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池塘懸掛式海參中間培育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池塘懸掛式海參中間培育裝置,屬于水產養(yǎng)殖設備【技術領域】,它包括U型聚乙烯外殼、穿插于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的支撐管、嵌插于支撐管上的聚乙烯波紋板、固定在U型聚乙烯外殼底面上的重物、頂部遮蔭網;本實用新型采用立體多面箱式結構,能充分利用水體,處理及收獲時簡便、快捷;本實用新型使用繩索把多個培育裝置連接起來,操作統(tǒng)一性強,方便管理,培育裝置離池底的高度能夠隨養(yǎng)殖情況上下調節(jié),能夠為幼參提供更加適宜的水層環(huán)境,而且便于水流流通,不會形成黑底,減少幼參病害的發(fā)生。
【專利說明】一種池塘懸掛式海參中間培育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水產養(yǎng)殖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池塘懸掛式海參中間培
育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最近幾年,海參池塘中間培育因比室內培育成本低,在很多沿海地區(qū)得到應用。但是,當前中間培育的方式主要是在池塘底部設置瓦片、石頭、扇貝籠或水泥管件等作為人工漁礁,這些人工漁礁一般都擺放在池塘底部,在養(yǎng)殖過程中由于池塘底部淤泥松軟,漁礁埋入泥中使得可利用空間變小,而且漁礁與池塘底泥接觸部分,由于水流不通,造成塘泥中的微生物缺氧,從而形成黑底,容易滋生細菌,由于海參幼體抵抗力相對較差,致使海參池塘中間培育過程中經常發(fā)生病害。并且,由于人工漁礁一般比較笨重,且易被淤積,在清塘和回補海參時,操作繁瑣,勞動強度較大。
【發(fā)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池塘懸掛式海參中間培育裝置,本實用新型通過適當選材及結構設計,即能滿足培育裝置在池塘中具有恰好的重量,在懸掛養(yǎng)殖時不至于漂浮或隨水流搖擺,又能為海參等海珍品提供更多的附著空間和遮蔽場所,充分利用養(yǎng)殖水體,方便管理和收獲,并能夠重復利用。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5]一種池塘懸掛式海參中間培育裝置,它包括U型聚乙烯外殼、穿插于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的支撐管、嵌插于支撐管上的聚乙烯波紋板、固定在U型聚乙烯外殼底面上的重物、頂部遮蔭網;所述的聚乙烯波紋板與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平行,在U型聚乙烯外殼底面固定一重物增加重力,在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上設置有側面支撐管孔,聚乙烯波紋板上設置有波紋板支撐管孔,支撐管通過穿入側面支撐管孔和波紋板支撐管孔以使聚乙烯波紋板固定,支撐管在兩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外有余端,支撐管余端用扎絲固定,聚乙烯波紋板上方設置頂部遮蔭網,兩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各有一個向上弧形的突出,突出上留有繩索孔,通過繩索穿入繩索孔將多個培育裝置連接起來。
[0006]進一步,所述的U型聚乙烯外殼兩側設有保護網,防止海參爬出去。
[0007]進一步,所述的支撐管與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接觸處設置有凹槽,凹槽恰好卡在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上。
[0008]進一步,所述的聚乙烯波紋板與U型聚乙烯外殼底面接觸端有一缺口,缺口處為固定在U型聚乙烯外殼底面上的重物,所述的聚乙烯波紋板還有具有通透孔。
[0009]進一步,所述的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有透水孔和綁遮蔭網孔。
[0010]進一步,所述的U型聚乙烯外殼底面設有固定重物的綁物圓孔和用于水流交換的圓孑L。
[0011]把上述單個或多個培育裝置用繩索連接起來,培育裝置U型聚乙烯外殼底面離池塘底部的距離隨養(yǎng)殖需求調整,養(yǎng)殖動物如海參等放置在培育裝置的聚乙烯波紋板上,繩索為普通市售聚乙烯繩或具有防海水腐蝕能力的其他繩索,繩索通過培育裝置上的繩索孔把多個培育裝置連接起來,然后系在固定于池塘底部的竹竿上。
[0012]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實用新型采用立體多面箱式結構,空間大,能充分利用水體,有利于海參的生長,適用于池塘中間培育;技術人員可以對單個裝置進行操作,處理及收獲時簡便、快捷;
[0014]2、本實用新型使用繩索把多個培育裝置連接起來,操作統(tǒng)一性強,方便管理,通過固定在池底的竹竿加固,穩(wěn)定性強;培育裝置離池底的高度能夠隨養(yǎng)殖情況上下調節(jié),能夠為幼參提供更加適宜的水層環(huán)境,而且便于水流流通,不會形成黑底,減少幼參病害的發(fā)生;
[0015]3、本實用新型設計增加了遮蔭網,為養(yǎng)殖生物提供了遮蔽場所,更符合海參等海珍品的生態(tài)習性;
[0016]4、本實用新型把低于海水密度的聚乙烯材料與磚綁在一起,整體密度大于海水,使培育裝置在養(yǎng)殖池塘保持穩(wěn)定,不至于隨水流搖擺甚至翻轉,并且在磚上打孔,增加表面積,同時磚還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0017]5、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繩索控制培育裝置放置的密度,適用于不同池塘以及不同發(fā)育階段幼參的養(yǎng)殖;
[0018]6、本實用新型造價低廉,加工簡單,適用于推廣,并且可以循環(huán)長期利用,能有效降低養(yǎng)殖成本。
