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扇馬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風扇馬達。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在筆記本型電腦等電子設備裝設有用于內部冷卻的離心風扇。離心風扇通過馬達的驅動力使葉輪旋轉,從而在構成電子設備的框體的內部產生氣流。由此,冷卻配置在框體內部的中央處理器等電子部件。例如在日本公開公報2009-027821號公報中記載了以往的風扇馬達的結構。
[0003]在日本公開公報2009-027821號公報記載的馬達中,與軸承殼連接的風扇馬達的基底部使用由金屬材料形成的薄板材料(0051段)。
[0004]近年來,伴隨筆記本型電腦等電子設備的小型化,對內置于電子設備的電子部件的緊湊化的要求不斷提高。并且,隨著電子部件變小,對抑制傳遞給電子部件的振動的要求也更加強烈。特別是,由于振動對硬盤驅動器(HDD)等電子部件有較大的影響,因此抑制振動變得十分必要。
[0005]在風扇馬達中,主要由于轉子的旋轉、因驅動電流的通斷引起的定子的勵磁振動而產生振動。因此,為了抑制內置于電子設備的電子部件的振動,需要抑制從支承成為振動產生源的轉子以及定子的軸承支承部經由基底部而傳導到風扇馬達的外部的振動。
[0006]關于這一點,在美國專利第8072101號說明書記載的風扇馬達中,構成基底的金屬制的板部件包括位于馬達的電樞的下方的突出部和配置在突出部的周圍的平面部。并且,樹脂制的外殼體覆蓋平面部的下表面。由此,基底具有足夠的強度。
[0007]然而,在美國專利第8072101號說明書記載的風扇馬達中,上方配置有葉輪的平面部的上表面位于比上方配置有電樞的突出部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也就是說,由于在平面部的下表面配置有外殼體,因此減小了風扇的風洞體積,從而有風扇性能降低的擔憂。
【實用新型內容】
[0008]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既不降低風扇性能又能夠抑制向外部傳遞的振動的風扇馬達。
[0009]本申請所例示的一實施方式為具有馬達和葉輪的風扇馬達。馬達包括:定子,其具有電樞;轉子,其以上下延伸的旋轉軸線為中心旋轉;金屬制的基底板,其配置在定子的下方并且沿徑向擴展;以及樹脂部,其覆蓋基底板的一部分。葉輪配置在定子的徑向外側并且與轉子一起旋轉?;装灏?內周部,其配置在定子的下方;外周部,其在內周部的徑向外側而且是葉輪的下方與內周部隔著間隔配置;以及連接部,其將內周部與外周部連接。樹脂部包括:上表面部,其覆蓋內周部的上表面以及連接部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部,其覆蓋內周部的下表面以及連接部的下表面,外周部的至少上表面從樹脂部露出。
[0010]優(yōu)選樹脂部還具有側面部,所述側面部覆蓋內周部的側面以及連接部的側面,并且將上表面部與下表面部連接。[0011 ] 更加優(yōu)選樹脂部通過注塑成型而獲得。
[0012]優(yōu)選基底板在內周部具有多個上下貫通的貫通孔。
[0013]優(yōu)選外周部的下表面從樹脂部露出。
[0014]優(yōu)選內周部的下表面配置在比外周部的下表面靠上方的位置。
[0015]優(yōu)選連接部具有隨著從徑向內側朝向徑向外側而朝向下方傾斜的傾斜部。
[0016]優(yōu)選傾斜部的外端配置在比連接部與外周部之間的邊界部靠徑向內側的位置。
[0017]優(yōu)選傾斜部的外端為連接部與外周部之間的邊界部,外周部在邊界部的周向兩側具有朝向外側凹陷的缺口。
[0018]優(yōu)選下表面部的下端面的軸向高度與外周部的下端面的軸向高度大致相等。
[0019]優(yōu)選轉子具有軸,定子具有將軸支承為旋轉自如的軸承,樹脂部具有保持軸承并且上下延伸的大致圓筒形狀的軸承保持部。
[0020]優(yōu)選樹脂部還具有加強部,所述加強部將上表面部的上表面與軸承保持部的下端部附近的側面相連。
[0021 ] 優(yōu)選在樹脂部與電樞之間配置有基板。
[0022]優(yōu)選電樞具有線圈,樹脂部還具有導線引出部,所述導線引出部在內周部與外周部之間包圍從基板延伸出的導線,導線引出部為具有上下貫通的貫通孔的環(huán)狀或者缺口狀。
[0023]根據(jù)本申請例示性的第一實用新型,通過由相比于金屬振動衰減比高的樹脂部覆蓋基底板的內周部以及連接部,由馬達產生的振動不易傳遞到外周部。并且,在外周部的至少上表面沒有配置樹脂部。由此,抑制了外周部上方的風洞體積減小。由此,能夠抑制風扇性能下降。
