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綠化結構,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建筑綠化節(jié)能系統。
背景技術:
建筑綠化能夠起到美化建筑外墻外觀、室內環(huán)境,降低熱輻射等作用。現有的建筑綠化系統中對于綠化用的植物的澆灌用水的來源為抽自地下水或自來水,存在水資源消耗多、供水不便、澆灌困難的問題。并且,對于缺水地區(qū),該問題尤為嚴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建筑綠化節(jié)能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建筑綠化系統能源消耗多、水資源消耗多、供水不便、澆灌困難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建筑綠化節(jié)能系統,本建筑綠化節(jié)能系統包括棚架結構、澆灌系統、一個或多個種植容器以及具有多個樓層的建筑本體。棚架結構連接于建筑本體的外墻的外立面;一個或多個種植容器分別設置于建筑本體的一個或多個樓層中;澆灌系統包括設置于各個樓層中的蓄水池和集水槽;蓄水池具有進水口和供水口;各個樓層中的集水槽通過集水管道連通位于其下方樓層中的蓄水池的進水口;各個樓層中的蓄水池的供水口連接有為本樓層或下方樓層中的種植容器供水的供水管道。
本實施例中的建筑綠化節(jié)能系統通過集水槽收集居民生活廢水并通入下方樓層的蓄水池過濾后用于種植容器的供水,通過高度差產生的水壓可方便地對綠化植物進行澆灌,不需要額外澆灌動力,相對于現有的需要動力抽水的平面灌溉系統,具有節(jié)約能源、供水澆灌方便、節(jié)水節(jié)能的有益效果。用于墻面綠化的植物種植于種植容器后,可通過外墻上的窗口或其他孔洞附著在棚架結構上形成外墻的綠化層,具有提高城市綠化,美化環(huán)境的效果。
進一步地:
澆灌系統還包括一個或多個漏水管道;漏水管道具有漏水口;漏水管道的一端與供水口連通;漏水管道連接于棚架結構。
進一步地:
漏水管道傾斜設置,且漏水管道連接供水口的一端高于其另一端;漏水管道上的漏水口共有多個,多個漏水口沿漏水管道的軸線方向均勻分布。
進一步地:
供水管道和漏水管道上均設有流量閥。
進一步地:
各個樓層中的蓄水池還具有溢水口,溢水口通過溢水管道連通位于其下方樓層中的蓄水池。
進一步地:
蓄水池具有過濾結構;過濾結構將蓄水池的內腔分為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二腔與進水口連通,第一腔與供水口連通;溢水口連通第二腔。
進一步地:
過濾結構包括沿第二腔指向第一腔的方向依次設置的第一過濾層、第二過濾層以及礦物質過濾層;第一過濾層和第二過濾層均為過濾網,且第一過濾層的過濾孔的孔徑大于第二過濾層的過濾孔的孔徑。
進一步地:
種植容器與建筑本體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
種植容器的下表面具有向下延伸且固定連接于種植容器所在樓層的樓面的立柱;
種植容器的下表面與其所在樓層的樓面之間設有溫控加熱單元。
進一步地:
棚架結構與建筑本體的外墻相互間隔;
棚架結構包括連接成網狀的桿件;桿件通過固定件與建筑本體的外墻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集水槽收集居民生活廢水并通入下方樓層的蓄水池過濾后用于種植容器的供水,通過高度差產生的水壓可方便地對綠化植物進行澆灌,不需要額外澆灌動力,具有供水澆灌方便、節(jié)水節(jié)能的有益效果。并且建筑綠化后能夠提高城市的綠化程度和起到美化環(huán)境的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建筑綠化節(jié)能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建筑綠化節(jié)能系統的一個樓層中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棚架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集水盆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建筑綠化節(jié)能系統010;
建筑本體100;
樓層110;
外墻120,外立面121;
樓面130;
棚架結構200;
桿件210;
固定件220;
走廊230;
梯子240;
種植容器300;
立柱310;
溫控加熱單元320,供暖管321;
澆灌系統400;
蓄水池410;
進水口411;
供水口412;
內腔413;
第一腔414;
第二腔415;
溢水口416;
排污口417;
閥門418;
開關閥419;
集水槽420;
集水管道430;
供水管道440;
漏水管道450,漏水口451;
流量閥460;
溢水管道470;
過濾結構480;
第一過濾層481,第二過濾層482,礦物質過濾層483;
集水盆490;
