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轉子發(fā)動機及應用其的新型汽車混合動力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發(fā)動機和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新型轉子發(fā)動機及應用其的新型汽車混合動力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在汽車技術領域,燃油發(fā)動機效率低、能耗大、對環(huán)境污染嚴重。完全的純電動車造價高,一次行使里程短,電池受命短,充電時間長等缺陷。因此,燃油發(fā)動機與純電動車合二為一的混合動力汽車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0003]廣義上說,混合動力汽車(Hybrid Vehicle)是指車輛驅動系統(tǒng)由兩個或多個能同時運轉的單個驅動系統(tǒng)聯(lián)合組成的車輛,車輛的行駛功率依據(jù)實際的車輛行駛狀態(tài)由單個驅動系統(tǒng)單獨或共同提供。
[0004]通常所說的混合動力汽車,一般是指油電混合動力汽車(Hybrid ElectricVehicle, HEV),即采用傳統(tǒng)的內燃機(柴油機或汽油機)和電動機作為動力源,也有的發(fā)動機經(jīng)過改造使用其他替代燃料,例如壓縮天然氣、丙烷和乙醇燃料等。
[0005]但是,現(xiàn)有技術中的油電混合動力汽車成本高,比功率低,車身笨重,節(jié)能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短時間無法普及【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新型轉子發(fā)動機及應用其的新型汽車混合動力系統(tǒng),解決上述問題。
[0007]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8]—種新型轉子發(fā)動機,包括轉子、缸體、火花塞、排氣孔、進氣孔和對稱設置的六片可伸縮旋轉葉片;所述缸體的內腔為橢圓狀內腔,六片所述可伸縮旋轉葉片將所述缸體的內腔劃分為六個旋轉空間;
[0009]所述可伸縮旋轉葉片的頂端為彈性伸縮端,所述彈性伸縮端與所述缸體的內壁之間旋轉密封;相鄰兩個所述可伸縮旋轉葉片和位于其間的所述缸體的內壁和所述轉子的外壁共同組成一個所述旋轉空間;
[0010]隨著所述轉子的轉動,每個所述旋轉空間依次處于吸氣行程、壓縮行程、點火行程、膨脹做功行程和排氣行程,不斷循環(huán);
[0011]所述火花塞對準處于點火行程處的所述旋轉空間,所述排氣孔連通處于排氣行程處的所述旋轉空間,所述排氣孔連通處于吸氣行程處的所述旋轉空間。
[0012]當某個所述旋轉空間與所述進氣孔連通時其與所述排氣孔不再連通。
[0013]所述轉子與所述缸體內壁之間的最小距離大于1_。
[0014]所述轉子的外壁上設有凹槽,當某個旋轉空間的體積壓縮到點火時段時,所述火花塞對準所述凹槽,并且所述凹槽與該旋轉空間中的其他部分保持連通。
[0015]所述轉子由6片扇形部件與軸組合而成,扇形兩端設有密封凹槽,槽內設置密封條。
[0016]—種使用所述新型轉子發(fā)動機的新型汽車混合動力系統(tǒng),包括所述新型轉子發(fā)動機、離合器、電動發(fā)電兩用同步電機、離合變速器、蓄電池和電機雙向控制器;
[0017]所述新型轉子發(fā)動機通過所述離合器與所述電動發(fā)電兩用同步電機傳動連接,所述電動發(fā)電兩用電機通過所述離合變速器傳動連接,所述離合變速器與汽車的行進系統(tǒng)傳動連接;
[0018]所述蓄電池與所述電動發(fā)電兩用同步電機之間電連接,所述電機雙向控制器控制所述電動發(fā)電兩用同步電機的運行。
[0019]所述轉子發(fā)動機、所述電動發(fā)電兩用同步電機和汽車的車輪同步運行,同時啟動,同時停止,無待速運行。
[0020]所述離合器為液壓離合器。
[0021]所述離合變速器為雙速或多速的行星離合變速器。
[0022]還包括車載電腦;所述車載電腦控制,包括所述新型轉子發(fā)動機、所述電動發(fā)電兩用同步電機和所述電機雙向控制器在內的,車載設備。
[0023]所述轉子由6片扇形部件與軸組合而成,便于加工,扇形兩端設有密封凹槽,槽內設置密封條增加氣密性。
[0024]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的新型轉子發(fā)動機及應用其的新型汽車混合動力系統(tǒng),由葉片轉子發(fā)動機、離合器、電機、行星變速器、電池組、雙向控制器、車載電腦、散熱系統(tǒng)、油栗等組成。
[0025]1.所述發(fā)動機由轉子、橢圓氣缸、可伸縮旋轉葉片、火花塞、排氣孔、進氣孔等組成。
