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海帶養(yǎng)殖領域,涉及一種海帶養(yǎng)殖育苗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海帶,海藻類植物之一,是一種在低溫海水中生長的大型海生褐藻植物,屬于褐藻門布科,為大葉藻科植物,因其生長在海水,柔韌似帶而得名。海帶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很高的蔬菜,同時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海帶的烹調方法很多,如海帶燉排骨、海帶燒肉、肉絲海帶、海帶湯、涼拌海帶絲等。
海帶養(yǎng)殖過程中首先需要海帶的進行育苗工作,目前的海帶育苗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將處理過后的種海帶放置在育苗池內釋放孢子群,然后采用苗繩或苗簾浸水的方式進行孢子的附著,上述技術在目前存在以下這幾個問題,首先部分孢子在脫離孢子囊后會附著在育苗池的底壁和內壁上,無法正常附著在苗繩上,使苗繩上苗種稀少,另外,育苗池上方的孢子群容易分布不均,使苗繩上附著的孢子密度容易造成偏差,過大或過小的密度均會給苗種的成活率帶來影響,目前檢測密度的方式是在池內各處放置玻璃片,查看玻璃片上附著苗種的密度,但是該種方式對于育苗池上方孢子密度檢測不均勻,存在較大的偏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海帶養(yǎng)殖育苗系統(tǒng),該海帶養(yǎng)殖育苗系統(tǒng)具有導向附著功能,具有苗種密度檢測組件,解決了現(xiàn)有育苗系統(tǒng)苗種附著存在缺陷,密度檢測存在較大偏差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海帶養(yǎng)殖育苗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系統(tǒng)包括育苗池,所述育苗池的四側外壁上均固連有氣泵一且其中一側上還固連有氣泵二,所述育苗池的四側內壁上分別具有若干個通氣孔,各側的通氣孔分別與該側氣泵一連通,所述育苗池底部具有種帶部,所述種帶部的周邊具有若干個通氣孔,該處通氣孔與氣泵二的出氣管連通,所述育苗池四側外壁上端處具有橫向固繩機構和縱向固繩機構,所述橫向固繩機構包括若干對分別固連在所述育苗池兩側上的繞繩柱一,所述縱向固繩機構包括若干對分別固連在所述育苗池另外兩側上的繞繩柱二,所述育苗池上方具有密度檢測機構,所述密度檢測機構包括呈“L”形的連接架,所述連接架的一端固連在所述育苗池上端一側上,所述連接架的另一端固連有豎立設置的直線電機,所述直線電機的電機軸下端固連有橫向設置且呈塊狀的插塊,所述插塊的兩端內均具有呈長方形的插槽,所述插槽內插設有呈長方形塊狀的檢測條,所述檢測條的底部固連有呈板狀的玻璃板。
本育苗系統(tǒng)的大致使用過程如下:將經過處理的種海帶放置在種帶部,進入過濾低溫處理后的養(yǎng)殖水,種海帶吸收水份,孢子囊膨脹破裂,然后各個氣泵一和氣泵二,育苗池內形成一個向上對孢子群的沖力,使孢子群避免附著在育苗池的底部上,同時側部上的氣泵一設置,使孢子群不會附著在育苗池的側壁上,使孢子群能夠漂浮在育苗池的上方處。氣泵一和氣泵二的位置高于育苗池內水面的位置,防止水進入氣泵內造成機器損壞。后續(xù)操作為啟動直線電機,在插塊的兩側內插入檢測條,下降直線電機使玻璃板進入水面下方處,待一段時間后,上升玻璃板,觀察玻璃板上孢子附著的密度,從而可判斷池內孢子密度分布情況,根據(jù)各區(qū)域分布密度的大小操作孢子平均分布,可通過各個氣泵一進行輔助操作,最后在通過檢測組件進行檢測,使孢子群處于一個均勻的分布密度,然后將經過加工的紅棕繩置于育苗池內,紅棕繩的兩端通過繞繩柱一或繞繩柱二進行纏繞固定,最后育苗池上方形成網格狀,浸入育苗池內的紅棕繩部分被孢子所附著。本系統(tǒng)對孢子具有導向作用,使孢子不會附著在育苗池的內壁上,利用率高,同時能夠較好較精準的對孢子群密度進行檢測,結構設計巧妙,操作方便。
上述的一種海帶養(yǎng)殖育苗系統(tǒng)中,所述繞繩柱一和繞繩柱二上具有若干個防滑凸紋。
