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及其副儀表板滑動扶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汽車及其副儀表板滑動扶手。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私家車已經(jīng)逐步進入家庭,車輛的設計也越來越考慮到使用者的舒適性。現(xiàn)有的車輛都會在駕駛座和副駕駛座之間的副儀表板上設置一個扶手,以使駕駛員可以在駕駛時將閑置的手支撐在扶手上,達到緩解疲勞,提高舒適性。為適應不同駕駛員的需求,現(xiàn)有技術的副儀表板扶手多設計為滑動扶手。
[0003]目前市場車型常見的滑動扶手是單獨設計滑動組件,再將滑動組件裝配到扶手上,滑動組件和扶手是相對獨立地兩個部件,裝配成本較高。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的問題是,現(xiàn)有副儀表板滑動扶手裝配成本較高。
[0005]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副儀表板滑動扶手,包括:固定的下蓋板及可滑動地設于所述下蓋板上的上蓋板;
[0006]在所述上、下蓋板之間設有:
[0007]滑動機構(gòu),包括滑槽和可往復滑動地設于所述滑槽內(nèi)的滑軌,所述滑軌固定在上、下蓋板的其中一個蓋板且所述滑槽設于另一個蓋板,且所述滑軌和/或滑槽與相應的蓋板為一體成型,所述上蓋板通過所述滑動機構(gòu)能夠往復滑動,滑動方向為第一方向;
[0008]限位機構(gòu),包括限位槽及限位塊,分別設于所述上、下蓋板,所述限位塊在所述限位槽內(nèi)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動,所述限位槽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對而設的兩側(cè)壁,用于對所述限位塊的滑動限位。
[0009]可選地,所述滑軌的第一方向為車前后方向。
[0010]可選地,所述滑動機構(gòu)的數(shù)量為兩個,兩個所述滑動機構(gòu)分布在所述副儀表板滑動扶手沿第二方向的兩側(cè),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上蓋板到下蓋板的上下方向。
[0011]可選地,所述滑槽包括沿所述上蓋板到下蓋板的上下方向相對而設的兩側(cè)面;
[0012]所述滑軌分別面向兩所述側(cè)面的表面形成有:沿所述第一方向間隔分布的若干凸起,所述凸起分別與對應的所述側(cè)面抵靠。
[0013]可選地,所述凸起是所述表面朝向?qū)乃鰝?cè)面拱起而形成的拱形凸起。
[0014]可選地,在所述上、下蓋板之間還設有:
[0015]齒輪和齒條,分別固定在上、下蓋板,所述齒輪的轉(zhuǎn)軸平行于所述上蓋板到下蓋板的上下方向,所述齒條的長度方向平行于所述滑軌的第一方向;
[0016]所述齒輪與所述齒條嚙合且所述齒輪可沿所述齒條轉(zhuǎn)動地作直線運動。
[0017]可選地,在所述下蓋板固定有底蓋,所述限位塊和齒輪固定在所述底蓋上;所述限位槽和齒條形成在所述上蓋板。
[0018]可選地,所述齒輪為阻尼齒輪。
[0019]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汽車,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副儀表板滑動扶手。
[0020]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yōu)點:
[0021]本技術方案將滑動機構(gòu)的滑軌和/或滑槽一體成型地形成在上、下蓋板中的相應蓋板,一體成型允許在上、下蓋板裝配的同時將滑軌與滑槽裝配在一起,裝配過程簡單,裝配成本較低。而且,一體成型的布置方式提升了副儀表板滑動扶手的集成度,副儀表板滑動扶手結(jié)構(gòu)緊湊。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的副儀表板滑動扶手的立體圖;
[0023]圖2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的副儀表板滑動扶手在上蓋板從下蓋板滑出后的立體圖;
[0024]圖3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的副儀表板滑動扶手的剖面圖;
[0025]圖4是圖3中區(qū)域B的放大圖;
[0026]圖5是圖1所示副儀表板滑動扶手中上蓋板的立體圖;
[0027]圖6是圖1所示副儀表板滑動扶手中滑動機構(gòu)的滑軌的立體圖;
[0028]圖7是圖1所示副儀表板滑動扶手中下蓋板的平面視圖,該平面視圖是從上往下看向下蓋板而得到;
[0029]圖8是圖3所示副儀表板滑動扶手中裝有限位塊和齒輪的底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為明顯易懂,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做詳細的說明。
[0031]參照圖1?圖5,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副儀表板滑動扶手,包括:固定的下蓋板I及可滑動地設于下蓋板I上的上蓋板2 ;
[0032]在上、下蓋板1、2之間設有:
[0033]滑動機構(gòu)3a、3b,每個滑動機構(gòu)包括滑槽30和可往復滑動地設于滑槽30內(nèi)的滑軌31,滑軌31固定在上、下蓋板1、2的其中一個蓋板且所述滑槽設于另一個蓋板,且滑軌31和/或滑槽30與相應的蓋板為一體成型,上蓋板I通過滑動機構(gòu)3a、3b能夠往復滑動,滑動方向為第一方向;
[0034]限位機構(gòu)4,包括限位槽40及限位塊41,分別設于上、下蓋板1、2,限位塊41在限位槽40內(nèi)沿滑軌31的第一方向AA滑動,限位槽40具有沿第一方向相AA對而設的兩側(cè)壁40a、40b,用于對限位塊41的滑動限位。
[0035]使用本技術方案的副儀表板滑動扶手,由于下蓋板I固定,對上蓋板2施加沿第一方向AA的力,滑軌31能夠在相應滑槽30內(nèi)滑動,從而實現(xiàn)上蓋板2相對下蓋板I滑動。同時,限位塊41在限位槽40內(nèi)滑動,且只能在兩側(cè)壁40a、40b之間滑動,限位機構(gòu)4用于對上蓋板2的滑動距離進行限制,以免其滑落。兩側(cè)壁40a、40b之間的距離限制了上蓋板2的最大滑動距離,可根據(jù)車型進行設計。
[0036]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方案將滑動機構(gòu)的滑軌31和/或滑槽30 —體成型地形成在上、下蓋板1、2中的相應蓋板,一體成型允許在上、下蓋板1、2裝配的同時將滑軌31與滑槽30裝配在一起,裝配過程簡單,裝配成本較低。
[0037]在本實施例中,滑軌31的第一方向AA為車前后方向,但第一方向AA與車前后方向不平行,而是具有一個夾角。
[0038]參照圖4和圖5,本實施例中滑動機構(gòu)的數(shù)量為2個,2個滑動機構(gòu)3a、3b分布在副儀表板滑動扶手沿第二方向的兩側(cè),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AA和上蓋板I到下蓋板2的上下方向,兩個滑動機構(gòu)3a、3b能夠很好地保持上蓋板2的滑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