部放油孔部位集成接頭,由一根油管連接。這種連接方式利用u形管原理,在自然壓力和重力作用下,使左右兩側油箱內(nèi)部液面保持平衡。根據(jù)其原理和布置情況,這種單連通管結構存在如下問題:一,借助自然作用,無外界動力輸入,兩油箱之間的油量供給狀態(tài)不穩(wěn)定,不能確保副油箱的燃油能及時補充主油箱;二,連通管布置在油箱底部,考慮油箱強度問題,連通管內(nèi)徑不能太大,流量受限且易于被油中的雜質(zhì)堵塞;三,連通管布置于油箱底部,幾乎屬于整車坐標最低,離地間隙小,易被飛濺物撞擊,存在安全風險;四,加油時,主副油箱互通,兩個油箱不能完全加滿燃油。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適應現(xiàn)實需要,設計一種汽車雙油箱連通結構。

為了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手段:

一種汽車雙油箱連通結構,包括發(fā)動機、主油箱、副油箱,所述發(fā)動機位于車架縱梁前端,主油箱、副油箱均位于車架縱梁中部,所述發(fā)動機、主油箱、副油箱通過三通閥連通,所述三通閥外部呈倒t字形,三通閥上部豎直段與發(fā)動機底盤低壓油路的主回油管路連通,所述三通閥底部的兩側支管一端為大端,另一端為小端,所述大端與副油箱連通,小端與主油箱連通,大端的橫截面積大于小端的橫截面積,所述大端與小端之間還依次設有喉管、擴散段,所述豎直段的下端與擴散段連通,豎直段的橫截面積小于位于其正下方的擴散段的橫截面積;所述豎直段在其底部有一段水平的收縮段插入所述擴散段,所述收縮段的出油口位于擴散段中且朝向主油箱的方向,所述收縮段的橫截面積小于豎直段的橫截面積。

所述收縮段的橫截面積為豎直段處橫截面積的1\4—1\2。

所述擴散段包括擴散一段、擴散二段,所述喉管、擴散一段、擴散二段的橫截面積依次逐步增大且均小于大端的橫截面積,所述豎直段的橫截面積小于擴散二段的橫截面積。

所述三通閥的大端與小端分別連通于副油箱、主油箱的上部。

所述主油箱、副油箱分別設置于車架縱梁中部兩側。

所述主回油管路與主油箱之間設有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上設有由主回油管路向主油箱連通的單向閥。

所述主回油管路與主油箱之間設有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上設有由主回油管路向主油箱連通的直通接頭,所述直通接頭的內(nèi)徑比所述旁通管路的內(nèi)徑小4-6mm。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1.利用文丘里效應,發(fā)動機工作會有回油產(chǎn)生,三通閥即會產(chǎn)生文丘里效應,副油箱燃油被三通閥產(chǎn)生的真空壓入主油箱,發(fā)動機回油是動力源,有文丘里效應的三通閥相當于油泵,結果是燃油被主動輸入到主油箱;

2.三通閥以及連接管路連通于副油箱、主油箱的上部,避免了現(xiàn)有技術中主、副油箱的連通管布置在油箱底部容易出現(xiàn)的堵塞、撞擊等風險;

3.旁通管路控制主回油管路的壓力進而控制其輸入給三通閥的動力,控制副油箱輸入主油箱燃油的流量;

4.三通閥設置于帶有過濾結構的油量傳感器后,保護連通管不易被堵塞;

5.主副油箱相對獨立,加油時,主副油箱無互流;

6.結構原理簡單,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框圖;