使紅棕繩在纏繞時不容易打滑,固定牢固。
上述的一種海帶養(yǎng)殖育苗系統(tǒng)中,所述種帶部上具有凸出的擋板。
使孢子剛脫離種海帶時不容易進入育苗池底部的通氣孔內,
上述的一種海帶養(yǎng)殖育苗系統(tǒng)中,所述繞繩柱一和繞繩柱二的數(shù)量均為5對。
在實際操作中可根據(jù)育苗池的大小確定繞繩柱一和繞繩柱二的數(shù)量。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海帶養(yǎng)殖育苗系統(tǒng)有以下優(yōu)點:
1、本海帶養(yǎng)殖育苗系統(tǒng)具有導向附著功能,具有苗種密度檢測組件。
2、本海帶養(yǎng)殖育苗系統(tǒng)使孢子不會附著在育苗池的內壁上,利用率高,同時能夠較好較精準的對孢子群密度進行檢測,結構設計巧妙,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海帶養(yǎng)殖育苗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海帶養(yǎng)殖育苗系統(tǒng)中密度檢測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育苗池;1a、通氣孔;2、氣泵一;3、氣泵二;4、種帶部;5、繞繩柱一;6、繞繩柱二;7、連接架;8、直線電機;9、電機軸;10、插塊;11、檢測條;12、玻璃板;13、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本海帶養(yǎng)殖育苗系統(tǒng)包括育苗池1,育苗池1的四側外壁上均固連有氣泵一2且其中一側上還固連有氣泵二3,育苗池1的四側內壁上分別具有若干個通氣孔1a,各側的通氣孔1a分別與該側氣泵一2連通,育苗池1底部具有種帶部4,種帶部4的周邊具有若干個通氣孔1a,該處通氣孔1a與氣泵二3的出氣管連通,育苗池1四側外壁上端處具有橫向固繩機構和縱向固繩機構,橫向固繩機構包括若干對分別固連在育苗池1兩側上的繞繩柱一5,縱向固繩機構包括若干對分別固連在育苗池1另外兩側上的繞繩柱二6,育苗池1上方具有密度檢測機構,密度檢測機構包括呈“L”形的連接架7,連接架7的一端固連在育苗池1上端一側上,連接架7的另一端固連有豎立設置的直線電機8,直線電機8的電機軸9下端固連有橫向設置且呈塊狀的插塊10,插塊10的兩端內均具有呈長方形的插槽,插槽內插設有呈長方形塊狀的檢測條11,檢測條11的底部固連有呈板狀的玻璃板12。
本育苗系統(tǒng)的大致使用過程如下:將經過處理的種海帶放置在種帶部4,進入過濾低溫處理后的養(yǎng)殖水,種海帶吸收水份,孢子囊膨脹破裂,然后各個氣泵一2和氣泵二3,育苗池1內形成一個向上對孢子群的沖力,使孢子群避免附著在育苗池1的底部上,同時側部上的氣泵一2設置,使孢子群不會附著在育苗池1的側壁上,使孢子群能夠漂浮在育苗池1的上方處。氣泵一2和氣泵二3的位置高于育苗池1內水面的位置,防止水進入氣泵內造成機器損壞。后續(xù)操作為啟動直線電機8,在插塊10的兩側內插入檢測條11,下降直線電機8使玻璃板12進入水面下方處,待一段時間后,上升玻璃板12,觀察玻璃板12上孢子附著的密度,從而可判斷池內孢子密度分布情況,根據(jù)各區(qū)域分布密度的大小操作孢子平均分布,可通過各個氣泵一2進行輔助操作,最后在通過檢測組件進行檢測,使孢子群處于一個均勻的分布密度,然后將經過加工的紅棕繩置于育苗池1內,紅棕繩的兩端通過繞繩柱一5或繞繩柱二6進行纏繞固定,最后育苗池1上方形成網格狀,浸入育苗池1內的紅棕繩部分被孢子所附著。本系統(tǒng)對孢子具有導向作用,使孢子不會附著在育苗池1的內壁上,利用率高,同時能夠較好較精準的對孢子群密度進行檢測,結構設計巧妙,操作方便。
繞繩柱一5和繞繩柱二6上具有若干個防滑凸紋。使紅棕繩在纏繞時不容易打滑,固定牢固。
種帶部4上具有凸出的擋板13。使孢子剛脫離種海帶時不容易進入育苗池1底部的通氣孔1a內,
繞繩柱一5和繞繩柱二6的數(shù)量均為5對。在實際操作中可根據(jù)育苗池1的大小確定繞繩柱一5和繞繩柱二6的數(shù)量。
本海帶養(yǎng)殖育苗系統(tǒng)具有導向附著功能,具有苗種密度檢測組件。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