[0019]7、本實用新型利用三根聚乙烯管固定聚乙烯波紋板,簡便而有效;
[0020]8、本實用新型減少敵害生物的侵襲,增加海參中間培育的產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中間培育裝置立體圖
[0022]圖2中間培育裝置內部結構圖
[0023]圖3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結構圖
[0024]圖4U型聚乙烯外殼底面結構圖
[0025]圖5聚乙烯波紋板結構圖
[0026]圖6支撐管結構圖
[0027]圖7磚上表面結構圖
[0028]圖8磚立體圖
[0029]圖9中間培育裝置池塘效果圖
[0030]圖中,1、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2、U型聚乙烯外殼底面3、聚乙烯波紋板,4、支撐管,
5、扎絲,6、磚,7、頂部遮蔭網,8、繩索,9、側面支撐管孔,10、綁遮蔭網孔,11、繩索孔,12、通透孔,13、缺口,14、透水孔,15、圓孔,16、綁物圓孔,17、波紋板支撐管孔,18、磚圓柱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下面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解釋,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受實施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0032]實施例1
[0033]如圖1-7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池塘懸掛式海參中間培育裝置,它包括U型聚乙烯外殼(圖1,圖2)、穿插于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的支撐管4 (圖2,圖6)、嵌插于支撐管上的聚乙烯波紋板3 (圖1,圖5)、固定在U型聚乙烯外殼底面的磚6 (圖2,圖7)、用于連接多個培育裝置的繩索8 (圖1)、頂部遮蔭網7 (圖1);在U型聚乙烯外殼底面用扎絲5 (圖1,圖2)固定一塊磚6增加重力,在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設置側面支撐管孔9,聚乙烯波紋板上設置波紋板支撐管孔17,3根支撐管通過穿入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的側面支撐管孔9和波紋板支撐管孔17以使聚乙烯波紋板3固定,支撐管在兩個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外有余端,用扎絲固定支撐管余端,聚乙烯波紋板上方設置頂部遮蔭網7,固定在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的綁遮蔭網孔上,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上部留有繩索孔11,通過繩索將多個培育裝置連接起來。
[0034]所述的兩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設有保護網,防止海參爬出去。
[0035]所述的支撐管與U型聚乙烯外殼的側面接觸處設置有凹槽,凹槽恰好卡在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上。
[0036]所述的聚乙烯波紋板與U型聚乙烯外殼接觸端有一缺口,缺口處為固定在U型聚乙烯外殼底面上的重物。
[0037]所述的U型聚乙烯外殼底面2 (圖2,圖4)是邊長60cm的正方形,厚度為0.5cm,正方形的中間放置一塊普通的磚6 (圖2,圖7),磚的長度為23.5cm,寬度為IL 5cm,高度為5cm。磚的四周有4個直徑為6cm的綁物圓孔16 (圖2),用于固定磚。U型聚乙烯外殼底面的四角有四個直徑8cm的圓孔15,與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一邊相距9.0cm,與另一邊相距5.0cmo在無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的兩條邊的中間分別有一個直徑為6cm圓孔15,大小圓孔的圓心在同一直線上。U型聚乙烯外殼底面上設置圓孔有利于裝置內外水流交換。
[0038]所述的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1(圖2,圖3)是邊長60cm正方形,上端有一半徑25cm,弧度106°的圓弧,圓弧高10cm。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正方形區(qū)域內,有9個均勻分布直徑3cm的側面支撐管孔9,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I角上的側面支撐管孔與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I最近兩邊的距離為8.5cm,兩個相鄰側面支撐管孔垂直或水平相距17.0cm0 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正方形區(qū)域中間有4個直徑8cm的透水孔14,透水孔14與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I最近兩邊相距16.0cm,兩透水孔垂直或水平間隔12.0cm0在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I正方形區(qū)域頂端兩角處兩個Icm的綁遮蔭網孔10,綁遮蔭網孔10距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I最近兩邊的距離4.5cm。在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正方形區(qū)域上邊的中點設置繩索孔11,直徑為
1.5cm0