【附圖說明】
[0024]圖1是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風扇馬達的縱剖視圖。
[0025]圖2是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風扇馬達的縱剖視圖。
[0026]圖3是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基底板的俯視圖。
[0027]圖4是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基底板以及樹脂部的俯視圖。
[0028]圖5是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基底板的局部俯視圖。
[0029]圖6是一變形例所涉及的基底板的局部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夕卜,在本申請中,分別將與風扇馬達的旋轉軸線平行的方向稱為“軸向”,將與風扇馬達的旋轉軸線正交的方向稱為“徑向”,將沿以風扇馬達的旋轉軸線為中心的圓弧的方向稱為“周向”。并且,在本申請中,以軸向為上下方向,相對于基底板以電樞側為上側來說明各部分的形狀和位置關系。但是,該上下方向的定義并不限定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風扇馬達在使用時的朝向。
[0031]并且,在本申請中,“平行的方向”也包括大致平行的方向。并且在本申請中,“正交的方向”也包括大致正交的方向。
[0032]〈1.第一實施方式>
[003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風扇馬達IA的縱剖視圖。如圖1所示,風扇馬達IA包括馬達IlA和葉輪12A。
[0034]馬達IlA包括基底部21A、定子20A以及轉子30A。
[0035]基底部21A包括基底板40A和樹脂部50A。基底板40A為金屬制的板狀部件。并且,基底板40A配置在定子20A以及葉輪12A的下方,并且沿徑向擴展?;装?0A包括內周部41A、外周部42A以及連接部43A。內周部41A配置在定子20A的下方。外周部42A在內周部41A的徑向外側而且是在葉輪12A的下方與內周部41A隔著間隔配置。連接部43A將內周部41A與外周部42A連接。
[0036]定子20A具有電樞22A。轉子30A以上下延伸的旋轉軸線9A為中心旋轉。
[0037]樹脂部50A覆蓋基底板40A的一部分。樹脂部50A具有上表面部51A和下表面部52A。上表面部51A覆蓋內周部41A的上表面以及連接部43A的上表面。下表面部52A覆蓋內周部41A的下表面以及連接部43A的下表面。并且,外周部42A的上表面從樹脂部50A露出。
[0038]葉輪12A配置在定子20A的徑向外側,葉輪12A與轉子30A —起旋轉。
[0039]如此一來,通過樹脂部50A覆蓋內周部41A以及連接部43A,提高了內周部41A以及連接部43A附近的振動的衰減比。由此,由馬達產生的振動不易傳遞到外周部42A。并且,由于外周部42A的上表面從樹脂部50A露出,因此抑制了外周部42A的上方的風洞體積減小。由此,能夠抑制風扇性能下降。
[0040]<2.第二實施方式〉
[0041]〈2-1.關于風扇馬達的結構〉
[0042]接下來,對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2是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風扇馬達I的縱剖視圖。
[0043]該風扇馬達I裝設于筆記本型計算機或者臺式計算機等電子設備中,用于產生內部冷卻用的氣流。但是,本實用新型的風扇馬達還可以為了除冷卻以外的目的而產生氣流。并且,本實用新型的風扇馬達也可裝設于除計算機以外的家電產品、汽車等運輸設備、醫(yī)療設備等。
[0044]如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風扇馬達I包括馬達11、葉輪12以及外殼13。
[0045]馬達11為相應于驅動電流產生轉矩而使葉輪12旋轉的機構。馬達11包括基底部21、定子20以及轉子30。定子20相對于外殼13以及基底部21相對地靜止。轉子30借助軸承機構110支承于定子20。
[0046]基底部21具有基底板40以及樹脂部50?;撞?1具有沿軸向貫通的下側通氣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