[0026]2.所述離合器是液壓多片離合器。
[0027]3.所述電機是電動、發(fā)電兩用同步電機或其它兩用電機。
[0028]4.所述行星變速器為雙速或多速離合變速器,有電腦控制雙擋變速或多擋變速加離合功能。
[0029]5.所述電池組為鋰電池組或其它種類電池組。
[0030]6.所述雙向控制器,有電腦智能控制電機正反轉、減速、發(fā)電反向控制電流充電功會K。
[0031]7.所述車載電腦有多個傳感器輸入、多路輸出控制、人機界面參數(shù)設置、多種模式智能控制、自動轉換功能。傳感器有發(fā)動機、電機、傳動軸轉速,水溫、電池電量、油壓、油門踏板位置、剎車踏板位置、離合器位置等。輸出有發(fā)動機化油器、點火器、離合器、電機控制器、剎車片控制等。
[0032]8.所述散熱系統(tǒng)由散熱器、風扇、水栗等組成,給發(fā)動機散熱。
[0033]9.所述油栗提供剎車、離合器油壓。
[003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總結如下:
[0035]1、本實用新型減少了電池容量,降低成本。
[0036]2、本實用新型發(fā)動機采用新型轉子發(fā)動機,體積小、成本低、效率高、運轉平穩(wěn)噪音低。
[0037]3、本實用新型發(fā)動機、電機、車輪直接連接傳動損耗低,發(fā)動機車輪同步運行無待速運行,安靜、節(jié)省燃油。
[0038]4、本實用新型整車電腦智能化控制,自動切換最佳節(jié)能模式,最高時速限定多余能量回收到電池中。
[0039]5、本實用新型的雙核模式(發(fā)動機、電機雙動力簡稱雙核)減小了發(fā)動機與電機最大輸出功率。
[0040]6、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經(jīng)濟實用型汽車模式,成本低、加工維修簡單,高續(xù)航里程,另加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性能,實用價值巨大。
【附圖說明】
[0041]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新型轉子發(fā)動機的結構示意圖。
[0042]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使用所述新型轉子發(fā)動機的新型汽車混合動力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0043]其中包括,轉子1、缸體2、可伸縮旋轉葉片3、火花塞4、排氣孔5、進氣孔6、旋轉空間7、彈性伸縮端8、凹槽9、前輪10、蓄電池11、后輪12、散熱器13、水栗14、風扇電機15、離合器16、新型轉子發(fā)動機17、電動發(fā)電兩用同步電機18、離合變速器19和電機雙向控制器20。
【具體實施方式】
[0044]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45]如圖1所示的一種新型轉子發(fā)動機及應用其的新型汽車混合動力系統(tǒng),包括轉子1、缸體2、火花塞4、排氣孔5、進氣孔6和對稱設置的六片可伸縮旋轉葉片3 ;所述缸體2的內腔為橢圓狀內腔,六片所述可伸縮旋轉葉片3將所述缸體2的內腔劃分為六個旋轉空間7 ;所述可伸縮旋轉葉片3的頂端為彈性伸縮端8,所述彈性伸縮端8與所述缸體2的內壁之間旋轉密封;相鄰兩個所述可伸縮旋轉葉片3和位于其間的所述缸體2的內壁和所述轉子I的外壁共同組成一個所述旋轉空間7 ;隨著所述轉子I的轉動,每個所述旋轉空間7依次處于吸氣行程、壓縮行程、點火行程、膨脹做功行程和排氣行程,不斷循環(huán);所述火花塞4對準處于點火行程處的所述旋轉空間7,所述排氣孔5連通處于排氣行程處的所述旋轉空間7,所述排氣孔5連通處于吸氣行程處的所述旋轉空間7。
[0046]在更加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當某個所述旋轉空間7與所述進氣孔6連通時其與所述排氣孔5不再連通。
[0047]在更加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所述轉子I與所述缸體2內壁之間的最小距離大于1_。
[0048]在更加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所述轉子I的外壁上設有凹槽9,當某個旋轉空間7的體積壓縮到點火時段時,所述火花塞4對準所述凹槽9,并且所述凹槽9與該旋轉空間7中的其他部分保持連通。
[0049]所述轉子I由6片扇形部件與軸組合而成,扇形兩端設有密封凹槽,槽內設置密封條。
[0050]如圖2所示的一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