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農業(yè)機械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播種開溝同時的一體組合裝置。
背景技術:
播種機播種時種子分料和開溝是同時進行的,開溝好了種子就分料完成進入到開溝好的槽內,就現有的播種機播種開溝裝置來說,其毛刷太硬易導致種子破碎,播種效果不理想,需要二次播種,種子進入孔為簡易圓孔,種子進入困難,易造成漏種,需要二次返工再播,播種效果差,效率低,勞動強度大,操作麻煩,種子單純跟著轉輪轉,易造成種子不掉落、漏種等,播種效果很差,需要二次返工再播;再有,開溝船結構不合理,開溝劃線同時進行,易導致土壤變形過快,成型后易塌方,單次覆土易導致覆土后土壤經后輪壓實種子破土壓力大,種子發(fā)芽率低,影響播種效果及生產產量,發(fā)芽后無擋風槽,易折斷。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種子易掉落、不易漏種、播種效果好、無需返工再播、種子入孔容易、不易漏種、種子不易破碎、播種效果好、種子發(fā)芽率存活率高、土壤成型好不易塌方、無需二次開溝重復作業(yè)、操作效率高、勞動強度小、二次覆土土壤更松軟、種子透氣性好破土壓力小、發(fā)芽率高、播種效果好、生產產量高的播種開溝一體組合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種子不易易掉落易漏種、播種效果差、需返工再播、種子入孔困難易漏種、種子易破碎播種效果好、種子發(fā)芽率存活率低、土壤變形快易塌方、需二次開溝重復作業(yè)、操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單次覆土種子破土壓力大、發(fā)芽率低、播種效果差、生產產量低等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播種開溝一體組合裝置,包括播種盒、底座、種子盒、種子轉輪和開溝船,所述播種盒設于底座上方,所述種子盒設于底座內且與播種盒落料孔連通,所述種子轉輪設于種子盒內并帶動種子盒轉動,所述種子盒內均勻對稱設置有若干個單向種子進入孔且底部一側設有種子出孔,所述開溝船設于種子盒底部,所述開溝船包括金屬骨架、設于前端的犁頭、設于底部的v型劃線塊和設于尾部的一組外八字形覆土片。
作為對本發(fā)明的改進,還包括踢種曲線圓弧月牙片,所述踢種曲線圓弧月牙片設在種子盒內且位于種子出孔一側。
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種子單向進入孔外形呈波浪紋路狀。
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種子防破碎保護機構,所述種子防破碎保護機構包括軟質毛刷、彈簧和限位塊,所述種子防破碎保護機構設置在種子盒上方且頂部抵住播種盒,所述彈簧尾部與軟質毛刷端部活動連接,所述限位塊抵住軟質毛刷端部。
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開溝船末端還設有一傾斜狀二次覆土板。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曲線圓弧葉片種子更易掉落不漏種,播種效果好,波浪紋路進入孔種子進入容易,不易漏種,軟質毛刷保護種子不破,種子發(fā)芽率存活率高,無需二次再播,開溝劃線分開進行,土壤漸變變形,成型效果好不易塌方,無需二次開溝重復作業(yè),效率高勞動強敵低,兩次覆土土壤更松軟,種子破土壓力小,發(fā)芽率高,播種效果好,生產產量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立體圖。
圖3為本發(fā)明中種子單向進入孔的局部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中帶種子防破碎保護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
請參閱圖1、圖2,一種播種開溝一體組合裝置,包括播種盒1、底座2、種子盒3、種子轉輪4和開溝船5,所述播種盒1設于底座2上方,所述種子盒3設于底座2內且與播種盒1落料孔連通,所述種子轉輪4設于種子盒3內并帶動種子盒3轉動,所述種子盒3內均勻對稱設置有若干個單向種子進入孔31且底部一側設有種子出孔32,所述開溝船5設于種子盒3底部,所述開溝船5包括金屬骨架51、設于前端的犁頭52、設于底部的v型劃線塊53、設于尾部的一組外八字形覆土片54和設于末端的傾斜狀二次覆土板55,外八字覆土片和覆土板都是活動可調節(jié)的,可根據實際需要調整其高度,滿足不同種子播種需求,使用更加靈活方便,通過把開溝劃線分開進行,犁頭負責開溝,v型劃線塊劃線形成v型槽,土壤漸變變形,成型效果好不易塌方,無需二次開溝重復作業(yè),效率高勞動強敵低,一組外八字形覆土片把v型槽附近土壤收集覆蓋v型槽,傾斜狀覆土板把多余土壤耙平,兩次覆土土壤更松軟,種子破土壓力小,發(fā)芽率高,播種效果好,生產產量高。
本發(fā)明中,還包括踢種曲線圓弧月牙片6,所述踢種曲線圓弧月牙片6設在種子盒3內且位于種子出孔32一側,種子放入播種盒本體后一個個排隊從下料孔出、再從種子單向進入孔進入種子轉輪,種子隨種子轉輪轉動到掉落位前隨曲線弧面向外運動,直到掉落出種子出孔,種子易掉落、不易漏種、播種效果好、無需返工再播、播種效率高、工人勞動強度小、操作簡單方便。
本發(fā)明中,所述種子單向進入孔31外形呈波浪紋路狀(如圖3所示),種子單向進入孔形狀根據不同球徑種子,擬合不同形狀種子孔,配合波浪紋路有效提高了種子的入孔幾率,降低漏種率,波浪紋路狀種子入孔,種子更易入孔、不易漏種、播種效果好、無需返工再播、播種效率高、工人勞動強度小、操作簡單方便。
本發(fā)明中,還包括種子防破碎保護機構7(如圖4所示),所述種子防破碎保護機構7包括軟質毛刷7、彈簧72和限位塊73,所述種子防破碎保護機構7設置在種子盒3上方且頂部抵住播種盒1,所述彈簧72尾部與軟質毛刷71端部活動連接,所述限位塊73抵住軟質毛刷71端部,這樣可使軟質毛刷有一定的硬度,軟質毛刷通過限位塊限位,輔以彈簧消除間隙、種子翻轉中不易甩出不易破碎,播種效果好、種子發(fā)芽率存活率高,無需返工再播、播種效率高、工人勞動強度小、操作簡單方便。
綜合上述各種改進,組合裝置增加的曲線圓弧葉片使種子更易掉落不漏種,播種效果好,波浪紋路進入孔種子進入容易,不易漏種,軟質毛刷保護種子不破,種子發(fā)芽率存活率高,無需二次再播,開溝劃線分開進行,土壤漸變變形,成型效果好不易塌方,無需二次開溝重復作業(yè),效率高勞動強敵低,兩次覆土土壤更松軟,種子破土壓力小,發(fā)芽率高,播種效果好,生產產量高。
上述實施例和圖式并非限定本發(fā)明的產品形態(tài)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專利范疇。