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電機軸竄動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防止電機軸竄動結構,包括固定于電機架內的電機,電機包括電機軸,電機軸固定連接有驅動盤,電機架橫向設置有界片,驅動盤位于電機與界片之間,驅動盤的軸心設有第一凹槽,界片設有與第一凹槽相對應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內滾動設置有第一滾珠。驅動盤作為工作單元會產生軸向偏移繼而對電機軸產生拉拽,而第一滾珠頂住驅動盤的軸心能防止驅動盤向外移動,從而避免了電機軸的軸向竄動。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能避免電機軸因長期受到軸向外力的作用產生軸向竄動,繼而磨損電機和設備,解決了傳統(tǒng)電機老化后產生的電機軸軸向竄動的問題,并具有結構布局合理、各機構配合精度高和運行平穩(wěn)的特點。
【專利說明】
防止電機軸竄動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機結構,特別是是防止電機軸竄動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電機軸無論在什么時候都不能竄軸,稍微有一點活動量,對電機本身影響不大,竄的多了電流增加,電機溫度升高,機械沖擊加大,還可能影響其他設備。電機軸躥動使得本來不該相對運動的結合部位間隙變大,使電機的震動、噪音變大,出現(xiàn)“掃膛”可能,降低使用壽命。電機竄軸有兩種比較普遍的原因:第一種是電動機轉子軸軸向間隙過大,用手抽動來回竄動,這是由于電機蓋墊圈過厚、或是軸承座孔磨損等原因造成的;第二種是轉子軸與轉子軸向移位,這是由于拆卸轉子時敲擊用力過猛而導致,這種情況多發(fā)生在一些小型電機和有碳樞的轉子上。對于應用于吸塵器和栗上的電機其竄動主要是由于葉輪的向外拉拽引起的,鑒于電機軸竄動的潛在危害,急需一種應用于栗體電機的結構設計以避免或減小電機軸的軸向竄動。
【發(fā)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現(xiàn)狀,而提供結構布局合理、各機構配合精度高、運行平穩(wěn)且能避免電機軸竄動磨損電機和設備的防止電機軸軸向竄動結構。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防止電機軸竄動結構,包括固定于電機架內的電機主體,電機主體包括電機軸,電機軸固定連接有驅動盤,電機架橫向設置有界片,驅動盤位于電機與界片之間,驅動盤的軸心設有第一凹槽,界片設有與第一凹槽相對應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內滾動設置有第一滾珠。
[0005]為優(yōu)化上述技術方案,采取的措施還包括:
[0006]上述的界片包括從動軸,從動軸與電機軸位置同軸,從動軸轉動連接有從動盤,從動盤與驅動盤為磁力耦合傳動,電機架固定有套蓋,套蓋包括頂針,從動盤位于界片和頂針之間,頂針置于從動盤軸心上。
[0007 ]上述的從動盤包括位于軸心的襯套,襯套套接于從動軸。
[0008]上述襯套包括第二滾珠,第二滾珠滾動設置于從動軸末端。
[0009]上述的襯套的一端滑動接觸于頂針上,襯套的另一端滑動接觸于界片。
[0010]上述的驅動盤包括圓形的平衡槽,平衡槽與電機軸位置同軸,界片包括平衡凸起,平衡凸起與平衡槽間隙配合。
[0011]上述的界片包括平衡臺,平衡臺環(huán)設于從動軸,從動盤包括與平衡臺相匹配的平衡罩,平衡罩與平衡臺間隙配合。
[0012]上述的平衡槽內及襯套內分別設有潤滑油。
[0013]上述的第一滾珠和第二滾珠為陶瓷球,襯套為尼龍?zhí)住?br>[0014]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防止電機軸竄動結構,包括固定于電機架內的電機,電機包括電機軸,電機軸固定連接有驅動盤,電機架橫向設置有界片,驅動盤位于電機與界片之間,驅動盤的軸心設有第一凹槽,界片設有與第一凹槽相對應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內滾動設置有第一滾珠。驅動盤作為工作單元會產生軸向偏移繼而對電機軸產生拉拽,而第一滾珠頂住驅動盤的軸心能防止驅動盤向外移動,從而避免了電機軸的軸向竄動。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能避免電機軸因長期受到軸向外力的作用產生軸向竄動,繼而磨損電機和設備,解決了傳統(tǒng)電機老化后產生的電機軸軸向竄動的問題,并具有結構布局合理、各機構配合精度高和運行平穩(wěn)的特點。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示意圖;
[0017]圖3是圖2中驅動盤、界片和從動盤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9]圖1至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其中的附圖標記為:I電機主體、2電機架、3電機軸、4驅動盤、4a第一凹槽、4b平衡槽、5界片、5a平衡凸起、5b平衡臺、51第一滾珠、51a第二凹槽、52從動軸、6從動盤、6a平衡罩、61第二滾珠、62襯套、7套蓋、71頂針。
[0021]圖1至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防止電機軸竄動結構,包括固定于電機架2內的電機主體I,電機主體I包括電機軸3,電機軸3固定連接有驅動盤4,電機架2橫向設置有界片5,驅動盤4位于電機與界片5之間,驅動盤4的軸心設有第一凹槽4a,界片5設有與第一凹槽4a相對應的第二凹槽51a,第一凹槽4a和第二凹槽51a內滾動設置有第一滾珠51。驅動盤4作為工作單元會產生軸向偏移繼而對電機軸3產生拉拽,而第一滾珠51頂住驅動盤4的軸心能防止驅動盤4向外移動,從而避免了電機軸3的軸向向外竄動。
[0022]實施例中,如圖2和圖3所示,界片5包括從動軸52,從動軸52與電機軸3位置同軸,從動軸52轉動連接有從動盤6,從動盤6與驅動盤4為磁力耦合傳動,電機架2固定有套蓋7,套蓋7包括頂針71,從動盤6位于界片5和頂針71之間,頂針71置于從動盤6軸心上。頂針71能避免從動盤6向外脫離。
