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扁平振動器振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的是一種扁平振動器振子,包括振子本體,所述的振子本體呈半圓環(huán)結構,所述的半圓環(huán)結構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及側面;所述的上表面與側面之間倒有一圈倒角平面;所述的下表面與側面之間呈直角結構;所述的倒角平面上設有凹口。本發(fā)明解決了振子在振動器震動過程中易脫落的問題。
【專利說明】一種扁平振動器振子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振動器配件領域,尤其是一種扁平振動器振子。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的扁平振動器在安裝振子的時候,通過注塑的方法固定,塑料結塊于振子的周邊,由于振動器頻繁使用過程中不斷的震動,加上注塑的粘結性不強,在很容易導致振子的脫落。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固定后不易脫落的扁平振動器振子。
[0004]本發(fā)明解決的是現(xiàn)有的振子利用注塑的方法固定在振動器內,塑料結塊于振子的周邊,由于振動器頻繁使用過程中不斷的震動,加上這種注塑的粘結性不強,在很容易導致振子的脫落的問題。
[0005]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發(fā)明包括振子本體,所述的振子本體呈半圓環(huán)結構,所述的半圓環(huán)結構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及側面;所述的上表面與側面之間倒有一圈倒角平面;所述的下表面與側面之間呈直角結構;所述的倒角平面上設有凹口。
[0006]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利用振子本體周邊的一圈倒角結構,這樣在注塑完畢后,在振子的倒角平面上留有一圈塑料。并且,倒角平面處設有凹口結構,注塑時,凹口內會凝結塑料,振子本體的三個點上均有塑料固定,保證注塑圈不脫落。這樣,振子就不會造成上下移位,震動再頻繁也不會脫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0008]圖2是本發(fā)明的側面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0010]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fā)明包括振子本體1,所述的振子本體I呈半圓環(huán)結構。半圓環(huán)結構包括上表面9、下表面7及側面8。上表面9與側面之8間倒有一圈倒角平面2,下表面7與側面8之間呈直角結構6。倒角平面2上設有凹口。
[0011]所述的倒角平面2包括外弧段倒角平面3、內弧段倒角平面5和直線段倒角平面
4。凹口設于外弧段倒角平面3和直線段倒角平面4上,分別有第一凹口 2-1、第二凹口 2-2和第三凹口 2-3。第一凹口 2-1設于外弧段倒角平面3上,第二凹口 2-2和第三凹口 2-3分別設于直線段倒角平面4上。并且第一凹口 2-1、第二凹口 2-2和第三凹口 2-3之間的連線構成二角狀。
[0012]振子本體I的厚度dl為0.6mm ;倒角2為直角邊d2為0.2mm的45°角。
[0013]半圓環(huán)結構的寬度d3為2.9mm。
[0014]本發(fā)明利用倒角平面2的設計,這樣在注塑完畢后,在振子的倒角平面2上留有一圈塑料,塑料將振子牢牢固定于轉子上。并且,倒角平面2處設有凹口結構,注塑時,凹口內會凝結塑料,振子本體的三個點上均有塑料固定,保證注塑圈不脫落。這樣,振動器震動振子再厲害也不會發(fā)生脫落和移位。
【權利要求】
1.一種扁平振動器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子本體,所述的振子本體呈半圓環(huán)結構,所述的半圓環(huán)結構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及側面;所述的上表面與側面之間倒有一圈倒角平面;所述的下表面與側面之間呈直角結構;所述的倒角平面上設有凹口。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扁平振動器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角平面包括外弧段倒角平面、內弧段倒角平面和直線段倒角平面;所述的凹口設于外弧段倒角平面和直線段倒角平面上,分別有第一凹口、第二凹口和第三凹口。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扁平振動器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口、第二凹口和第三凹口之間的連線構成三角狀。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扁平振動器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本體的厚度為.0.6mm ;所述的倒角為直角邊為0.2mm的45°角。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扁平振動器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圓環(huán)結構的寬度為.2.9mmο
【文檔編號】B06B1/00GK104226574SQ201410473780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9月17日
【發(fā)明者】周海石, 陸躍良, 屠良高, 陸躍勤 申請人:平湖市海特合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