圖2為圖1中三通閥的具體結構示意圖。

1為發(fā)動機,2為主油箱,3為副油箱,4為三通閥,401、402分別為大端和小端,403為喉管,404為擴散二段,405為豎直段,406為擴散一段,407為收縮段,5為旁通管路,6為單向閥,7為主回油管路。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參見圖1—2。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汽車雙油箱連通結構,包括發(fā)動機1、主油箱2、副油箱3,所述發(fā)動機位于車架縱梁前端,主油箱2、副油箱3均位于車架縱梁中部,所述發(fā)動機1、主油箱2、副油箱3通過三通閥4連通,所述三通閥4外部呈倒t字形,三通閥4上部豎直段405與發(fā)動機底盤低壓油路的主回油管路1連通,所述三通閥4底部的兩側支管一端為大端401,另一端為小端402,所述大端401與副油箱3連通,小端402與主油箱2連通,大端401的橫截面積大于小端402的橫截面積,所述大端401與小端402之間還依次設有喉管403、擴散段,所述豎直段405的下端與擴散段連通,豎直段405的橫截面積小于位于其正下方的擴散段的橫截面積;所述豎直段405在其底部有一段水平的收縮段407插入所述擴散段,所述收縮段407的出油口位于擴散段中且朝向主油箱2的方向,所述收縮段407的橫截面積小于豎直段405的橫截面積。

所述收縮段407的橫截面積為豎直段405處橫截面積的1\4—1\2。

所述擴散段包括擴散一段406、擴散二段404,所述喉管403、擴散一段406、擴散二段404的橫截面積依次逐步增大且均小于大端401的橫截面積,所述豎直段405的橫截面積小于擴散二段404的橫截面積。

由于三通閥4內(nèi)部有特殊的變徑結構,即收縮段407,,能使流體或者氣體壓力發(fā)身改變;而且三通閥4內(nèi)部收縮段407的結構相當于集成單項閥的作用,使流體只能沿著一個方向流動,不會反向流動。喉管403處出現(xiàn)變徑,是為了更好的配合收縮段407處的真空形成作用,因為從喉管403、擴散一段406、擴散二段404的橫截面積依次逐步增大且均小于大端401的橫截面積,這一段儲存流量小,更容易產(chǎn)生真空區(qū)域。

發(fā)動機運行過程中,回流的燃油經(jīng)由主回油管路7由三通閥4的豎直段405進入收縮段407,在收縮段407處,斷面減小,燃油的流速增加,在收縮段407的右端出口處周圍形成一個低壓區(qū)域,即圖2中的橢圓形區(qū)域,帶動大端401端的液體共同流入小端402處。

本發(fā)明的三通閥4利用文丘里效應,發(fā)動機工作會有回油產(chǎn)生,三通閥即會產(chǎn)生文丘里效應,副油箱燃油被三通閥產(chǎn)生的真空壓入主油箱,發(fā)動機回油是動力源,有文丘里效應的三通閥相當于油泵,結果是燃油被主動輸入到主油箱。

所述三通閥4的大端401與小端402分別連通于副油箱3、主油箱2的上部。避免了現(xiàn)有技術中主、副油箱的連通管布置在油箱底部容易出現(xiàn)的堵塞、撞擊等風險。

所述主油箱2、副油箱3分別設置于車架縱梁中部兩側。

所述主回油管路7與主油箱2之間設有旁通管路5,所述旁通管路5上設有由主回油管路1向主油箱2連通的單向閥6。單向閥6有開啟壓力限值,開啟壓力限值可預設好,或串聯(lián)一個壓力傳感器,當壓力傳感器達到預設值時將單向閥6開啟,發(fā)動機的回油此時通過單向閥6分流流入主油箱2,旁通管路5控制主回油管路7的壓力進而控制其輸入給三通閥的動力,控制副油箱輸入主油箱燃油的流量。

單向閥6也可被直通接頭取代,所述直通接頭的內(nèi)徑比所述旁通管路5的內(nèi)徑小4-6mm,在此直通接頭處內(nèi)徑變小,旁通管路5與主回油管路7之間形成一定的背壓,由于直通接頭的內(nèi)徑比旁通管路的內(nèi)徑小,流體在直通接頭處受到一定的阻力,因此流量較小時流體仍然由主回油管路7進入三通閥,當流量增大時,在直通接頭處克服變徑引起的背壓,由此處分流流入主油箱2,由此控制副油箱輸入主油箱燃油的流量。直通接頭的規(guī)格可通過事先計算根據(jù)實際需要進行選取,在此起到了類似于單向閥的作用。

三通閥4設置于帶有過濾結構的油量傳感器后,保護連通管不易被堵塞;主副油箱相對獨立,加油時,主副油箱無互流。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附圖內(nèi)容所作的等同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nèi)。

當前第1頁1 2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