[0023]實施例中,如圖2和圖3所示,從動盤6包括位于軸心的襯套62,襯套62套接于從動軸52。驅動盤4與從動盤6相互吸引,一方面會拉拽電機軸3,另一方面將從動盤6緊緊壓在從動軸52端面上,長此以往一方面會漸漸使電機軸3脫離原位,使電機軸3產生軸向竄動,另一方面會使從動軸52磨穿從動盤6,而襯套62能保護從動盤6免受從動軸52的直接鉆磨。
[0024]實施例中,如圖2和圖3所示,襯套62包括第二滾珠61,第二滾珠61滾動設置于從動軸52末端。第二滾珠61保護襯套62免受從動軸52的直接鉆磨。
[0025]實施例中,如圖2和圖3所示,襯套62的一端滑動接觸于頂針71上,襯套62的另一端滑動接觸于界片5。襯套62將從動盤6盡可能懸空,避免從動盤6與界片5、電機架2和套蓋7的碰撞。
[0026]實施例中,如圖2和圖3所示,驅動盤4包括圓形的平衡槽4b,平衡槽4b與電機軸3位置同軸,界片5包括平衡凸起5a,平衡凸起5a與平衡槽4b間隙配合。平衡槽4b能限制平衡凸起5a的轉動軌跡,從而驅動盤4的不平穩(wěn)抖動,防止電機軸3因驅動盤4的不平穩(wěn)抖動而產生竄動。
[0027]實施例中,如圖2和圖3所示,界片5包括平衡臺5b,平衡臺5b環(huán)設于從動軸52,從動盤6包括與平衡臺5b相匹配的平衡罩6a,平衡罩6a與平衡臺5b間隙配合。平衡臺5b與平衡罩6a能防止從動盤6的不平穩(wěn)抖動撞擊界片5。平衡臺5b與平衡罩6a的位置設置也有講究:在從動盤6抖動撞擊界片5的前提下,設置在從動軸52基部比設置在從動盤6邊緣受到的離心撞擊力小,對從動盤6的反作用撞擊也小。
[0028]實施例中,平衡槽4b內及襯套62內分別設有潤滑油。
[0029]實施例中,第一滾珠51和第二滾珠61為陶瓷球,襯套62為尼龍?zhí)住?br>[0030]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已闡明,由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做出的各種變化或改型都不會脫離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主權項】
1.防止電機軸竄動結構,包括固定于電機架(2)內的電機主體(I),所述的電機主體(I)包括電機軸(3),所述的電機軸(3)固定連接有驅動盤(4),其特征是:所述的電機架(2)橫向設置有界片(5),所述的驅動盤(4)位于電機與所述的界片(5)之間,所述的驅動盤(4)的軸心設有第一凹槽(4a),所述的界片(5)設有與所述的第一凹槽(4a)相對應的第二凹槽(51a),所述的第一凹槽(4a)和所述的第二凹槽(51a)內滾動設置有第一滾珠(5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電機軸竄動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界片(5)包括從動軸(52),所述的從動軸(52)與所述的電機軸(3)位置同軸,所述的從動軸(52)轉動連接有從動盤(6),所述的從動盤(6)與所述的驅動盤(4)為磁力耦合傳動,所述的電機架(2)固定有套蓋(7),所述的套蓋(7)包括頂針(71),所述的從動盤(6)位于所述的界片(5)和所述的頂針(71)之間,所述的頂針(71)置于所述的從動盤(6)軸心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電機軸竄動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從動盤(6)包括位于軸心的襯套(62),所述的襯套(62)套接于從動軸(52)。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電機軸竄動結構,其特征是:所述襯套(62)包括第二滾珠(61),所述的第二滾珠(61)滾動設置于所述的從動軸(52)末端。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電機軸竄動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襯套(62)的一端滑動接觸于所述的頂針(71)上,所述的襯套(62)的另一端滑動接觸于所述的界片(5)。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電機軸竄動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驅動盤(4)包括圓形的平衡槽(4b),所述的平衡槽(4b)與所述的電機軸(3)位置同軸,所述的界片(5)包括平衡凸起(5a),所述的平衡凸起(5a)與所述的平衡槽(4b)間隙配合。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防止電機軸竄動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界片(5)包括平衡臺(5b),所述的平衡臺(5b)環(huán)設于所述的從動軸(52),所述的從動盤(6)包括與所述的平衡臺(5b)相匹配的平衡罩(6a),所述的平衡罩(6a)與所述的平衡臺(5b)間隙配合。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防止電機軸竄動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平衡槽(4b)內及所述的襯套(62)內分別設有潤滑油。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防止電機軸竄動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滾珠(51)和所述的第二滾珠(61)為陶瓷球,所述的襯套(62)為尼龍?zhí)住?br>【文檔編號】H02K7/12GK205693514SQ201620663034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9日 公開號201620663034.3, CN 201620663034, CN 205693514 U, CN 205693514U, CN-U-205693514, CN201620663034, CN201620663034.3, CN205693514 U, CN205693514U
【發(fā)明人】李偉民
【申請人】淮安普樂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