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建筑用涂料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建筑用涂料攪拌機。
背景技術:
攪拌機,是一種帶有葉片的軸在圓筒或槽中旋轉,將多種原料進行攪拌混合,使之成為一種混合物或適宜稠度的機器。攪拌機分為多種,有自落式攪拌機、單臥軸攪拌機、雙臥軸攪拌機等。但是現(xiàn)有的雙軸螺旋水泥攪拌機整機底部平整,外觀簡單,且攪拌機葉片采用普通鐵片制成,具有容易損壞,使用壽命短等缺點。
申請公布號為CN 103862571 A的中國專利“一種雙軸螺旋水泥攪拌機”公開了一種雙軸螺旋水泥攪拌機,包括泵電機、法蘭、攪拌軸、攪拌桿、攪拌盤、攪拌罐、滑輪,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電機上連接有法蘭,所述法蘭下端連接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下端連接有攪拌桿且與其制成一體,所述攪拌桿底部頂端連接有攪拌盤,所述攪拌盤位于攪拌罐內部,所述攪拌罐底部連接有滑輪。本發(fā)明整機采用弧型底部、整體機架,外觀曲直有度,美觀大方,葉片上嵌焊硬質合金頭,耐磨性好,使用壽命長。
雖然上述公開的專利已經(jīng)提到了攪拌機的耐磨性能良好,延長使用壽命,結構簡化、攪拌率高,但我們提供了一種建筑用涂料攪拌機,采用電磁加熱方式,有受熱面積大、熱效率高、加熱均勻、物料升溫快、加熱溫度容易控制等特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現(xiàn)有技術難以滿足建筑施工的生產(chǎn)需求,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建筑用涂料攪拌機。
為實現(xiàn)該技術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建筑用涂料攪拌機,包括攪拌系統(tǒng)、傳動系統(tǒng)、全自動升、降臂系統(tǒng)、控制操作界面、內部電磁感應加熱系統(tǒng)、腳架、攪拌軸、鍋體、鍋體回、倒系統(tǒng)、減速機、支撐臺、轉軸和攪拌葉,其特征是:所述全自動升、降臂系統(tǒng)通過螺紋連接固定在支撐臺上;所述減速機安裝在攪拌系統(tǒng)下部;所述傳動系統(tǒng)穿過全自動升、降臂系統(tǒng)與減速機連接;所述攪拌軸通過螺紋連接固定在傳動系統(tǒng)底部;所述控制操作界面位于支撐臺頂部;所述電磁感應加熱系統(tǒng)位于支撐臺兩側;所述腳架位于整個設備的底部;所述鍋體回、倒系統(tǒng)位于轉軸右端;所述轉軸兩端固定在支撐臺上;所述轉軸中間與鍋體連接,鍋體一側開設有卸料口;所述攪拌葉通過螺紋固定在攪拌軸上。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所述腳架為加厚不銹鋼。
進一步,所述鍋體為雙向剮底攪拌雙層鍋。
進一步,所述攪拌方式為傾斜式行星轉動,使攪拌葉與鍋體充分接觸。
進一步,所述攪拌葉片為塑料。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該建筑用涂料攪拌機,采用電磁加熱方式,有受熱面積大、熱效率高、加熱均勻、物料升溫快、加熱溫度容易控制等特點。采用的雙向剮底攪拌夾層鍋,鍋體攪拌部分采用一次性成型的不銹鋼鍋體,保證了鍋內的平整光滑,剮邊采用彈簧式和自重式,使鍋體與攪拌葉片緊密接觸,使涂料攪拌均勻,不粘鍋。動力采用電機與減速機的完美結合,攪拌方式采用特殊的傾斜式行星傳動,使用的攪拌器與鍋體達到充分接觸,實現(xiàn)傳動公轉與自轉的不整數(shù)傳動比,確保鍋內無攪拌死角,涂料攪拌均勻不粘鍋。傳動部位采用先進的傳動與密封結構,保證了鍋內潔凈、衛(wèi)生。傾斜傳動方式,增大了傳動力矩,在轉速范圍內可隨意調節(jié)攪拌速度,自動升降、翻鍋出料更加省力、省時、省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主視圖。
圖中:1攪拌系統(tǒng)、2傳動系統(tǒng)、2全自動升、降臂系統(tǒng)、4控制操作界面、5內部電磁感應加熱系統(tǒng)、6腳架、7攪拌軸、8鍋體、9鍋體回、倒系統(tǒng)、10減速機、11支撐臺、12轉軸、13攪拌葉和14卸料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說明書附圖1-2,本發(fā)明實施例中,一種建筑用涂料攪拌機,包括攪拌系統(tǒng)1、傳動系統(tǒng)2、全自動升、降臂系統(tǒng)3、控制操作界面4、內部電磁感應加熱系統(tǒng)5、腳架6、攪拌軸7、鍋體8、鍋體回、倒系統(tǒng)9、減速機10、支撐臺11、轉軸12和攪拌葉13;所述全自動升、降臂系統(tǒng)3通過螺紋連接固定在支撐臺11上;所述減速機10安裝在攪拌系統(tǒng)1下部;所述傳動系統(tǒng)2穿過全自動升、降臂系統(tǒng)3與減速機連接;所述攪拌軸7通過螺紋連接固定在傳動系統(tǒng)2底部;所述控制操作界面4位于支撐臺11頂部;所述電磁感應加熱系統(tǒng)5位于支撐臺11兩側;所述腳架6位于整個設備的底部;所述鍋體回、倒系統(tǒng)9位于轉軸12右端;所述轉軸12兩端固定在支撐臺11上;所述轉軸12中間與鍋體8連接,鍋體一側開設有卸料口;所述攪拌葉13通過螺紋固定在攪拌軸7上。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所述腳架6為加厚不銹鋼。
進一步,所述鍋體8為雙向剮底攪拌雙層鍋。
進一步,所述攪拌方式為傾斜式行星轉動,使攪拌葉13與鍋體8充分接觸。
進一步,所述攪拌葉13片為塑料。
本發(fā)明原理:該建筑用涂料攪拌機,鍋體8攪拌部分采用一次性成型的不銹鋼鍋體8,剮邊采用彈簧式和自重式,使鍋體8與攪拌葉13緊密接觸,使涂料攪拌均勻,不粘鍋;動力采用電機與減速機10的完美結合,攪拌方式采用特殊的傾斜式行星傳動,確保鍋內無攪拌死角,涂料攪拌均勻不粘鍋。通過傳動部位傾斜傳動,增大了傳動力矩,在轉速范圍內可隨意調節(jié)攪拌速度,待攪拌完成后,從卸料口出料即可。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然而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它的具體形式實現(xiàn)本發(fā)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fā)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是依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