[0039]所述的聚乙烯波紋板3 (圖1,圖5)為正邊長60cm的方形,上部設置3個直徑6cm的通透孔12,下邊兩角處設置2個直徑6cm的通透孔12,聚乙烯波紋板上通透孔便于海參穿行和水流交換。通透孔12距側邊均為7.0cm,上邊的通透孔距上邊4.0cm,下邊的通透孔距下兩邊4.0cm,上邊相鄰兩通透孔間隔14.0cm0設置三列直徑3cm的波紋板支撐管孔17(圖5),每列5個,中間一列位于正方形聚乙烯波紋板的中線上,兩列之間相距17cm,同一列中兩個相鄰的波紋板支撐管孔相距5.2cm。在每兩列波紋板支撐管孔之間有3個直徑5cm的通透孔,直徑5cm的通透孔與同一行波紋板支撐管孔距離為6cm,直徑5cm的通透孔距聚乙烯波紋板上下兩邊14.2cm。在聚乙烯波紋板下部設置長方形缺口 13 (圖5),長11.5cm,高度5cm,缺口 13的邊距側邊24.25cm,缺口 13使聚乙烯波紋板放置在U型聚乙烯外殼內時恰好卡在磚上。
[0040]所述的U型聚乙烯外殼底面用扎絲固定一塊普通的磚6 (圖2,圖7),磚的長度為23.5cm,寬度為IL 5cm,高度為5cm。在磚上表面打上兩排直徑L 5cm、高5cm的磚圓柱孔18,每排5個,同排相鄰兩圓柱孔相距2.75cm,兩排圓柱孔相距3.5cm。穿插于兩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及聚乙烯波紋板之間的支撐管9 (圖2,圖6),其長度為84cm,直徑3cm,距兩端
5.2cm處,分別有一個寬度0.8cm,高度0.8cm的凹槽,凹槽使支撐管恰好卡在U型聚乙烯外殼的側面上。
[0041]所述的頂部遮蔭網7 (圖1)綁在U型聚乙烯殼側面預留的綁遮蔭網孔10,頂部遮蔭網網目直徑為1cm。扎絲5 (圖1,圖2)為普通市售的扎絲或具有捆扎固定作用且有一定防海水腐蝕能力的其他材料;扎絲捆扎在支撐管兩端,綁頂部遮蔭網,還用于固定U型聚乙烯殼底面上的磚塊。
[0042]用于連接多個海參中間培育裝置的繩索8 (圖1)為普通市售聚乙烯繩或具有防海水腐蝕能力的其他繩索,繩索通過培育裝置上的繩索孔11把多個培育裝置連接起來,然后系在固定于池塘底部的竹竿上,形成完整的繩索式多層正方體海參中間培育裝置。
[0043]如圖8,在磚6打上兩排直徑1.5cm、高5cm的磚圓柱孔18,用扎絲5把普通磚6固定在U型聚乙烯外殼底面2,在內部放置聚乙烯波紋板3,把支撐管4從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逐個插入波紋板支撐管孔,固定好聚乙烯波紋板,支撐管兩端用扎絲5固定,在培育裝置頂部蓋一層頂部遮蔭網7,綁到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的綁遮蔭網孔10,組合成完整的單個培育裝置,用繩索8把多個培育裝置連接起來(如圖9 ),每兩個培育裝置之間間隔I米,放入池塘中綁于竹竿上,每隔三個培育裝置設置一個竹竿,竹竿固定于兩培育裝置繩索的中間。在池塘中每隔3m放置一行培育裝置。池塘中水流的方向與聚乙烯波紋板的方向平行。池塘納水,待浮游植物生長起來后投入海參苗到培育裝置。
【權利要求】
1.一種池塘懸掛式海參中間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U型聚乙烯外殼、穿插于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I)的支撐管(4)、嵌插于支撐管(4)上的聚乙烯波紋板(3)、固定在U型聚乙烯外殼底面(2)上的重物、頂部遮蔭網(7);所述的聚乙烯波紋板(3)與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I)平行,在U型聚乙烯外殼底面(2)固定一重物增加重力,在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I)上設置有側面支撐管孔(9 ),聚乙烯波紋板上設置有波紋板支撐管孔(17),支撐管(4 )通過穿入側面支撐管孔(9)和波紋板支撐管孔(17)以使聚乙烯波紋板(3)固定,支撐管(4)在兩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I)外有余端,支撐管余端用扎絲固定,聚乙烯波紋板上方設置頂部遮蔭網(7),兩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I)各有一個向上弧形的突出,突出上留有繩索孔(11),通過繩索穿入繩索孔(11)將多個培育裝置連接起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池塘懸掛式海參中間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聚乙烯外殼兩側設有保護網,防止海參爬出去。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池塘懸掛式海參中間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管(4)與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I)接觸處設置有凹槽,凹槽恰好卡在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池塘懸掛式海參中間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乙烯波紋板(3)與U型聚乙烯外殼底面(2)接觸端有一缺口,缺口處為固定在U型聚乙烯外殼底面(2 )上的重物,所述的聚乙烯波紋板還有具有通透孔(12)。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池塘懸掛式海參中間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聚乙烯外殼側面(I)有透水孔(14)和綁遮蔭網孔(1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池塘懸掛式海參中間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聚乙烯外殼底面(2)設有固定重物的綁物圓孔(16)和用于水流交換的圓孔(15)。
【文檔編號】A01K61/00GK203482752SQ201320591824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9月24日
【發(fā)明者】吳彪, 楊愛國, 夏蘇東, 譚杰, 劉志鴻, 周麗青, 孫秀俊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