堵蓋491,污泥沉淀盒492。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若出現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實用新型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出現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區(qū)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此外,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出現術語“水平”、“豎直”等術語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絕對水平或懸垂,而是可以稍微傾斜。如“水平”僅僅是指其方向相對“豎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該結構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傾斜。
實施例
如圖1中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建筑綠化節(jié)能系統010,本建筑綠化節(jié)能系統010包括澆灌系統400、棚架結構200、具有多個樓層110的建筑本體100,以及一個或多個種植容器300。
如圖1中所示,棚架結構200連接于建筑本體100的外墻120的外立面121,且棚架結構200與建筑本體100的外墻120相互間隔。
如圖1中所示,各個種植容器300分別設置于建筑本體100的各個樓層110中,且與建筑本體100固定連接,用于種植綠化墻面所用的植物。種植容器300與建筑本體100之間的連接可以是掛壁式。此處所說的植物優(yōu)選地使用適合本地氣候環(huán)境或有經濟價值的常綠藤蔓植物,可將其根部種植于種植容器300,莖從建筑本體100上的窗口或其他洞口通過并附著在棚架結構200上,形成覆蓋建筑本體100的外墻120的外立面121的植物綠化層,能夠阻擋太陽在外墻120上的輻射和對外墻120綠化裝飾。種植容器300與建筑本體100固定連接,可避免建筑種植容器300在植物重力或風力等外力的作用下落下傷人。
如圖1中所示,澆灌系統400用于水的收集和對植物的澆灌。澆灌系統400包括設置于各個樓層110中的蓄水池410和集水槽420。需要說明的是,設置蓄水池410和種植容器300的樓層110須為額外增加的重量加強強度。
請參照圖1、圖2,蓄水池410具有進水口411和供水口412;各個樓層110中的集水槽420通過集水管道430連通位于其下方樓層110中的蓄水池410;各個樓層110中的蓄水池410的供水口412連接有為本樓層110或下方樓層110中的種植容器300供水的供水管道440。若供水管道440用于本樓層110中的種植容器300的供水,優(yōu)選地,將蓄水池410設置在高處(如通過支腳將蓄水池410支設至較高的位置),種植容器300設置在低處,這樣蓄水池410中的水只在水壓的作用下即可用于澆灌,不需要使用其他動力,節(jié)約能源。當供水管道440為下方樓層110的種植容器300供水時,同樣具備足夠的水壓用于澆灌,不需要使用其他動力,具有節(jié)約能源的效果。另外,根據《2011中國水資源公報》顯示,城鎮(zhèn)居民均日用水量為198L,農村居民日用水量為82L/d,所產生的生活廢水可用于本技術。
如圖1、圖3中所示,澆灌系統400還包括一個或多個漏水管道450;漏水管道450具有漏水口451;漏水管道450的一端與供水口412連通,由蓄水池410進行供水,用于對植物的莖葉或莖部的氣根的澆灌。漏水管道450連接于棚架結構200。漏水管道450傾斜設置,且漏水管道450連接供水口412的一端高于其另一端;漏水管道450上的漏水口451共有多個,多個漏水口451沿漏水管道450的軸線方向均勻分布。供水管道440和漏水管道450上均設有流量閥460。
如圖1、圖2中所示,各個樓層110中的蓄水池410還具有溢水口416,溢水口416通過溢水管道470連通位于其下方樓層110中的蓄水池410。
如圖1、圖2所示,蓄水池410具有過濾結構480;過濾結構480將蓄水池410的內腔413分為第一腔414和第二腔415;第二腔415與進水口411連通,第一腔414與供水口412連通;溢水口416連通位于其下方樓層110中的蓄水池410的第一腔414。過濾結構480包括沿第二腔415指向第一腔414的方向依次設置的第一過濾層481、第二過濾層482以及礦物質過濾層483。第一過濾層481和第二過濾層482均為過濾網,且第一過濾層481的過濾孔的孔徑大于第二過濾層482的過濾孔的孔徑。在本實施例中,過濾結構480的尺寸設置為小于蓄水池410開口的尺寸,以便在需要時,能夠取出過濾結構480進行清洗或更換。為使在更換過濾結構480的過程中能夠方便地關閉進水411的進水,可在集水管道430靠近進水口411的位置設置開關閥419。在本實施例中,過濾結構480設置成開口向上的槽形結構,以使從進水口411進入的水能夠從過濾結構480的底面和側面同時進行過濾。蓄水池410的下端還可設置連通第二腔415的排污口417以及控制排污口417開閉的閥門418。如圖3中所示,棚架結構200包括連接成網狀的桿件210;桿件210通過固定件220與建筑本體100的外墻120固定連接。桿件210可以采用鋼筋或是塑料桿,固定件220可以是膨脹螺栓或預埋于建筑外墻120中并伸出的連接筋,其一端與桿件210固定連接,另一端可固定在外墻120上鉆的孔之中。每一根桿件210可采用兩個固定件220固定連接在外墻120上。固定件220可設置在桿件210的兩端附近,優(yōu)選地,固定件220與其所在的桿件210的一端的距離為安全固定距離。前述的漏水管道450可通過固定結構固定在桿件210上,并且使其漏水口451的出水能夠落在桿件210上。這樣,在桿件210上附著有植物的莖葉時,漏水口451流出的水可澆灌到植物的莖葉處,被植物的莖葉或氣根吸收利用。棚架結構200與建筑本體100的外墻120相互間隔,可避免附著于棚架結構200上的植物的氣根扎入外墻120,破壞墻體結構。優(yōu)選地,可將棚架結構200與外墻120的外立面121之間的間距設置為方便維護人員安全通過的距離,一般可以為0.8m至1m。棚架結構200的設置應避開門窗,避免植物覆蓋于棚架結構200后遮擋門窗,影響建筑的采光。為方便藤蔓植物的攀附,可在桿件210的網格空隙之間連接若干鋼絲繩,鋼絲繩可綁扎在桿件210上,也可通過焊接或其他連接方式連接于桿件210。另外,為方便棚架結構200的維修、方便藤蔓植物的修剪和對藤蔓植物的分布走向的控制,可在棚架結構200的相鄰兩個固定件220之間鋪設平板,形成在建筑外墻面上的走廊230。當然,還可設置豎向連接各層走廊230的梯子240,以便檢修人員能夠直接從外墻120外側在垂直方向移動。走廊230和梯子240的結構請見于圖1。
如圖2所示,種植容器300的下表面具有向下延伸且固定連接于種植容器300所在樓層110的樓面130的立柱310。種植容器300的下表面與其所在樓層110的樓面130之間設有溫控加熱單元320。優(yōu)選地,在種植容器300的四角處分別設置一個立柱310,并用板塑料薄膜或隔板將四個立柱310之間的空間圍起來,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在該空間中設置溫度傳感器,溫控加熱單元320可以是采用供暖管321等供暖設施進行供暖,供暖管321穿過立柱310之間的空間,供暖管321上設有可由溫度傳感器信號控制的通斷閥。當溫度傳感器測量的溫度較低時,可通過信號控制通斷閥導通,供暖管321開始加熱,使種植容器300處的空間溫度達到一個合適的值;在溫度合適時,溫度傳感器可控制通斷閥斷開,供暖管321停止供熱。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澆灌系統400的使用原理為,各樓層110的居民將洗手水、洗菜水產生的廢水倒入集水槽420中,廢水通過集水管道430從進水口411進入下方樓層110的蓄水池410的第二腔415中。第二腔415中的廢水可經過過濾結構480的過濾后存儲于第一腔414中。當需要對植物進行澆灌時,打開連接于供水管道440和/或漏水管道450上的流量閥460,使第一腔414中的水經過供水管道440和/或漏水管道450,澆灌于種植容器300中植物的根部和/或附著于棚架結構200上的植物的莖葉、氣根。
另外,當進入蓄水池410第二腔415的廢水過多過快時,部分廢水可通過溢水口416和溢水管道470進入下方樓層110中的蓄水池410的第一腔414中。依此類推,上方樓層110的過量的廢水依次填充下方樓層110的蓄水池410,當最下方的樓層110中的蓄水池410充滿時,若還有多余的廢水,則可通過管道通入下水道處理或灌溉平面綠化。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種植容器300用于種植植物,本種植容器300的下方設置立柱310,是本種植容器300的下表面與建筑本體100分離開,避免植物的根部扎入建筑本體100,破壞建筑本體100的結構。
在其他實施例中,澆灌系統400還可設置集水盆490,集水盆490為可移動結構,可設置于各個樓層110的洗手間或廚房中。請從參照圖4,集水盆490底部為中間低,四周高的弧形面,且集水盆490底部的中間位置開口,并在集水盆490底壁下方設置連通該開口的污泥沉淀盒492,在污泥沉淀盒492上端設有可封堵和打開該開口的封堵蓋491。洗菜或洗手時,集水盆490放置于水龍頭下。集于集水盆490中的污泥沉淀在集水盆490底部的污泥沉淀盒492中;用封堵蓋491封堵開口,移動集水盆490,將經過沉淀后的水倒入集水槽420中利用。然后可清洗污泥沉淀盒492中的污泥,集水盆490可繼續(xù)使用。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建筑綠化節(jié)能系統010的用水全部采用收集高樓人類生活用水廢水,且澆灌時利用高度差產生的水壓作為動力,不需要設置水泵等動力源,具有節(jié)水節(jié)能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